残明虎啸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绝四毋
可他们不知道明军是换马跑的,两千多匹马轮换拉着六百辆车,在冰面上本来就不重,即使慢跑不停的换马,也等于是急行军一样。
沈阳城派去禀报皇太极的人还没到,曹家叔侄已经到了三岔河口,曹变蛟突然改变计划,在三岔河上岸,从陆路向右屯走。
也许是老天都保佑吧,这一改变让鞑子失去最后的机会,原来皇太极决定撤军后,把人马撤到三岔河东岸,靠近耀州的地方,以此来声援耀州的军队。
但还有少量的士卒驻扎在三岔河附近,若是曹变蛟不改道,顺着三岔河出海,很可能被发现,要知道入海口近处的河面是结不了冰的,到时候只能上岸等着毛承禄的接应。
若是被发现有明军,鞑子怎么也得查探个明白,到时候就麻烦了,偏偏变道后他们已经撤过河对岸了,根本没发现明军的动向。
等到报信的人来到再去河岸打探,曹家叔侄都快到右屯了,明军的探子发现了他们,报上去后陈子强赶到右屯,他在皇太极撤军后就回了锦州,明军忙着收拾被鞑子毁了大半的大凌河堡,重新加固并在堡寨外设置营寨。
见到曹家叔侄陈子强大喜,从上前去张开双臂大笑道:“曹大叔,小曹大哥,哈哈..可把我想死了,大伙儿都安全吧...”
虎军的将士习惯了没什么,辽东的将士听到他没问战绩如何,先问的是大家的安危,感动的忘了此次的惊险,崇敬地望着这位伯爵大人。
“哈哈哈...绣虎,哥哥我把皇太极的女人抢了五个回来,这回你小时候的誓言要实现了。”
曹变蛟爽朗地大笑,来迎接的将领们惊得目瞪口呆,他们根本不知道曹家叔侄去了哪里,这一说才知道,他们竟然打到沈阳城外,抢走了皇太极的妃子。
陈子强一愣,突然爆发出大笑,指着远处说;“皇太极,小爷今晚就要睡了你的婆娘,有种的过来单挑。”
曹文诏急了,拉着曹变蛟叫道;“混蛋,你在干什么,俘虏要送到京中给皇上处置的
第九十一章 京师报捷
“八百里捷报....快躲开....辽东捷报....平江伯奇袭沈阳,抓获奴酋伪妃数名,斩首上万....”
驿马狂奔着进入北京城,信使边跑便大声高叫,不一会儿整个北京城沸腾了,崇祯焦急地坐在龙椅上,伸长脖子等着信使上殿,曹化淳笑眯眯地轻咳着,提醒皇帝注意仪态。
“快跟朕说说平江伯怎么样了,还有此次大战是怎么打的....”
信使上殿刚刚说完崇祯就忙不迭地问道,那急切的样子让韩鑛直皱眉头,已经到了内阁的方岳贡不明白,还想说什么被韩鑛使了个眼色停住。
信使如何知道细节,幸好陈子强知道崇祯一定会问的,写了一份奏折让信使带来,听到皇帝问话,赶忙取出双手呈上。
自有小太监拿着交给曹化淳转交皇帝,崇祯展开细看,陈子强把从接到报告鞑子犯边开始一一道来,一直到曹家叔侄归来自己预备着鞑子发疯全部写清楚。
崇祯是看得惊心动魄,陈子强写了长长的近两米长的折子,展开要小太监托着,他倒是事无巨细了,不管别人看得累不累。
等到崇祯看完韩鑛才上前启奏道:“皇上,前有蓟辽督师洪承畴的奏折,让老臣压下了,如今平江伯无恙,老臣请罪。”
“啊...洪承畴说了什么”
原来韩鑛早就收到洪承畴的折子了,让人调动军队准备着接应辽东战事,却没告诉皇帝,只和曹化淳悄悄商量了一遍。
韩鑛呈上折子,崇祯看后摇摇头说:“这孩子就是不让人省心,幸好洪爱卿是能臣,嗯嗯..那个祖大寿也不错啊。”
