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明月万里照汉关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神龙摆尾巴

    别看信王年纪还不到十五岁,但久在皇家,一言一行之间,自然带出皇家的雍容和富贵,觉非常人可比。

    那名叫明月的姑娘一怔,也感觉出朱由检的不凡,开口问道:“你是不是大明的皇帝”

    这句话问得没头没脑,信王也呆了呆,摇摇头,答道:“不是!”

    那位明月姑娘眼中有些失望,一拍额头,咯咯笑了起来,说道:“我真傻,我听说大明的皇帝是老头子,怎么可能会这么年轻,还是个小孩子”

    董宣武听得心中愈发新奇,大明的皇帝虽然不是小孩子,但也绝非是什么老头子。这姑娘似乎对大明的情况了解不多,于是指着被擒的那人,开口问道:“你们是什么人找皇上有什么事他又是谁你们为何要追杀他”

    明月眼中流光闪动,盯着董宣武看了半晌,忽然说道:“你是不是姓董是位大将军,马上要去四川了,对不对”

    我靠,这是鸡跟鸭在讲话啊!这姑娘究竟听没听见人家在问她话呀

    不过,面对这样一位人面桃花一样的姑娘,的确很难让人生起气来。【…… #免费阅读】

    董宣武点了点头,说:“不多,我叫董宣武,的确马上要远征川黔,平定川黔之乱。京城中认识我的人不少。姑娘,你能不能先回答我们的问题”

    “可以啊!”那位明月姑娘笑容如研,“可是你要先答应奴家一件事情,好不好”

    “什么事情”董宣武随口问道,忽然发现自己竟然也被这小姑娘牵着鼻子在走,这小姑娘狡猾得很啊!

     




第八十六章 水西(2)
    只是水西安家正由奢社辉、安邦彦两人当权,这些话当然得不到认可。他们的反对非但并没有起到什么作用,反而因此受到了奢社辉、安邦彦等人的压制,几名土司被杀。

    果然,天启二年时任四川左布政使的朱燮元以“贼动我止,贼止我动”战术,诱敌深入,大败叛军,解了已经被包围一百零二天的成都之围。朱燮元也因功加兵部侍郎衔,总督四川、湖广、陕西军务。

    接着贵州巡抚王三善亲率两万官兵,在贵阳大败安邦彦安邦彦联合水东土司宋万化的十万兵马,解了贵阳之围。

    奢社辉、安邦彦两家的兵锋相继被挫,这更让安邦平为首的一批人坚定地认为自己是对的。

    刚刚以两万官兵大败十万叛军,贵州巡抚王三善十分骄傲,麻痹轻敌,于是集合了官军、土司兵马各三万,派兵三路,想要一举平灭贵州的叛乱。

    一路兵马由大将刘超率领,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渡过陆广河,趋大方,直奔水西土司安位的老巣而去。

    一路兵马由总兵官张彦方越过鸭池,攻击安邦彦。

    另一路由别将都司线补衮出黄沙渡,从侧翼呼应前两路兵马。

    开始战事还是进行得很顺利的。大将刘超在陆广河附近连战连捷,总兵官张彦芳率领的秦兵也屡战屡胜,一连破了五座大寨。众将也因此更加轻敌。

    这时奢崇明率领的永宁援军已经赶到,安邦彦与奢崇明合兵一处后,定下了诱敌深入之计。

    到了天启三年正月,刘超率兵渡过了陆广河,安邦彦与奢崇明利用偏师分散了刘超的兵力,设下埋伏伏击了刘超主力,当时独山土官蒙诏见势不妙,率领土兵逃了,这造成了官军的崩溃,争相渡河,明军因此大败,刘超算是逃出一条性命去了,但杨明凯被抓,姚旺等二十六名将领战死。

