残明虎啸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绝四毋
张溥闻言笑道;“卧子别搭理他,你这弟弟就这性子,前些时候为兄听说他还想要王修微做侍姬呢,听得宛叔所言,为兄当时大吃一惊,真想上门去揍他一顿呢。”
“啊...大哥,外面还有事,您招待着咱们师兄,小弟去外头看看。”
陈子强转身就想溜,陈子龙大喝一声道:“给我站住,含之,去拿家法来。”
“大哥...这...这不是没成吗...您别生气啊...嫂子救命啊...”
陈子强站在那惊慌地看着陈子龙,见他不是说笑,急忙叫起来,张溥大笑着拦住说道:“卧子算了,绣虎只是孩子心性,今天可是大喜的日子,别真打了,到时我这个师兄成了恶客了。”
陈子龙这才作罢,狠狠地瞪了弟弟一眼,忙让着座让人上茶,内堂听到外面陈子强的大叫,张氏忙让丫鬟出来询问。
“五少爷怎么了,大奶奶正忙着这哪,您又惹事啦。”
张氏身边的丫头见到陈子强羞答答地站在边上,好奇地问他,自己小姐这小叔子可有意思了,惹祸了就找嫂子护
第七十三章 说服张溥
陈子强的言论让张溥震惊,他这才知道自己这小师弟,从心底里厌恶东林党后面的所为,难怪当初自己要他关照东林一脉,他会婉言拒绝了。
想想也是,自从杨涟左光斗被害后,东林党确实变成争权夺利的组织了,张溥其实也知道,只是不愿承认罢了。
如今还名满天下的万历年间,和杨左二公同时代还活跃在世人眼中的不多了,钱谦益算是其中最出名的一个,但此人张溥自己恐怕都不怎么看上眼。
若说文章学问,钱谦益确实不愧为大家,其一代文宗的文章功底谁也无法否认,但做人做事确实有得商榷。
就其热衷功名,收受贿赂于科考,默许门下弟子收取乡间地主的大量投献,从中谋取巨大的利益,这林林总总的能说出一部书来。
而他之所以下台就是为了跟周延儒温体仁两人,争夺进入内阁的名额,而采取的手段太不光彩,被人反戈一击才被罢官的。
他一个东林党的大佬尚且如此,底下就更不用说了,为了上位往往无所不用其极的下作手段,那些被栽赃陷害的不一定都是赃官,也有不少是实心任事的好官。
张溥自己都免除不了这恶习,如何去说别人啊,故而只能默许了这些事,如今被陈子强一语道破,他不是觉得难堪,而是羞愧。
张溥也是一代文豪,常常自诩为东林六君子的接班人,可今天陈子强问还有何人可继承杨左时,他沉默了。
杨涟谥号忠烈,左光斗谥号忠毅,两人被许显纯折磨的不成人形,骨断肉削却不肯低头,杨涟被锦衣卫用土袋压身,用铁钉钉入耳内不死,还咬破手指写下血书,为的是留下一腔正气。
左光斗被火刑折磨的脸上肉都烂掉,腿上露出森森白骨,他的学生史可法买通狱卒去看他,已经睁不开眼的他,叱骂史可法的却是,不许他来看自己,若是被牵连进来,还有何人继承衣钵,国家日后靠谁来支撑。
这两位真真是大明的脊梁,虽有党争的嫌疑,但却真心是为国为民,恐怕是文天祥之后,正气歌最好的注释了。
历史上史可法决死抗清,誓不投降,可以说是继承了乃师的遗志,虽说他不通军事,轻信左良玉高杰等人,造成江北四镇形同虚设,但其拳拳之心不可诋毁。
“绣虎今日所言为兄记下了,此番归去必埋首群经不问是非,不学到二公铁石肺腑绝不轻言为政治国。”
张溥幽幽地叹口气说道,目视陈子强却饱含期盼的神色,陈子强明白他这是期许自己日后能撑起大明的天空,遂重重地点头示意。
“天如师兄放心,五弟早就做好了准备,这两年一直在为这筹划,如今已经开始动作了。”
陈子龙不忍张溥大才埋没,遂开口说道,张溥惊讶地望着他,略一沉思,眼光一动说道:“吾明白了,绣虎自从封爵南下,卧子跟着外放,彝仲去了福建,梅村外放江浙,更是把不问世事的老泰山推出,呵呵呵,为兄早该想到啊。”
