剑颂
时间:2023-05-21 来源: 作者:淡水鲈鱼
甘棠抿了抿嘴,忽然想到程知远在稷下学宫,貌似还有几个约定的故人
“正好我也要回去青丘去齐国吧”
甘棠牵着两匹马,确定了离去的方向,脑袋里又在胡思乱想,当初在程知远记忆中所看到的那个姑娘,苏己那是真正甘棠的后辈,他两个既然是夫妻,倒也不知道那个姑娘有没有后人活到现在
如果有的话,能够遇见,想必是很有意思的事情吧
第二百四十八章 《四始·颂剑》
太学的藏书殿,程知远翻阅着那些案牍,当然不知道甘棠此时正在向齐国行去,她即将离开赵国的大地,而程知远自己则逗留在洛阳西郊。
这些案牍很有意思,程知远想起南搏身和自己说的话,其他人都想去云梦,稷下,唯独他想来太学,就是因为太学的藏经量繁多,他之前吹嘘的是万八千卷,但这里依照老人所说只有七千余册。
当然,这个事情还有后续。
万八千虽然是号称,但是太学的卷宗事实上是失落了不少的,在当初东迁的时候就遗失了很多,其中还有一部分极其珍贵,后来又经历很多事情,包括学校合并,一些辞职的校长也带走了部分卷宗,他们有的去了云梦宫,有的去了稷下学宫,所以稷下与云梦之中,都有专门设立的太学馆,里面摆放的,就是从太学带去的卷宗。
这么一看,万八千卷虽然没有,但是万二三千恐怕应该是有的,遗落加上外流的卷宗足足有近五千,即使是这样,太学的藏书殿里还有七千多完好无损的卷宗。
这些卷宗都是精挑细选,有些卷宗的珍贵程度可能比不上一些遗失的,但是它们对于学习研究的重要性,是那些珍贵卷宗所比不上的。
一些礼乐的书籍确实是珍贵,里面甚至有《蚩尤鼓》这本遂古时代的乐书,讲述的是如何以鼓声祭祀先祖,同时驱使万兽作战的典册,但是需要一位极其精通音乐的人,并且要钻研许多年才能够习得。
这放在如今,修行方法已经逐渐明朗的今日,驱使万兽作战已经算不上什么大的独门绝技了,赵国有裂地的战马与苍狼,秦国有横天的鸾鹰,燕国可以驱使猛虎,楚国则是驾驭青兕、白鹿,齐国有火牛,魏国甚至有大象与巨熊
这些猛兽早已经成为战争的一部分,与诸国子民息息相关,甚至很多大战的胜败都会由它们来决定。
所以《蚩尤鼓》珍贵确实是珍贵,但是对于当前的时代来说,它的实用意义便不是很大了,故而虽然也属于“乐”类的要紧书籍,但是却不是必需品,所以这类书籍就不在优先保护的范围之内,在周王室东迁的时候,重要的是研究类以及历史类书籍,包括一些记录的奇闻、武、法、礼等。
古老的卷宗有些蒙尘,显然那个小娃娃并没有好好打扫这里,此时他正躲在一个书架后面,偷窥正在翻阅案牍卷宗的程知远,并且很调皮的想要给他一点颜色看看。
只是他还没有走出去,程知远的胸膛处,那枚鸑鷟玉散发出一种滚烫的触感,以及柔和的微光。
一道烟霞从其中飘散而出,如长绫般绕着程知远而起,悠悠而动,程知远对这道烟霞的出现并没过于惊讶,在合上手中的案牍后,道了声谢:“我知道是你,当时提示我斩杀相虺的巨阙穴还真是多谢了。”
“身边有个学霸级的老师在就是非同凡响,看来你可以在这里好好待一阵子了。”
颜如玉从烟霞中显出身体,但下班身依旧虚幻,她飘荡过去,望着这些书架,眼中透露出一种怀念与茫然。
“我可能来过这里,太熟悉了太可惜了卷宗少了好多”
颜如玉的出现属于旧时怪,是一种执念化成的,非常的有名,而她的前身,貌似就是一位执念难消的女圣贤,执着于书卷,执着于探索世间真理,最后精气神明损尽而香消玉殒。
她向着里面飘过去:“不用谢,这是我应该做的,你的这块玉石有着温养精气神明的效用,我在其中沉眠,着实是受了不少好处本来想在你去稷下学宫时,我也正好恢复完全,那时候帮你过一过考试,没想到你和妖神对上”
程知远拿下新的一卷,同时没有回头:“你还没有恢复吗”
颜如玉翻着手中的卷宗,并没有抬头:“还差了一些,不过好歹能完全显化出来了。”
“你入了太学,这倒是连考试都省了,没想到太学现在的生源这么少,来年开春,恐怕入学的人连三百都不到吧”
“找书么我来帮你吧。”
她翻到一卷案牍,眼神微微一亮,转丢给了程知远。
“啪嗒!”
