残明虎啸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绝四毋
但这些治政方略对于明末确实是最好的选择,抑制土地兼并只有收取税粮才可能,若是实行起来,谁还愿意别人把土地寄在自己名下啊。
韩鑛极为兴奋,拿着章程去找崇祯,君臣两关在御书房商量了几天,都觉得目前不宜实行,只有等辽东稳定,国内安宁后才行,故而陈子强成了关键。
作为第一个提出这方略的人,他还那么年轻,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去完成这艰巨的改良,故而崇祯不让他上战场,韩鑛愿意为他承担骂名。
第九十五章 慈母训子
韩鑛自然明白方岳贡这一承诺有多重,欣慰地看着他点头,感叹道:“老夫有生之年是见不到了,老夫希望有朝一日四长能够到老夫墓前,把喜讯告诉老夫啊。”
方岳贡字四长,韩鑛如此称呼是把他看做自己人了,不是叫他方阁老这官职,方岳贡凝重地点头,眼前的老人已经是风烛残年了,这是在交代后事啊。
却说陈子强到了后宫,被小太监领着去见懿安皇后,远远地就看见琉璃站在大殿门口等候,想来是早有人禀报了。
急忙上前叫道;“姑姑,您怎么站在这啊,外面风大,别受了风寒可不得了。”
“去...叫谁姑姑呢,殿下是越来越皮实了,要叫姐姐知道吗。”
琉璃轻啐一声抢白道,转身进了大门,陈子强嘿嘿笑着随后跟进去,大殿里的宫女们见到他都掩嘴偷笑,让他有一种不好的预感。
“母后...母后...孩儿来了,您身体可好,一日三餐如何....”
陈子强讨好的絮叨着,懿安皇后就这么望着他不语,不动声色地看他耍宝,他只能是越说越小声,最后自己停下来了。
懿安皇后凤眼一瞪开口道:“说啊,继续说,哀家倒要看看,我这儿子除了能打仗,能祸害女人,还能说得天花乱坠的,好本事啊,抢了人家的妻妾侍女,自己倒是不客气地笑纳了。”
“娘哎....不是...母后...这是意外,真的是意外啊,孩儿当时脑袋一晕,忘了这茬了,以后绝对不敢了,您就绕了孩儿这遭吧,下不为例...下不为例好吗”
“还想有以后啊,说...这次错了该受什么责罚。”
懿安皇后面容一板轻斥道,陈子强哭丧着脸,可怜兮兮地望着她说:“母后,您就打我一顿吧,打手心别打屁股行不。”
懿安皇后差点气乐了,叫道:“来人啊,把你们殿下拉下去,扒了小衣狠狠地打...哼...还打手心,多大了都,哀家跟你过家家是吧。”
噼里啪啦的一顿板子,打的热闹却没一点效果,陈子强是呼天抢地的,让执行的小太监都乐了,低声说道:“殿下您就小声点吧,那样子太假了。”
“啊...真的假的...我叫的大声母后才能听到啊。”
小太监捂着嘴直乐,悄声道;“娘娘让我们打轻点的,您叫这么大声....那...”
陈子强也乐了,挠挠头说:“我说呢,你们今儿装的也太假了,简直是挠痒痒嘛,看来咱娘还是心疼儿子的,嘿嘿。”
打完后陈子强假假的一瘸一拐的进去,腆着脸对着懿安皇后说:“母后那啥...孩儿日后指定听话。”
“哼...若不是你尚知不能让韩阁老顶缸,说要自己来坦白,为娘今天就真下手教训你,小小年纪好的不学,尽学那些无聊的士子风流。”
原来曹化淳早让小太监去禀报懿安皇后了,把韩鑛要保住陈子强名声的事一说,懿安皇后也明白,但内宫教育孩子外朝是不知道的,听到陈子强还有担当,她这火气就消了。
毕竟谁的孩子谁不疼,这孩子确实乖巧,懿安皇后还真把他当做亲儿子了,作为先皇的皇后,她在后宫是最寂寞的,难得有个人让她挂念,渐渐就倾注了感情这事难免的事。
“嘿嘿...孩儿就知道母后最疼我,再不那样了,再说这事回去孩儿都不知要怎样跟媳妇交代呢,现在可是悔死掉了。”
&n
第九十六章 内阁分歧
“启奏陛下...臣觉得平江伯虽非有意为之,然错已铸成,不可不追究...孔门弟子岂能强占人妻,徒惹天下笑....”
