嫡女重生之不争不羡
时间:2023-05-21 来源: 作者:砚池洗笔
燕云城乃是汉人所建之城,辽人鸠占鹊巢,周人厉兵秣马百年、志在收复故土,何错之有
她觉得,倘若天命是要燕云归辽……
那么,天命就是错的!
何况,天命本就有不做准的时候……
两辈子,高僧都说她是真凤命格,可两辈子,她都无缘凤位……
燕云不复,西北不宁……
她想,倘若她能助力大周收复燕云、结束这纷争的乱世,那么,即便因违天命而遭报应,也是值得的。
于是,她负箭入营,射杀马监军!
其后,邵南烟救出斥候,亲率援军赶赴燕云城,终扭战局!
而后,正是在燕云城里,她得悉邵西泽仍活于世。
那日,她去到邵南烟的屋外,尚未扣门,便听到屋内传出邵南烟的声音。
邵南烟声音悲愤:“我二哥少年英雄,随父兄出征,为护圣上,奋战至死!”
“邵家三代英烈齐亡,万民同哀,天子送灵,我二嫂……”
二哥……
容钰不由怔愣在门外。
邵南烟的二哥,邵府的二公子……
邵西泽早已战死,邵南烟在和谁说话
容钰尚未想明白,屋内已传出另一道男声:“二嫂一派胡言!邵二郎出征前并不曾娶亲!”
邵南烟气急而笑:“驸马爷恐是贵人多忘事,我二嫂乃是泰宁侯府的大小姐,自幼与我二哥定有婚约,二哥战死后,二嫂捐尽万金嫁妆、带孝嫁入邵府,侍奉长辈、协理中馈,邵府上上下下都敬重她,圣上降旨、嘉其坚贞,百姓也人人都传颂她的高义!”
然后,屋内便静默了许久。
屋外的容钰愈发迷惘。
邵南烟称对方“驸马”……
大周仅有一位昭怀公主。
即便在她离京的这段时间里,昭怀公主仓促招了驸马,可驸马即便亲赴前线,他也断然没有先私会邵南烟的道理……
何况,即便昭怀公主的驸马私会邵南烟,邵南烟又为什么会和他说起邵西泽
处处都解释不通……
所以,屋内的男子定然不是大周的驸马。
不是大周的驸马……
边民皆知,如今西辽乃是虞太后掌权,虞太后仅有一子一女,其子是西辽幼帝,其女自然是西辽公主。
容钰心里冒出一个让她惊骇不已的念头:屋内的男子是西辽公主的驸马……
可是,西辽的驸马为什么会说汉话,他又为什么冒着性命危险来大周帅府,和邵南烟聊邵府家事
除非,他是……
此时,男子又开口道:“请代我劝你二嫂善自珍重,若有一日她知道了实情……请你转告她,我这辈子欠她的,下辈子结草衔环、做牛做马来还!”
邵南烟恳切地劝说道:“二哥,你回来可好祖父、父亲、二叔、三叔和大哥都不在了,只有祖母和三哥撑着邵府……”
“只要你回来,大家一定都很欢喜,还有二嫂……二嫂她深明大义,你若是有苦衷,她定会体谅你……”
回去……
邵西泽不敢与自家妹子清亮的眼眸相对,他黯然垂下眼眸。
他何尝不想回去。
可是,开弓没有回头箭,从他被辽人救起、却没有第一时间自我了断开始,他就回不去了。
一步错,步步错。
他不仅回不去,还要抓紧时间回西辽军营,以免辽人起疑……
踟蹰片刻,邵西泽涩然开口道:“邵家没有降将,我回去只会给家门蒙羞,你依旧当我死了,今日不过是我的亡灵,送了一份西辽布兵图来……”
然后,深深长揖后便转身朝屋外走去。
他推开门,看到屋门前站着一个小姑娘。
尽管小姑娘年纪尚小,身量也不高,可她端端正正地站在那里,仿佛有着能阻挡千军万马的气魄。
而小姑娘的样貌,也有些眼熟……
容钰冷然抬眼看去,男子尽管皮肤粗砺,五官却依稀与关氏夫人有五分相像……
她更加确定他的身份。
呵,只当他早已死了……
死人可做不了驸马爷……
京都城里活着的人,却是实实在在因他受尽了苦楚!
