庶帝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一洗万古
司兵参军附和着笑了起来,“彭大人,您分明胸有成竹啊。”
彭平康道,“这倒不然,只是我与他家世相近,大约也能理解他的想法罢。”彭平康垂下眼帘,“再‘听话’,也有少年心性。他在定襄虽说不上一呼百应,但一到琅州,竟坐了冷板凳,我料想他不甘心。”
司兵参军犹疑道,“可万一,这周大人已将这冷板凳捂热了,那您昨日的提醒,岂不是……”他看了一眼彭平康,小心道,“虽说范大人与宋大人都不是小肚鸡肠的人,但现下正值征役之时,两位大人若知晓此事,心里难免会对彭大人生了芥蒂。”
&nbs
第一百四十九章 推举游戏
彭平康坐上轿子去往瑁梁府衙的时候,太子在承恩殿中对朴丽娥铺开一面纸,“崇文馆的先生又给孤布置了一道题目,你可愿同孤瞧瞧”
朴丽娥依然有些忐忑,“殿下,今天是七夕,您为何不休息一会儿呢”
太子知道朴丽娥在想什么,于是温声道,“孤与你论完此题,就往后边去,你且看题罢。”他微微笑道,“又是一道论‘外国’的题目呢。”
朴丽娥应了一声,伸手拿过太子面前记题目的纸,“啊,辽国。”
太子点头道,“对,就是大辽。”
太子敢称契丹为“大辽”,朴丽娥却不敢这么随意,“辽国可论的东西实在太多了,奴婢对辽国的了解,或许也不比崇文馆的先生们多呢。”
太子道,“无妨,同往常一样,只是随意闲聊罢了。”
朴丽娥应了是,恭敬道,“殿下想知道些什么呢”?太子伸出手,点了点纸,“就说契丹统一罢。”他收回手,“辽太祖真可称得上契丹人中的奇人了罢”
朴丽娥有些不赞同太子的观点,“殿下,您称赞辽太祖,是因为辽太祖在契丹部落中首建儒家中的‘世袭’理念罢”
太子道,“其实,‘世袭’并不是儒家理念之一,”他纠正了一下,又道,“可‘世袭’确是国家发展的必经之路,假若辽太祖没有建立‘父死子承’的先例,大辽如何能有后来的辉煌,又如何能与汉人建立的‘大宋政权’并世而立”
朴丽娥道,“殿下,辽国先于大宋四十四年立国,与大宋并世称雄,是情理中事。”
太子微笑道,“看来,你并不赞同‘世袭’了”
朴丽娥一惊,刚想下榻请罪,就被太子阻止道,“无妨,孤没有生气。”太子温柔地笑道,“你且同孤说说,你为何不赞成辽太祖立‘世袭’制”
朴丽娥道,“奴婢赞成‘世袭’,但奴婢以为,契丹部落先前的‘推举’制,更符合儒家中‘仁’政的观念。”
太子笑着摇摇头,“不通,不通,你赞成‘推举’,不该拿‘仁’政来驳,该拿尧舜作例才对。”
朴丽娥道,“尧舜为‘禅让’,并非‘推举’。”
太子道,“‘禅让’与‘推举’,难道不都是‘能者居之’”
朴丽娥不敢说“禅让”的问题,只能绕过“禅让”,直接说“推举”,“奴婢以为,辽国的‘推举’更加得……”她小心翼翼地看了一眼太子,“更加、更加文明一些。”
太子笑了起来,“啊,孤明白了,你是在说辽太祖‘野蛮’。”
太子的态度让朴丽娥的胆子大了些,“奴婢并无此意,只是,相较于‘世袭’,奴婢更赞成契丹部落原来的‘推举’。”
“据史书记载,契丹部族原有八部,每部皆号大人,内推一人为主,建旗鼓以尊之,每三年第其名以代之,被代者以为约本如此,不敢争。如此‘推举’,不但不违反‘能者居之’的自然法则,而且也在一定程度上,顺应了部族百姓的意愿。”
