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武侠修真

剑颂

时间:2023-05-21  来源:  作者:淡水鲈鱼

    “百万大军被冲散,秦国此番东进,起兵五十余万,征发神鸟飞禽无数,三国联军在天骑兵冲杀之下,被斩军士约莫近八十万,其中韩国主力便占了五十万,可以说是一战之下,国兵尽丧”

    苏代看了眼前的那人一眼,认真道“武羽子,三国联军不可能有百万,号称斩首八十万,事实上在这个基础上要削去二三十万,事实上百万大军也就八十万上下,韩国积弱,此番起兵不过四十万,魏国援军二十五万,赵国十五万。”

    武羽子笑了笑“确实是这样,祭酒大人看来得到消息比我要早。”

    苏代认真道“有人为我作信,这一次白起俘获三国大将足有八人,尽杀之,三国联军溃逃时,唯有赵国的骑兵营仍旧死战,骑兵统领贾偃被杀,四万裂地骑兵尽丧,被天骑兵擒下之后全部淹死在黄河之中这对于赵国来说,可谓是一次巨大的损失。”

    武羽子“赵人不畏战,无惧生死,相比其他国家,赵国常年征战,关东诸国,唯赵可与秦争,若齐楚赵三国合力以赵为先锋,楚为侧翼,齐为后军”

    苏代道“赵人不畏战,不怕生死之别,可称猛士也。”

    “然而秦军则将生死置之度外,不达目的誓不罢休,血不流干死不休战,此乃死士也。”

    他看着武羽子“猛士击虎,保全自身的同时才会想着杀死对方,而死士则不然,凡有动作,全然无惧己损,斩虎喉,刺虎目,削虎颈,拔虎牙,剖虎心,猛士虽猛,但心中有怯,如何与死士战”

    苏代道“武安君所为秦战胜攻取者七十余城,南定鄢、郢、汉中,此番闪击华阳,大破韩赵魏八十余万君,此等功表,虽周、召、吕望之功不益于此矣”

    武羽子听得心驰神往,在很多人眼中,秦帅白起是一个屠城狂魔,然而他同样是如今天下,兵家所教导出的最璀璨的一颗将星

    他实在是太过锋芒毕露,耀眼的,用一力镇压天下群星。

    “然而刚过易折”

    苏代缓缓摊开太学的卷宗

    “功高震主。”

    武羽子沉默不言,好一会后,轻声道“秦昭王要用他,但也怕他,秦国离不开他。伊阙之战,武安君率秦军破韩、魏、周三方大军,斩首二十四万。”

    “次年,武安君发兵攻魏,一气克魏国城池六十一座”

    “下年,武安君与司马错联手,攻克垣城,于此天空星宿西移,秦国得星宿之气”

    “天子百二九年,武安君攻赵,光狼城落,赵国三垣星宿崩塌一角,武安君领白帝城剑宗击败赵国剑宗,天下剑宗改易,位列第三十的剑宗溪午剑钟随镞被杀,秦国白帝城,一位名不见经传的剑客陈龙右升至三十位,此战光狼陷落,星宿黯淡”

    苏代“随镞本为随国王宗后裔,精研剑术,负有盛名,当时谁也没有想过,他居然会被一个小人物所杀,果然是英雄往往起于草莽,一对一的剑术厮杀,随镞至死时仍旧不敢相信他会不如一个打草谷的。”

    “陈龙右,新晋第三十位的剑宗,号望山蛟龙。”

    武羽子的眼中微有亮光“秦国用人,不拘一格,庶人亦有建功之时,风起于青萍之末,浪成于微澜之间。”

    “天子百四一年,武安君伐楚,夺取鄢、邓等五座城池,而后秦军越过秦楚边境群山,自断后援,分三路快速突进楚境,直围楚国的都城郢都。”

    “天子百四二年,鄢郢之战,武安君率秦军攻楚,破楚国都城郢、别都鄢,焚毁楚国的宗庙和夷陵,重创楚军,蓄水决堤,重衍共工之事,凿开黄河,淹杀楚国鄢城百姓数百万”

