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残明虎啸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绝四毋




第一百五十三章 战前预测
    八月初八,陈子强的长子出生,这回曹化淳亲自坐镇陈家,懿安皇后让贴身大宫女琉璃守在陈家,崇祯早就派出接生稳婆,一切都是按照皇子的规格操办。

    三天后洗三礼完成后陈子强就出发了,前往遵化,随行的罗汝才和那七百降兵,经过一个月的训练,成为一支明军,挂的还是虎卫的名号。

    大名鼎鼎的罗汝才只是暂时成为把总,到达遵化后陈子强就着手整顿军队,安排防御重点,安抚地方举行联保措施。

    除了重点的寨堡加强防御外,许多地方鼓励他们遇到敌情马上撤退,不要与鞑子硬拼,而是在外围展开游击,不断地骚扰他们。

    陈子强算着此次协议结束,后金肯定会打一仗,无论皇太极愿不愿意都要打,否则后金那些王爷贝勒绝对会造反。

    他能选择的只是打多大规模的战争,在何处动手,这一年的休战,因为东江镇的重新崛起,后金无法放开手脚消灭朝鲜,怕被截断归路。

    辽东苦寒,女真人又不善耕种,当初大肆屠杀汉民,造成大片的土地荒芜,又没了历史上几次侵略关内,驱赶河北山东的汉人回关外为奴。

    晋商又被陈子强算计,虽还有后续的行商,可胆战心惊的,再没了当初的肆无忌惮,粮食物资大为减少。

    这一年后金等于是吃老本,坐吃山空的让许多原本优越生活的人叫苦连天,倒是想起了皇太极天天警告的不要杀戮汉民。

    大部分女真权贵,这时都后悔了,辽东上百万汉民当初被屠杀,若是留下,如今他们根本不用当心没人种地。

    这也给还存活的汉人收到更多的优待,至少不会随意杀戮了,困顿的女真人一到协议结束,就叫嚣着打进关内,去抢粮抢人。

    不是他们愿意遵守协议,是皇太极强压下他们,为了整顿后金的内务,重新树立威望,也是为了安抚蒙古各部,整合力量。

    不然谁会去遵守协议,这东西本来就是一纸空文,国家之间从来不存在可以遵守的承诺,无非是力量不行没办法罢了。

    如今大体上完成内部整合,形成一定的共识,也不差那几天时间,索性等到协议日期结束再打,还可以赢得信守诺言的好名声。

    沈阳城整装待发的八旗兵,正在接受皇太极的检阅,高台上两鬓斑白的皇太极,大声说道:“此战不以杀人为主,而是以劫掠为先,人口和粮食才是最重要的,金银细软为次,望将士们谨记,如今的明朝再不是原来的不堪一击,各位一定要谨慎从事,宁可不扩大战果,也要先保证自己的安全......”

    又说了一些激励的话,随即下令全军开拔,杀向大凌河方向,同时命令多尔衮为西路军主帅,带领一旗联合蒙古各部杀向遵化。

    此次的策略是皇太极自己领兵,强攻宁锦防线,牵扯住辽东的军队,让多尔衮作为入侵的主力,劫掠大明山西河北一带。

    锦州城中洪承畴亲自坐镇,明军的人数减少了三分之一,但战斗力如今成倍的上翻,孙传庭照样镇守锦州后路,曹变蛟却分出来支援前线。

    遵化城中陈子强召集众将,指着地图说:“此战我不担心辽东,最多大小凌河失陷,鞑子想要攻下锦州是不可能的,倒是咱们这任务重啊。”

    孙应元点头道:“最难的是不知道鞑子会从何处进入,长城一线可供攻击的地点太多了,我们是防不胜防啊。”

    “不错



第一百五十四章 旧识巡按
    孙应元于是建议道:“既然咱们断定鞑子不会强攻遵化,侯爷不如撤到霸州,鞑子若是真从马兰峪进入,霸州首当其冲,末将担心那里会守不住。”

    陈子强哈哈大笑道:“孙兄放心,霸州守将是小弟任命的新人,虽只是把总的职衔,可论起才能绝不下于大将,日后会在大明大放异彩的。”

    “哦”孙应元好奇地问道:“侯爷真如此看重此人乎,末将可是听说他原先只是个守粮仓的小吏啊,侯爷巡视粮仓时听起汇报后直接就被招入军中,任命为把总的。”