太子道,“孤倒觉得,这样的‘推举’如同‘掩耳盗铃’。”他看了看朴丽娥的神色,安抚道,“你放心,孤并不觉得被冒犯了,孤只是觉得,这样的‘小圈子推举’,并不能顾到部族百姓的意愿呢。”
“契丹各部的‘大人’,为了能选上‘部主’,必定因各自的利益拉帮结派;当选之后,为了维持后三年‘部主’的地位,又要将治族的心思花在分配各部利益上,如此,岂不是因小失大”
朴丽娥道,“可各部的‘大人’,总是会为自己部下的百姓考虑的,‘部主’分配各部‘大人’的利益,也就是分配百姓的利益啊。”
太子笑道,“但契丹部族的百姓,并不参加‘推举’啊。”
朴丽娥一怔,就听太子继续道,“契丹部族的‘推举’,是在各部的贵族‘大人’中选一个‘部主’,即使一个‘部主’爱护百姓,可他如果没有在‘小圈子推举’这个游戏中胜出,他的爱民政策又如何施展呢”
朴丽娥道,“殿下以为,契丹部族的‘推举’,是一种‘游戏’吗”
太子毫不避讳地点头,“不错,孤以为,这是一种近似于孩童玩的‘游戏’。”
朴丽娥内心有些失望,“殿下与辽太祖,真是‘英雄所见略同’。”
太子看出朴丽娥心中所想,笑着补充道,“你竟以为‘推举’上来的‘部主’,是当真被‘选出来’的。”
朴丽娥疑惑道,“难道不是被‘选出来’的吗”
太子道,“若是真是靠‘文明的推举’被‘选出来’的,辽太祖的祖父简献皇帝,又是如何身亡的呢辽太祖又是如何‘继承’其伯父的‘于越’职位的呢又是如何获得‘阿主沙里’的赞誉的呢难道,靠‘文明的政治游戏’,就能攻占渤海国,让后晋高祖割让‘燕云十六州’吗”
朴丽娥想了想,轻声道,“殿下是以为,‘推举’制下,皆为血腥吗”
太子道,“‘世袭’与‘推举’同样血腥,只是‘世袭’更加符合治国利益而已。”
朴丽娥道,“既然‘世袭’符合治国利益,那东郡为何却一再提倡‘科举’呢”
太子笑道,“因为‘科举’制下的‘世袭’贵族子弟,才更有资格玩‘文明的政治游戏’啊。”
朴丽娥道,“奴婢明白了,让‘世袭’的贵族子弟,在‘世袭’国家的‘科举’制下,玩‘文明的政治游戏’,才符合‘国主’的治国利益罢”
太子道,“就是这样,所以,无论是大辽还是倭国,都争先恐后地‘效仿’汉制,建立世袭集权呢。”
朴丽娥沉默了片刻,道,“殿下,您并没有完全说服奴婢呢。”
太子看了朴丽娥一会儿,突然伸手刮了一下她挺翘的鼻子,看着朴丽娥微微惊慌的神情,像孩童般得意地笑了起来,“对啊,因为,能玩好‘小圈子推举’的,只有我们汉人呢。”
——————
——————
1 辽朝是916年立国,大
第一百五十章 因俗分治
朴丽娥微微一怔,不知要不要下榻行个礼什么的,正犹豫间,就见一守在门外的内侍匆匆走进殿内,在太子的眼神许可下,对太子附耳说了几句话后,又直起身,行礼出去了。
朴丽娥不敢问是什么事,倒是太子主动对她说道,“是福嗣王叔进宫了,他们同我说一声罢了,不妨事。”
朴丽娥直觉这条信息不简单,但她没多问,只是应声道,“是,是吗”
太子“嗯”了一声,“是啊。”说着,太子似不经意地问道,“你是不是有些累了不如,孤放你先去歇息一会儿罢”
