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战国野心家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最后一个名

    墨子点头,适又低头,将刚才那个沙堆抓在手中,重新落下流出。

    “可是,先生,同样是刚才的砂子、同样是相似的沙堆,可是每一粒砂砾的位置是一样的吗任何一粒砂砾换了位置,那么我们不让沙土自然流出,而是想要摆动每一粒砂子,却未必能做出最简单的沙堆。”

    墨子盯着落下的砂砾,思索一番后问道:“这是他们两个告诉你的”

    “是的,赛先生说,既然沙土慢慢落下最终都会形成沙堆,那又何必去干涉呢百年达不到乐土、或许千年就达到了。而如果人为的干涉,又怎么知道一定会快或者说又怎么知道不会血流成河呢”

    适的话音刚落,墨子放声大笑道:“迂腐!水滴而能穿石,一块好玉放在水滴下,千年之后定能穿孔。再好的匠人,钻孔于玉,也可能将玉损坏。可夏商之时的匠人可能十块玉就碎一块,如今却可能百块才碎一块。难不成担心玉石碎掉,就只能靠水滴去穿吗”

    “这是杨朱的想法,砂砾如人,聚为沙堆;无数根汗毛与皮肤,构成手臂;所以最微小的毫毛般的事物也不该被损害,没有人可以主宰别人的命,自然之至便是最自然,天下大治……他想的是好的,可如今天下不就是那些不懂天志的王侯在主宰着吗若无不懂天志的王侯,或可如此;若有不通天志的王侯,不可如此!”

    笑声过后,墨子双眼紧紧盯着适,问道:“你是怎么想的呢”

    适也大笑道:“先生看这宿麦,听那《乐土》,难道还需要问吗既然知道这些沙土将来要聚为沙堆,为什么我们




第四十一章 八笔吏书贱体字(下)
    适侍立一旁,看着墨子在地上画着横竖撇捺。

    此时的文字有些扭曲,横平竖直不以为美,墨子的手纵然常年劳作有力,写起来还是有些疲惫。

    等画完了一个捺后,回身问道:“一共几种”

    将木棍递给适,适低头又补完了其余几笔,回道:“先生,共有八笔。唐汉先生称之为点、横、竖、撇、捺、提、折、钩。”

    边说着,便将这八笔写在了地上,最终化为一个永字。

    一字,八笔俱全。

    汉字是二维文字,这八笔就是汉字的字母。

    但这八笔“字母”不是一维直线排列的,而是在一个方块内形成了二维的字,读音又由这些笔画所构成的词根来决定。

    适此时写的这些文字,源于秦字,又最终在汉晋演化完成,是凝聚了诸夏千年智慧的产物。

    论及成熟,肯定是比现在的各种篆字、金文要成熟。书写起来更方便,学起来也更容易。

    适说是一人所改,借用最辉煌的汉唐之名。

    但归于一人,仍旧惊世骇俗。

    墨子顺着适的手,重新写了一遍那八笔,点头道:“是,确是八笔。八笔可写万字。你学会这么多字,用了几年”

    适没有正面回答,而是说道:“先生,我在村社半年,最聪慧的孩子认识了百五十字、会写六七十字。”

    “了不起!”

    墨子大声称赞,毫不吝啬。

    半年时间,聪慧的孩子竟然能认识百字,可谓难得。也可以证明这东西学习起来确实比他所熟悉的那些文字容易。

    墨者之中很多人文化水平不高,学那些竹简上的字,可谓是难上加难,有些人学了数年仍旧不过认得百余字,写字的时候还是会写错、或多或少。

    此时已经有墨,但是写字还是用蘸签。

    毛笔当然不是传说中蒙恬做出的,但最早出土的文物也要到战国中后期的古墓中,此时距离三家分晋正式战国尚有两三年,主流书写还是用蘸签。

    适用之前的兔子毛曾做过几支小毛笔,用来教人蘸水在石板上写字。

    此时让墨子稍等,自己去村社房中拿出那两支简单的木头和兔毛做成的粗制滥造毛笔,拿出了教孩子写字用的河中冲刷平整的小石板。

    将石板和毛笔递给墨子后,稍微解释了一下。

    墨子心道:“《诗》中曾说,未雨绸缪。适就是这样的人啊。他说的草木之帛,此时我还未看到,他也没有做出。但他做出的毛笔,难道不就是为了《乐土》中所唱的草木之帛吗”

