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月出祁连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准噶尔刀王
但这支宋军却很冷静,弓弩手们到现在都还没有出手,很明显是一支训练有素的军队。
嗵!
嗵嗵……
宋军的阵列后面突然发出一连串剧烈的爆响,随之笼罩在一大团青烟当中,一个个拳头大小的物品被抛向正在冲锋的金国密集骑兵队伍当中,然后这些物品在发出一声沉闷的巨响之后就变成了一团刺目的暗红色火团,正在冲锋的队伍就顿时乱作一团。
立马在山丘顶上观战的李岘看了之后不禁摇了摇头,“二踢脚”的杀伤效果确实有限,几十枚“二踢脚”落在人群里,只是让人员和战马受到了伤,他所期待的血肉横飞场面并没有出现。
不过……
 
12、救援太原(四)
拔离速的铁骑并没有机会冲起来,因为银术可突然接到警报,在他们身后,又有两股骑兵从山谷里冲了出来,正准备包抄他们的后路。
刘光世手上大约有四千骑兵,而折家历代世袭主掌府州,一直处于抵御西夏和辽国的第一线,折家军从来就不缺战马,如果倾全力而出,甚至能拉出一支将近三万人的骑军出来。折可求出了六千人,由其长子折彦文率领,与刘光世一起包抄金兵后路。
这刘光世和折彦文分别从两侧出了山谷,原本还准备观望一下,但见金兵已经乱作一团,顿时大喜,立刻带着手下从背后猛冲过来。
这宋军打仗,顺利时一哄而上,遇到挫折顿时四散而溃,确实极像盗匪而不是正规军。
现在眼看就要胜利,正是抢功劳的时候,两支人马更是奋勇争先,唯恐落在了后面。
自大惯了的金军没料到会第一次遇到宋军有配合的军事行动,自是吃了一回大亏。
别看李岘他们这边有五万多人,而银术可手里只有一万二千余人马,如果两军是堂堂正正列阵交战,胜负还真的很难说。
问题在于自大的金军只出动了三分之一多一点的兵力,而且还对于自己遭受围攻毫无准备。眼看自己三千多人陷于对方五倍兵力的骑兵包围之中,即使是像银术可和拔离速这样的悍将,也不禁脸色大变。银术可在第一时间就作出了最正确的决定:逃跑!
逃跑对于中原人来说似乎是一种耻辱,但对于草原人而言这种情形下是理所当然的选择,根本没什么心理负担,而且事后也没有人会嘲笑他们此时的胆小和懦弱。
就是狼群也有一哄而散的时候,怎么没见到人们去嘲笑它们
金军的逃跑并不是毫无章法的溃逃,而是很有经验,拔离速的重骑在前面冲锋,一众混乱的骑兵都跟随在后面,慢慢也捋顺了队形,看起来更向是突击。他们的目标自然是宋军最薄弱的刘光世所部。
至于身后杨可世和苗傅两人率领的追兵,一开始银术可还派出两队人马去阻挡一下,后来发现人数少了根本没什么作用。数百名骑兵还没提起速度来,就没淹没在滚滚而来的骑兵洪流之中,就象是在水里泛起了一些浪花,甚至连延缓一下敌人的追击速度都做不到。
宋军的陌刀队也没有停止脚步,他们在对躺在地下的金国伤兵进行补刀,受伤的俘虏是没有价值的,还要给他们疗伤,麻烦得很,还不如再给他们一刀来的痛快。不过有些军官还是应该很值钱的,金国的将领很好辨认,百夫长耳朵上穿着银耳环,至于金耳环的猛安,到现在为止,就只发现了一个,就是最早坠马的阿古兰,还早已经被射成了刺猬。