    苏代看着卷宗,低下了头“战功赫赫,威镇寰宇,当世第一,非他莫属,颇有数千年前孙吴二圣之风。”

    他说着,忽然眉头微微一挑,看清了卷宗上所写的东西。

    “武羽,今年太学的卷宗有点意思啊”

    苏代本以为今年和往年一样都很无聊,却没有想到,当他打开卷宗的一刹那,他立刻就被那些繁复的数字给吸引了。

    那些数字宛如一个又一个士兵,按照某种不明的规律立正直站,接受着观卷者的检阅。

    威严而又神秘,凛然而又不可亵渎。

    “自然是有意思。”

    门后传来声音,两个人同时侧头,而苏代很是诧异,此时站起身来,恭敬道“二兄出关了可无恙否”

    那人站定,神气俊丰,而容颜如十六七岁“当年一计,险相环生,但也因此让我得了机缘,使得我重活一世,如老木生出新芽,如今返老还童,精气神明归于原本,真正是脱胎换骨。”

    苏代欣喜“二兄无恙,此为大好。”

    武羽子是道“当年闻苏兄遇刺,甚为诧异,却未曾想到,居然是剑宗之中第二十八位前来,势必要取苏兄姓名。”

    苏秦道“不错,天下剑宗有百,我于其中列四十,世称我为六国宰相,那第二十八位,苍冠,号为切云,那也是他的佩剑剑名,我当时也是未曾想到,齐国诸公欲杀我之心,已经到了这种地步。”




第二百六十八章 吴越旧事与仙圣之战
    刺客苍冠为当时天下排位第二十八的剑宗,亲自动手去行刺位列四十的剑宗,这说出去会被人耻笑,剑宗与剑宗的对决,必然是要光明正大,这关乎到名誉的问题,往往那些有身份的人是绝对不会做这种事情的。

    一旦失败,必然是身败名裂的结局。

    然而苍冠放弃了名誉,甘愿冒着失败的风险动手,显然是被许诺了什么天大的好处。

    可惜,现在也无法回到秦国去证实他被许诺了什么,自己当年假死,告诉齐王用死囚代替自己,批头遮面,佩相印以施车裂之刑,成功诱骗了苍冠出来,最后将他成功诛杀在市前。

    然而那一次苏秦为了真实,也没有动手,所以苍冠到死还以为自己真的死了,最后出来的诱骗不过是齐王为了泄愤而已,他自己中计也怨不得旁人。

    不过那事情之后,苏秦自己就离开了齐国,因为当时,他给齐王骗刺客的理由是“帮助燕国在齐国从事反间活动”,齐王照计实施,但齐王当时绝对没有想到,苏秦和他说的这个理由,确实是真的

    当时的齐王,是齐王。

    齐宣王去世,齐王继位,苏秦就劝说王厚葬宣王以表明自己孝顺,大兴土木以表明自己得志,目的则是搞垮齐国,从而使燕国获利。

    燕易王去世,燕哙继位。齐国众大夫因争宠派人刺杀苏秦,苏秦重伤未死。齐王派人捉拿凶手,但没有抓到,苍冠击伤苏秦之后,一击未成远遁千里,苏秦施计,要求齐王以“帮助燕国在齐国从事反间活动”为名,将他刑犯车裂于市,并悬赏行刺之人以使贼人出现。

    后,苍冠中计被杀。

    然而这件事情结束之后,齐王找不到苏秦的人,后者早已跑回了云梦宫,而不久之后,他为燕国获利而破坏齐国的大量事实被揭露,齐王这才意识到自己一直在被当枪使,怒不可遏,全天下悬赏苏秦的人头。

    云梦宫作为三宫之一,苏秦的族弟苏代,苏厉都在这里担任要职,苏秦神不知鬼不觉的回来,当时连他两个弟弟都不知道这件事。

    所以后来有人去云梦寻找查证,却一无所获,故而认为苏秦当时中了苍冠的切云剑气,必然伤及经络心脉,恐怕命不久矣,不必再查。

    事实上,也和那查找的人想的差不多,苏秦确实是被切云剑伤的不轻,差点就挂了,后来苏代发现他老哥跑回来了,顿时大惊失色,连忙把他藏起,而苏秦在其中坐死关,连续六次,这才慢慢逼退了切云剑气。

