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残明虎啸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绝四毋

    多尔衮仰天大笑,伸出右手的马鞭指着陈子强说:“我胜不了你,你要留下我却难,平江侯莫忘了我大清骑兵来去如风,不是那么容易被截住的。”

    陈子强轻笑一声,招手叫过奇垒氏,拥着她的腰肢对多尔衮说:“睿亲王应该认得,这是你原来的嫂子,我如今的一个妻子,可还能想到什么”

    望着城上倚靠在陈子强怀里,亲昵的环抱他腰身的女人,多尔衮眼神一凝,思索一会儿,突然脸色大变。

    指着他两叫道:“不可能奇垒氏没那么大的价值,否则其父当年也不会把她送给吾皇,察哈尔八部互相制约,谁敢造反。”

    多尔衮说的其实没错,察哈尔蒙古因为是当




第一百六十二章 投靠大明的蒙古三部
    果然,回到大营的多尔衮,见到的是一张张焦急的脸,和一些闪烁的眼神,冷哼一声后召集众将议事,多尔衮毕竟威望甚重,很快就压下大伙的情绪。

    却说草原上最近有些奇怪,科尔沁草原的一处牧场,原本生活在这里的奇垒氏部落,一个多月前就有人赶着牛羊,去远方寻觅新的牧场。

    这本来没啥稀奇的,各部落都是如此,世世代代逐水草而居,本来就是大家的生活习惯,可这次有些怪异的是,随着十来户人家先行,几天后三三两两结伴迁徙的人越来越多。

    等到周边部落发现时,整个奇垒氏部落,已经没人了,拖家带口的全部迁徙,这是只有大灾年景才有的事啊。

    况且蒙古草原上水草最丰美的就是科尔沁地区,从来只见别人迁徙到这里,何曾见过这里有部落迁徙出去。

    此时的草原还没有后来满清全面控制那么森严,虽然皇太极称帝后对蒙古诸部细分了诸多,各部落以旗的存在开始盛行,可依然保留了许多原本的习惯。

    清朝还没开始大规模的整合蒙古诸部,科尔沁部落作为满清最强大的后盾,历来受到皇太极的信任。

    故而对这里的监视也是最少的,这里的几个大部落本身就和女真人关系良好,从努尔哈赤时代就是如此,互相通婚,早已经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了。