    陈子强脸上堆着笑容,喜气洋洋地说;“也是我运气好啊,一次简单的视察竟然发现一位将才,嘿嘿嘿,与你不同姓却同名,都叫应元,看来叫这名字的都很厉害。”

    孙应元简直无语了,陈子强年初时视察京畿粮仓,见到一个叫阎应元的小吏,大为惊喜,直接拉着人家叫他从军,并且马上被任命为霸州守将,职位却只是把总。

    原本的守将是游击,却被硬生生地调往他处,为了这还被杨嗣昌埋怨了好几天,可他还乐呵呵地像捡到宝,谁也不知道他葫芦里卖的什么药。

    陈子强当然高兴了,阎应元啊,这可是历史上著名的江阴三公之首,以一座小城,十万百姓守城,被二十四万清兵围攻三个月,传言为了攻下江阴,满清死了三王十八将,阵亡七万五千将士,才打下江阴城。

    城破后百姓誓死不降,于清兵血战街巷被屠城,仅剩五十三人存活,此战太过惨烈,清朝史书不愿记载,可这段血泪史岂能被掩埋,江阴附近自有读书人,记录下这段悲壮的传奇,流传后世。

    特别是阎应元那首绝命诗,羞煞多少名臣良将,诗曰;八十日带发效忠,表太祖十七朝人物,十万人同心死义,留大明三百里江山。

    更有那句让孔有德和刘良佐掩面而走的话语,至今仍回荡在江阴上空,“我大明有投降的将军,没有投降的典史”

    是啊,典史只是小吏,放到现代最多一个正科级,连官都算不上,刘良佐可是江北四镇的一个总兵官,正二品的将军。

    从来都是草莽之中出英雄,若论气节百姓比当官的更有气节,因为百姓没有养尊处优,没有万贯家财生怕失去,有的只是一颗爱国之心,古今中外皆是如此。

    对于陈子强重视这么个小吏,孙应元虽然无语,可他相信陈子强的眼光,既然他说霸州有阎应元镇守能放心,自然也就相信了。

    因此再次建议道:“侯爷既然放心,那就到通州去,那里是京师门户,更需要您指挥,也能更好和内阁沟通,这里您放心,末将不会给京营丢脸的。”

    陈子强呵呵直笑,看着孙应元道:“孙大哥,咱两可是老交情了,对您我可放心的很,这回来此可不是为了抢指挥权的,一者来确认防御重点,二来要交代一下地方,镇守太监和巡按御史那边您可叫不动他们。”

    说着让亲兵把两人请到这来,叮嘱道:“李公公,这是老高给你的书信,此战你别插手,管住手下,别让孙将军被掣肘就是。”

    又说道;“正夫兄,咱们多年未见了,小弟知道傅家门风,不用叮嘱你的,可这次还要唠叨几句,想要你配合孙将军守城,安抚百姓您看如何。”

    原来此时遵化的巡按御史是当年陈子强在河北认识的傅端,那时的陈子强才十二岁,刚刚在山东劝住孔有



第一百五十五章 陈家三家将
    崇祯十三年九月初九,正是登高远望的节日,蓄势一年的明清之战首先在辽东打响,皇太极亲自率领大军攻打大凌河堡。

    何可纲祖大寿两大总兵坐镇,并没有死守堡垒,而是背靠堡寨建立营寨,和堡寨成为犄角之势,互相支援。

    此战陈子强的三大家丁大放异彩,李定国指挥若定,刘文秀奇谋迭出,艾能奇勇猛如虎,三人挂的都是千户衔,手下的士卒并不多,可战绩却让许多老将瞠目。

    何可纲感叹道:“平江侯慧眼,确实无人能及,谁能想到区区三个小毛头,却让鞑子折戟近五千人,灰头土脸的连大凌河堡还没接近就被灭了。”

    祖大寿哈哈大笑,抚须说道:“绣虎之能你我只能仰望,阿奇那小疯子,当初被任命统领右屯,谁不担心这小子能不能守住,可后来就证实了绣虎的眼光,如今右屯将士全是虎狼之辈,哪里能看到原来那软脚虾的影子啊。”