陈子强可没说自己没和洪承畴商量就出兵,崇祯这才明白他这是在冒险,要是碰上傻大憨粗的对手,不管不顾地全力进攻,虎军就得伤亡惨重,陈子强自己也危险了。
“传旨吧,让平江伯回来,曹变蛟留下指挥虎军,辽东有督师在,由他全权指挥,内阁做好支援的准备,皇太极是不会尚罢干休的。”
崇祯想想还是决定让陈子强回来,这家伙在外没人指挥得了,到时候辽东战事变成两个总指挥,那就好事变坏事了。
韩鑛点点头答应下来,他也顾忌这个,就怕洪承畴和陈子强两人,谁也不服谁,到时候真会出乱子的。
微微躬身向皇帝致意,崇祯目视着他微笑道:“首辅有什么话一起说了吧,平江伯回来还有许多事要你处理的,不过奴酋的妃子之事不要提了,当年朕就答应他了,随他处置。”
当着众大臣崇祯自不会说给他当小妾这样的话,委婉的这么一说大家都明白了,韩鑛也不应允,缓缓地说道;“老臣说的正是那五个伪妃。”
崇祯微微皱眉有些不悦地望着他,韩鑛不搭理继续说道;“平江伯让老臣代为启奏陛下,此次俘获的伪妃中有一个叫海兰珠的,是伪帝皇太极最宠爱的宸妃,平江伯认为奴酋不会放弃她的,建议跟他换人,把我大明被俘的人员放回来,那个海兰珠就还给他。”
韩鑛说着取出一份名单,又是长长的折子,写满了历次战败被俘不降的人员名单,崇祯很意外地问道:“那个宸妃难道倾国倾城,皇太极舍得换这么多人。”
韩鑛笑道;“传言确实是绝色,宠冠鞑子的后宫,无人能比,老臣意外的是平江伯舍得,那小子从小就好色,这回算是正经一回了。”
崇祯怔然,转而莞尔笑道:“看来首辅还是不如朕了
第九十二章 辽东备战
皇太极醒来了,后金那边也消停了,经过几天的争吵大家也累了,终于坐下来商量两天后决定出兵,要跟明朝交换也要先打一战再说。
自古战争就是政治的延伸,自有掌握话语权才能掌握主动权,战败的人是没理由提条件的,鞑子这次就是输了,一致认为只有挽回颜面才能再谈判。
皇太极明白他是无法左右众人的想法的,下令让多尔衮留下一半的人马给阿巴泰,只要他死守青台峪就行,多尔衮和多铎马上回来,参加这边的军事行动。
皇太极病倒了,无法亲自指挥作战,明白只有多尔衮才能和对方抗衡,不说陈子强就是洪承畴都不是易于之辈。
不过这样也好,时间就充裕了很多,让明军这边能够充分做好准备,陈子强啥事也不管,整日泡在女人堆里混日子,曹变蛟问他,他振振有词地说,这里是辽东自然由洪督师做主了。
洪承畴知道后在自己的府里怒骂道;“让老子做主你前面别去惹祸啊,咱们根本没做好收复辽东的准备,鞑子要是发疯举国来战,老子拿什么去抵挡啊。”
幕僚们急忙劝说,让他消消火气,这才作罢,还好鞑子等多尔衮归来拖延了时间,等到那两兄弟赶来,虎军也出关外了,抵达杏山的军情报给洪承畴,让他长舒了一口气。
后金往年进攻明军都是从西平堡或是广宁义州一代开始的,这次大军主力都在复州一代,右屯就首当其冲了。
右路代善领兵作为侧翼,还是从西平堡出兵,照样是联合义州广宁的军队,杀气腾腾地杀向大凌河堡。
锦州城陈子强接到圣旨,耍赖地慢悠悠地整理行装,等他收拾好鞑子的前锋已经到了,他倒好,乐呵呵地对来传旨的吴承恩说:“老吴啊,你看现在走很危险的,鞑子随时可以绕道锦州,只要渡过小凌河,就可以偷袭咱们身后,你看....”
“哎哟....我的小祖宗啊,皇上就是怕出幺蛾子才让咱家来的...你...你这...唉....”