    此时没有纸,但是有丝帛。

    在丝帛上写字,这毛笔定然方便。

    至于那些学会写六七十字的孩子,让他们在木简上写字或许还难,可既然在石板上学会了写字,一旦草木之帛出现,那便是未雨绸缪了。

    有便能写。

    至于刚才适写的那段加了断句标点的话,更让墨子确信这些标点也是好东西。

    讲书、讲义,首先要解决的就是如何断句。这是教授弟子最重要的一环,也是需要浪费许多时间去背诵的一环。

    如今有了这样的标点,只需要讲清楚标点是如何用的,那么读文字的人就不需要再有人告诉他们怎么断句。

    此物一出,再无人敢于胡乱断句,篡改文意。

    这正是授人以渔网。

    再联想到之前适曾和他说过的……要让天下小吏均识此字、不学此字便不可能精通小吏的种种技巧的话,墨子慨然。

    这就像是在为渊驱鱼,为从驱雀。

    在网中的鱼,根本不知道遥远的四周已经布满了网,和平时没有任何区别,仍在嬉戏游动。

    那些网离的很远,很远。

    远到这些鱼和鸟觉察不到,以至于认为根本不存在。

    但当有一天那些布网的人收网的时候,它们才会后悔为什么没有在最早那些网距离他们百尺之外的时候就从缝隙中逃走。

    墨子沉吟许久问道:“凡物,总有名。这字,是何名”

    适早已想到。

    “先生,凡字,均可八笔。故可称之为八笔字。”

    “凡小吏,日后欲晓天志,必习此字,故可称之为吏书。”

    “凡氓隶,若将来富足,也可以学习此字,故可称之为隶书。”

    “凡下贱,若想贵不恒贵、贱不恒贱,必习此字,学而优则仕,故可称之为贱体字。”

    “凡世人,若均习贱字,则无贵字。若无贵则无贱、若无贱亦无贵,故可直接称之为字。”

    “如何称呼,不在于这字,而在于这天下。”

    墨子是这个时代为数不多可以讨论光的直线传播、逻辑学充必条件、时间相对与无穷、定动滑轮等等问题的人。

    所以简单的相对概念,对墨子而言并不晦涩。

    相反,正是符合他思考方式的说法,稍微一想便明白过来适的意思。

    如今,当然要称之为八笔字,以区分各国文字。

    十年后,当天志之名渐显,小吏必学此字,到时候或可称吏书。

    真到某一天贵族们察觉知识不再被垄断,氓隶也开始学字的时候,或可被怒斥为隶书、贱体字。

    而如果真的有一天乐土实现,人人兼爱平等的时候,那便可以直接称之为字了。

    贵没有了,贱便不存在了。

    正如光影。

    墨子心想:“凡有光,必有影。若天下俱墨,则不再有高高在上之光。这文字不也是一样吗若天下均习此字,又何必再分八篆又何必识字者必有高贵之血”

    若是这些文字真的如适所说的,一个孩子半年也能学会六七十字,那么大可以让适教众墨者这些字。

    反正墨者如今聚集在一起,还要在商丘住上很久,处理齐国之事和胜绰余波。

    待这些文字学会后,再传授给那些没有回到商丘的墨者,就先以这种文字作为墨者的内部文字,正合心意。

    至于说天下小吏这样的心思,墨子也动了心。

    &nb



第四十二章 参星晦暗虚亦危(上)
    村社间,适就墨家第一任书记之时,几辆从晋国来的马车,穿过了宋城的城门。

    这些马车名义上是依照晋烈侯之命,邀请宋国国君会盟于任,共商伐齐大事。

    但如果真的是晋烈侯的邀请,没人会听。

    这些马车中,当然还有韩、赵、魏三家,这才是晋国真正的力量。

    此时尚未封侯,无论是对外还是祭祀的铭文,还是要写韩宗、魏宗、赵宗而不能称之为赵魏韩三侯。

    后世人常说,晋亡于公室太弱、楚弱于公室太强。

    连续六十七年的曲沃代翼事件,让晋国的公族死伤殆尽,外姓六卿掌权到现在韩赵魏三家势力已成。

    晋烈侯的父亲当年悄然出城。私会妇人淫乐,被一个觊觎财货的普通盗贼在城外所杀。到晋烈侯的时候,只剩下两处祭祀之都,完全依附魏宗。

    以上犯下杀害家主这种事,本应该是周天子出面,会盟各国共同征讨,以维护周礼。

    但是这年月周天子只是摆设,先打了再说,打完了再去汇报周天子。

    量周天子也不敢吭声,说不准还要因为多年没人朝觐而高兴。

    这些邀请会盟的马车行走在宋国都城的道路上,在靠近宫室之前就已分开,散去宋国真正有力量的那几家中。

    宋国不像晋国,但国君仍旧不能独断,需要三家共商。

    只不过这三家都是子姓,都是宋国公族,如今分出小宗,有了自己的氏,终究是肉烂在锅里。

    如今宋国权势滔天的,正是司城皇臧。

    司城是官职,皇是氏,但对外也可称为戴氏。

    这一宗,乃是数百年前宋戴公的后人。宋戴公有个儿子叫子充石,字皇父。后来夷狄入侵,子充石与两个儿子一同死在抵抗夷狄的战场上,子充石的孙子以此为傲,便以祖父的字皇父为氏。

