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残明虎啸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绝四毋

    他愣是用大量的鱼胶,动物皮革等容易熬成胶状的物品,掺上棕丝,猪鬃毛等,揉成条状,阴干后再过上坚硬的牛皮,在涂上胶再裹皮革。

    即使这样也还是用不了多久就要更换,红衣大炮太沉了,磨损极为厉害,幸好一路来都没用上,这等着打这一战才用。

    这只是临时用品,但也足够这次所用了,在离河岸三里地停下,这是红衣大炮的有效射程,虽说最大的射程能达到五里地,但那已经无法瞄准了,只能碰运气,打中一发是一发。

    当然大明还有射程更远的大炮,但那根本无法运出来,太沉重了,那是仿造英国的舰炮设计的前膛炮,只能用在攻城或守城上,野战根本拉不出来。

    陈子强率军先埋伏下来,人人披着白色披风,和大地融合成一色,远处根本看不出来,鞑子前哨还路过几次查探,也没发现端倪。

    另一边豪格岳托攻打大凌河堡,整整两天还是没攻下,急的大骂义州广宁的援军怎么还没到,岳托倒是冷静许多,不时的劝解才作罢。

    第三天凌晨两地的援军终于来了,曹变蛟也展开行动,直奔义州杀去,义州位于大凌河南岸,紧靠着大凌河。

    与大凌河堡在同一岸边,只是更往西北一些,不像广宁位于北岸,要渡过大凌河才行,大部分的鞑子南下,义州基本没剩多少军队了。

    这些年只有鞑子进攻的,明军早就无力反击,鞑子也老油条了,谁会想到竟然有人会进攻他们的城池啊。

    等到听到战马奔腾的声音,想要关上城门都来不及了,曹变蛟本来就善于奔袭,一击而破像是无人防守的城池,那是再简单不过的了。

    肃清了城里的鞑子,把剩下的人向南驱赶,不让他们渡河去广宁报告,休息了一炷香时间,曹变蛟再次出发。

    收集了城里所有的渡河工具




第八十二章 逃跑的虎军
    皇太极此时心中隐隐有不好的预感,不想再跟阿济格废话,转头问多尔衮道:“十四弟你觉得该如何冲破对方呢,还是把人接应回来再说其他的。”

    多尔衮早就在想这事了,听到问话回答道:“皇上,把人接应回来吧,目前情况不明,最忌讳盲目往前冲,若是陷阱咱们损失的就不是前锋了。”

    多尔衮名号为睿亲王,机敏善变是不争的事实,终皇太极一生,对他是既严防又重用,那是明白自己这弟弟才能不逊于自己,领兵作战可能更胜于自己。

    皇太极点点头说:“不错,朕也是这么想的,十四弟去接应吧,尽量多救些人回来。”

    说着闭上眼睛思考,多尔衮应答一声出帐而去,走时拉了一把多铎。

    “十四哥你拉我干嘛,要我说咱们冲过去才是,怕个鸟,要不是你刚刚说的,我才不理四哥呢。”

    出了营帐多铎就大声嚷嚷着,多尔衮回头一瞪眼,低声骂道:“住嘴,你长点心好不好,现在的对手不是以前的明军,豪格怎么输的说的语焉不详,阿济格和扬古利不是庸才,结果呢,落入对方的算计,连扬古利都死在中原,你以为虎军那么好对付啊。”

    多铎勇猛善战,常常连皇太极都不放在眼里,但一辈子最听多尔衮的话,两人是老奴最小的儿子,还是一母同胞。

    从小母亲就被皇太极勒死,相依为命着长大,其实阿济格也是他两同母的哥哥,但他年纪大多了,从来不会照顾弟弟,多铎等于是多尔衮带大的,虽只年长了两岁,但多尔衮确实做到了一个好哥哥的责任,故而兄弟两感情极深厚。