陈子龙凝重地点头,正容说道:“弟支持五弟所为,但对其结交内宦锦衣卫还是不以为然,况五弟此次又欲让吾升迁,掌控应天府,不知天如兄有何建议。”
张溥大感意外,人言陈子龙正直刚烈,果然如是啊,此等机密竟然告知自己,在座的还有秦淮名妓柳隐在啊。
定定地看着对方,张溥亦正容回答道:“卧子可是觉得绣虎徇私,亦或是汝不屑于结交厂卫,怕污了自己的名声。”
第七十四章 孙传庭
陈子龙听得傻眼,柳如是满脸绯红偷看他一眼,见他呆呆的模样,气不打一处来,轻啐一声呆头鹅,跺跺脚低头想自己的心事去了。
张溥哈哈大笑道:“卧子啊,你可是有个好弟弟啊,为兄可是羡慕非常啊。”
热闹的宴席过去后,陈子强邀请张溥一起回了淮扬,开始挑选士卒做好出征的准备,虎卫的驻地一座肃穆的纪念碑耸立,每个经过的士卒,远远地看见都是庄重行个军礼。
这已经是虎卫心中的丰碑,人人皆以阵亡将士为榜样,虎卫实行抚恤制度,凡是战死士卒的家中,父母妻儿由虎卫公中养活。
其父母养老送终终身行之,妻子每月领生活补助,儿女养至成年,并为他们起了个响亮的称呼“烈士家属”。
刚开始人们不以为意,觉得陈子强弄这噱头不如来点实惠的财物,但随着时间推移,将官们发现士卒的向心力越来越强。
原本在大明军户是被人看不起的,古语言好男不当兵,好铁不打钉,正是因为连武勋都不被人放在眼里,何况这些下层的士卒。
如今陈子强这一项改革,增强了士卒的责任感和荣誉感,经常教导他们为国为民不分身份,不看地位,有多少能力干多少事,做好自己的本分就是真正的汉子。
渐渐地连将官们也变了,特别是来自辽东祖大乐手下那些人,如今你就是让他们回去都不可能。
人是需要认同感的,快饿死的人要吃饭,快冻死的人需要穿衣,但普通的大众,一旦吃饱穿暖,除了追求富贵外,恐怕最需要的就是认同。
大明三百年,武人的地位沉沦了至少二百年,这些人不是真的麻木了,而是找不到认可他们的人,陈子强何许人也,先帝义子,勋位伯爵,举人出身,诗书传家。
这样的人认可你,这些人还不拼死效命,不为别的,只为了知己二字,就能让多少男儿愿意抛头颅洒热血。
战国时燕国太子丹人品并不怎么好,荆轲为何愿意效死,还不是一个知遇之恩难酬,豫让涂漆吞碳自毁容颜地刺杀赵襄子,何尝不是为了士为知己者死的信念。
两万士卒为了争取这三千名额,个个虎视眈眈地表现出自己最出众的才能,看的张溥目瞪口呆。
别说见过,他真是听都没听说过,大明的士卒为了争取上战场如此拼命表现自己,那是去辽东啊,这个时代的辽东是蛮荒之地,而不是后世的黑土地。
大明全盛时期也只管理着大约辽宁一省,其他地方虽说也是大明的国土,但都是封分给女真人蒙古人达斡尔人管理的。
最远的奴儿干都指挥使司,三百八十四卫,二十四所,自宣宗以后全任命地方土著管理,就连兀良哈三卫也向南撤退。
大明的军队撤到如今的开城,同时撤除交趾布政司衙门,两京一十四省剩下十三省,故而所谓的仁宣之治,在我看来比不上弘治中兴。
它造成的影响不仅是越南脱离了中国的版图,也为女真的崛起埋下伏笔,若是不曾放弃奴儿干都司驻扎的汉人军队,女真基本上没可能统一各部。
努尔哈赤开始吞并其他女真时,许多部落还是心向大明的,可没了明军的支持,他们无力抵挡,一些部落几乎被杀绝。
女真的兼并战争是残忍的,这和当年蒙古草原的征战一
第七十五章 赴京面圣
“奉天承运皇帝制曰:平江伯陈子强....特进文勋正三品赞治尹,赐都察院左佥都御史出身,巡视辽东...赐尚方宝剑...”