    清朝一直说的满蒙一家,其实就是和科尔沁诸部是一家人,满清贵族在当时基本上都是和科尔沁诸部通婚的,爱新觉罗的血脉中,至少有一半是蒙古科尔沁的血脉。

    皇太极的皇后和最宠爱的妃子是科尔沁的,掌管清廷数十年,培养两代帝皇的女人,是科尔沁的,故而谁也不会去想这里有部落会投靠明朝,举族迁徙。

    周边部落至少惊奇,没人去想他们叛逃了,以为发生了什么灵异的事,长生天让他们迁徙走了,这在蒙古草原并不罕见。

    虽说此时的蒙古诸部,大多信奉密宗,可原来的长生天信仰并没有丢弃,只是和佛教融合在一起罢了,就像汉人把道教和佛教融合在一起一样,既给菩萨烧香,也给神灵磕头。

    掌管部落的除了首领,还有像巫师一样跟神灵沟通的人,若是这些人建议迁徙,一般部落许多人都是赞同的,这在草原不少见。

    奇垒氏走了,先是零散地探路者,随后就是大批的跟进,向着西方迁徙,转而南下,长城古北口外,同样两支部落再此等候,正是那两个万户统领的部落。

    三方汇合后,派人前往古北口报讯,早接到命令的守军,在勘验了信物后放开关门,三部老幼妇孺全部被接进关内,安置在早已备好的驻地。

    海兰珠带着十来位蒙古族侍女在此,亲自主持三部人员安置,并带来娜木钟巴德玛奇垒氏的问候。

    原本还心惊胆战的妇孺们,不知道自家的男人为什么迁徙,到了这里才知道,见到这位草原上艳名远扬的明珠,渐渐放下心。

    三部健壮的男人没有进关,而是接受指令继续向西,杀向张家口,守在那里的女真人蒙古人,根本没想到杀机会来自自己的后方。

    见到蒙古人到来还以为是援兵,被打的出其不意,很快就被夺取城池,基本都被制服,除了几个机灵的,其他没人能逃脱。

    而此时的卢象升也开始大举进攻蔚县,只有千人防守的蔚县,根本守不住,双方汇合后一起向怀来方向缓缓压上。

    多尔衮此时正醒悟过来,开始准备撤军事宜,可接到消息后路已断,明军汇合蒙古骑兵断了他们的后路。

    当晚商议后,多尔衮当即决定,明日不撤退,而是转向东南,向着房山方向突围,杀进河北再说。

    &



第一百六十三章 林丹汗的最后一位妻子
    “知道知道这道理还用你说,老爷我只是可惜罢了,那可是草原上最娇艳的花朵啊,要不是她以死相逼,老子早上了,现在白白便宜那猛虎了。”

    嘎必雅图悻悻地说,牧仁偷偷地翻白眼,心里暗骂着,要不是老子想进办法,你这恶魔能放过她,林丹汗啊,小的只能做到这样了。

    原来这牧仁是林丹汗当年埋在浩齐特部的内奸,忠心耿耿,可随着林丹汗的覆灭,像他这样的密探全都成了浮萍。

    恰好他被嘎必雅图信任,跟随浩齐特部迁徙喀尔喀蒙古的漠北地区,后来返回途中巧遇逃亡漠北路上的乌云娜,被嘎必雅图收留的乌云娜,不能见光于人前,一直装成男人,藏身部落中。

    嘎必雅图觊觎乌云娜的美色,只是一直未曾得手,这中间牧仁想了许多办法,也是嘎必雅图怕被人发现,若是乌云娜身份曝光,皇太极不会放过他知情不报,这才一直不敢用强。

    得到嘎必雅图的许可,牧仁匆匆离去,找来乌云娜悄声说道:“尊敬的阿喇克绰特福晋,眼下有一个机会”

    牧仁把自己的计策全盘告诉乌云娜,并劝说道:“两位福晋如今都是平江侯的妾室,可属下听说,她们在侯府过的很好,平江侯一直以妻子看待她们,您留在浩齐特部迟早会出事,不如趁此机会跟了平江侯,日后也可以为大汗报仇”

    要说林丹汗的八位福晋,只有乌云娜不愿投靠女真,才会带着一些心腹逃亡漠北,原想着借助漠北的喀尔喀部的力量,重新杀回漠南,可她忘了落架的凤凰不如鸡,没了林丹汗,没人把她当回事。闪舞

    不说原本和林丹汗结盟的喀尔喀不愿得罪后金,她连喀尔喀部落首领的面都没见到,就在途中被小部落袭击,随行人员几乎死伤殆尽,只剩下两个贴身侍女跟随,被浩齐特部回迁的人碰上俘虏了。

    还好当时她主仆三人化妆为男人,又恰好遇到牧仁这位忠心的密探,这才保存了清白,经历了人情冷暖,乌云娜再也没了当年的心高气傲。

    若不是嘎必雅图看着就不堪,她恐怕都会从了他,也算有个依靠,如今一个更好的机会在她面前,她自然动心了。

    这两年过的艰辛,也明白牧仁不会骗自己,因而问道:“明朝那位侯爷究竟是什么样的人物,传言是听了不少,可总觉的不真实啊。”

    牧仁明白乌云娜这是愿意了,微笑着告诉她道:“福晋这些年东躲西藏的,好些事您不知道,那些传言大体上都是真的,后金那面传来消息,皇太极亲自去见过他,回来后叹息,若能得到此人相助,这天下犹如探囊取物般容易,可见其人确实是盖世英雄,否则怎能让皇太极倾心呢。”

    乌云娜确实对陈子强的事很模糊,只是在草原上听到一些传言,如今听到这话,美目睁圆,惊叹道:“皇太极何等英雄,竟能让他赞叹,看来囊囊大福晋她们确实跟了个好郎君,只是听说平江侯年岁不大,真会看上我等这种妇人吗”

    牧仁笑道:“福晋放心,娜木钟和巴德玛都怀孕了,这才有那两个万户愿意跟随的事,从这就能看出,平江侯并未嫌弃她两是年长的妇人,福晋比她们更年轻也更美艳,应该更能得到宠爱才是。”