    被多尔衮一喝这才止住,嘟囔几句什么也听不懂,跟着亦步亦趋地走了,多尔衮回到自己的营帐,叫来众将分配任务。

    却说三岔河边的战斗依然在继续着,陈子强指挥着军队步步逼近河滩上的敌人,前方黄得功的刀盾兵举着盾牌,挡住鞑子的弓箭。

    左路孔有德的火枪营,和右路虎军的弩兵,都是列着方阵,整齐地踏着步,行走中也在进行着射击,照样交替射击轮换。

    最后方的三门大炮,每隔几分钟就轰击一次,鞑子虽然已经从被袭击的惊慌中清醒过来,但过河的人员毕竟不多,哪里能支撑的住这样的打击。

    等到多尔衮领兵前来,河滩上已经没几个能站立的人了,临时建造的寨子被炮火轰成废墟,近岸的冰面上同样躺着许多尸体和伤员。

    严阵以待的明军,立在对岸高处,俯视着对手,任凭他们拉走伤员,陈子强低声对身边说道;“看来鞑子要收缩,等他们退却后咱们也退后。”

    从头到尾他都没想和对方死拼,凭这点人马若是对方全力进攻,那还不是给对手送菜啊,总共不到七千人,再善战也挡不住几万鞑子的围攻。

    凭的就是皇太极多尔衮的谨慎,陈子强明白,若是阿济格多铎这样的人独自领兵,自己这么做绝对是送死。

    就是算准了皇太极的性格,没有确定的情报他是不会轻易大举进攻的,果然被他算准了,多尔衮一退他也跟着退。

    林子里开始搭建临时营帐,但他却开始有秩序的撤退了,一路上遍布疑兵之计,制造障碍物迟滞对方以后的追击。

    冰雪天气障碍物最好设置,堆起地上的落雪,浇上冷水不一会儿就是一道低矮的冰墙,虽不能制造高墙,但齐胸高就够了。

    &



第八十三章 东江镇
    皇太极大惊失色,多罗绕余贝勒是阿巴泰,他这位七弟的本事自己如何不知道,若说兄弟之中最睿智的是多尔衮,那么阿巴泰应该是紧随其后的,绝不会无的放矢的。

    当年毛文龙就是攻击镇江,宽甸等处是望风而降,自己大兵压境才把他赶入朝鲜的,最后驻扎皮岛成为祸患。

    本来去年就要出兵灭了朝鲜的,但不巧入侵中原失败,自己忙于整顿内部,暂时放过朝鲜,也等于放过了在他看来是苟延残喘的东江镇。

    如今这一奇兵再次出现,竟然跟虎军一样骁勇,不会是虎军大部队在那吧,面前逃走的难道是诱饵,就是为了引起自己的注意的。

    “十四弟...你觉得虎军这是疑兵之计吗真正的虎军在东江那边,眼前的只是小部分。”

    皇太极叫过多尔衮问道,多尔衮沉吟后说道;“皇上,按照眼前的态势来看,咱们面对的虎军不强大,否则也不会早早撤退,至少要打上一场大战才会走,否则他陈子强的名声算是毁了,但要说东江那边是主力却也不一定。”

    “哦..为何如此说。”

    “虎军大部队如果离开淮扬,咱们再闭塞也能知道,晋商那边不会连这么大的事情都查不到,只能说虎军有部分人离开,但还不至于全军出动。”

    皇太极微微点头,微眯着眼说;“十四弟的意思是这两年东江镇恢复过来了,加上虎军的精兵,才显现出强大的战斗力,面前这也不是主力,这陈子强到底要干嘛呢”

    多尔衮没回答,望着远处叹口气说:“陈子强难对付啊,他不是熊廷弼袁崇焕,可以离间崇祯猜忌他,可偏偏他的能力不输于这两人,训练出来的虎军更甚于当年的关宁军。”

    皇太极跟着叹口气道:“分兵吧,先把后方稳固了才行,至于陈子强只能放他去了,十四弟十五弟去一趟吧,朕接着追上去看看,豪格那边我得亲自去让他退兵。”

    多尔衮点点头,望着皇太极说道:“皇上此去要快,我怕豪格被前后夹击了,对方走了两三天了,而且这次很奇怪,明军根本没骑兵出现,我觉得他们的骑兵应该另有任务。”

    “对呀...朕差点忘了...不对,骑兵不会对付我们...西平堡才是关键,对方若偷袭西平堡,豪格连回去的路都断了。”

