嫡女重生之不争不羡
时间:2023-05-21 来源: 作者:砚池洗笔
可对萧芷来说,除了皇帝的责罚,更要紧的是她的终身大事。
皇帝本就不如何青睐萧芷,又忌惮萧家,有了萧芷的这失误,他正好可以顺手推舟,不允她进后宫!
容钰探究地看向萧芷这样要紧的时候,她怎会失手!
皇帝温和地宽恕了萧芷的失误,还宽慰她小小年纪便能如此,已属难得。
并没有过问萧芷的年纪……
萧芷连连叩首谢罪,最后伏地啜泣、长久不起,似是愧悔难当。
以至于萧首辅不得不亲自登场告罪,然后把萧芷拉了下去。
昔日最得意的贵女,一朝颜面尽失。
容钰看着萧芷瑟瑟的背影,直觉不对劲。
不应当这样……
即便萧芷不慎失手……
不过是落了团墨而已,就连她这样不学无术的人,也知道可以用涂墨团入画之类的法子修饰。
修饰之后,皇帝或许仍然不会接纳萧芷进后宫,可萧芷却不会如此刻这般失颜面。
以她对萧芷的了解,萧芷不会犯下这么低级的失误,更不会在失误后这么失态……
可失误、失态都发生了……
容钰心里突然冒出一个让她诧异不已的念头……
她生生咬住嘴唇,才没有惊呼出声。
后来,萧芷嫁进了端王府。
而端王,又是最后的赢家……
那么,今日发生的一切究竟是偶然,还是谋算
倘若是谋算……
那么萧芷图的是……
不必进宫,也不必嫁人……
沉静地待字闺中。
等到大势明朗,等到那个属于她的机会……
在那个时候,借庇护家族之名,嫁进端王府!
。
第一百二十一章 兵权
萧芷失误的小插曲平息后,宫宴如常进行。
奏过一轮助兴的舞乐,席间安静下来。
按惯例,皇帝会在此时亲自敬酒。
皇帝先向太后敬酒,然后与皇后对饮。
第三杯酒,他敬了邵老夫人。
邵老夫人眼泛泪光,举杯谢了皇恩浩荡。
皇帝看起来也很是动容,他饮尽杯中酒,又殷切嘱咐邵北城“勿忘先祖遗志,勿负朕之厚望!”
邵北城肃然应是。
席间的官员们沉默地交换着眼神。
元宵宫宴是一年中难得的皇帝和群臣们宴饮同乐的时候,宫宴上的皇帝,比宣政殿上朝的皇帝要亲和、有人情味很多。
而皇帝在宫宴上敬的每一杯酒、说的每一句话,都值得推敲。
从前老定国公爷在世时,尽管邵家有赫赫军功,可这第三杯酒,皇帝却总是敬荣国公爷。
蒋家祖上虽然也曾有不世军功,可开朝后的这些年,蒋家的后人们躺在先祖的功劳簿上,不思进取、不务正业,专研钻研权术、结交权贵、见风使舵、曲意逢迎。
这样的世家……
偏偏,是仅存唯二的国公府之一。
偏偏,能越过邵家,先受皇帝敬的酒。
彼时,皇帝之举意在告诫群臣,谨记臣子本分,勿得恃功自傲!
便是蒋家再不堪,便是邵家再劳苦功高……
可只要皇帝有心抬举,蒋家轻易便能越过邵家。
邵家满门,皆不能有半分不满。
否则,便是大不敬。
可今年,情况有了变化。
邵家的将军们几乎死伤殆尽,邵家仅剩一个少年和满门妇孺,且这少年身上肩负着皇帝毕生的期望。
蒋家,则出了一位尊贵的宸王妃。
在这样的情况下,皇帝先向邵老夫人敬酒,便很好理解。
第四杯酒,皇帝敬了荣国公爷。
第五杯酒,敬了萧首辅。
天子绝不能酒后失态,故而往年,第六杯酒皇帝敬的乃是群臣。
第六杯酒,亦是最后一杯皇帝亲自敬的酒。
可今年,皇帝接过内官手中的金杯后,他没有看座下群臣,而是举杯看向靖海侯。
皇帝目光复杂地看了靖海侯一会儿,才缓缓道“海风粗砺,海寇凶恶,朕替沿海的百姓敬舅父一杯!”
皇帝称呼的,不是“侯爷”,也不是“将军”,而是“舅父”!
靖海侯当下便红了眼眶。
祁骁案闹大了……
以至于他不得不亲自回京处理。
祁骁立下大功,他没有依约封赏他,还构陷他下狱,的确是他不对。
可是,祁骁也有不对之处!
一个不识抬举的愣头青,打了几回胜仗就狂妄自大,连他也不放在眼里!
不肯娶马家的小姐,说什么要娶个戏子!
呵,戏子!
他祁骁喜欢戏子,待将来发达后,就是养个戏班子也无妨!
所谓婚约不过是祁骁的托词……
祁骁真正的用意,是羞辱他!
用他祁骁的重情重义,反衬他的无情无义!
毕竟,闽浙不少人都知道,靖海侯府有位先进门的丁姨娘和一位后进门的甘氏夫人……
如此大辱,他如何忍得!
何况,祁骁就是立下再大的军功,也仍是他手下的兵!
他罚祁骁,合理合法!