    这一次出关,是第七次闭关结束,而苏秦从前面六次闭关逼剑气中,感悟到了生死变化的一种力量,于是生死之变的第一重,返老还童被他领悟出来了。

    生死之变的至高奥秘,那也是当初徐无鬼放出相虺,借相虺之手屠杀榆次时,想要悟出来的东西,而返老还童对于生死之变来说,仅仅是最浅显的道理。

    当然,在徐无鬼这种大仙人眼中是这样的。

    苏秦的道行自然不可能与徐无鬼相提并论,但是在人间能够冠以剑宗二字,这已经说明苏秦的实力了,毕竟佩六国相印横行多年,要是只有一个刺客杀过他,那是根本不可能的。

    只是未曾想到,最后一位刺客,居然是天下鼎鼎有名的其他剑宗。

    “苍冠出于剑门,曾跟随剑圣多年,天下百位剑宗中,他那柄切云剑是由剑圣为他亲手打造的,属于神兵利器,与寻常宝剑不同并非凡铁,据说诞生时便开千里云海,切如薄纸,引万霞倒坠,化为白瀑,锋锐异常。”

    苏秦的语气带着一种感慨,武羽子道“剑圣所铸越王勾践,天下铸剑宗师之中,纵观七千九百年天礼,在如今还活着的铸剑者内,他说第二,恐怕无人敢称第一”

    苏代“越王弃国,追杀夫差,证圣之后,越王越发偏激,且重开剑门,收拢天下剑士,参与圣门之战,其目的都是为了寻找吴王下落。”

    武羽子此时有些惊讶“祭酒大人以前可没有谈论过这些,吴王未死”

    苏代忽然一笑“我二兄于诸剑宗中排位不过区区四十,如此都能悟出返老还童之道,夫差当年败于越王之手,天下皆知他自刎而死,然而谁又知道,他事实上是返老还童,离开吴国了呢”

    苏秦有些不高兴“你这样说,我就不乐意了,什么叫做连我都行我说苏代,我好歹也是天下剑宗之四十,号称六国宰相,这拿出去哪个人不吓得小脸煞白,也就在你嘴里,怎得变成了区区二字”

    他看向武羽子,是道“吴王脱身,舍国而走,是知吴国天运尽矣,他本就不是凡人,为何容忍越国数十年生息修养难道他是瞎子”

    苏秦道“三千年前,夫差为还阖闾养育之恩,励精图治,使吴败越,但之后他就见到越王有异,吴国气运大盛之中藏匿凶险,故而放任越王,不去管控,越王见仙,请说剑人赵处女入越,衍昼天剑法,又向吴国进贡美女西施、郑旦,献以美色,却不知道,那夫差本是个七窍玲珑的石头心,哪里能被美色所迷”

    这话出来,武羽子顿时惊讶“七窍玲珑的石头心夫差是仙”

    “苏兄又是从何处得知的这种事情仙人难见,你又什么证据,说夫差是仙人而非凡世众生”

    苏秦开口“越王找了吴王整整三千年,匣中八剑仍旧颤,不见夫差雨矛锋。当年我行走六国时候,曾经遇到过一个人。”

    “他少了两只眼睛,容貌极老,居住在长江的入海口,远远望去,仿佛能见到吴都城。”

    此言落下,武羽子惊诧非常,几乎不敢相信,但却闭口,不去继续询问了。

    那少了两个眼睛,隐居在长江海口处的,如果夫差未死,是返老还童彻底得到解脱离去,逍遥天地之间,那么当年据说自杀而死的伍子胥,看来恐怕也并没有



第二百七十章 数字的“阴阳变化”
    因为三千年前的战争未有结果,越王感觉自己被欺骗了,在越过克吴之后,被吴王救活没有死掉的伍子胥,也终于“见证”了吴国的灭亡,完成了他的誓言。

