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战国野心家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最后一个名

    “君上以为如何”

    魏击点头道:“我想的也是一样。只是墨家逐渐做大,将来必为魏之大敌。我本欲借宋国事,以天子之命为诏,结楚、韩、齐、越,在宋地与泗上激战,消耗其国力。”

    “但现在看来,此事也难。”

    “不说其余,便说这郑国事,如何做这件事做不好,韩人如何能出力”

    魏击所担忧的就是这一点。

    郑国算是魏国的附庸国,毕竟朝觐了魏国,尊魏为上。

    但是,魏国之前的吃相太难看了,明明可以把郑国作为一个魏韩之间的缓冲以遏制韩国的,可偏偏郑国三分的时候,魏国吃了郑国不少的土地。

    魏击对于天下局势的把握、对于纵横捭阖的外交手段,对于结好盟友保持霸权这些东西,比他的父亲差了不是一点半点。




第四十九章 战略收缩(中)
    公叔痤比魏击更知道魏国现在的处境,他作为相国,可以开府,有自己的一套人才体系,经过和他们的讨论,得出的结论就是魏国如今必须要战略收缩才能够在这乱世中存活下去。

    魏国之前铺开的摊子太大了,从南到北,到处干涉,强盛一时,但也留下了沉重的负担。

    在公叔痤看来,中山丢了、楚国夺回了陈蔡榆关,泗上崛起,这是泗上所言的秦翁失马焉知祸福。

    或言: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现在魏国可以放下沉重的包袱,放下沉重的霸权外壳的包袱,专注于里子而放弃那些无所谓的面子。

    中山国已经不可能夺回来了,实力不允许,秦与泗上东西夹攻之下也不可能有这样的一个用兵机会。

    将中山的关隘图册赠与赵国,正可以缓和与赵国的紧张关系,祸水东引,引诱赵国灭中山。

    只要赵国朝着中山国使劲儿,那么在南线必须要和魏国达成友好的同盟关系,否则的话不可能也不敢动用大军去攻打中山。

    赵国必须要作出选择。

    南下

    还是东进

    赵国君主不傻,就不可能既南下又东进,只要东进,必与魏盟。

    同样,如果中山被赵所得,那么赵国就有了和魏韩一致的扩张空间。

    燕、齐,如今都算是大国,不是一国可以彻底对抗的,这更需要盟友。

    三晋原本的同盟关系源于楚国的强大,现在楚国之外又有一个泗上,这是共同的威胁。

    如果能够达成三晋合纵,一致向西东发展,那么三晋之间的矛盾就可以缓和许多。

    三晋表里山河,不一致对外,根本没有活路。

    如果继续内斗,那么得利的必然是楚、秦、泗上。

    中山国既然已经夺不回,那不如借中山消耗赵国的力量,缓解魏赵关系,重组三晋同盟。

    其实在公叔痤看来,在法理上放弃中山只是战略收缩的一部分,其余方向也需要继续战略收缩,以休养生息。

    魏击也不是愚钝之人,公叔痤的意思他听的明白,思索一番甚至明白了更为深层次的内容,问道:“相邦之意,是要借赵以制韩”

    三晋同盟除非是一大两小的情况,若不然就只能是二制一,魏韩因为楚国的缘故一直合作,排挤赵国。

    现在公叔痤的意思是转变魏国的外交思路。

    公叔痤笑道:“君上聪慧,正有此意。魏赵若盟,韩人必从。赵得中山,则齐燕皆为三晋兵锋可及之处。”

    “况且,泗上骄狂,多行不义,日后必为大患,今日若能重结三晋之好,正可以压制东方各国,威逼秦人不敢东进。”

    “表里山河之地,非三晋合力向外,不能够制霸天下。”

