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武侠修真

剑颂

时间:2023-05-21  来源:  作者:淡水鲈鱼

    等到祭酒大人离去后,西周公的神色变得很难看。

    “堂堂天子宗室,如今却弄得比那些伪王逆臣还不如!简直荒唐!连礼法都不知道为何物,这拿什么与稷下争锋!”

    洛阳的行程结束,并不能说很好,但至少目地达到了。

    祭酒大人兴冲冲的来到了藏书殿,抱着几捆卷宗,然而却没有在殿里面看到程知远的影子,相反,那些书架上很多落满尘埃的地方都被打扫干净了,整个藏书殿焕然一新,显然,这绝不可能是那个懒惰精怪打扫的,而这一段时间只有程知远与颜如玉呆在这里。

    他的目光动了动,最后叹了一声,也不知是在感慨什么。

    老人在太学的院墙不远处找到了程知远,却发现他不知道从哪里找来了一个锄头和铁锨,正在修筑一片田野。

    “你以前干过活”

    祭酒大人看程知远的手法,虽然有些青涩但却并不是完全没干过的样子,而程知远也不多提,只是点点头“以前帮一些人种过几天的地,种的是禾。”

    那是在黄厉原,帮石人们种了几天的玉山禾。

    祭酒大人哦了一声,而后就这么看着,愣了一会道“现在垦田,来年开春时候用么,这是太早了一些吧。”

    程知远把这片地清理出来“早一点总比晚一点好,晚点,就什么都没有了。”

    又是话里有话,祭酒大人叹了一声,拿出一捆卷宗道“这两天你倒是吃错药了,没有在藏书殿反而到处跑,不过你前几天那一剑可真不弱,来来,我给你带了一个好东西,你看看对你练剑有没有帮助”

    程知远很疑惑的看着老人,后者的眉头眼角,那些皱纹都挤起来,笑的眉飞色舞,那手里的一捆卷宗用的是紫色的绳子,看起来极其贵重。

    程知远也看出了这一捆卷宗的珍贵程度,紫色可不是谁都能用的,他以前和姚先生干染坊的时候,也染过几张布匹,精通算不上,但是粗略的他也知道一些。

    “这是什么”

    “《易》!”

    程知远目光微动“文王《周易》阐君子”

    祭酒大人顿时一拍大腿,哈哈大笑“才不是!猜错了吧!这是《连山》!”

    连山!!!

    程知远被吓了一跳,那抓着卷宗的手都抖了一下!

    连山易!中国古时候遗失的三易之首,以艮卦为起始,绵绵不绝,浩大蜿蜒,是古人对客观世界的实体论、摸看论来定义万物发展的自然法则诠释。

    象山出云,连连不绝,通天地之妙,乃是伏羲之易!

    祭酒大人看到程知远这般反应,顿时是喜笑颜开,极其高兴“这本书并不在太学,而是在太卜手里,我是借阅,回头要还的,不过对于你来说,我觉得这本书能给你一些帮助。”

    。




第二百五十四章 伏羲窃仙法于天
    这本书在任何时代都是极其珍贵的,三国时代,人人以解周易为荣,其中荀氏以及诸葛氏正是因为解易有法,这才出了两位不世的人物,对于周易的理解通透,对于天下大势的移动排布同样通透,而在周易之前的连山与归藏,显然要比周易更加令人难以揣摩。

    即使是在遥远的周,亦或是更久之前的商,《连山》都绝对是无数士子都想一窥真容的极上乘的“天典”,程知远捧着这一捆卷宗,手里的那些竹片仿佛也化为了千万大山,沉甸甸的,浩瀚雄伟。

    他看着老人,毫不犹豫的行大礼而拜,祭酒大人见到这一幕乐开了花,但表面上还是立刻上前把他扶起来,直是道:“当不得,当不得,你还不是我太学弟子呃暂时不是。”

    程知远听闻长叹:“我原以为太学藏书之广已经是举世罕见,却没有想到,居然连《连山》都还能窥得真容,仅此一本,便或许胜过稷下千卷,我当仔细研读,必不负祭酒大人之美意!”

    “大人,这个人情给的着实是大了啊。”

    程知远知道对方是在用这种方法笼络他,但是他也确实想要知道,这被传说了数千年,乃至或许有万载的古老典籍,亘古时代书写的《连山》,究竟蕴藏着怎样的上古智慧

    祭酒大人搓了搓手:“我过去曾在太卜手下修行过一段时间,连山我亦看过些许,不过前三简而已,其中短短几言便道破天地至理,艮山之变,连山蓍用九十七策,以八为揲,正卦一无一六,互卦一无一六,变卦三二五无一二,以数断不以辞断。其吉凶一定不可易。”

    周易是用卦辞来判定事情的走向,以及天地之间的阴阳变数,但是连山是直接用“数字”来表达,看不懂的人会以为是天书,故而修行难度比起文王的周易,要大得多。

    “连山之经有八万余言,发山动雷而衍天机,一震高过一震,浩大威严,变卦之法奇异无穷,若不知数列之理,则迷于其内,久久难脱!”