    牧仁没称呼娜木钟两人为福晋,是因为这两人先投降了皇太极,又被陈子强抢走,已经不算是他的主子了,乌云娜不同,是在于她坚决不和后金媾和,忠心的牧仁自然当她是主子,若不是实在保护不了她,如何愿意把她献给陈子强。

    乌云娜听他如此说,也放下心来



第一百六十四章 还是大胜
    吃完早饭,也得到了多尔衮进军房山,绕过怀来的消息,这本来就是他算好的,没有一丝意外。闪舞

    传令各处守好自己的位置,陈子强带着一千多人,遥遥跟着多尔衮,几处人马汇合后,后金军队已经打下固安城,向东南方的天津而去。

    固安除了守军,百姓也早被撤走了,既然要围歼多尔衮,陈子强不会想不到,后金军队流动性大,只能稳扎稳打,步步为营地逼着,尽量压缩他们的作战空间。

    现在留给多尔衮的路只有东边,往东南是天津,东北就只能攻向香河,接着霸州,然后不是遵化就是马兰峪,从那冲出关,回到草原去。

    当然也可以到更远的滦州,永平,杀向山海关,可那里易守难攻,辽东军队驻守在那,更不好打出去。

    故而陈子强推测,多尔衮应该会霸州,因为无论他是想从遵化出去,还是正北的马兰峪出去,甚至可能回头沿着长城内侧,杀回山西出去,霸州都不能不打。

    否则绕过霸州,留下那里的守军,始终对他们都是威胁,霸州不像遵化和马兰峪是边防,需要守卫边疆,那里的守军能够机动攻击。

    也不像香河离京师重镇通州很近,香河没多少明军,大多是在通州镇守京师门户,偏偏霸州是大城,一个游击将军领衔的至少有三千军队。

    三千人不多,可若是不打,那里可以抽出两千人来袭击你的后路,拖延时间后陈子强和卢象升就能追上自己,这是多尔衮不愿意的。

    因为得到了乌云娜这美人,陈子强这两天心情极好,到达良乡后,知道卢象升快到了,这才心不甘情愿的让人把乌云娜奇垒氏等送回京城,自己赶去和卢象升会和,否则又得被老卢唠叨了。

    交代好几个女人,说是意外救下乌云娜的,免得浩齐特部被后金发觉,几人觉得有理,也就忙着他隐瞒这事,留待他自己回京后跟皇帝去秘密报告。

    崇祯是不会介意他又收了几个女人的,没出幺蛾子反倒是觉得他不对劲了,只要不被方岳贡等人知道,他就不会被骂。

    多尔衮又失算了,向着天津虚晃一枪,马上帅军奔袭香河,完全按照陈子强预测的进行着,大猫小猫几只的香河很快被攻下,可到了霸州他傻眼了。

    整整两天十七次攻城,死伤了近七千人,任是对眼前的城池毫无办法,也打听到了这座城池防守的指挥着,是个名不见经传的把总。

    “阎应元这他娘的是何许人也,本王从未听说过,这防守的滴水不漏,汉人所说的子墨子守城也不过如此吧。”