礼部尚书刘宇亮出列奏道,这让众大臣眼前一亮,礼部历任尚书皆是内阁成员,想当年徐光启身为次辅,而他的官职正是礼部尚书。
大家一想也就明白了,刘宇亮这是想要上位,韩鑛要退了,首辅自然要有人接任,若是此时得到众大臣的拥护,那么庭推时自然就是他了。
大明的首辅大多都是庭推来的,在内阁几个人中,由大臣们推荐其中一人为首辅,极少有皇帝亲自下令任命的。
一般都是庭推不出结果,各自拥护的人双方争执不下时,皇帝才会亲自任命,像韩鑛当初就是谁也推不出一个镇得住各方的人,才由徐光启推荐,崇祯直接任命的。
这已经成为一种游戏规则,皇帝可以任命阁臣,但不会插手首辅由谁当任,就是说参选人员是我定的,但要选中哪一个是大家说了算。
从这可以看出明朝已经民主到总理是选举的地步了,到了满清是越混越回去了,什么都是皇帝说了算。
当然也有例外,遇上个强势的皇帝,就是要直接任命首辅你也没辙,但这样的皇帝是会被天下人诟病的。
大明的读书人可是谁都敢骂的,从武宗以来没有几个皇帝没被骂过,别以为锦衣卫那么厉害,人家不敢骂,明朝的锦衣卫是对付官员的,不是拿来对付百姓的,后世其实是被误导了。
锦衣卫属于密探性质,不可能大咧咧地出现在你面前,就为了你骂娘几句话,有人相交了一辈子,都不知道对方是锦衣卫密探。
明面上的只有两京才有衙门存在,其他地方是没有的,到明中晚期随着太监镇守各方,才会派几个外放的,也是没衙门坐衙的,一般都在镇守府呆着。
可镇守府不是每个府县都有的,必须是重要地方才有,不是财税重地就是军事重镇,故而一旦飞鱼服出现,就代表着有大事发生,绝不是满天下的乱跑。
刘宇亮的想法没错,但他错误地估计了形式,韩鑛既然揽下此事,就绝不会让反对陈子强的人上台,要知道作为致仕的首辅,他可是有提名下任的权利的。
而这提名一般官员是不会反对的,若是加上皇帝力挺,那么基本就是板上钉钉的事了,加上内阁中如今几个成员都向着韩鑛,想要上位是不可能了。
韩鑛一代明臣,拥护他的人甚众,见到刘宇亮跳出来,内阁中另外两人不乐意了,大理寺卿,礼部侍郎兼东阁大学士范复粹,户部尚书程国祥两人双双出列。
“启奏陛下,臣等认为君无戏言,当年既然陛下允诺此事,平江伯不过是奉旨办差,何错之有为人臣者不奉圣旨才是大不敬,加之首付大人殷殷之意,其与平江伯有半师之谊,秉承尊长教诲何错之有”
这两个何错之有,响亮地给了刘宇亮一巴掌,说到底陈子强是臣,是晚辈,两位尊长都说是他们授意的了,还夹缠不休,这是明眼人都看出他另有图谋了。
这两位何许人也,范复粹当年巡按江西陕西,无论财政还是防务都做了多项改革,使得两地恢复不少人气民心,这是一个致力于民生的良臣。
程国祥更不得了,这位在明史上任职内阁阁老,致仕返乡后老死无钱下葬的清官
第九十七章 黄道周
随着杨嗣昌薛国观也支持陈子强无罪,满殿除了少许人不吭声,大多数官员都安静下来,没人再次上奏此事。
紧接着就是商议韩鑛辞职之事,崇祯照例挽留,韩鑛坚决地说:“陛下,此为臣之过错,再不宜三挽留那些规矩了,臣也无颜让陛下挽留,还是快决定出新的首辅吧,大明经不起动荡了,安稳才是最重要的。”
崇祯明白韩鑛这是一语双关,说的不仅是首辅任命不要争论不休,而且指出政策的延续不要在动荡不安,还是按照当前的策略走下去为好。
旁人不明白这话的意思,但内阁成员都是人精,一听就明白了,这是让后来者萧规曹随,举目看去,能做到这点的只有两人。
一个是程国祥,这位清官一向中规中矩,若是前面有好的规矩他是绝不会更改的,另一位是方岳贡,他是韩鑛一手提拔上来的,谁都看得出是为了以后接任的人选,只是目前还欠缺点资历。
“好吧,朕知道首辅一心为国,可恨老天不多给几年时间....”