    追记最尊贵的血脉,还是宋戴公,所以也可以用谥号为氏,称为戴氏。

    这时候姓氏混乱,可能以官职为姓氏、可能以字为姓氏、甚至也可以以谥号为姓氏,难以说清。

    如今的皇父臧,可以称之为司城皇、皇臧、戴臧、司城皇父等等奇怪的名称。

    韩赵魏三家的马车进入到戴氏的宅府中,献上礼物,说明缘故,自有人招待休息。

    但在明面上,还是要说晋烈侯请盟宋公于任。

    半年多发生的事,酝酿到现在,韩赵魏三家都已经完成了军事动员,做好了干涉齐国内乱的准备。

    公孙会在廪丘自立,求救于赵。然而如今三晋真正的强国是魏。

    上有明君魏文侯,相有变法的李悝、西河有知兵第一人吴起、邺城有治河伯的西门豹、北有吃自己儿子肉以表忠诚的乐羊,更有二十岁便可独当一面的儿子魏击。

    加之子夏曾为国师,人才济济,又掌握了文化输出优势,当真是举世无可敌者。

    齐国的田常当年走的是家族流,靠姬妾和宾客生出了众多儿子,分封子孙掌控了齐国大部分的土地,可也在三代之后留下了数不尽的祸患。

    项子牛也好、公孙会也罢,其实都姓陈,都算是田氏,如今乱成一团,自家争得头破血流。

    这些事皇臧都清楚,所以这次会盟他很在意,只不过国君却未必在意,毕竟国君借楚之力来制约他们这些权臣。

    屋内,燃烧着陶邑商人进献的虫蜡之烛,尚未有三股烛芯之法,几名婢女跪在那里随时剪烛。

    这灯具极为精巧,一株枝条繁茂的大树,树上每根枝条都托着灯盏,灯盘正可插烛,树顶一游龙蜿蜒上攀,枝上鹊鸟争鸣,群猴戏耍,两个赤膊着短裙的人站在树下向枝间抛果,小猴单臂悬身讨食,彰显着此时中原的青铜冶炼技术。

    烛火荜拨,婢女屏声敛气,生怕惹得主人不快。

    皇臧在烛光下不断踱步,在等待自己的嫡长子皇钺翎。

    这件事关乎重大,他必须和自己的儿子商量。

    当年宋公复国,借楚人之力来压制内部公族权臣,亲楚一直是宋国的既定政策,也是宋公可以保持国内地位的不二法门。

    如今韩赵魏三宗伐齐,请宋公会盟,这正是皇臧所希望的。

    一旦与楚交恶,到时候他的权力会更大,宋国内部的势力平衡也会被打破。至于说宋国会死多少人、要割让多少土地城市,那都是小事。

    他在那踱步许久,愈发心急。

    白日里,墨者倾巢而出,城中贵族纷纷打探,都知道发生了大事,皇钺翎自去探问。

    但当晋国的马



第四十三章 参星晦暗虚亦危(下)
    皇父臧听儿子这样一说,也忍不住大喜,全然清楚了其中关键之处。

    结好韩赵魏三宗,一方面可以引为强援,另一方面也为自己家族日后在宋国篡夺国君之位做好了铺垫。

    之前宋国的公族小宗已经做出过驱逐宋公的事,更有九世弑君的往事,但终究周天子名声尚在,又有曲沃代翼这件小宗取代大宗导致公室衰弱的事在前,总归有些天命的意思在其中。

    如果韩赵魏三宗先破了规矩,田氏亦可代齐,自己这戴氏亦可取宋。

    以嘉禾献上,周天子本已无权威,韩赵魏三家如果伐齐胜利,借势而为,此事必成。

    自己这么做,也是锦上添花,但这花添的喜庆,三家定然感谢。

    至于说伐齐胜负,皇臧根本没有考虑。

    越国已经迁都到琅琊,就在齐国眼下,三姓再加上越国,齐国又有内乱,哪有不胜之理看遍齐国,可有一个能及得上吴起、乐羊、魏公子击、赵籍、越王翳的人物

1...1718192021...348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