    有些话,公叔痤不想说的太清楚明



第五十章 战略收缩(下)
    公叔痤的建议听起来更为有利,可公叔痤也明白想要魏击转变思路,实在是有些难。

    正如公叔痤所想的那样,魏击骨子里骄傲,十五岁出征,在遭遇鲁阳牛阑赶上韩侯赵侯同时薨而无奈撤军之前,未尝一败。

    他继承的是当时如日中天、赵国臣服、韩国恭谨、楚国丢了大梁、王子定分裂、齐国田氏代齐内乱涌动之下,天底下最像是霸主的魏国。

    从小受到父亲的厚爱,作为宗子,没人可以争夺继承人的位置,没有经历过残酷的贵族内部斗争,也没有经历他们父辈祖父辈在晋国为卿时候的残酷内斗。

    魏击这样的人,生错了年代,他应该是春秋时候的公子、国君、真正的贵族,却偏偏继承的是一个从春秋走向战国以及更加混乱的翻天覆地的时代浪潮之下的魏国。

    当年田子方就警告过魏击,贵族的时代结束了,不把握那些低贱的士人的力量,魏国就要在这大争之世衰败,可魏击这的听进去了吗

    不能够转变思想,就不能让魏国立于这大争之世。

    公叔痤希望魏击能够放下真正贵族的骄傲,学会忍耐、学会承受暂时的失败以为将来的胜利。

    骄傲,已经成为魏击的一个弱点。

    全面的战略收缩,对于公叔痤而言,这是站在国相的角度上去考虑魏国的将来。

    站在魏击的角度,却并不是这么一回事。

    他继位的时候,魏国什么样

    他现在战略收缩,天下人如何评价

    人人都会比较,人人都会说,文侯时候,魏国为霸,赵韩臣服,楚人大败,天下再无敌手。

    短短不到二十年,魏国竟然连中山的法理都放弃、连宋国这个魏国霸权的象征地都不去干涉,魏击要承受多少压力

    公叔痤看着魏击。

    魏击沉思了许久,叹了口气道:“难道宋国事,就不管了吗”

    公叔痤道:“会盟,诘墨,不出兵。嘴上抗议,手上不动,会盟楚韩,趁机吞郑。”

    “我们要作出我们即将干涉宋国的举动,使得楚人的精力都放在宋国上,使得泗上的精力也放在宋国上。”

    “我们却和韩人签订密约,瓜分郑国土地,趁着会盟的机会闪击郑国。”

    “在楚、泗上来不及反应之前,吞并郑国,造成既定的事实。”

    公叔痤策略的逻辑,总结起来,其实很有意思。

    那就是我们反对墨家对宋国的干预,于是我们魏国和韩国一起瓜分了郑国。

    公叔痤所选择的这个时机,也算是极为有利,因为郑国不只是涉及到魏韩,还涉及到楚国。

    楚国北方重要的边关榆关,距离郑国华阳不足三五十里,算是榆关的侧翼,这也是楚国不允许魏韩独霸郑国的原因。

    榆关是楚国面向中原地区的重要出路,尤其是在宋国继续中立的前提下,没有榆关就不可能再夺回大梁,夺不回大梁楚国就无法在中原立足。

    &n



第五十二章 砀山围
    和六指一起爬上神圣的楚丘景山的人很多,看着茫茫无际的桑林景色,更多的是一种极为“市侩”、“庸俗”的想法。

    譬如他们眼中的桑林,只是一片桑林,叶子可以养蚕然后可以吐丝然后可以织丝绸的桑;许多树木郁郁葱葱你那个的林。

    大军如今正在桑林附近驻扎,距离商丘已经很近,作为先锋的两个旅已经入驻了商丘,帮助维持秩序和稳定人心。

    之前并没有爆发惨烈的战斗,双方的实力差距太大了,那些封地的贵族没有集结,也根本难以守卫自己的封地。

    许多人想要逃亡,但是骑兵四出,卡在各个路口,抓获了不少,并没有给他们逃亡的机会。

    现在大部分剩余的宋国贵族都将兵力集结在了睢水以南,也算是毁家纾难,想要继续僵持下去,以争取到各国出兵干涉的机会。

    高效的动员体制和常备军制度,为泗上争取了至少两个月的时间,两个月之内诸侯都不可能集结完毕发兵干涉。

    在出兵的时候,适告诉六指,要快,快刀斩乱麻,越快越好,要稳定住宋国的局面,使得各国想要干涉都来不及。

    六指也是忠实地执行着上面的命令,这是他第一次作为一方主帅指挥一场战役,也算是一次练手。

    只是这一次练手颇为无趣,至今为止并没有值得一战的对手。

    宋国民众对于墨家很熟悉,尤其是泗水沿岸的城邑村社,并没有觉得这是一场侵略,反倒是觉得这很正常,若不出兵反倒是不正常了。

    墨家在宋国的政策,也继续延续着之前的策略,只动大贵族,不动工商业者和已经转型为经营性地主的小贵族,反正只要打倒那些大贵族民众足以吃饱分到足够的土地,那倒是没有必要弄得太过激进。

    六指在楚丘驻扎,主要还是为了防备魏韩方向,沛邑军团这一次的任务就是从北线入宋,快速平定宋国局面后,进驻魏韩宋边境。

    彭城军团则是从南下沿着睢水推进,抢占宋楚边境重要的边关符离塞,提防楚国的动向。

    泗上做好了全面战争的准备,虽然并不希望此时开战。

    沛邑军团和彭城军团到时候会南北对进,将宋国贵族压缩在狭小的睢水和沙水的狭小地域,尽可能全歼。

    如果魏韩楚干涉,肯定是要打商丘的,商丘地理位置很重要,是东进南下的重要节点。

    魏韩不会选择从菏泽方向出兵直奔泗上的腹地,因为菏泽以南一直到沛邑,都是堡垒遍布的筑垒地域,以魏韩现在的攻城手段,啃下一座城要付出太大的代价。

    魏韩楚不合兵,泗上就可以各个击破;合兵,就需要更多的准备时间,宋国也可以完成变革和整合,怎么看泗上都处在一种有利的地位。

    …………

    一名参谋官将一份前线的最新情报送到了六指的手上,军团的干部都看了一下,展开了地图,六指指着砀山邑道:“他们将大军集结于砀山,看来这是准备顽抗,以待魏楚韩出兵。”