李岘也带着自己的一千亲兵队冲下了山丘,这种时候部队早就失去了指挥,除非是李岘现在就想收手,鸣锣收后。此时他身为主帅,需要做的事就是带着部下跟在后面一起冲锋,即便是皇帝在这种大胜的情形下都会亲自上阵,这是赢得人心的最好方式。
虽然他自认为自己的小命甚至比皇帝还要珍贵,但在这种时候,还是需要亲自出马。
在他身后,掌旗官吴克的马鞍上插着一面巨大的帅旗,这让他看起来整个人的重心都有些往左偏,但这面大旗所过之处,顿时就会引起一阵震耳欲聋的欢呼声。因为帅旗之处,必然是大帅所在。
亲兵卫队的坐骑都是一等的好马,很快李岘就追到了杨可世的队伍身后,也不知杨可世那厮是怎么吩咐下来的,他在队伍侧后不一会儿就如漏网之鱼似的出现了三、四个在地下狂奔逃窜的坠马金兵。
李岘的亲军骑队如同一阵旋风一般划过这几个逃命的金兵,冲在前面的人员如同猫戏老鼠一般,只是用马槊敲飞他们手上的兵器,却没人去砍下他们的脑袋。
手上的陌刀并不用劈砍,只需要用双手平端着即可,当李岘的战马从他们身边驰过时,这些人就立刻变得身首异处,在颈部如同喷泉一样喷出一股血雾,顿时溅得李岘满身。浑身欲血的李岘顿时又引起一阵阵冲天的叫好声。
“你们这么做有意思么”李岘伸出右抹了一把满脸的血污,白了一眼身边的张栓一眼。
“大帅亲手砍下了几颗金人的脑袋,这对于提升全军士气来说
13、大撤退
银术可很果断,在李岘刚到太原城下时就扔下所有的辎重和粮草带着剩下的八千多人就往南逃跑了,根本没有任何犹豫。苗傅和折彦文两人无法阻挡金兵的撤退,只能带着人追杀出去十几里后鸣金收兵。
这样的结果让李岘有些不满,主要是姚古的大军没能及时赶到,但这也是自宋金战争开始以来宋国的第一场大捷,虽然只歼灭了不到四千名敌人。
更主要的是他达到了救援太原的目的。
固守太原的张孝纯和王禀两人在见到首先入城的李岘后眼泪顿时都流了出来。
“官家果然没有忘了我们啊!”
当然,这是张孝纯自己的感想,而王禀只知道这是李岘足够义气,但这话不能明说,特别是不能当着众人说。
“现在立刻组织城内所有人撤退,我要放火烧毁太原城!”李岘第一句话就让张孝纯张大了嘴巴,半天也合不上。
“为什么难道不用守住河东吗”王禀他们被围困了两个多月,一点也不了解外面的情况。
“还守什么守!这次是宗瀚大意了,领着人都到了泽州,我才能有幸把你们救了出来,下次可再没这么好的运气了。”李岘说道,“现在大半个河东都没了,金军正在汴梁城下与朝廷和谈,太原也没什么用了。现在张安抚的任务是尽可能地动员河东民众立刻迁往关中。”
“河东那么多百姓,关中怎么能供养得起”张孝纯倒不是不知道变通的人,他唯一担心的是粮食问题。
“百姓的口粮由我来解决,现在留下的人越多,以后就资敌愈甚,不必跟他们客气。”对于那些不愿离乡的普通百姓,李岘实际上都动了杀机,不过还是为自己今后的名声着想,放弃了这个念头。
“走就走吧,确实这太原城也守不住了。”王禀说道,太原城并不大,南北长三里半、东西宽二里半,而且全是土城墙,城墙外甚至都没有包青砖,与过去的晋阳古城相比,实在有天壤之别。金人只是一开始猛攻了几次,在损失了一千多人后,宗瀚就放弃了攻城,改为围困,否则就凭王禀手上的这点兵力,也不可能坚持这么长时间,李岘想放火烧了就烧了,也省得以后被金人利用。