    多尔衮哀叹着,只能下令连夜撤军,不再管后路会不会被掩袭,再等下去陈子强该到了,他不知道的是,这两天的拖延已经让这次入侵的十五万大军,万劫不复了。

    他以为敌人会在后面追赶,可他忘了这次的敌人还有蒙古人,同样是骑术娴熟的三部骑兵,两万多人汇合后被陈子强派往另一个方向。

    沿着房山北上,贴着京城直插顺义,联合密云守军构筑一道防线,多尔衮的西进之路被挡在北京城的东北部。

    已经追到香河的卢象升大军,和通州连向顺义,还在霸州城下的多尔衮,只能往正北的马兰峪,或者往西北的遵化才有出路。

    可马兰峪本身就是隘口,只能小股军队进攻,大军无法展开,要攻打等于只能用添油战术,生生的磨死对手才行。

    遵化方向是能展开,可遵化历来是明朝重镇,京畿的门户,若是那么好攻打,成吉思汗的子孙早打进北京城了,还轮得到他多尔衮来。

    多尔衮不知道前路已有拦截,从霸州撤下后直奔马兰峪,还是虚晃一枪,并未攻打,还没到长城脚下,就沿着城墙内



第一百六十五章 吐血的皇太极
    在草原上等到多尔衮回来的嘎必雅图,一脸懊恼地述说自己不是不愿回头,而是当时脑中一片空白,只知道向前忘了其他事了。

    多尔衮虽然不悦,但也不能怪罪于他,自己都败了还如何说别人,再说战场上被人伏击,大多数人的正常反应都是逃命,不会回头是正常的。

    蒙古诸部虽然善战,但许多人其实就是牧民,并没有被严格的训练过,那些军队的规矩确实不好加在他们身上。

    不像八旗兵,此时的满八旗已经开始军队职业化,可职业化的军队必须是脱产的,蒙古部落没这条件,还是一边放牧一边打仗,因而军规等于没有。只要不是临阵脱逃或造反,就算他们守规矩了。

    其实女真人这时也不敢让蒙古人训练职业化军队,那才是对女真人最大的威胁,除非有一天能打进关内,一统天下才能整合蒙古骑兵,形成真正的军队。

    训斥了嘎必雅图几句,多尔衮就让他回去了,自己也领着残兵败将往辽东方向而去,这次的入侵算是一败涂地,还不知道怎样跟皇太极交代。

    另一边辽东战场上,大凌河堡打的惨烈,好不容易攻下大凌河,面对锦州坚城,皇太极只能仰天长叹。

    东江镇在他出兵后不久,照例开始攻击后路,明军攻下凤凰城,虽然被挡在青泰峪,可另一路东江镇明军,再次攻陷复州,威胁盖州。

    皇太极只能分兵而战,再也无法对锦州保持压制,而朵颜部根本无法对明军后路形成威胁,反而被孙传庭率领的虎卫打的屁滚尿流。

    上一次虎卫攻击朵颜部,并未占领他们的地盘,这次却不一样了,朵颜部再次后撤,明军翻过大青山黑山,直接就在那建筑堡垒,看样子是要长久占领那。

    明末面对皇太极的大军,还能守得住,凭借的正是辽西走廊的特殊地理环境,这是一条狭长的地带,东面靠海,西面是连绵的山脉。

    蒙古朵颜部和辽西走廊分别位于山脉两侧,只有极少的道路相通,原本明军是守势,只能严防死守着那些道路,可如今虎卫驻扎在这里,凶狠杀戮着让朵颜部连连后撤。

    接下来有利的地形全被虎卫占据,建起堡垒,朵颜部想要再攻打,难度比以往不知大了多少倍。

    反而日后明军能够居高临下,时不时的袭扰他们,使得朵颜部不得不大步后撤,远离明军能够快速出击的地方。

    等到多尔衮兵败的消息传回来,皇太极喷出一口鲜血,大叫一声:“天亡我大清”后,颓然坐下。

    本想经过一年的休养生息,自己把明军的精锐拖在辽东,多尔衮能够大肆抢掠一番,不仅能增强大清的力量,更能削弱明朝,打击他们的信心。

    没想到明朝能这么快缓过劲来,不仅消灭了造反的流寇,还生生地击溃多尔衮的大军,特别是蒙古三部的投诚,让草原不安定的因素大增,日后光是蒙古诸部就是大清的噩梦。

    成吉思汗的子孙没那么容易征服,他们只是没有一个领头人,若是出来一个能够被大部分人认可的头人,黄金家族的威望是所有游牧民族的噩梦。

    或许他们无法像成吉思汗那样横扫天下,但要横扫草原是完全可以的,故而皇太极一直在拉拢他们,分化他们。

    可如今开始有部落投向明朝了,这和林丹汗结盟大明是不一样的,结盟只是互相利用,投靠就是裸的臣服。

    大明的开国皇帝不就是因为朵颜等三部投靠后,才把北元打的远离长城,压得整个辽东各族抬不起头来吗。

    科尔沁蒙古虽然支持他,可皇太极心里很明白,科尔沁蒙古诸部,姓氏也是博尔济吉特氏,那是孛
1...3536373839...62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