容钰定定地看着邵西泽:“你舍不得西辽公主,又何必惺惺作态,说什么亏欠容家大小姐”
“你苟且偷生,配不上容大小姐冥婚之大义!”
“你负心另娶,配不上容大小姐守节之坚贞!”
“你配不上容大小姐,更对不住邵家的满门英烈!”
说完,她便转身离去,涌出泪来。
几句指责,怎及容华生死相随的付出
她作为旁观者的伤心,自是远不及容华的伤心。
容钰见过容华的很多种样子……
她最不愿回想的,是得知邵西泽并未战死后的容华……
那时的容华,眼神比上辈子她被人抬着出嫁时还要慎人。
她眼神空寂,却笑着对容钰说:“从前,他在我心里还活着。”
“现在,他死了。”
第一百三十二章 改嫁
北征、邵西泽,皆是过往……
容钰看着眼前的容华,眼眶渐湿。
眼前的中年妇人脸庞圆润,着细布衣裙、簪古朴银钗,全然不似昔日大气明丽、珠环翠绕的容大小姐。
可是,妇人神情安详,眼角眉梢里透出的幸福,却是周身富贵的容大小姐所没有的。
安详幸福,比荣华富贵更好。
北征军班师回朝,容华得知邵西泽并未战死、另娶她人后,气怒之下决定改嫁!
邵府的夫人们知晓个中内情,并不反对容华改嫁,容衡却坚决不允!
邵老太太亲自登门劝说,容衡也不为所动,称容华虽已嫁做邵家妇,却仍是容家女,容府世无二嫁之女,断不能听凭容华毁了容府的百年清誉!
大周重礼教。
可,礼法不外乎人情。
守节是礼教,韶华正好的女儿一生枯度则是不合人情。
一时间,高门望族、市井百姓皆对邵容氏改嫁一事议论不休,儒生们还掀起“礼教”与“人本”之争,为究竟是应当存天理、灭人欲,还是应当以人为本而争辩不休、互不相让!
议论纷纷扰扰,容衡依旧固守己见。
关氏夫人甚至提出由她收容华为义女,再由邵府送容华出嫁。
可关氏夫人把请收义女的请状送去衙门,京兆尹却没有核发户书。
邵府是大周一等一的高门,京兆尹以四品文官之职,敢驳了邵府的户书之请,自然是请示过上头的。
其时旧党当权,以萧首辅为首的旧党官员奉行遵古制、不逾矩,京兆尹向上请示,结果显而易见。
阁老们或许是觉得,嫁娶嫁娶,亘古以来,“嫁”都是指娘家送女子出嫁。
倘若京兆尹核发了户书,容华果真从邵府出嫁,便是夫家送媳妇出嫁。
便是乱了三书六礼。
礼崩乐坏、纲常不存,开此先河,日后还不知会生出什么样的无穷后患。
娘家、婆家的路都走不通,世人皆以为容华改嫁无望,便有同情她境遇的人发出感慨,道是倘若朝中是张太傅掌权,结果或许迥然不同。
这样说,并非没有依据。
张太傅其人舒朗豁达,以一己之力携起xdang一派,当政时致力于破除陈规、推行新法。
故而若是xdang当政,此事究竟会如何结尾,的确是未可知。
然而,张太傅早已归隐,自张太傅归隐后,新政逐渐疲废,xdang官员或主动致仕或遭遇贬谪。
实情是,宣政殿里满朝官吏,无人会为一个想改嫁的节妇进言。
在这般走投无路的情况下,超出世人意料的是,容华最后竟还是堂堂正正地改嫁了!
转机便是小沈氏与容衡和离。
小沈氏感念沈家的恩情,为助容华改嫁,不惜舍弃侯夫人之位,主动提出和离!