吴承恩无奈地摇头,一叠声地数落着,陈子强笑眯眯地看着他,一副害羞的模样说道:“这样吧,咱们照常走,先到大兴堡一趟,放心吧,我就交代几句话就走。”
吴承恩狐疑地望着他,大兴堡位于锦州身后,确实是后方,可那里紧邻着蒙古朵颜部的地盘,往常鞑子常会绕道那里打突袭,虽是后面也是前线。
“平江伯不会是想去那指挥虎卫吧,咱家可是知道,洪督师把松山杏山还有大兴堡这三处交给虎卫镇守,孙传庭就在大兴堡吧。”
吴承恩虽然对军事不行,但见识还是有的,老奴时代锦州曾被攻破,明军几乎没了反手之力,只能退守宁远小城,正是因为身后没有得力的镇守后路者。
这三处成三角形,若能守住就直接掐断了敌人南下的道路,加上杏山后面就是塔山,也是个易守难攻的地方,通过那里才能到达宁远城。
洪承畴此次安排就是以守为主,右屯和大凌河附近都是平地,鞑子的骑兵更能发挥战力,但锦州身后都是山地丘陵地带,以虎军的强悍,鞑子很难冲破他们的防线。
右屯,大小凌河,锦州依次抵抗,消耗对方的战斗力,最后退守塔山,这是他做好鞑子倾国来战的准备。
&
第九十三章 奉旨南归
“自然杀了,他们和建奴一样,下马是牧民上马就是杀人的歹徒,留着他们干嘛,游牧民族跟咱们汉人不同,咱们是分工明确,他们不是,人人都是战士,岂能留下祸患的。”
对于陈子强好杀的传闻,孙传庭和王承恩都听说过,这回算是见识了什么叫吃人的老虎了,与他平时对谁都笑呵呵的不同,杀气腾腾的模样,让两人浑身不得劲。
要说两人也不是心慈手软之人,王承恩能当上大太监,那是见过后宫多少的厮杀暗算才能脱颖而出的,孙传庭能被后世传颂成一代名将,也是不怕杀人的。
可谁也没有像陈子强这样裸的,斩草除根把杀人当成寻常事,这完全是武将的性子,还是那种白起项羽一样性情的武将。
看到孙传庭为难的神色,陈子强笑呵呵地开口道;“好了好了,博雅兄你自己拿主意吧,我就是个建议,不干扰你....”
在此住了一晚,跟将士们热闹了一场第二日才走,一路上王承恩不断地吐槽他,明明酒量不行还要装作一副豪客的模样。
“行了老王,小爷我头疼,那些人太赖皮了,就知道围攻我一个。”
陈子强懊悔地揉着脑袋,昨晚他豪兴大发,那么多将士不可能一人一杯的干杯,他捧起一小坛酒,大喝道:“兄弟们...来...老子先干为敬,你们随意啊...”
原本想慢慢喝完一坛酒没事,结果孙传庭领着一干将佐不干了,硬逼着他快点喝完,耍赖撒泼都没用,酒桌无大小这是陈子强自己说的。
悲剧往往都是逞能造成的,一口气喝完一坛酒,虽说是小酒坛,但对酒量本来就不是很好的陈子强来说,已经够他醉了,后面还被孙传庭等人灌了几杯,终于被抬着回营房去了。
幸好他如今身边女人多,不仅高英蕊跟着来,还霸占了那些女俘虏,一群莺莺燕燕围着,灌醒酒汤的有之,烧热水帮他泡澡的也有,忙活了大半个晚上才醒来。
也幸好那些女人见多了醉酒的人,懂得许多醒酒的办法,特别是娜木钟和巴德玛都是成熟的妇人,草原上寒冷,她们见多了这类人。
王承恩吃吃地笑着,斜睨着他幸灾乐祸地说:“我说殿下啊,这次回去见不见懿安皇后啊,老奴可是听说,娘娘她最厌烦好色的男人啊,要知道先皇和当今从不在女色上下文章了...呵呵呵...”
本来头疼的陈子强一听这话,这才想起回京肯定要去见母后的,自己不仅把那五个妃子霸占了,还把那二十多个宫女也吃干抹净。
这回傻眼了,瞪起大眼珠子指着王承恩叫道:“你..你..你是故意的...”