程知远接住那竹子书写的卷宗,翻开之后所见到的文字,让他发出了惊讶的声音。
“《剑道形势篇》这是什么书,从没有听说过。”
颜如玉并没有看他,而是继续在书架上挑挑拣拣:“你当然没有听说过,虽然你之前辩论赢了我,但是如果论到知晓书籍的名称,我可远远胜过你。”
“这里是一个宝库,你要学会运用,古时候有专门教导剑术的官员,叫做司铗,因为剑又称长铗,善于击剑者必擅刺杀”
正是说着,她又翻出一卷来丢给程知远。
“《周官剑部》桃氏为剑,腊(两刃)广二寸有半寸,两从半之,以其腊广为之茎围,长倍之,中其茎,设其後,身长五其茎长,重九锊,谓之上制,上士服之”
程知远把之前的《剑道形势篇》卷起,再接过这一本讲述剑师渊源以及技巧的卷宗,惊叹于春秋时代击剑文化的鼎盛。
这对于自己很有帮助,这些都是讲解最原始的剑形,剑理,其中不掺杂属于个人感情的“道”,也就没有圣门的“教义”束缚,这也是以前颛孙师说自己不能修行圣门剑法的原因所在,天门剑子的剑术是纯粹无暇的,仙人的剑义与圣人的剑义不能相互融合,但其中的基础之理却是可以相互融汇的。
不说道,只说理,虽然道理道理,没了道,再谈理也是无用功,但那是对于寻常人来说的。
仙人本身就带着道,故而不需要接受旁人的道,只能参考,不可细习。
所以颛孙师只教了自己一招正剑作为相遇的礼物,而教梁鹊的却是儒门有名的“斩四恶”之剑。
啪——
颜如玉抓到了一卷案牍,当她仔细拂去上面的灰尘时,她的那双清澈无比的眸子,也逐渐的开始睁大了。
那上面写着“《四始颂剑部其一》”,用的是晋国古体。
第二百四十九章 天子剑解
她的手都有些颤抖,神情越发惊喜与愕然,全然不敢相信。
“三家分晋,各自带走了许多不同的珍贵东西,可这《四始颂剑》居然被太学得到了这放在这里的时间,看上去已经有近百年没有人翻动过它了”
“这简直是大不敬颂颂这是四始经文啊,太学的藏书殿管理者,怎么敢这么对待这本古籍”
颜如玉的声音不自觉的提高了些许,程知远翻阅《周官剑部》的手停了下来,有些好奇的询问“什么是四始经”
“你手里的,那也是一部剑经吗我听到了你说‘颂剑’两个字。”
颜如玉深吸口气,小心翼翼把这卷案牍卷起,竹片的哗啦声仿佛让四周的气息回到了千年之前,当初这本卷宗被束之高阁,顶礼膜拜,如今却落在太学的书架上吃灰蒙尘,至少已有百年未曾清扫。
她想到这里,就记起来那个负责打扫这里的精怪,极为恼怒的向着不远处看去。
而小精怪被颜如玉的神情吓了一跳,顿时跑到了黑暗里面,同时大吼道“母老虎,母老虎来了!”