朴丽娥垂下眼帘,与太子相对着静默了片刻,才开口道,“殿下,奴婢还等着您来说服奴婢呢。”
太子闻言,不觉肩颈一松,似乎卸下了什么重担一般,他抬起头,看着朴丽娥垂眼的模样,吸了一口气,温声道,“好啊,你既这么说了,孤今天便一定要说服你。”
朴丽娥抬眼,对太子微微一笑,还是那般温婉的模样,“殿下,请说罢。”
太子道,“辽太祖建辽,除了契丹人善战,其治下汉臣亦是功不可没罢。”?朴丽娥点点头,道,“是啊,‘二韩一康’真可谓‘佐命功臣’。”
太子道,“尤其是开创大辽第一汉人豪门‘幽州韩氏’的韩藏明。”
朴丽娥看了太子一眼,轻声道,“殿下,您不必特意称其字。”
太子笑道,“无妨,昔年韩藏明出使契丹时,见辽太祖执意不行跪拜礼,连大辽淳钦皇后都要赞他一声‘秉节弗挠’,孤自然该避其名讳,以示尊敬。”他顿了顿,又道,“臣佐明君,乃是天道常情,若因夷狄之别,就斥其‘不忠’,岂非狭隘”
“有道是,‘夜光之珠,不必出于孟津之河;盈握之璧,不必采于昆仑之山’,大禹生于东夷,文王生于西羌,圣贤所出,何必常处”
朴丽娥感慨道,“殿下真是心胸宽广。”
太子道,“孤如此说,并非因为孤心胸宽广,而是孤以为,‘二韩一康’辅佐辽太祖,是为了大辽辖下的汉人百姓,而非是为一己荣华。”
“昔年中原势力分裂割据,战火纷纷,百姓为避藩帅暴政,北上‘闯契丹’以求生路,韩藏明倡导‘胡汉分制’,筑城郭,立市里,以处汉人,使各有配偶,垦艺荒田,由是北上汉人各安生业,岂非功绩”
朴丽娥道,“殿下,您赞成‘胡汉分制’”
太子奇道,“‘因俗分治’,有何不妥”
朴丽娥道,“辽国所谓‘本族之制治契丹,以汉制待汉人’,其根本上,还是将汉人看作低人一等的民族,殿下为何会赞成这样的‘分制’制度呢”
太子笑道,“此言差矣。”太子笑了一下,认真道,“大辽之所以‘一国两制’,并非轻视汉人,相反,辽太宗置‘南北双轨官制’,正是为了往后契丹的‘全盘汉化’与‘中央集权’作准备。”
“辽太宗在掌权后,之所以不敢明言‘汉化’,是因为淳钦皇后以及其背后的草原贵族势力。也正因此,辽太宗去世后,众臣才会拥立仰慕中原文化的辽太祖长孙为帝。所谓的‘横渡之约’,其实是辽国契丹草原势力与汉化新势力的冲突,而非仅仅关乎储位的争夺。”
朴丽娥道,“可辽太宗的即位,正是因为草原贵族势力在夺位战中占得上风啊,身为胜利者的辽太宗,为何会支持‘汉化’呢”
太子道,“辽太宗灭后唐与后晋,便可看出其意在逐鹿中原,而非偏安东北一隅。”
朴丽娥道,“就同如今的华傲国一样罢”
太子点头道,“是啊,夷族想进占中原,就不得不‘汉化’。”他微笑道,“因此,孤读《辽史》时,并不以为‘二韩一康’是‘汉奸’,也不觉得‘一国两制’是轻视汉人,因为大辽从意在中原的那一刻起,就已经决定了它必定要归顺‘汉文化’的命运了。”
朴丽娥道,“奴婢明白了,外族想要强大,就必须扩张;要扩张,就必须集权;要集权,就必得立世袭制;立了世袭制,就必逃不过‘汉化’。”
太子微笑道,“不错,就是后来攻灭大辽的女真族,也逃不过‘被汉化’的命运。”
朴丽娥想了想,道,“殿下是觉得,韩藏明辅佐辽太祖,是为了‘闯契丹’的汉民,意在加速契丹‘汉化’进程”