现在的太原居然还有不少的存粮,动员百姓撤退倒是没什么困难,两个多月提心吊胆的日子他们也受够了,而且太原城内现在只有不到两万人,转移起来并不是特别困难。
李岘在太原只停留了半天,一把大火把太原城夷为白地,然后就与刘光世一起率军南下,而折可求和王禀两人则负责把太原周边的民众尽可能地护送迁往关中,具体的道理他已经跟安抚使张孝纯、河东转运副使韩总和太原府通判王逸等人说过了,得到了大多数官员的认同和支持。
现在救援太原府的战略目标已经完成,李岘又把目光转向了晋中南地区。河东两路总人口大约有一百一十万户,不到七百万人,其中四成的人口都集中在汾河串连起来的太原盆地、晋军盆地和河中府一带,他现在的目标就是动员更多的百姓迁移到关中和陇右、汉中地区,即使有人不走,他也准备把河东的存粮都搜刮一空,尽可能地运往黄河以西。
这是一个比较浩大的工程,他那两万多人马还真不够用,需要动员河东本地的官吏和姚古以及本地的一些地方部队,当然,现在大肆招募征兵也是一个比较有用的方法。他现在是一路南下,并随时下达了一份令朝廷和官员、百姓都深为痛恨的命令:第一,所有河东的青壮,一律强制征招入太原和汾州两府厢军,准备抵抗金兵,同时强行征集民间所有余粮。第二,凡河东居民,愿意迁往关中的,官府会负责供应一年的口粮,并按每户人口发给足以自足的耕地。
这听上去似乎只是在动员民众向关中迁移,可实际上军令一下,基本上就是以强迫为主了。主要目标当然是
14、北地
这次金兵分两路大举南下,最为得意的当属太祖阿骨达的二儿子完颜宗望了,他率领金国东路大军自十一月十日从平州南下,这一路所向披靡,连克幽燕、河北,仅仅不到两个月的时间就兵临汴梁城下,然后迫使宋国签订城下之盟,不仅收货了令人难以想象的巨大财富赔偿,而且不包括燕云十六州,还轻易得到了河间、真定和太原三镇。在金国内部高层的权力斗争中,太祖一系声望高涨,而跟随宗瀚出征的当今国主完颜晟的几个儿子宗磐、宗固、宗雅几人却因被太原城阻击了一个多月,却是什么功劳都没捞着。
这让完颜宗瀚感到极为郁闷。
本身吴乞买和斜也两人为了争夺权力,特意将这次南下伐宋的大军分成了东、西两路,出于私心,吴乞买把自己的儿子们都安排到了云州的宗瀚麾下,因为云州离汴梁的距离更近,而且缺少大军守备,本来他想着自己的儿子们应该能抢得先机。可是人算不如天算,仅仅一座小小的太原城就挡住了金兵南下的脚步。
而另一边太祖阿骨达的子孙们统带的东路大军在面对河北路数十万宋军时的战况却出人意料的顺利,等完颜宗瀚得到宗望渡过黄河的消息再匆匆放弃太原南下之时,已经彻底晚了。等到二月初宗瀚大军攻克天井关,准备沿太行径南下时,完颜宗望派人来通知他们:你们也别来了,某已经大获全胜,准备撤军北归。
反正是不准备让他们沾上这次南征的一点功劳。
宗望这回匆匆撤军北返,不仅有达成了和议和宋国各地勤王援军赶到的原因,还有不想让吴乞买的几个儿子分到任何功劳的想法在里面。
现在是太祖一系的几个儿子声望高涨,而当今皇帝完颜晟的几个儿子无功而返的局面,更让完颜宗瀚无法忍受的是银术可居然在太原城下吃了一场大败仗,把原本放在口袋里的太原城给弄丢了。
这可是大金国自立国以来第一次吃的场大败仗!