    但那时候的伍子胥并没有愤怒与懊悔,他当时的心情是怎么样的呢,苏秦是难以想象的,或许是复杂难明的,因为他在和自己交谈时,所倾述的情感,就是这样的。

    作为吴国大夫的伍子胥已经死了,剩下的只有渔夫伍子胥。

    越王要流放吴王,给他百户人家管辖,然而吴王自称老矣,不能侍奉越王,笑而自刎,至死时,血肉破开,如莲华绽放,当中走出一个少年,返老还童,化归仙体,持长矛踏天而去。

    仙圣之争未有结局,越王怒不可遏,引剑气连碎十山,然而未曾寻得吴王身影,夫差化为少年远去,真正潇洒逍遥,与吴国的联系一笔勾销。

    伍子胥和苏秦说,他在吴国灭亡之后,还和吴王见了一面。

    那时候是自己也在质问他,为什么,为什么,连续说了很多遍。

    化为少年的吴王只是笑道

    “同类相从,同声相应,固天之理也。吾请释吾之所有而经子之所以,子之所以者,人事也。”

    “天子诸侯大夫庶人,此四者自正,治之美也,四者离位而乱莫大焉。官治其职,人忧其事,乃无所陵。”

    “同类相互汇聚,同声相互应和,这本是自然的道理。请让我说明我的看法从而分析你所从事的活动。”

    “你所从事的活动,也就是挤身于尘俗的事务。”

    “天子、诸侯、大夫、庶民,这四种人能够各自摆正自己的位置,也就是社会治理的美好境界,四者倘若偏离了自己的位置社会动乱也就没有比这再大的了。”

    “官吏处理好各自的职权,人民安排好各自的事情,这就不会出现混乱和侵扰,可以安居乐业。”

    作为吴国大夫的伍子胥在那个时候就死了,他明白了在夫差眼中,吴国的官员都是在做好自己的工作,不论是治理百姓还是谏言向死,他们都在做着自己的本职。

    夫差的意思是,他已经偏离了诸侯的位置,不再适合领导吴国了,而越国的异变越来越大,从一开始就无法制止,表示吴国的天运,也早就已经得到了昭示。

    有圣人将出,乃以国为祭。

    “天地众生皆如草芥,然草芥应风雨而摇摆,应太阳而茁壮,应月而眠,应秋而枯,应雪而寂,应春而生,众生既如草芥,那么天运循环,不可避也。”

    当这种话从伍子胥口中说出来的时候,苏秦以为自己是耳背了,但是事实上证明,这三千年过来,伍子胥已经彻底明白了天地自然的道理,而当年夫差离去之后,也再也没有回来。

    倒是勾践后来越发偏执,在席卷天下的大方针上受到了文种阻挠,最后赐剑让其自杀,不久之后,勾践弃国而去,临走之前因为愤懑当年之事,于琅邪城上铸出一剑,且留下一道惊天剑意,执着疯狂,而那柄剑没有名字,就称“琅邪”,后越王重开剑门,广收天下剑士为徒,追杀吴王踪迹,已有三千年。

    苏秦轻声念叨

    “空冥灵影静,巍巍苍山青;”

    “拔器击金鼓,折尽天上兵。”

    “雷电声震动,四海起龙鸣;”

    “流星裂云汉,霜倾天下平。”

    “海畔尖山化剑,凌霄斩落百神宫”

    琅邪剑威势由此可见一斑,屹立城头三千年,至今无人敢去拔剑。

    苏秦念叨完,看到了苏代手中的那一卷卷宗,后者开口,解释这是太学今年的试题,而苏秦此时神情有些恍惚,许久之后,他才长出口气,随后大叹了一声。

    “又是一年冬至雪,盼望来日春芽生。”

    四时的轮转从来不给人反应的时间,天与地的变幻无常且快速,苏秦望着窗外,天色明媚,然并不温暖,不日之后,便会有大雪纷至。

    旧日之时,去不可留,来日之时,急不可耐。
1...99100101102103...258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