陈子强接过圣旨心中大喜,有了都察院的头衔那就是进了中央政府的大门,他原来是兵备道,隶属于提刑按察使司,即使做到正三品的按察使也还是地方官。
明代按察使司权利极大,但仅限于地方,负责监督,抓捕,审判地方上官员犯法,但却不进中央,因中央有着六部中刑部存在。
但都察院就不同了,那是和六部同级的衙门,都察院都御史位列九卿,和六部尚书并肩,职能是监督弹劾官员,虽无抓捕权利,但却可以参与朝中大事。
各地的巡按御史都是都察院派驻,任何一个想掌控权利的人,首先要抓紧的就是都察院,那可是可以不经过内阁,直接向皇帝上书弹劾官员的职位。
先前陈子强上书韩鑛能说他越级,如今就不能了,他想给崇祯什么时候上书都可以,再加上文勋的勋位,这是对少人梦寐以求的。
勋位不是爵位,但在明朝比爵位更珍贵,爵位能通过战功获得,但勋位却不能,没有大贡献是别想获得勋位的。
有勋有爵才算真正的勋贵,此次巡视辽东,他可以带上虎卫三千,其中步卒两千五百人,骑兵五百,还特意抽调湖广总兵黄得功,登莱总兵孔有德各带两千五百人护送。
欲要行军必先安排好虎卫驻地,原本是要曹变蛟留守的,可他撒泼着要跟去,陈子强让他留下督军,这位生猛的大将,赖在地上不起来。
无奈的陈子强只好带上他,但虎卫要个人管理啊,想了一圈眼前一亮,想起了孙传庭这位帅才。
遂上书崇祯,要顺天府府丞孙传庭南下接替他管理虎卫,原本历史上崇祯十年孙传庭自请巡抚陕西,在榆林创建秦军。
但如今农民军经过上次的大败,重挫之下但如今还无法恢复,卢象升的名将名声不是说着玩的,有他在宣大坐镇,加上满清刚刚建国就大败,根本无暇入侵。
腾出手的卢象升把农民军挡在陕西,连山西都进不来,也没了大股的足以和朝廷对憾的军队存在,孙传庭自然不用去那,还是呆在顺天府的任上。
还没显示出军事天才的孙传庭,别人不知道不代表陈子强不知道啊,崇祯虽然疑惑但还是同意他的要求,调出孙传庭南下,叮嘱他暂代虎卫指挥,等陈子强回来后再做其他安排。
按理说若是别人肯定不乐意的,又不是调任,只是去暂代,连个官职都没换,自己一走顺天府丞的位置,日后还能不能还给自己还是两说。
可孙传庭毕竟是良臣,二话不说马上交代手上的事务,打点行装就跟着高起潜走了,一路行来,发现原本最难相处的太监跟护卫的厂卫,一个个都很客气。
想想就明白所为何事,孙传庭自己也哑然失笑,久闻曹化淳和陈子强相交莫逆,看来还真是如此。
待到了护卫驻地见到高起潜送礼物,而陈子强一副不是外人的做法,让他明白这不是没有理由的,别说文臣,就是武将都对内监敬而远之,大家其实是从心底里鄙视内监的。
可陈子强的样子不像是伪装讨好,而是真正的把他们看成平等的存在,这对士大夫出身的孙传庭冲击极大。
如今身份高贵如陈子强,大明其实没多少人在身份上能压得住他,就一个懿安皇后在后面,就可以让无数皇室宗亲退避三舍了。
可陈子强丝毫不以此为自己的资本,还是礼贤下士,对军将内监也不另眼相看,这是许多人办不到的事
第七十六章 初到辽东