    大败刘超这一路兵马后,安邦彦与奢崇明又盯上了张彦方这一路。交战之中,由于部将覃弘化先逃,造成张彦方诸营尽溃,张彦方不得不退守威清。

    三路进攻的策略因此就破产了,三路大军也就只有线补衮所率的大军没有打败仗。

    贵州各地土司见官兵兵败,又重新蜂拥而起,反叛大明。

    但是王三善也是有些本事的,吃了这次亏后,痛定思痛,而且官军的实力也的确要比西南这些土司没经过系统训练的散兵游勇要强得多,没过多久,就接连在龙里打败了土酋何中尉,在青岩击溃了李阿二之后,接着在八姑荡大败安邦彦的右翼吴楚汉,又大败安邦彦的左翼宋万化,并生擒了宋万化。

    这一下,原本叛乱的各土司又再次平和下来,纷纷归顺。安邦彦也被打得也不敢再出战。

    这时,奢崇明同样不好受,数次被朝廷官兵所败,安邦彦前去救援,也被川师击败。奢崇明不得不逃到贵州龙场,依附安邦彦。

    趁着这个机会,王三善率兵长驱直入,夺下了水西安氏的老巣大方,逼得水西土司安位和他的母亲奢社辉逃到火灼堡,安邦彦也逃到了织金。先前被抓的大将杨明楷也被救了回来。

    安邦彦被逼得没办法,以安位的名义派使来请降,愿意抓缚崇明父子以自赎。

    王三善并不满意,要求必须还要献出安邦彦。

    这种事安邦彦哪里肯干他可不是活。

    王三善好不容拿下了大方,想趁机在贵州施行改土归流,但没料到此举却引起了土司们的惶恐,再次投靠了安邦彦。王三善想一举竟功,于是约四川总兵官李维新一起讨伐这些土司,谁料李维新不愿趟这潭浑水,以军饷匮乏拒绝了。

    四年正月,王三善屯军大方已经有一段时间了,军中粮草将尽,军心不稳,不得已只好退师。

    &nbs



第八十七章 契机
    董宣武、信王对视一眼,两人这两年合作下来,早有默契,信王立刻起身,赶进宫去,向他皇兄汇报此事情。而董宣武也早就没了花前月下,欣赏花灯的心思,决定将这无人带回到府中保护起来。

    平定奢安之乱,最大的难点是什么

    这些土司可不像辽东的野猪皮,女真人在反叛大明之前,已经打了几十年的仗,通过战斗早已经练成了一支精锐的军队。可以这么说,女真人从出生的那一天起,就开始接受战士的训练,只要稍一组织,就能形成一支悍不畏死的强大军队,拥有强劲的战斗力。

    而这些土司,承平已久,虽然也有土兵,但训练水平却是十分的低下。在他们眼里,可能打仗与械斗没有什么区别,靠的就是个人的勇武,战斗力谈不上有多么强大。这也是为什么土兵与官兵正面交锋,往往兵败的原因所在。

    当初安邦彦率领十万土司兵马却攻不下只有三千官兵把守的贵阳也正式因为这个原因。

    实际上,在川黔,奢崇明、安邦彦所占的最大的优势,是人心与地利,离开了这两点,他们是无法跟大明对抗的。

    而大明军队在川黔,所面对的最大挑战,也是这两点。地形复杂,气候也不容易适应,粮草补给运送不便,容易中埋伏暂且不说。单单这人心,就十分让人头疼。

    西南地区,其实还过着比较原始的部落生活,土司在部落中掌控着一切。偏偏这些土司就像是墙头草一般,叛了又降,降了又叛,反复无常,根本难以把握住他们真实的立场和想法。王三善不就是这么战死的么