    “你虽是仙身,但若观《连山》,也必要小心谨慎,正是因为你善于学习,故而对于这种玄妙穷极世间道理的奇本,更要注意,不要沉湎其中,难以自拔。”

    山之出云,连绵不绝。

    众所周知,如果深入大山之中却又没有向导,那么很容易就会迷失方向,很多进山者都是这样死去的,而连山易的可怕也在于此处,正是因为它所有的用语,是用数字为主,不像是周易有三类卦辞可解,连山卦辞之有一言,剩余尽是数字之变。

    这种可怕的计算方式,宛如天外文明的著作,一个学识渊博的人,很可能因为接触到这类知识而着迷,从而越陷越深,执着于某一点不得其解,从而荒废半身,成为扑倒在连山之前的又一位失败者。

    除非伏羲复生,把连山之道完整传承下去,否则其余任何人,一旦深入研究,都有陷入其中不可自拔的风险。

    “山云:宣也,宣气而散生万物,有石而高象。山显而大,百物毕备。两艮相叠而连绵,云气穿环其间,其象威武、雄健,气势磅礴。”

    程知远带着卷宗与锄头回到了藏书殿中。

    连山之语,人的命运与山相连相关。

    天地之子,莫出其长,高山仰止,景行行止。

    大天之下,足堪睥睨万物,领导万物,非崇山莫属。

    人体的五脏六腑用“五行”来喻指,而人体筋胳中的许多穴位却直接用山形水势来比附。

    如梁丘、三里、巨虚、丰隆、厉兑;

    商丘、陵泉、大包、承山、昆仑;

    涌泉、内关、风池、丘墟、天泉;

    外陵、鹤顶、地机、陷谷、天柱;

    灵台、曲垣、陶道、玉田、支沟;

    金门、风岩、珠顶、岩池、下关;

    地仓、石门、地甲、梁门、石关、四连、外丘等。

    如随筋络进入蜿蜒起伏的山脉,巡视一处处胜境,这些穴名的最初来历极可能同《连山易》有关。

    连山之中,藏着人身最初的奥秘

    程知远准备在这里挖掘,他的眼睛关注着那些数字,而所记录的一切一切,都同样被往世雷书所记下。

    他开始进入往世神明所在的世界,但是往世神希望他回想起与相虺作战的经过,对于程知远祈求他帮忙推衍连山易,往世神明的独眼虽然没有动作,但却反常的一直盯着程知远的脸看。

    那种态度,就好像是在说“你脸大”

    对不对,打人帮你回忆对方的破绽,帮你进行修炼那是咱们的本职工作,但这次你让咱们帮忙推易

    老子还推拿呢!

    程知远的脸当然不大,见到往世神的态度,于是很快就黑了下来,但就在这时候,往世神明出乎意料的,做出了一个连山易中的手势,开始比划一,无,六,七等诡异的数字。

    “诶,我就知道你还是爱我的。”

    程知远叹了口气,夸了那位独眼神明一句,而后者毫无表示,只是推衍的手速开始变快了。

    “山为古来第一神明,人为古来第一智慧众生。”

    “当人有了神的力量,那就是仙”

    “这种神,是广义上的,是抽象上的,并不是东皇,天齐,白帝那种神灵。”

    程知远思考着,连山之易,在这片世间的意义必然不可能仅仅是一卷普通的书籍,文王的周易所带有的卦辞,能够演变黄厉之原的天象环境,甚至能够阻挡天礼天纲的力量,这就是易的轮转,那么作为伏羲创作的连山,他的力量,很可能涉及到世间第一位“仙”

    是伏羲,还是南华真君

    从表面上看,天门之主是南华真君,并且不同于正常历史中的庄子,这位南华真君,已经在这个世上存在了无尽久远的岁月了。

    程知远按压竹简的手忽然顿了一下!

    那片竹简上,书写的数字是。

    看起来并没有什么规律,但是程知远注意到的,这是唯一一段有“注释”的变化数字!

    并不是卦辞!