第二天陈子强就出发了,老首辅老了,让个家人来送行,临行前悄悄告诉他,韩鑛等着他回来再退隐,内阁已经批准了方岳贡上京进入内阁,陈子龙接替他做知府。
此时的山海关总兵是祖大寿,听闻陈子强到来,早就让人打探路程了,祖大乐一直在关内,还在卢象升麾下剿匪。
兄弟两经常通信,深知结交好陈子强的重要性,祖大寿虽是山海关总兵,但总兵一般都驻扎在辽阳,到了辽阳被后金攻陷后,移到大凌河城。
崇祯四年大凌河城也被攻陷,山海关总兵就一直驻扎在宁远小城,直到去年洪承畴重筑大凌河城,才又搬回旧处。
这次祖大寿亲自回来迎接陈子强,留下副总兵何可纲镇守,祖何两人自袁崇焕督师辽东开始,就互为犄角,成为一对搭档。
原本历史上何可纲死于崇祯四年大凌河之战,被祖大寿杀了士兵分食其肉,取信与皇太极自己愿降。
孙元化孔有德改变了这一惨剧,何可纲也是当时名将,才能不逊于祖家兄弟,忠义更甚于辽东诸将。
史载祖大寿要杀他时,其不发一言,含笑引刀甘愿就死,后世考证说他洞悉祖大寿诈降,为了取信皇太极不得不为之,而他也同样为了救出城中将士,能回到大明甘愿赴死。
华夏历史从来不缺这种慷慨就义的英雄,正是这些人保留了大汉民族的骨气,故而满清三百年的奴化教育,并不能完全消磨掉汉人的骨气。
“哈哈哈,下官见过左佥都御史大人...”
祖大寿爽朗地大笑,远远地见到陈子强就迎了上来叫道,欲要行大礼被陈子强一把搀住,其实他一眼就看出祖大寿是做个姿态罢了。
“祖大哥别介,叫什么大人啊,日后要在一个锅里吃饭,都是兄弟才对啊。”
祖大寿自然眉开眼笑,听自己弟弟说过,这位平江伯为人极好相处,只要你不干过分的事,他从来不以身份地位来看人。
迎了陈子强一行人进入山海关,祖大寿引着一些军将过来见面,当先一位就是吴三桂,吴襄此时不在场,自从崇祯四年大凌河之战,他帅四万人马驰援祖大寿而临阵逃跑被撤职后,一直是白身。
原本的历史上第二年是孔有德的登莱之乱,他被重新起用,恢复锦州总兵的职务的,但孔有德未作乱,他也失去了立功的机会。
“卑职锦州前锋右营参将吴三桂见过平江伯。”
此时的吴三桂还算是没有贰心,长相英俊,孔武有力,他是崇祯元年的武进士出身,第二年就因为父荫被封为都督指挥。
其人作战勇敢,武艺高强,在舅舅祖大寿的支持下,以军功早早地成为参将,凭良心说吴三桂前期还是不错的,从未想他父亲那样当逃兵。
崇祯十三年他在杏山一带遭遇清军,血战而归并不落下风,那是已经是松锦之战的序曲了,只是清军还未完成对锦州的包围,没开始大规模的军团作战。
历史上他开始逃跑是在崇祯十四年的那场国战当中,松锦之战先是大同总兵王朴带头跑了,接着知道粮草被断的吴三桂也跟着跑了,才造成明军雪崩似的惨败。
应该是从那时起,他就对大明失去信心了,但真正起异心是在崇祯十六年,给已经投降皇太极的舅舅祖大寿写信,询问投靠满清的可行性。
陈子强见他规规矩矩地行礼,笑哈哈地搀住他的双臂说:“长伯兄之名,子强可是如雷贯耳啊,咱们都是年轻人,别客气才是,日后在辽东还要长伯兄相助才是啊。”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