“好可怕,好可怕!”
颜如玉很愤怒,这种珍贵且无上的东西,怎么能被如此散漫的对待,这简直就是对于四始经的蔑视!
“你这厮”
程知远走过来,向她靠近,打断了她的愤慨
“所以四始经到底是什么东西”
颜如玉深吸口气,平复了自己有些浮躁沸腾的心境,她把那卷宗紧紧握在手中,却又不敢用力,此时显得有些小心翼翼。
“四始之称,指的是‘风’、‘小雅’、‘大雅’、‘颂’。这是诗经中的四个大章,而诗经为距今约四千余年前,宣王重臣,周太师尹吉甫所编篡,后来由大成至圣修订,这才是我们如今看到的《诗经》全貌,大成至圣修订完毕之后,也遗留了那句最著名的话”
“诗有三百,却可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
程知远点点头,这是当初他和颜如玉辩答时所谈论的题目,同样,今日的《诗经》是由至圣修订而传下的,最早的诗经
“原来如此,四始经就是诗经的前身,是没有修订前的版本”
颜如玉点了点头“风,指的是各地万象,有战争,劳动,爱情,思念,甚至天象,民生,习俗小雅是精神的歌谣,大雅则多为士族祭祀之礼赞,而最后的颂,《诗大序》颂者,美盛德之形容,以其成功告于神明者也。”
程知远的眼睛微微一亮。
不同于原本时代的春秋战国,在这片拥有仙圣伟力的世界之中,诗经著作出来后,也不仅仅是代表一种歌颂的文章,它同样俱有自己的时代性,那就是和“天礼”契合。
那么自然,它们本身被著作出来之后,便拥有重重神异,每一个句子都可能暗藏玄机。
“四始颂剑,这是一篇关乎于剑道的颂解,更是一卷“剑典”!上面写的是其一,这里面记录着著作者本人所掌握的许多失落剑理,这是曾被认为是佚失的卷宗,珍贵无比!”
颜如玉有些不舍的把这一卷递给程知远,她知道这种卷宗的重要性,同时实用性也非常之大,因为这里面不仅仅是有写下原本的那篇‘颂剑’,最大的主体,则是一位无名剑客对于这片颂经的注释与解意,这才是至关重要与珍贵的。
“剑流大荒,南天苍苍。夕尽伐幻,王巡狩西方。威天极之疆,气拢寒光。天纪铿锵,洗云汉锋芒!”
程知远仅仅是看了开篇第一段,立刻就被惊住了。
这是说的周穆王!
穆王曾经驾驭天子八骏过东海西山,直抵昆仑天极,御三剑而威服八方,征诛夺命,威厌摄神,昆吾聚拢人心,天下的力量都化为剑锋,当整个人间都团结起来的时候,即使是天河云汉的洪流,也只能作为洗练这柄天剑的溪水,难以阻挡它的锋芒。
他仔细的向下面看去,直至把这四个段落全部看完,而后面的注释为“郄(xi)辙”。
“当世剑宗排位第八,号,为穆天子作颂剑之注。”
程知远看着,目不转睛
“周王十六年,东巡至晋国,晋侯率军随,受王命征夙,起礼乐,开天战,使十五日克二邑,晋军胜,天子大悦,赐侯香酒百、箭万枝、神驷两千,侯领恩德,颂天子之名,铸编钟一十六枚”
“天子允晋,为穆天子作剑注,晋侯召士,天下剑宗百数,其三、其七、其八、其十二、其十四、其十五、其十七、其十九、其二十一、其二十三、其二十七、其三十、其三十五、其五十五、其五十八、其七十九,其八十二,其八十五、其八十八共注剑部一十九篇。”
天下的剑宗有一百位,在晋国向天下邀请之后,有十九人响应号召前来,给周穆王的颂剑篇作注解,于是解出了《剑部十九经》,衍化为十九卷“传世剑典”。
