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武侠修真

剑颂

时间:2023-05-21  来源:  作者:淡水鲈鱼

    目辩说的很在理,而有一位儒门大士“蒿麓”道“开宫就是承认我们解不出来,不开宫又绝不可能实在不行我们一会派人,把这卷案牍交给主官大人,今年是我们法门的泺司刑在此住持,他若是解不出来”

    蒿麓看了看各位,叹口气道“那还是上交给各门圣贤,请他们来解吧。”

    “这怎么可以”

    彭鹜听了这话顿时跳起来“如果被一脉世主知道,我们不是同样蒙羞这日后在同宗师兄弟前,怎么抬得起头”

    “他们又不知道试题难易,直接就说你连太学的题目都解不出来,居然逃避而不去管,人失颜面,若是正确之下丢失,那还不如去死”

    蒿麓反驳道“彭鹜,你是鲁国人,却去了子思一派,这不也是丢你鲁国的脸吗”

    彭麓大怒“蒿麓,荀卿氏儒就是如此教你的吗言辞何等不逊”

    蒿麓道“我只是实话实说而已你不解也是丢脸,解又解不出来,不给上面,那你自己来扛,但学宫面皮,你扛得住吗”

    “来,只要今年学宫发话,说不去问太学之试题,我们便能解脱,你正好通达礼仪,可去学宫中央询问”

    “届时,姜氏,涂山王,荀卿等他们都同意了,这事情就算成了”

    蒿麓显得很光棍,会就是会,不会就是不会,要么一起丢脸,把学宫的脸皮刮了,要么就自己丢脸去找圣人。

    彭鹜气的不轻,但确实没有什么好办法,同时看向龙素道“这一百二十天,这还是快的吧”

    龙素沉默了一下,点了点头“因为不知道具体的数字规律与逻辑”

    理卷室内一片茫然,最后剩下的,只有哗哗与雕刻的抄录声。




第二百六十五章 龙素的猜测
    理卷室的门被轻轻合上,罗趾他们在抄录完毕之后,这帮人就陷入了与这些竹简漫长的拉锯战之中,龙素被他们请走,因为罗趾,彭鹜他们都认为,龙素现在等于是全村等于是全监考老师的希望,她必须要单独解题,以免遭到干扰。

    这也是龙素之前想过的,一帮人一起解题确实是快,所谓人多力量大,但是在数字推衍这方面,大部分人都有着一种固定思维,难以从那个约束中走出去,这不是十二天内可以扭转过来的,必须要长久的潜移默化才能得到改善。

    龙素看过《大夏》与《殷》,这两卷《易》是更改失败的,但是同样有很多特殊的排列方法,那是后来所更改的《周》所不具备的,而理卷室内的人,有很多人连《乾坤》都没有读过,虽然这也是常态,毕竟《乾坤》在世上流传的样本也很少,在这个知识比重极大的时代,可没有电脑让人上网随随便便复制一份

    这时候就体现出后世信息时代的便捷性了。

    所以,不提后世变迁,至少在这个古老的岁月想要获得知识,尤其是一些珍惜的,那都要付出代价的。

    如果家族之中没有传承的抄录本,那么也就只能在三宫这里才能找到《乾坤》。

    龙素轻轻揉了揉眉头,她半依着梁柱,抬头仰望天空,在这时候才稍稍放松下来。

    太学今年的手段确实是非凡。

    她竖起胳膊,伸了个懒腰,很快又意识到这不符合礼仪,于是迅速的放下双臂,这才想起来,自己好像已经在理卷室内呆了有五天多了。

    不仅仅是自己,其余的监考也是一样,大家都在为整理卷宗以及考题做准备。

    “数字数字十二天是不够的,真的要交给圣人么”

    这对于稷下学宫的知识水准是一次很严峻的考验,龙素此时很想见一见那个出题的人,不知道对方究竟是谁,居然能做出这种近似于“失传”的题目来。

    这必然是易,其实龙素心里也有一个想法,但是却不敢胡言乱语。

    易经并不是只有一篇,周易相对来说最能让世人接受,也分《彖传》上下、《象传》上下、《文言》、《系辞传》上下、《说卦传》、《序卦传》、《杂卦传》较为古老的归藏,它也有许多个篇章,譬如《初经》、《郑母》、《齐母》、《本蓍》等,各个小篇章皆以气为讲述,归藏是讲述“气”与“化”的易,以坤为起手。

    所以有的时候,知一管而窥全豹,这种事情真的做不了。

    如果不是周,不是乾坤,不是殷,不是大夏,甚至不是归藏。

    那最后剩下的答案还有两个。

    “《先天》或是《连山》。”

    龙素不知道这出自于哪一个,因为这两篇她同样都没有见过,据说这两卷世间都只有孤本,没有抄录册,存放在天子的卷宗室之中,那里面案牍繁多,不明白具体摆放位置的人,进去了也是找不到的。