    “这不是自投于网中”

    芒砀山是整个宋国唯一的山区,也是后世汉高祖斩白蛇起义的地方,说是山区,实际上最高的山峰也就百十米,算是一片丘陵。

    不过这里是古时的采石场,石料方便,皇父一族在这里的封邑修筑的很是坚固。

    宋国作为泗上的后花园,本身地形又不复杂,就那么几条河流的水文特征军中参谋早已了然于胸,依靠河流根本不能进行有效的防御。

    一名参谋道:“宋国太小,皆是平原,贵族叛军无可躲避,各国态度暧昧不明,又不能撤入楚魏,只能选择依托砀山顽抗。”

    “砀山我们倒是熟悉,那里是咱们重要的石灰产地,泗上的石灰十有**源于砀山,那里的城邑修筑的也算是易守难攻。”

    “他们也知道我们既然出兵了,野战对垒就无胜算,不如依托坚城抵抗到魏楚韩出兵。”

    “再者四周都是大泽,也确实易守难攻。”

    此时的砀山附近很多沼泽地,砀山这几年的发展和泗上对于石灰的需求量大增有极大的关系,作为整个豫东大平原地区屈指可数的小山脉,那里有豫东最好的石灰岩。

    从某种意义上说,宋国和泗上已经统一了,因为有着完善的共同市场,完全打破了以往以城邑为中心辐射百里村社的经济模式。

    之前因为和皇父一族的友好,砀山地区的皇父一族封地有石灰贸易,有钱之下也发展的不错,的确是座坚城。

    只是,砀山距离彭城太近了,而且一旦沛邑军团和彭城军团完成了合围,那就是个死地。

    可想来对面也没有其余选择。

    六指想了一下,便道:“那就先不急,先清理周边,最后再打砀山。皇父一族在那里最多也就集结三万各地贵族的残军,再加上在那里的奴隶、农夫,强迫守城的话,可不是人越多越好的。”

    另一名参谋道:“主要是砀山的城防体系,是和咱们泗上学的,学赵氏之晋阳那般作为皇父一族的根基,有不少精通几何学的士人帮着监督修筑的。”

    “是块难啃的硬骨头。粮食



第五十三章 战略与战术(上)
    这样的高声宣传并不能提振多少士气,唯独就是让那些认为自己是玄鸟之后的君子们自我感动,认为自己在为维护天下的大义而战,为维护天下的安定而战。

    城墙上吊满了有通墨嫌疑的人,有些已经腐烂,不少乌鸦在上面盘旋。

    几名巫师正在跳着征战之舞,祈求上帝庇护他们一战而胜,不少有通墨嫌疑的人即将用来作为人牲祭祀。

    西北方搭建起来了祭坛,要祭祀五方天帝,以及主管征伐的一些恶人,譬如蚩尤。

    一列列手持火枪或者长矛的士卒低头走在街道上,城墙上几个人正将几门铜炮推上去。

    君子云集,整个宋国的真君子云集此地,为了他们心中的大义,不惜性命,做好了殉道的心理准备。

    只是……这样的君子已经太少了,加在一起,整个宋国也就还剩下了六七十个,剩余的都是为了利益。

    皇父钺翎沉静地站在城墙上,看着城墙下的护城河和那些凹面棱角,以及那几门闪闪发亮的铜炮,心中却并没有多少信心。

    砀山就算再坚固,那也据守不了太久。

    况且要攻城的,是最会守城的墨家。

    谋士门客中有善于守城的,早就跟皇父钺翎说过,想要守住砀山,需要铜炮。

    这种城防体系没有铜炮,实际上守卫起来并不是太容易。

    皇父钺翎也知道那门客说的没错,可问题是他去哪弄那么多铜炮如今铜已经贵到什么程度了除了泗上可以用各种货物换取,靠着大江以南的陵阳铜矿大肆造炮之外,各国又有几门铜炮

    现在聚拢到手里的,加上各方的贵族,一共也就两万五千多人。

    其中八千多算是精锐,都是封地上授田的府兵,也经过了长久的军事训练,剩余的都是一些农兵。
1...292293294295296...348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