    皇太极还就是反应快,一下子就想起了豪格面临的最大危险,怕的是归路被断,军心不稳,可他万万没想到,迟还是迟了,但明军压根没断豪格的归路。

    陈子强安排曹变蛟绕这么一大圈,攻击义州,广宁,正是因为广宁去西平堡一路没有多少人烟,为的不是隐蔽攻击西平堡,那里有曹文昭就够了。

    就在这前一天,曹文昭已经攻陷西平堡,驱赶着鞑子残兵向大凌河而去,算算时间他知道陈子强快到了,双方约好的此战就是要打击来攻击大凌河的鞑子前锋,但不是他叔侄两的事。

    至于皇太极的大军想都不要想,整个辽东的军队加起来,加上虎军全部北上才能和他们正面打打,否则只能用奇谋剑走偏锋的办法来割肉了。

    另一边耿仲明毛承禄兵分两路,一路是毛承禄带领的扫荡沿海岛屿,这一路声势并不大,鞑子基本没水军,历史上他们是占领了朝鲜后,用朝鲜的水军来攻击岛屿的。

    只有很靠近大陆的岛屿才



第八十四章 援军
    多尔衮赶到青台裕时,凤凰城已被攻陷,阿巴泰退守青台裕,两人汇合后整军出发,半路上得到探子报告,东江兵已经走了。

    东江镇在得到多尔衮出兵的消息后,就全部收缩,以镇江为主城,汤站和险山堡为屏障,三处互为犄角,成一个倒三角的防御区域,严阵以待等着后金军队。

    多尔衮进攻多次,无法撕开对方的防线,两军相持不下,谁也别想吃掉对方,汤站险山堡镇江一代,原本在天启二年就是被东江镇收复的故地。

    毛文龙死后才被鞑子在此占领,那里的民众多是辽东汉民,自然支持明军收复故地,抵抗起来更为激烈。

    “七哥,看来咱们失算了,前两年就应该趁着东江镇内乱消灭他们,即使延缓入边宣大,也要先肃清后方啊,如今已是尾大不掉了。”

    多尔衮望着蚁附攻城却被一次次打下的前方,皱眉叹息道,阿巴泰长叹一声道:“咱们人心不齐啊,若不是去年忙于内部整合,全力攻打朝鲜,彻底解决东江镇的存在,虎军再强大也只有两三万人马,大明偌大的疆域,他如何防的过来啊。”

    多尔衮不语,表面上他对皇太极恭顺,其实大家都知道,他们三兄弟或许不齐心,但要说不恨皇太极是不可能的。

    杀母之仇啊,当年老奴的大妃阿巴亥并无过错,皇太极硬是用其父最宠爱她为借口,让她殉葬,为的就是争权夺位。

    后金还没建国时,四大贝勒共治政务,大汗的大妃可是有着极大的权利的,而且老奴极为疼爱阿巴亥,她的三个儿子分别领了三旗。

    那时的多尔衮多铎才六七岁啊,除了阿济格成年外,那两个就是小屁孩就被立为旗主了,而且明眼人都看出,老奴更愿意让多尔衮继承汗位,只是自己没来及等他长大罢了。

    却说另一边皇太极催促着进兵右屯,另派一队人马由代善领着赶往西平堡驻守,可陈子强早就让曹文昭埋伏在那。

    豪格岳托这边一冲过大凌河,向锦州进攻时,他就狠狠地撕开西平堡的防御,整个堡寨被夷为平地,等着曹变蛟从广宁下来汇合。

    叔侄两汇合后就向着辽河而去,根本不管身后豪格的军队在进攻锦州城,而是渡过辽河向着沈阳进军。

    谁会想得到陈子强这么胆大,这项计划他已经谋划很久了,甚至在下令时都没说出来,而是交给曹家叔侄密信,让他们按照计划行事,能不能攻占沈阳不重要,要的是让鞑子知道,他们的都城并不安全。