    《先天易》又称《大易》,其实说是易,倒不如说是对于天地间万象更迭的一种总结归纳,所以有自己的一套计算方式,和后面的几种易都不太相同,有一说法,《先天易》是《归藏》的前身,但事实上,两者之间可能并没有太大的关系。

    “难道是《连山》吗”

    龙素犯难,不论是先天还是连山,世上见过的人都是寥寥无几的,包括儒门圣人。

    当年据说孔子问道于穷天道尊,那时候穷天道尊化身为周室的卷宗主官,见了大成至圣一面,而大成至圣那时候还未曾得证圣位,仅仅是十七岁的青葱少年。

    同样,他也没有得到大成至圣的头衔,而这个头衔,曾经也并非是儒门的。

    那时候,大成至圣请向道尊,借阅连山,遭拒,并且告诉他,年纪太轻,见不得《连山》之变,有沉溺佚亡之险。

    十七岁的至圣询问道尊,什么时候才能看到这本古老的易,道尊告诉他,等到他可以看的时候,自然就能够看到了。

    不一定是在这里,不一定是在周宫。

    道尊化身在周室记载历史,是因为天数轮转,六道尊轮到他显化于人间,代表世间运转,当年幽王的时候,六道尊中,是地劫显化,导致人间运数衰落,后来有圣人叛变,导致幽王战死,都符合了当时的运势。

    从那之后,大成至圣便再也没有提过这件事情,直至他后来又三次见到了穷天道尊,后者也没有说他能够去看《连山》。

    直至道尊的化身在人间消失,大成至圣也没有再踏入洛阳哪怕一次,故而也就一世未曾见过《连山》。

    这是他心中的一处遗憾。

    “可即使是至圣也没有看过《连山》,如果真的是《连山》”

    她深吸口气,把那卷竹简紧紧握住,随后向着理卷院的外面走去。

    稷下学宫对于各圣门派来的监考,自然有自己的安排,住处什么的当然要负责好,环境那更是不必多言,是一等一的优越。

    而负责这些的,则是一位姜氏的学子。

    姜氏,这一支是姜氏,特别注意,并不是齐国原本的那支王室那支,那一支是吕姜氏,或者叫齐姜,而如今在稷下学宫的这一支,追根溯源是太公没有封在齐国前的那一支族人后裔,出于岐山,祖先是后稷之母“姜嫄”,更是齐国这一支的祖脉。

    齐国这一支是吕尚的后代,而学宫这一支则是吕尚同族的其他人的后代。

    若说是宗族关系,自然都是极近的,但是若说继承王权,那么这一支是没有资格的。

    也是因为这个原因,所以田氏代齐之后,把齐康王放逐滨海,使得齐国这一支绝了嗣,而田氏因为窃国心惧,所以想要把这支祖姜氏也给灭掉,但是被涂山氏阻拦,后来直接拉来天齐神,而田氏并非正统,窃国之后必须要保证人神和谐,故而便也妥协,让这支姜氏继续待在学宫,并且不剥夺任何权利,只是有一点,岐山祖姜氏,永远不得入齐为官,且学宫这一批,不允许再回岐山。

    。



第二百六十六章 稷下后山涂山王
    田氏对于治国还是有一套的,而居住在学宫中的姜氏们不能离开,于是只有不断钻研学问,故而在学宫中,抛开涂山氏,便是姜氏的学识最为渊博,而学宫之中,荀卿担任的是祭酒,也就是校长。

    这样看起来,学宫的主体,倒是有些三权分立的意味,荀卿代表的自然是各大圣门,在为他自己的圣门谋取利益之前,他肯定还要明白,自己在大方向上,隐隐是和姜氏,涂山氏,互相为庭柱,亦为对手的。

    所以蒿麓对彭鹜说的是,如果想要通过什么决定,必须要姜氏,涂山王,荀卿三方肯定,这才能够下定决议。

    在龙素回到住处,开始对那卷案牍进行研究的时候,稷下学宫的后山,也迎来了一个特殊的客人。

    如今的涂山王已经传承到了一百七十四代,他身形修长,容颜俊美,一眼看过去就是那种如玉无双,温文尔雅的类型,这也是涂山氏共有的一种遗传,毕竟从大禹的青丘到商朝的有苏,再到后来回归周朝做学问,涂山氏不仅仅是人均俊男美女,同时智慧亦是超群。

    可谓是颜值与智商同在。

    针对于寻常人来说,涂山氏任何一个人拉出来都是祸国殃民级的,也只有学宫中那些醉心于知识,无暇顾忌男女之情的莘莘学子们才能对他们的容颜免疫,当然,那些新入学的,难免会见异思迁,到处盯着涂山氏的少年少女看,这时候就需要姜氏的人出场,对他们进行一次完美的入学“教育”。