如同改嫁一般,和离也是一件极不光彩、有辱家声的事。
夫人主动提出和离,家主自然颜面无光。
可结果,看重礼法、爱惜声誉的容侯爷,没有过多思量便应允了小沈氏的和离之请。
小沈氏和离后,分得自己的嫁妆,还分得容华、容迟一双儿女。
小沈氏分得容华并不奇怪,她本就是为了成全容华的改嫁之愿才提出和离,古怪的是,她竟分得了容迟!
彼时的泰宁侯府,世子容晔已遁入空门,后头便是小沈氏所生的容迟。
容迟虽资质愚钝,可他到底是嫡出,又是张太傅的关门弟子,足以继承泰宁侯之爵。
不久后,容衡把杜氏扶正,又请封杜氏所生的大公子容温为世子,世人才看清容侯爷的心思。
容府这段不甚光彩的家事,甚至给冰清玉洁、不染俗尘的容皇后也带来了非议,道是容衡宠妾灭妻、杜氏不守妾道,这样一对不遵礼法的父母,无怪乎会养出容皇后那般不安分的女儿……
不安分……
风水轮流转,就像声名狼藉的容钰会被人称颂,自幼享尽了世间美誉的容滢,也会遭人非议……
坊间非议容皇后,始于她登上凤位。
那些非议传得颇广,就连远在西北的容钰也有所听闻。
有人议论皇后的生身父母德行有亏,有人议论皇后心狠手辣、毒害长子,还有人议论皇后不遵祖训、恣意妄为,在封后大典上没有穿成例黑红织金凤服,离经叛道,穿了一身素白织金凤服。
诸如此类,不胜枚举。
倘若是上辈子嫉恨了容滢一辈子的容钰,听到这些非议大概是极舒畅的。
可这回,容钰听到这些传闻后并没有什么感想。
一来,无论容滢是惊才绝艳还是饱受非议,都和她无关。
二来,世人对女子委实苛刻了些……
十余年间,杏林春开遍大周各郡府、泽被万民,千秋社稷之功,却因为一件衣衫遭人非议。
话说回来……
小沈氏和离后,容华终于能名正言顺地改嫁。
这时便有了第二个难题:嫁给谁
原来,容华提出改嫁乃是愤然之举,她闭门杜户,清心寡欲地做了三年节妇,连外男统共也不曾见过几回,仓促之间想找到个合适的改嫁之人,委实不易。
至于说媒……
容华改嫁一事闹得沸沸扬扬,她早已捐尽万金嫁妆,亦不再是侯府小姐,娶她进门,不仅得不到任何好处,还会遭人非议耻笑、被当权的旧党文官们排挤,故而尽管容大小姐风华依旧,有意求娶她的青年才俊却寥寥无几。
在这尴尬的当口,心疼外孙女的沈老太爷命沈问水求娶容华。
在沈老太爷想来,沈家虽是商户,身份低了些,可容华下嫁至沈家,余生定然不会受半分委屈。
沈老太爷的吩咐,沈问水自然听从。
容华改嫁是为自己的真心错付不值,她并不在意嫁给谁,故而对于沈老太爷的安排并无不满。
眼见得这桩荒唐的婚事竟要做成……
容钰当时只觉得万分惆怅纠结。
无论是上辈子的穆临渊,还是这回的沈问水,在容钰看来,都是容滢的倾慕者……
何其不幸的苦瓜命格……
竟两辈子都只能憋屈地下嫁给思容滢而不得的男子!
一筹莫展之时,容钰甚至想过请沈寻求娶容华,待他二人各自有了意中人后再和离……
谁也没有想到,在这当口,客居邵府、为邵家的夫人们调理身子的穆临渊竟主动向容华提亲!
这提亲,自是费了一番波折方成。
容钰也才知晓,穆临渊这么多年念念不忘、幼时在杭州城遇见的容家小姐,非是容滢,而是容华!
……
容钰看着穆临渊拉走阿葵,温声哄她:“小姑娘学什么射箭,还是跟着爹爹学施针更有趣!”
看他征求容华的意见:“娘子,我说得可在理”
看他们怡然相视,身边是笑闹着的儿女。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