意思是当时天子抵达晋国,为了平叛山东半岛的夙夷,以免遭到和纣王一样的后院起火事件,故而带着晋国去打了山东,而当时的晋国是晋献侯,当时的天子是周宣王,宣天子在那个时代可谓威名震世,一度号称为“天王”,可见其威严之大。
人家都是天子,就他敢称天王。
当然,周宣王和唐玄宗其实是一个德行的人,前期厉害的很,励精图治,但到了晚年就这个毛病那个毛病,开始变得昏聩唐玄宗前期还说自己是神,当然开元盛世也确实很优秀,结果到了天宝十三年变乱时候,在马嵬驿差点给自家小兵打翻车
不过当时在打山东的这段时间,还是宣王很厉害的鼎盛时期,尤其是诗经之中,还有一篇是专门赞颂周宣王的,即极为壮美的《大雅云汉》。
这首诗创作的背景是大旱,周宣王觉得这么旱下去也不是事情,于是就去郊外宗庙准备了酒水埋玉,祭祀天地祖先告慰神明,也不知道这祈祷是不是被他祖宗周穆王听到了,发挥了一下仙人法力,没过几天,六月到来,结果天降极大风雨,还是不带停的那种,着实给周宣王整懵了一下。
第二百五十章 只争朝夕
然后周大夫仍叔觉得这是自家天子的诚心感动了上苍啊,这不得可劲吹一下,于是就有了那首云汉,当然云汉之中祈求以及呼喊的神灵,都是先祖神,这和各国天帝所代表的九天神,地方神,有着根本的不同。
周朝人其实在某些方面是比较浪漫的,比起商朝人大事小事问巫师来说,周朝人认为巫师再灵也是人的意思,吹牛说有神明,啊,神明在哪呢,我咋没看到
而且因为纣王翻车的事情,周人从武王的时代对于巫师们就处于一种不信任的状态。
你们不是能吹吗,怎么那么厉害的纣王结果扑街了
巫师们当然纷纷表示这是纣王不修德行的缘故,也不知道那张前两天刚夸过帝辛万寿无疆的嘴巴有没有抹过蜂蜜,反正武王认为他们是没抹的,所以不让巫师入政治的结果,就是周公作礼乐。
纣王都不信的东西你们来忽悠我
好吧,我退一步,表面上表示被你们忽悠了,但事实上咱们只是利用你们而已,这点别搞混了。
当然,周人对于天命是相信的,对于先祖神灵也是相信的,但是对于地方神却不太感冒,这和巫师就有了冲突,而且武王是亲眼看着商朝取消祭祀之后,直接导致诸神衰弱的情况的,这样的神明能够庇护天下
在武王心中,真正的神,应该是更高一点的,更不可揣测一些的,神如果也会衰落,那他就不具备完整的神性。
所以周人该祭祀的祭祀,但是关乎到地方神,百姓可能烧高香,但是上层就呵呵了。
天礼取代天纲之后,周人同样需要一种精神上的慰藉,天纲指的是天的纲唯,意思是商朝的统治是正确且不可撼动的,是合乎命运的,全大商人民都团结在以帝辛为首的大概就是这么个意思,总的来说起到一个框架的作用,属于硬性天规。
而天礼则柔和的多,在经过纣王高压的时代之后,必然要采取怀柔的政策才能笼络人民,所以天礼的出现有它的时代意义,腐朽自然也是不可避免的现象。
但任何思想,它们创立的初期都是优秀的,这是决不可否定的。
相比商人把精神寄托在鬼神以及巫术上,周人则是把目光放到了更高的地方,也就是银河云汉之间。
小事看个天象,大事占个星辰,基本上就是这么个操作流程。
历史之中,周宣王的功绩自然是值得肯定的,当然他后面的昏庸操作比较严重,周幽王的死也有他的历史遗留问题存在,但是宣王中兴依旧在青史之中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