    就是这些土司,态度变幻不定,朝廷的兵马不可能处处驻军,永远守在那里。朝廷的兵马在时,他们可以表现得十分温驯,但是朝廷的兵马一旦撤出,他们可能立刻就变了模样。

    这其中还涉及到改土归流的事情,要剥夺掉这些土司的特权,绝不是件容易的事情。本质上,改土归流已经逼得这些土司站到了朝廷的对立面。

    可是,改土归流可以不实施吗虽然这样的确可以较为容易地结束川黔的战事。

    不可以,至少董宣武是这么认为的。如果只是为了结束川黔的战事,董宣武认为大明朝廷这几年花在川黔的银子,真的是丢到水里面去了。无数将士的牺牲毫无意义。

    改土归流是历史的方向,这已经是被历史证明了的,大明或者说华夏的国土内,不能再允许有大大小小的独立王国的存在,无论是打着什么样的旗号。

    如果这场战争没有开始打,那董宣武倒是不介意将这件事再拖上些年,全力发展一下大明的其他方面。等有了稳固的基础后,再来解决这千余年的顽疾。

    现在不能等了,因为这场战争已经打响了,如果让那些土司尝到了甜头,认为只要通过武力反抗就能让大明停止改土归流的步伐,后果是极为严重的。

    这意味着将来花更多的力量,更大的代价,也未必能得到想要的结果。西南地区的土司制度可不止只有川黔两省而已。

    土司制度,其实是一种非常原始的,严重桎梏着生产发展的一种制度。在董宣武要建设的新的华夏中,绝不会允许他存在。因为它从根本上就是奴隶制度,土司们通过各种愚民手段对属民们的残酷压榨,享受着皇帝般的生活,这与时代的进步是格格不入的。

    更为不利的是,它让大明难以集中全部的实力,去



第八十八章 改土归流(1)
    众臣都沉默了,这件事来得太突然,他们还有仔细的考虑,权衡其中的利弊才能发出声音。

    这一点皇帝也能理解,御书房中的这些人,不是热血青年,所涉及到的利益可谓是深入到大明的方方面面。他们不可能轻率地做出一个有可能违背他们利益的决定。

    “董爱卿,你先说!”所以,天子先点了董宣武的名。一晚上的时间,足够让董宣武有了自己的观点了。

    董宣武清了清嗓子,上前一步,说道:“战争的胜负,臣以为今天的会议不必考虑。即使没有安邦平等人的帮助,臣也有信心能踏平川黔,平灭叛乱。”

    首先董宣武排除了可能会给他陈述观点带干扰的因素。

    这并非他狂妄自大而信口说出的胡言,而是他认为他有这个实力。

    在大洋彼岸的那块大陆上,未来的花旗国人既然靠着原始的火枪,民兵般的素质,就把那块土地上数百万原始居民像打兔子般的杀得几乎精光,他不认为凭借五行卫的实力他还会打不败那帮土司。尤其五行卫还根据西南的地形做了针对性的训练和充足的准备。

    而之前明军在川黔的战绩和汇集来的情报也证明了,土司们那所谓的军队战斗力实在不太让人看得上眼。

    这一点,众大臣都没有异议。的确,根据五行卫在辽东战场的表现来看,从纯军事角度上来讲,董宣武失败的几率很小。只要奢崇明、安邦彦敢与董家军正面对敌,几乎没有胜利的希望。

    “臣想,今天要讨论的要点,恐怕是要不要在西南地区推行改土归流,以及该如何改土归流以及涉及的范围上来。还有,就是该如何处理、回复安邦平派来的使者。”董宣武挑明了要讨论的要点。

    众大臣纷纷点了点头,无论怎么讨论,都逃不开董宣武所说的三件事情。

    “那董爱卿,你对这三件事是如何想的呢”天子追问道。

    “第一,要不要在西南地区推行改土归流。依臣之见,这件事情几乎不用考虑。大明都已经付出了这么大的代价,如果一切都只是恢复原状,岂不是太亏了

    这场战争既然已经开打,而且还要继续打下去,那干脆,咱们就应该为这场战争赋予一些意义,难道不是么否则,那些死去的人岂不是白死了无论这场战争是因为哪一个荒谬不经的理由而开始。

    这也不正是自大明开国以来,历代先帝和无数士大夫的理想所在难道不值得我们为之冒一定的风险、付出更多的代价

    一场关系华夏未来前途和发展的战争,总好过一场没有任何意义只为个人野心的战争,不是么这样,战士们的牺牲才会更有价值。”