叫完小心翼翼地问道:“老王,说句实话啊,母后知道这事吗你们不会把这事告诉她老人家了吧”
“您说呢...嘿嘿嘿...宫里都传遍了,殿下这次立了大功,把鞑子伪帝的女人都抢走做小妾了,说的有模有样的,好像都是亲眼见到似的。”
陈子强猛地一拍额头大叫道:“谁在胡说啊,哪有都抢走啊,就五个而已,哪有全部啊...这些人真是的。”
.......
一路无话,半个月后回到北京城,一路上也没见鞑子来拦截,应该是在前方被洪承畴挡住,不敢分兵,也可能是小股军队根本无法通过虎军的防线,总之平平安安地回来了。
“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愁眉苦
第九十四章 韩鑛的抉择
韩鑛对皇帝说完,转头看了一眼不安的方岳贡,眼中流露出让他回去再说的神色,方岳贡默默地点点头退下。
崇祯看他两的互动感叹道:“强儿何其幸运也,韩阁老为你担下这骂名,那是毁了他一声的清白啊。”
陈子强明白此事的后果,上前奏对道:“皇上,此事不妥,臣虽是文官,但在天下人眼里却是武将,臣觉得还是我自己来承担为好,只是别跟母后说,臣自己去跟她说吧。”
“不可...臭小子..这事要是让你承担了,老夫花的心血就白费了,你该知道老夫看好的是你的日后,这首辅的位置才是你以后要担起的责任,若是留下这污点,日后就难了。”
韩鑛阻止住陈子强,说出了让方岳贡大吃一惊的原因,他其实跟天下人一样,没把陈子强当成文臣,虽说当年的府试他对陈子强的才学大为赞赏,但那不过是秀才的文章。
而陈子强只不过是举人出身,如何会放在进士及第的方岳贡眼里,只不过这些年陈子强战绩太出众了,让人不得不注意到他的存在。
崇祯点点头,望着陈子强道;“好了强儿,去谢过首辅大人,有些事要看得长远,你还太小不懂得,韩阁老给朕看过你的治政方略,这才是他全力助你的原因啊。”
原来陈子强从决定改革起,除了和陈子龙夏允彝等人商量,还把自己的策略写成章程,让人交给韩鑛,让他审阅看看有何需要改正的地方。
毕竟韩鑛执政的能力经验都是有目共睹的,加之其人刚直,也是早想整顿一番大明上下,只是苦于不知从何下手,大明根子烂了,牵一发而动全身,太难了。
得到陈子强的章程,韩鑛仔细阅读后大喜过望,有些事不是不知道,只是人们不会去想罢了,一旦有人一点破,其实没什么稀奇。
陈子强是把大明之后满清雍正的那一套拿来用,这是最有效也是最能强盛国力的办法,想想康熙晚年留下的那烂摊子。
雍正当了十三年皇帝,登基时国库只剩下八百万两银子,西北还要对蒙古人征战,每天的军需都是天文数字,但他不仅打赢了战争,还为乾隆留下了近亿两白银让他挥霍。
所谓的康乾盛世,其实只是康雍盛世,乾隆不过是因为他老爹留给他的底子太厚了,经得起他折腾,没见他之后嘉庆一下子就垮了,要知道嘉庆可是从和珅家里搜出许多银子,抵得上国家几年的税收的。
为什么会那么快垮掉,还不是乾隆没留下好的政治秩序,没留下好的政策方略,他爹留给他的不仅是国库里堆成山的白银,还有一大批能干的良臣,这才是盛世。
现代人许多都知道,雍正的整治吏治,改土归流,火耗归公,摊丁入亩,官绅一体纳粮,这五个举措正是形成他强盛的原因。
特别是最后两项,正是针对明朝以来形成的投献土地之风,士绅不用纳粮交税的恶习,一下子将国库充实了许多。
当然他也有不足之处,那就是重农轻商,明朝已经形成的大作坊大商人,在满清被一扫而光,除了当年的晋商八大家被封为皇商,直到晚清受到西方的冲击,才再次有了民间的大商人存在,否则不管多有钱的商人,第一件事就是买地成为地主。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