    何可纲笑道:“祖大哥,这回你家那小子又得升官了吧,如今他可是阿奇的副手,这功劳少不了他一份了。”

    祖大寿满面笑容,心里美极了,为自己当初的眼光感到开心,把儿子送到陈子强身边当亲兵,这是他做的最正确的决定。

    日后只要祖泽溥不是太笨太无能,总兵不敢说,至少一个参将是少不了的,辽东整军才过去一年,不仅李定国三人因功成为千户,祖泽溥也同样是千户。

    此战还未开始之前,李定国刘文秀就商量着过河查探,问过艾能奇后,这家伙大为兴奋,主动请战过河阻击鞑子的先锋。

    何可纲祖大寿了解他们的想法后,觉得可以一试,但严令他们不能冒进,三兄弟搭档领着三千军队出发。

    一路上故布疑阵,打草惊蛇,引蛇出洞等等不一而足,刘文秀发挥出他的天才谋略,李定国行军布阵,主管指挥,艾能奇你只要肯让他冲杀,他就高兴。

    三人配合的极为默契,皇太极中军没到之前,先锋一万人,足足两千的女真勇士,配上八千的朵颜插汉蒙古部落将士,却被打的丢盔弃甲,狼狈而逃。

    若不是一直记着陈子强说的军令如山,打疯的艾能奇能直冲向皇太极来的方向,去挑衅一番过过瘾。

    满载而归后受到何可纲祖大寿等隆重的迎接,三人被派回右屯,作为机动部队,也为了防备鞑子攻打右屯。

    其实右屯比大凌河堡更靠前,锦州防线大凌河堡是重点,可它位于大凌河南岸,紧紧依靠这大凌河建造的。闪舞

    而右屯却位于大凌河下游的北岸,根本没有河流的阻断,只是它是东边靠海的地方,历次战争,鞑子极少攻击此处。

    一者后金军队习惯性的从广宁一带出发,先到的是大凌河堡,后面才是右屯,二者,即使打下右屯,也还是要渡过大凌河才行。

    每条河流的下游水流都不上面湍急,不仅渡河难度大了许多,而且过河后要打锦州,还要回头走西面,故而此处看似危险,却很少被攻击。

    此时的右屯,曹变蛟亲自坐镇,三千虎卫骑兵全都在此处,,看着垂头丧气,闷闷不乐的艾能奇,明白这是因为让他守后方不乐意了。

    因笑道:“阿奇,你这臭小子别哭丧着脸,,忘了咱们虎卫的骑兵是随时要出击的了,到时老子带你去。”

    “曹爷说真的,您可不能骗我,您跟我家少爷可是好朋友啊。”

    艾能奇惊喜地望着曹变蛟,两眼瞪得滚圆,希翼的目光充满渴望,曹变蛟哈哈笑道;“臭小子,老子骗你干嘛,你可是猛将,冲锋陷阵时有你带头,儿郎们就更凶猛了。”

    &nb



第一百五十六章 多尔衮的奇谋
    却说后金另一路大军,由多尔衮领着三万女真,以及蒙古各部,共计十五万大军,浩浩荡荡地杀向长城北线,从蒙古草原进兵,绕过辽东防线。

    到达喜峰口附近时停下来,整顿队伍等候远方的察哈尔部落来人汇合,安营扎寨后召集众将训话。

    年轻的多尔衮意气风发,一副老谋深算的模样,指点的地图说:“诸位,此战关乎我大清的盛衰,也关乎蒙古诸部的兴亡,这些年各部落没少劫掠明朝,若是明朝强盛了,诸位想想他们会放过你们吗陈子强可是个狠人,想想几次战争,他对咱们可都是斩尽杀绝的,崇祯对他言听计从,你们真的像被他灭族吗”

    底下嗡的一声炸开了,各部头领纷纷点头赞同,少有的几个不说话的,紧盯着多尔衮,想听听接下去的话。

    “明朝最强的军队都在辽东,包括屡次战胜咱们的虎军也被皇上拖在那里,我们得到密报说,继辽东军制变动后,陕西也开始改动,关内此时并不安定,正是咱们动手的好机会,故而我觉得这应该是陈子强下的一手臭棋,他太仓促了,若是迟些时候再动手改制,或许咱们就没这好机会了。”