崇祯叹息着问道:“首辅可有人选推荐”
刘宇亮眼皮一跳,面容登时垮了,明白自己失策了,皇帝竟然当着众大臣直接让韩鑛推荐,看看其他几位阁老都是眼观鼻鼻观心沉默不语,明白这恐怕是他们早做好的决定了。
确实韩鑛找过程国祥和范复粹,跟他们谈了一些隐晦地说些,想让方岳贡接手的事,这两人一则年岁大了些,二则确实是忠心为国,不愿争权夺利,也知道方岳贡是良臣,略一沉吟就答应支持者决定。
杨嗣昌入阁时间不长,还不敢有大动作,自不会反对名臣韩鑛的话,至于薛国观一向自保,极少发表意见,更不可能反对。
韩鑛注目方岳贡,转头郑重地回答道:“臣举荐工部尚书方岳贡,内阁如今除杨阁老外年龄皆偏大了,方大人年富力强,该能更好地用心办事....”
这话让大家眼皮子直跳,竟然要年轻点的人,也说了杨嗣昌不老,却偏偏举荐比杨嗣昌更晚一个多月进入内阁的方岳贡。
杨薛两人不反对韩鑛举荐,也没想到他会举荐方岳贡,想着应该是程国祥范复粹中的一人,故而不敢争夺,如今却是方岳贡。
薛国观依旧不言,杨嗣昌却眉毛一挑正想说话,范复粹程国祥抢先一步上前,躬身奏道:“臣赞同”
这一来杨嗣昌若还不知道三人达成共识,他该一头撞死了,急忙忍住不再反对,斜眼看了看薛国观,见他一副事不关己的样子,暗叹一声只好作罢。
崇祯望着满殿大臣,一个个面带惊诧之色却没人说话,急忙说道:“朕准了。”此时大家都明白了,这对君臣早有默契了。
“臣对首辅的举荐无异议,但对平江伯的处置有本要奏。”
一言而满殿皆惊,陈子强的事已经告一段落了,如今还有人重新提起,看看却是詹事府少詹事黄道周,众臣也就摇头不语了。
人人皆知黄道周的刚直不阿,前面他不说应该是在想着如何措辞,好于皇帝辩论一番,这位可是屡屡犯言直谏的人物,从不为自己考虑的直臣。
崇祯三年因为袁崇焕被处死,崇祯牵连了为他说情的前阁老钱龙锡,判了其死罪当诛,满朝无人敢说话,正是这位黄道周三次上书直柬。
最后与皇帝
第九十八章
陈子强边说边对着皇帝挤眉弄眼,意思是赶紧退朝,此事留待明日再说,他知道今日这一出,韩鑛下朝后一定会找黄道周谈话的,先缓一缓再说。
可黄道周此时却马上反驳道:“君无戏言岂能随便允诺,昔者周成王桐叶封弟也是一句戏言,但周公旦是如何说的,彼时成王尚未亲政而周公并未因此忘了君王威严,晋国因此而立,可见君者无戏言。”
“黄爱卿可是要朕下罪己诏吗”
崇祯被陈子强一顿使眼色强压住怒火,但语气依然没好气了,黄道周这时回过味来,懊恼地跺跺脚后跟退下了。
他可不是想皇帝罪己,他只是说话太直罢了,要知道皇帝一旦下罪己诏那是震动天下的大事,只有大过失才能行之的。
这一退崇祯的火气也渐压下,摆摆手说了声‘退朝吧’就站起身来,转身向后走去,临行前瞪了一眼陈子强,让他跟上。
“幼玄兄啊,你要说小弟咱们私下里说就是,随你怎么说都行,这一闹可是把我好不容易的计划打乱了啊。”
陈子强没马上跟上皇帝,而是走到黄道周身前说道,唉声叹气地皱著眉头,黄道周刚想瞪眼反驳他,想想自己刚刚确实鲁莽了,只好强行咽下哼了一声扭头就走。