    一,艮,阳为一,当行则行,当止则止。

    二、无,恰时,主行强腕,龙脱浅滩,吉无咎。

    四,震,承压而启,骇异非常。

    三、六,大过,阳之三,阳气盛而失调,谨慎行之。

    无,坤,顺势而下,静止而合。

    七,乾,发生至繁荣,天行健。

    他瞪着眼睛,轻声开口,一字一顿,生怕讲漏半个字去。

    “伏羲窃仙法于天。”



第二百五十五章 皓首穷经
    那些数字扭曲了,而边上的注释也变得模糊,此时映照在程知远眼中的,正是窃法于天这句话。

    朦胧且晦暗,但却带着一种浩瀚深远的意境

    伏羲是中华文明的初代始祖之一,楚帛书记载他为创世之神,更是这片苍茫南世之上第一位“王”。

    一画开天的传说,正是讲伏羲始作连山,乾卦三画之第一画。

    保世滋大,概群藉而罗万有者,悉在此一画开天,人文肇始之。

    当然,南方的楚帛书记载的比中原的更加神秘与奇诡,他的神性高于人性,这和南世中原的史书记录有些出入,但影响不大,毕竟上古时代,荒芜蒙昧,伏羲带领众生走出昏暗,立八卦,教渔猎,驯野兽,变革婚姻,更改习俗,发明乐器,创作乐土歌谣,任命官员进行社会管理,更有始造文字的传说

    尤其是文字,使众生能够用言辞记录天地之间发生的一切,而伏羲与仓颉二人造字的传说也被一直流传。

    大体的意见是伏羲创造最“元始”的文字,只有三百余,而仓颉则是扩展整理,到他的时候,在这三百余字的基础上,一口气著出“世间文字八万个”。

    而“六书”是汉字组字的基本原理,在周礼中就提到六书,只是没有说明具体内容。到了东汉,许慎在说文解字中,详细阐述了“六书”之中的汉字构造原理,即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

    只是程知远未曾想到,他在这段注解上看到了这样一句话,但是他的眼睛眨了眨,那些文字又重新变化回去,之前出现的那些字仿佛如同幻觉,让他又是惊了一下。

    连山易,作为最古老时代的易,它用数字进行推衍的方法,相比起后来直白的注解,看似原始,但事实上,却最可能是破解了天地间基础的奥秘。

    从科技时代来到这里的程知远,对于数字的力量,那真是再了解不过了。

    手指在竹简上继续推移,程知远希冀再从其中窥见一些古老时代的记载,但很可惜,后面的数字在费劲心思推衍出来之后,就都是正常的连山卦象了。

    伏羲窃仙法于天

    一画开天

    遂古时代,伏羲曾经取得过河图与洛书,这两本典籍可以说是中原文化的源头之一,河图之河乃指云汉,洛书之洛,指的乃是脉络变化。

    河图主常数,洛书主变数,常变相辅相合,于是连山方出

    程知远为自己这个猜测震惊了一下,但同时心中又升起另外一个猜想。

    伏羲窃仙法于天,这么看起来,好像是伏羲偷了南华真君的法术,而后传道人间,这才把文明带了起来,但事实上,如果真的是河图洛书之故,那么这所谓的“窃”,其实就是伏羲窥透了天地间本不可见的奥秘至理

    但上古时代的人们都是相信神灵存在的,这种神指的就是抽象概念上的神,伏羲明白了世间很多事象的运行规律,甚至由此推衍出各种修行之道与文明之路,这确实是窃取了上天的“法”,是俱有伟大意义的,不亚于开天辟地。

    而伏羲作为人,登临高山窃去法,人登山上,故而称“仙”

    “艮卦对应一,阳为一,伏羲在思考如何前进。”

    “师卦为二、无,意思是时机到来就要上,必须主动强硬的动手。”

    “震卦对应四,逆天登山,夺上苍之法,故让天骇。”

    “大过卦对应三、六,阳之三,三生万物,然而孤阳炽烈失调,是伏羲得手的意思。”

    “坤卦是零,也就是无,顺势而下,伏羲运用仙法来教导众生。”

    “直至乾卦,是七,从开始到繁荣,无须解释,文明始开。”

    程知远认真研读这本连山易,此刻在他眼前放置的这些竹片,代表了上古时代乃至于,甚至于可能,是这片天地之间最原初的奥秘

    这一钻研就忘记了时间,直至七日之后,程知远才听到外面的叩门声,他猛然惊醒,转过头去,身体动弹了一下,肩头却已经落满尘埃。

    那种气息就像是一座巍然不动的山岳,不动则已,动如雷震,程知远站起身来,感觉自身的情况前所未有的好。

    他的眼中出现了一片脉络图。

    那是人体的经络,更是各个穴位的显化

    “龙素说过,人之修行,乃握自身,天宫驻神,驭百窍千江,她说我身体内的江河浩大宽广,无比凶猛,这是因为仙人体魄与凡人体魄的不同所导致的差异。”

    “当初我懵懵懂懂,如今却也知道了很多。”
1...9293949596...258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