整个西路军都成了一个笑话,就连蒲鲁虎(宗磐)已经明显表现出了对他的不满。
宗瀚是又羞又怒,他当众发誓一定要把在太原城下打败银术可的宋国将领活捉之后,生生折磨致死。
于是宗瀚下令立即全军回师。
可是当他率领大军刚刚抵达铜鞮时,又有一个噩耗传来,那个名叫李岘的宋将居然连克赤塘关和石岭关,进入忻、代两州。这下宗瀚都快要疯了,他这次尽遣大军南下,北地只留下了一些辽国降卒防守,兵力极为薄弱,而且他们的家眷都留在云州,如果被宋军攻破云州,把这些家眷掠夺走,那么他连自戕的心都有了。
现在宗瀚也管不了抢掠了许多财货,行动缓慢的大军了,亲自带着一万五千名精锐骑兵,甩下大军,以最快的速度开始北返。
二月的忻定盆地,和西北的气候差不多,正是残雪消融的季节。
天高云淡,一眼望去,到处是满目疮痍。
靖康元年,对于北地人而言,注定是一个不安分的混乱年头。造成这种动荡的主要原因是因为金兵的南下。
在夹缝中生存,对于百姓来说并没有什么,不过,在成为金国的臣民还不到五个月之后,谁也没有想到,宋军居然又打回来了。
这简直就是个奇迹。
李岘这回只带着六千多名骑军,轻骑北进,也享受了一把完颜宗望指挥大军所向披靡的感觉。大军自太原北上,金国留守的部队望风而降。这些军队大都是由辽人组成,契丹人倒是不多,大部分都是辽地的汉民,他们投降李岘并不是出于同为汉人的亲近,而是因为已经习惯了。
反正就是这样,谁来了就认谁是主人,大家都还要活下去。
&nb
15、不愿做奴隶的人们
春天在大地表面奔跑的速度比李岘的骑军还要快得多,当李岘的大军沿灰河抵达桑干河畔的云州城外围时,田野里已经长出了一层嫩绿的青草。一群群的牛羊正在山坡上啃食着新鲜的嫩叶。
山坡上,一身破旧皮衣的草原少年萧戈躺在草地上,在嘴里叼了根枯草,无聊地瞅着自己看管的羊群。
在这里,可以一眼就望到不远处已经变成绿色的桑干河谷,在河边上还搭建着不少的营帐,那正是萧戈的部落所在。
这本是一个辽国乙室部下属的小部落,不过现在这个部落已经换了新的主人,成了完颜娄室的奴部。女真部落此时正处于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的混合阶段,各部落把战俘当作奴隶是最为平常之事。辽国灭亡后,女真人对待辽国大的部落倒也算优柔,但对于那些依附于契丹的小部落就干脆封赏给了一些统兵在将充作奴部。
从游牧部落到受到严格看管的奴部,整个小部落失去了很多,权利、财产、自由甚至是生命,都不再属于自己。
所以整个部落地充满了怨恨,对金人和原来他们依附的乙室契丹人的怨恨,在私下里整个部落的人都形成了共识,不再承认自己是契丹人,只说汉话,而且说自己是辽地汉人。反正在辽国的南京和西京汉人本就占大多数,大家日常通用的都是汉话,而且已经有许多原来的契丹部落由于害怕女真人的报复,就改成了汉姓。
辽国的灭亡,只是加速了契丹民族的消失,反而原来辽地的汉民数量一下就增加了许多。
当然,对奴役他们的女真人的仇恨是最直接也是最强烈的。
他们抢走了部落里所有的所有牲畜和财产,霸占部落里的女人,那些负责监管他们的金人还会随意地鞭打惩罚他们,甚至是动手杀人。做奴隶的滋味不好过,族中有人提出过投宋或是逃往北辽,可是却没人敢轻举妄动,因为如果逃亡失败,就有可能会面临全族被屠戮的结果。
春天的天空很蓝,风也不大,气候温和,太阳暖烘烘的照在身上,青草和泥土的芬芳混合在一起,令人感到十分的安详。
作为奴隶,也只有在野外,才能享受到如此难得的清闲时光。
有时候萧戈会幻想传说中北辽国的骑兵大军会回来解救他们,把这些残暴的金人脑袋全都砍下来,有时也幻想自己能够成为一个真正的勇士,一个人拿着战刀就把驻扎在部落里的二十多名金国看守全部杀死。【…¥ !最快更新】
可是美梦醒来,一切都是幻想。
萧戈怀疑自己似乎还沉浸在美梦中没有醒来,因为他感受到了大地的震动,不过下一刻,他立刻就清醒过来,晃了晃脑袋,把耳朵贴在地面上倾听了一会儿,然后突然跳起身来,慌乱地向声音传过来的方向张望着。
他很清楚,如此大队的骑军,那应该是去年冬天出去与宋国人打仗金国骑兵们回来了,不过,他还是在内心里存着一丝的希望。
很快,一支一百多人的骑队出现在他的视线之内。
不过,那些骑兵身上穿着朱红的铠甲,头上戴着很好看的铁盔,却不是女真人那种圆顶翻毛皮帽子,帽子两侧垂着两条狼尾的打扮。这一小队骑兵看来只是前驱,很快,在他们身后,大队的骑兵出现了,他们散开在草原上,铺天盖地一般向这个方向奔驰而来。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