    多尔衮冷笑的说道,许多人交头接耳,互相交换着得到的情报,对于大明内部,他们同样有得到消息的渠道。闪舞

    多尔衮轻咳一声,叫了句肃静,接下去说道:“这位请看,关内如今可堪一战的明军有两支,一支是三边总督卢象升的直属军队,另一支是登莱巡抚孙元化的火器军队,其他的即使有一些能战之兵,可都不成建制,人数不多,最多的一股应该是湖广总兵黄得功的兵了,不过六成以上还驻守在湖广,离咱们远着呢,可以暂时不考虑他们。”

    一个蒙古族的大汉站起来发言,开口道:“睿亲王别忘了还有秦良玉那女人,她的白杆兵也是不好对付的啊,再说那头大老虎还在北京城,有他在,谁知道明朝那些两脚羊会不会变成饿狼。”

    多尔衮摆摆手,让他坐下,轻笑一声说:“各位,白杆兵此次未来京畿一带,刚刚结束不久的西北之战后全部返回四川了,这点密探送来的消息已经证实了,至于陈子强确实是个问题,不过没了虎军,他一个人就是再厉害又能如何,诸位放心吧。”

    那蒙古大汉却仍是不放心地嘟囔着:“能放心就好了,那恶魔谁知道会出什么狠招啊,上回杀到沈阳城,谁能想得到啊。闪舞”

    多尔衮脸色顿时变了,阴沉下来冷冷地喝道:“嘎必雅图,怕的话你可以回去,别忘了你浩齐特部是被林丹汗赶走,没有我们还回不到故地。”

    这话让另一位蒙古人不满了,沉声应道:“睿亲王,嘎必雅图可不能代表我们浩齐特部,他是左旗,我们右旗的可不怕陈子强,您这样把我们整个部落算上,算是怎么回事。”

    多尔衮只好安抚道:“是本王言语不当,斯热旗主勿恼,就是左旗各位也不是怕事之人,嘎必雅图所言只能代表他自己,不能代表部落的声音。”

    嘎必雅图满脸涨得通红,愤愤说道:“我如何就怕了,只是就事论事,睿亲王不愿听就罢了,何必扯上浩齐特部。”

    多尔衮双眉一拧正欲说话,身旁的副帅岳托急忙起来当和事佬,劝道:“大家还是商议如何进攻要紧,其他的事争论无益,长城绵延千里,咱们还是想想从哪里破关更省力些。”

    见他说话多尔衮不好再发作,轻哼一声算是认可了他的说法,嘎必雅图也坐下不语,低着头心中暗恨。

    &nb



第一百五十七章 傅山来访
    多尔衮的突发奇想不是没有道理,也抓住了明朝的内部矛盾,但他忘了大明朝人才济济,若不是内耗严重,别说他区区女真,就是当年强大的北元都占不到便宜。

    山西形胜之地,自古为内战的兵家必争之地,此地在强盛之时,几乎就是席卷中国之时,从周成王桐叶封弟开始,这里就是周王朝最强大的诸侯。

    秦王朝若不是因为三家分晋,根本不可能对东方诸侯形成压制,反而被晋国压得死死的,即使分成三家后,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小小的魏国也是打的大秦抬不起头来。

    而后的大唐也是从这里走出去的,五代时这里更是龙兴之地,此起彼伏的强番在这里崛起,一统北方建立国家,这才让宋太宗极为忌惮,一举平了太原城,烧成白地重新建城。

    这里同样也将星璀璨,最出名的当是解州的武圣关羽,他之前的卫青霍去病那是军神一样的人物了,而后大唐有薛仁贵,大宋有杨延昭,狄青,大明有杀星曹文诏叔侄,皆有万夫不当之勇,善战的基因一直深埋在骨子里。

    却说此时的大同城来了一位文士,颌下三缕长须,一副仙风道骨模样,来此拜访一位故友,没想到刚进城不久,就听闻鞑子进犯蔚县,已经攻破张家口了。

    此人急忙来到总兵府求见,自愿献策守城退敌,大同总兵王朴正愁眉不展,他怕大同如果失守,陈子强绝不会放过他,刚刚为他上奏加封的将军号成了谥号了。

    一听说有人愿意守城,原是不耐烦的,但听到名字后急忙改了主意,立刻亲自大开中门去迎接。
1...3334353637...62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