    那当然就是考试,考试不及格的,直接退学。

    而且回去的路费是不包的。

    学宫的学子们有三大理想,一是考试全过,二是著书立命,三是娶个涂山氏的老婆。

    这已经成为一种追求,当然,对于历代学子来说,能完成这三个目标,哪怕是其中一个的,都是很少的,哪怕是如今的某些大贤,在学宫的考试也有过挂科,这些都是不可避免的。

    今天的一百七十四代王神情很严峻,导致那些涂山氏的学者们一个劲盯着他的后脑勺,因为这个向来不怎么在意边幅的家伙,今日居然规规矩矩盘了一个儒门才盘的发型。

    “我王,今日可是要见贵客”

    一位涂山氏的大学士很疑惑,正好一百七十四代王从他们身边经过,面对他们的询问,他点了点头,但没有多说什么。

    “我王!有事禀告。”

    忽然有人过来,神色有异,一百七十四代王停下脚步,那人递过来一卷新制的案牍,并且解释道“这是前山监考们送来的东西。”

    “监考这是出好的试题”

    一百七十四代王很奇怪“今年这么快就做好了,校订的速度还不错。”

    那位送信的涂山子民则是神色古怪“我王,他们说,这并不是学宫的试题。”

    “嗯”

    涂山王看了送信的一眼,发出了疑问的声音,而后者此时立刻解释,是道“回禀我王,这是这枚卷宗据说是太学的试题,因为监考们商量之后,交给今年的法门主官,据说那位主官”

    “他是两眼抓瞎,根本解不出来,耗费一日之后,放弃,又不敢上报给荀卿今年学宫的行程安排都是我们来负责,那位主官和监考们讨论过了,决定送给您看一下,让您做一下心理准备”

    涂山王更奇怪了“什么心理准备”

    他摊开来,然后盯着看了一会。

    啪的一声给合起来了。

    “我王”

    一百七十四代王显得有些懵“这是什么玩意,让我做数字题”

    “所求的是什么,这些数字计算的先决条件呢”

    送信的一摊手“不知道。”

    涂山王“不知道”

    送信的道“是的,就是不知道,这是太学今年出的题目,就是一串数字,一共是五十列,每列的数序都不一样,据说是易的一种,需要大家从数字里面解读易的卦象,然后再换成题目。”

    “你说从数字里面解卦象,再换成题目”

    一百七十四代王神情是十分的不可思议“太学那三个先生有这种本事”

    “这个可以啊,有点挑战性。”

    他这么说着,还夸了两句,送信的那位都有些无语了“我王那什么现在监考们解不出来,据说只有儒门的龙素大士解出了第一句。”

    一百七十四代王很有兴趣“第一句是什么”

    送信的道“起手一个艮卦,是山天大蓄,就这个,剩下的具体解法,我也不知道,据说十分之复杂,我王,距离监考们受到这个卷宗试题,已经过去两天了。”

    “历来三宫互相接题,稷下学宫解太学的试题,最长不超过十二天”

    说道时间,涂山王忽然反应过来,他看了下外面的太阳,把那个案牍收起,直是道“十二天么,现在还有十天,慌什么,解不出来就慌了吗,做学问的,毛毛躁躁能找到答案”

    “我现在还有些事情,要稍微离开一下,这卷宗我拿走了,回头再看。”

    那人应声而退。

    很快,一百七十四代王去了稷下学宫的后山山脚,在哪里有一个行馆,里面有个姑娘已经住了五天了,门口还有她牵来的两匹马。

    一百七十四代王再度整理了一下仪容仪表,他推开行馆的门,很快就听到了里面传出的礼乐之声,那是用埙吹出来的,这种乐器是亘古久远之前所用,而那位姑娘,在五天前刚到时候,就给自己递来了拜帖。

    里面所附录的,就是这样一首曲子。

    他今日来了,而又正好听见这样一首曲子,来的刚好,还是对方吹得适时

    这说明对方早就在等自己来了,甚至已经计算好了大致的时间。

    那首曲子,只有上古时代的涂山氏才会吹奏,一百七十四代王也只是听过一点调子,但是完整的曲谱已经遗失,只是没有想到,今日居然有人还乐于涂山,而且看起来,这个少女,和涂山氏恐怕还有不小的渊源。

    。



第二百六十七章 《七星》
    五音婉转,如天籁悠扬,古乐七星,这是古时候青丘天官观看天象,歌颂浩瀚大宇星辰所作的歌谣,在最开始的婉转之后,会有一个渐渐平缓的时期,而后骤然拔高,赞颂伟大的诸天星海。

    但是随着商代夏,周代商,青丘在一次次的王朝更迭中,如浪花般随着波涛一并起伏,有大起时,亦有大落时,故而古乐七星早已遗落,如今的涂山王已经不会演奏这首古乐了。

    “七星遗落在商汤伐夏之时,青丘国崩,涂山王死,商汤念在祖先大契曾与涂山女一起相助过大禹治水,故而没有对涂山氏赶尽杀绝。”
1...979899100101...258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