太子没承认,也没否认,只是悠悠道,“孤是觉得,韩藏明的‘胡汉分制’之策,当真高妙。”
朴丽娥叹息道,“殿下,韩藏明的‘分制’之策并不新奇,真正高妙的,是汉文化中‘君臣父子’之间的巧妙联系罢。”
太子也叹息了一声,“孤怎么解释,你都仍旧觉得‘推举’比‘世袭’强,对吗”
朴丽娥道,“殿下,若是辽太祖维持‘推举’制,至辽世宗时,毋需‘二韩一康’,只须承袭‘推举’,就足以让支持‘汉化’的君主名正言顺地掌权了。”
太子道,“你还是没明白孤的意思。”
朴丽娥低了低头,“奴婢愚钝。”
这时,刚才向太子禀报消息的内侍又进来了,同先前一样,对太子耳语了几句,再行礼退出门外。
太子道,“福嗣王叔向太皇太后请了安,又被父皇召见,去了紫宸殿。”
朴丽娥道,“嗯,是么”
太子道,“是啊。”太子顿了顿,转而又接上先前的话题,“其实,若是奉行‘推举’,支持‘汉化’的君主,就更加没有机会掌权了。”
朴丽娥听了,不由问道,“为何”
太子笑道,“因为当时的那种政治环境下,支持‘汉化’的汉臣与君主,根本无法参选,又如何靠‘推举’,名正言顺地掌权呢”
朴丽娥道,“可‘推举’秉持的是‘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后唐与后晋被大辽攻灭后,归顺契丹的汉人与汉臣已经占了契丹总人口很大一部分,若是将支持‘汉化’的一方排除在‘推举’制外,难道不会引起民族冲突吗”
太子悠悠道,“简单得很,孤若是大辽掌权的草原贵族,就将归顺的外族人全部定为‘少数民族’。”
“无论人口多少、风俗远近,都作为‘少数民族’,以‘少数服从多数’为名,只象征性地给‘少数民族’中的少量‘族人’参与‘推举’的权利。”
“一旦奉行这样的‘推选集中制’,掌权的契丹贵族,就能名正言顺地将外族人完全隔绝于国家的政治领域之外了。”
朴丽娥闻言,不禁一怔,好一会儿,才慢慢开口道,“殿下,您真是……太聪慧了。”
太子瞧着朴丽娥有些呆呆的模样,不由又笑了起来,“你忘了,孤是汉人,像‘推举’这样‘文明的政治游戏’,再没有哪个种族能比汉人玩得更好了。”
朴丽娥心中感想万千,“这样说来,韩藏明其实是在用他自己的方式帮助汉人罢所谓‘一国两制’,表面上是以契丹为尊,实际上,是在潜移默化地向契丹部族灌输‘先进’的汉文化罢”
太子抚掌道,“正是这样,现下,你可明白孤的意思了罢”
朴丽娥点了点头,“谢殿下教诲。”她顿了顿,又道,“殿下,看来这‘辽国’一题,您本不须奴婢建言。”
太子抿了抿唇,朝朴丽娥展颜一笑,“其实,孤寻这个由头,就是想同你一道说说话。”他轻声道,“今天是七夕呢。”
——————
第一百五十一章 避名称字
琅州,瑁梁府衙。
“今天是七夕,”范垂文端起茶碗,“彭大人节日里还前来府衙议事,当真勤勉。”
彭平康跟着端起茶碗,“范大人特特地遣人来请,我如何能不来呢”他掀开茶碗盖,慢慢呷了一口,“嗯,好香的茶。”
宋圣哲也端起茶碗,笑道,“这是‘法煎香茶’,今年上春时,我特意嘱咐他们用嫩茶研的,彭大人尝尝,可还觉得合意么”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