    董宣武环顾四周,越说脑中的思路越清晰。

    不止天启皇帝在点头,所有的大臣,包括东林党和魏党都在点头。

    毕竟西南地区,在他们眼中只是莽荒之地,边远穷困,就算是有钱,也没有地方花。也是他们的手伸不进去的地方,最多不过是安排些亲近的人手,捞取些许贿赂罢了。如果有选择,没有人愿意去那里任职。

    改土归流也罢,不改土归流也罢,其实都跟他们关系不大。至少在短时间内看不到利益所在。不过,如果西南地区能够成功改土归流,这里在



第八十八章 改土归流(2)
    “至于怎么改,这是一个系统的工程,臣现在也没有头绪。”董宣武见众大臣没有异议,接着说,“不过,直接一下子过渡到朝廷的体制,恐怕也不可能。毕竟,朝中大臣了解西南情况,且愿意去西南任官的官员也不多。如若又一点不慎,只怕会引起更大的祸事。

    所以,臣希望,陛下能给臣便宜行事之权,能在四川、贵州根据当地实际情况,进行改土归流。”

    “不行!”这次轮到韩爌反对了,“地方事宜,自然又地方上的文官来处理!董将军乃是武将,不适合参与地方政事!”

    “韩大人此言差矣!”顾秉谦悄悄看了魏忠贤一眼,见他并无阻拦之意,于是继续说道,“川黔之乱,刚才董大人也说了,必须从军事与政事两方面下手,不可偏废,若只是要平定叛乱,意义并不大。只有双管齐下,借平乱之机,推行改土归流之国策。

    此事必须要有一人总领全局,韩大人,如果将军事与政事完全分开,请问两者当如何配合出了问题,又当追究谁的责任。当年熊廷弼与王化贞之事,可距离不远啊!”

    刚才被韩爌噎住,这笔仇必须要报,要不然就弱了魏党的气势。

    “你……以文御武向来是大明的国策!”韩爌大声争辩道。

    “以韩大人的意见,你是认为董将军没有资格推行改土归流了”顾秉谦不失时机地挑拨离间。

    “好了,好了!”天启皇帝眉头一皱,摆了摆手,说道,“这样吧,四川的改土归流之事便交由朱燮元去主持,贵州的改土归流就交由董爱卿负责。朕不管是文臣还是武官,只知道能抓住老鼠的就是好猫。

    贵州水西仿东江镇旧例,设水西镇,朕钦赐尚方宝剑,一切军务政务,皆由董宣武全权处理。

    就这样吧,此事不必再议!”木匠哥非常难得地乾纲独断了一次。

    东林党人脸色非常难看,将贵州改土归流之事交给一个武将来负责,此事他们心中非常不满,但不满也好,皇帝既然说了话,他们总不能说不行,不给皇帝一点面子。

    况且此事对他们也有好处。董宣武要推行贵州的改土归流,即使平定了奢安之乱,也势必要留在贵州,估计至少也要在贵州呆五年甚至十年的时间,这在无形中等于去掉了皇帝的一条胳膊。

    韩爌狠狠地瞪了顾秉谦一眼,没再就此事说话。

    董宣武心中暗乐,没有想到东林党与魏党的党争竟然帮他争到了参与政务的权力,这是他之前没有料想到的。有了水西做根据地,他就能在水西迅速复制永定谷的成功。将水西建设为西南地区数一数二的富裕地区。为复兴大明打下坚实的基础,毕竟,在天子脚下,在关系复杂的京城,很多事情他施展不开手脚的。

    第三个问题,就是如何处理明月姑娘的事。

    董宣武提出,直接要带明月回贵州,这一建议几乎遭到了所有大臣的反对。别人董宣武可以带走,明月、银铃两人绝不可以离开顺天府,这是人质啊!

    董宣武摇摇头,很无奈,泱泱大明,偏偏在这些小事上做得小家子气十足。区区两名女子,你当人家真的在乎她们的生死不过这只是细节问题,如果能带着明月、银铃两位姑娘去贵州,无疑对他未来的改土归流有很大的好处。但没有这两人,董宣武认为问题也不大。
1...7778798081...162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