“幼玄,跟老夫来。”韩鑛苍老的声音响起,示意陈子强快走,别让皇帝等急了。
陈子强嘻嘻一笑,转身快步向皇帝那边追去,挤开大汉将军和小太监,亦步亦趋地跟在崇祯身边,笑眯眯地讨好着。
崇祯也不理他,到了后边的休息室,接过小太监奉上的热茶喝上一口才说道:“你看看,这就是你要保的人,可人家根本不感激你,朕说你什么好呢。”
“嘿嘿...皇叔父别恼,正是因为有这种人存在,才能震慑那些阿谀奉承的媚上之人,您应该高兴才对,想想唐太宗被魏征吓得把自己喜欢的鸟都捂死了,还不是留着他大用,这才开创了贞观之治啊。”
传说李世民有一天下朝后在后宫逗小鸟玩,太监来报魏征来了,情急之下不知往哪放小鸟,急忙放进自己怀里,偏偏魏征知道了,故意拖延时间,慢条斯理地说事情,等到他奏完事走了,李世民拿出小鸟一看,已经捂死了。
气的李世民大骂魏征是村夫,一定要杀了他才解气,贤惠的长孙皇后听闻后盛装来见,盈盈下拜向他道贺,说国有铮臣是陛下的洪福,弄得李世民怪不好意思的,只得作罢。
崇祯被陈子强说的又好气又好笑,叹口气说道:“行了,别卖乖了,朕知道你是为了朕好,可人家都欺负你了,朕不甘心啊。”
崇祯岂能不知黄道周不是有意说他,只是想要他处罚陈子强说岔了话,否则岂能容许臣下如此作为,没几个皇帝能忍受臣下指着鼻子骂的,恐怕千年来只出了两个吧,即使是李世民也办不到。
除了宋仁宗赵祯和大明的明孝宗朱佑樘,被臣子指着鼻子骂也不生气,史书记载寇准骂宋仁宗把口水都溅到他脸上。
明孝宗喜欢画画,赏了几匹布给一个画师,害怕大臣们知道没完没了,对画师说赶紧拿去,别让那些人知道,可见平时没少挨骂。
崇祯无奈地摇头,怜惜地望着陈子强说:“本来好好的,这回黄幼玄这么一闹,你可要吃亏了,要护住他就必须处罚你啊。”
第九十九章 密议改革
几人听到是此等大事,不禁坐直了身子,凝神准备倾听,韩鑛挥挥手,让管家呈上来几本小册子,每人一本交给他们。
几位虽不解,但还是接过认真看起来,薄薄的小册子写的不详细,只是陈子强改革的大纲中几个重点,但看的人全都悚然而惊。
“韩大人,这...这...这如何能行啊...整治吏治,改土归流,火耗归公这些皆是善政,为官之人皆该实行,可是...可是摊丁入亩,官绅一体纳粮岂不是把读书人与百姓混为一谈了,如何有圣人弟子的尊严啊。”
孔贞运黄道周皆起身急急地说道,范复粹也深以为然地点头,却不曾站起来反对,只有程国祥不语,他家里穷的快揭不开锅,也没多少田地可入。
方岳贡开口了,淡淡地问道:“诸位都是读书人,自认为必须高人一等了,须知读书人也是从百姓中来的,即使身在世家,祖上焉不是草民出身,就是孔圣人也是从百姓中来,可曾觉得他高人一等了,吾少也贱,故多能鄙事,不正是圣人自语的。”
“这...”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