偏偏,柳锦词那个戏子横生枝节,把这么一桩微不足道的小事闹得沸沸扬扬,还惊动了天听!
但,闹大了又如何
他是靖海侯,是天子的舅父!
手握重兵,背后有马家、英王和太后!
他想,只要他亲自向皇帝禀明内情,无论是看在太后娘娘的面上还是看在他往日功劳的份上,皇帝一定会给他撑腰!
退一万步,就算皇帝半分不念旧情……
他也不得不顾及东南海防……
回京途中,靖海侯是这样想的。
可回京后,皇帝的态度却让他有些琢磨不透……
他递了数道折子,皇帝却始终没有私召他。
有些话,不便在朝会上当众说……
他只得请太后相帮。
可儿大不由娘,太后未能劝动皇帝,还提醒他,皇帝这回动了真怒,还隐晦地提起上半年太子薨逝一事。
至此,他方才了然。
皇帝动怒,不是因为微不足道的祁骁,而是因为病逝的太子!
在太子薨逝一事中,他的确理亏……
远远不止献了几斛夜明珠……
若皇帝知晓真相,整个马家都将面临灭顶之灾!
当然,太子已逝,皇帝永远也不会知晓真相……
至于这回……
沉思数日,靖海侯终于痛下决心断臂求生!
和英王的大业相比,兵权、侯位都不足惜!
但,毕竟是他的心血和倚仗,就此放手,他到底心有不甘!
可今晚,皇帝唤他“舅父”……
尽管他害了太子,尽管他身负大案……
在人前,皇帝却仍给了他这份体面!
靖海侯下定决心,大步离席,郑重跪地谢恩后,从怀中取出虎符,双手呈于御前,道“罪臣愧受天恩,不足担此重任,恳请圣上收回兵符,另选贤能!”
所有人都震惊地看向靖海侯!
实打实的兵权,一本万利的海商生意……
竟然就这么交了出来!
众人的眼神变了又变。
首先,靖海侯此举是真心还是假意
毕竟,就算祁骁案查实,他也未必会被夺权免职!
其次,靖海侯献出虎符,皇帝是否会接
最后,如果皇帝接了……
那么,接下来,他会把这虎符给谁
在众人灼灼的注视下,过了许久,皇帝才示意内官接过靖海侯手中的虎符。
虎符离手,靖海侯的身躯微晃,难掩失落。
皇帝仔细端详了一会儿手中的虎符,起身离席,亲自扶起靖海侯,看着他道“近来的那桩公案,朕亦有所耳闻,舅父确有欠妥之处,可谁人能一辈子不出半点错”
说到这里,皇帝看了看端王。
意思便是,祁骁案就此定案。
然后,皇帝继续对靖海侯道“朕犹记得,您投军东南,离京时正值壮年,今日归来,却已尘鬓如霜……”
“朕感念您定海护民之功,不忍您暮年操劳,思虑再三,收回兵符。”
靖海侯再次跪地谢恩。
不论这番话的真假……
在最后的时候,皇帝能这样对他,已是仁至义尽!
皇帝却犹觉不够,他问靖海侯道“有道是虎父无犬子,朕记得舅父有四个儿子,却不知道哪个更像当年的您”
众人的目光又是一变。
虎父无犬子!
皇帝的意思难道是,要把东南的兵权给靖海侯之子!
。
第一百二十二章 手腕
把东南的兵权给靖海侯之子……
众人很快便理解了皇帝的意思。
权责相依。
有本事击退倭寇、守住海线的人,才有资格拥重兵、享富贵!
祁骁案惹得民意鼎沸,在这桩公案中,靖海侯的确不占理。
为了堵住悠悠众口,皇帝不得不罚靖海侯……
可罚了靖海侯后,闽、浙的海防怎么办
靖海侯在闽、浙经营数年,背靠甘家,便是他放了手,谁人又敢贸然接手
唯有靖海侯之子!
唯有继位之人是靖海侯之子……
靖海侯才会服气,他的军中旧部、闽浙的地方官吏士绅、甘家等海商才不会生事。
再没有比这更稳妥的人选……
众人便都等着靖海侯答话。
靖海侯府的家事,京中高门皆有所听闻……
说起来也是桩亘古奇闻,先进门的发妻不明不白地成了妾室,后进门的小妇却做了侯夫人!
嫡长子成了庶子,小儿却成了嫡子、世子!
要说靖海侯对丁氏没有情义,可这么多年,他把丁氏所生的两个儿子亲自带在身边,悉心栽培,对甘氏所生的嫡子却并不如何看重、亲近。
那么这回,他会选哪个儿子
靖海侯垂首跪地,久久未语。
马世子紧张地盯着父亲,一双手不自觉地握成了拳。
甘氏夫人看着靖海侯,嘴角挂起冷笑。
答案再明显不过……
由嫡子继位名正言顺,倘若他决心选嫡子,何必迟疑
到底还是放不下丁氏的儿子……
甘氏夫人眼里浮起水光。
当年,他登门求娶她的时候,说得多好听啊……
什么对她一见倾心、难以忘怀,什么和原配夫人乃是盲婚哑嫁、脾性不投,什么此生定不负她……
她带着一抬抬真金白银、稀世奇珍嫁给他,撑起靖海侯府,被人戳了一辈子脊梁骨,几乎守了半辈子活寡……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