    既然你敢到北京城外炫耀,我也去沈阳城逛逛,其实陈子强话里话外都透露过痕迹,只是大家都当成戏言听听罢了。

    他多次说过要抢皇太极的女人,那些女人在哪啊,还不是在沈阳城呆着,皇太极出征是不可能带上女人的,除了侍女仆妇除外,毕竟做了皇帝,该有的排场还是要讲的。

    陈子强这一系列的安排,就是为了吸引皇太极的注意,以自己在锦州城为吸附点,让对方大举进攻,让东江镇出兵,使对方分兵。

    若是鞑子不分兵抵御那更好,只要东江镇攻下青台裕,兵峰就直指下一站甜水站,那里可是辽阳的屏障啊。

    而且那里距离辽阳不远,鞑子并没有集结重兵在那防御,毕竟堡寨不大,再说辽阳有重兵坐镇,谁会想到有人能突破到那里啊。

    偏偏辽阳北面靠着太子河,南面到青台裕都是一马平川,甜水站说是



第八十五章 关宁铁骑
    “督帅...平江伯去伏击皇太极了....”

    何可纲把事情的前因后果还有陈子强的谋划说了一遍,到了这时洪承畴已经冷静下来了,毕竟是名帅,认真地听完何可纲的话,思索后点点头。

    “要说平江伯这策略是正确的应对,也是难得的好计谋,只是他不该自己去啊。”

    洪承畴感慨地说了一句停下,祖大寿可不管对不对,怒目瞪着那两人喝到:“你们是武将,冲锋陷阵不是该咱们武将上吗平江伯身份何等尊贵,出了事谁能担得起。”

    两人委屈地说不出话,陈子强强势啊,不然他们去,硬是要自己出动谁能拦得住啊,幸好此时方正化说话了。

    “好了大寿,那头老虎连皇上都拿他没辙,埋怨他两干嘛,咱们还是合计合计接下来的事要紧。”

    祖大寿怒哼一声,这才作罢,几个主要将领人等聚在议事厅商议,最后达成一致,既然陈子强已经走了几天了,也没传回消息,应该事情是按照他的预测走向的。

    再说东江镇已经恢复过来,还参与此次战役,说明他是全盘考虑过这事了,盲目地出兵去救援可能打乱原来的部署。

    洪承畴不是庸才,否则皇太极不会那么重视他,这是一个真正文武双全的人物,沉思后下令道:“到达锦州的军队加入城池守卫,和原有的士卒轮换,尽量减少我军的伤亡,后续还在路上的军队由祖大寿率领,不要进锦州城,从松山附近直插右屯去,在那里等候平江伯,派出探子往三岔河方向搜索我方的消息,迅速回报。”

    辽西走廊地势多山地,故而明军在连失沈阳,辽阳等重地后还能坚守至今,特别是大小凌河横贯东西,截断北方南来的鞑子,锦州城背靠松山杏山等地,易守难攻,故而鞑子很少有机会攻下此城。

    其实辽阳等地也是难攻取的城池,当年要不是汉奸打开城门,接应鞑子进来,后金不可能攻下那里,毕竟那时候的后金攻城设备简陋,只能靠人命去堆积。

    大明开国时那些战将堪称无敌,但攻打辽阳的蒙古残军都死伤无数,遑论后金跟他们相比差的不是一点半点。

    这不是诋毁满清的实力,而是事实如此,没有一个朝代像满清得到江山那么容易的,基本没打过几场大规模的战役,大明是生生的被自己人给弄垮了。

    明朝建立时那是真正的腥风血雨,蒙元的强大是有目共睹的,即使是被赶出中原,还是有实力反攻的,不过是自己作死,底下将领人人不想打,都想着掌权,回到草原了还在争夺不休,硬是分成达旦和瓦剌两支。

    吴三桂要是不放开山海关,满清想入关都要打上好几年,这跟徐达常遇春等人攻无不克,实在是没有可比性。

    祖大寿领命后急忙召集自己的手下,严峻的脸上看不出一点笑容,沉声说道:“此次接应平江伯都给老子提起精神来,若有人敢拖后腿,别说老子不讲兄弟情义,老子绝不会姑息,都明白了吗”

    “是...将军放心,谁敢乱来老子砍了他。”

    祖大寿的家将祖宽嚷嚷地叫道,斜睨着厅中众将,大家对这憨货无语,但也深知此番祖大寿是说真的,轰然大叫领命。

    要说辽东军就不得不说关宁铁骑了,所谓的关宁铁骑不是辽东军,后世许多人把他说成是辽东军是错误的。
1...1718192021...62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