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残明虎啸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绝四毋




第一百六十六章 辽东新形势
    明白再也无法捡到便宜,皇太极只得下令撤军,等到多尔衮凄惨地带着三千人回来后,又一个噩耗传来。

    随着后金的退却,朵颜部也大幅度的后撤,腾出手的明军终于瞄准了早就觊觎多时的义州。

    这座紧挨着大凌河畔,位于大凌河中游的城池,在天启年间被女真人夺走,十几年后终于回到大明的怀抱。

    原本曹变蛟就攻破过一次,可当时义州右有女真,左有蒙古朵颜部,根本无法守住,明朝真正对辽东失去控制,成为被女真打压的抬不起头的,正是因为广宁义州两城的失去。

    这两处是隔断蒙古和女真的战略要点,义州在大凌河南岸,广宁在北岸,一个防卫朵颜部,一个防卫插汉部。

    女真人要想跟蒙古人联络,不是没有道路,只是要绕的更远,而且不像广宁义州,有大路相通,可以运送大批的物资,这两处在蒙元时就是大城。

    辽东在元朝时,是以蒙古人为主的,当时的首府是辽阳,分封在此的蒙古部落,正是为了统治当时还是野人部落的女真诸部。

    而广宁和义州正是作为辽阳的后盾,沟通蒙古草原,利于快速增援而建设的,而且这两处周围,有着大量的土地可以开发。

    历史上满清真正可以大反攻明朝,正是在开垦了广宁义州周围的土地,大量屯田后,才有战争的资源粮草。

    崇德二年,皇太极下令开垦土地,用的正是从山东劫掠来的百万汉民,到崇德四年皇太极发动松锦之战,仅仅过去了两年。

    可见这里的土地有多肥沃,原本满清攻击明朝都是为了劫掠,无法长久的支援战争,就是因为物资不丰富,自从屯田后才开始以征服为目的的战争,这是质的转变。

    在这里因为崇德一年的大败,皇太极无暇分心,也没了大量劳力开垦土地,这两处根本没屯田,接着三年又是一场败仗,连妃子都被抢走五个,这次再败已经无力控制义州了。

    广宁还好些,毕竟没有大凌河的阻隔,明军此时的力量还无法守住,但义州的失去,还是对后金敲响了警钟。

    朵颜部,还是朵颜部,这个历史上原本是明朝的爪牙的蒙古部落,几次被虎卫扫荡后,如今被隔断与女真的通路,部落里开始有了不同的声音,回归明朝的呼声越来越大。

    接到义州失守的消息,皇太极已经想到这点,可他没想到会这么快,仅仅两个月,朵颜部上书明朝,不是以部落的名义上书的,而是以原先大明朵颜卫的名义上书。

    请求明朝重新任命朵颜卫都指挥使,这等于承认朵颜部是明朝的卫所,不再是自由的部落组成。

    朵颜三卫,并不是现在的朵颜部全部,三卫正统的名字是叫兀良哈三卫,分为泰宁卫,朵颜卫和福余卫,而兀良哈才是朵颜卫部落的真正名称。

    如今的朵颜部在崇德元年,也就是崇祯九年被编为蒙古八旗,名为喀喇沁旗,随后再次被分为左右中三个扎萨克旗。

    原本的三卫和长城并未接壤,自从大宁卫撤除后,长城外存在着大片土地,游牧的都是一些小部落,直到科尔沁崛起后,在他们的支持下,三卫南下夺取土地,才和长城防线接壤,而朵颜部就是从那时起真正驻扎在那里。

    但那时他们是时叛时降,大明强盛时他们依附,大明乱时他们反叛,总体上还是接受明朝的册封,特别是三娘子时期,三卫全力支持明朝。

     



第一百六十七章 分封二子
    朵颜部这次想要内附不是因为打了几次败仗,而是因为随着辽东的整顿,关内民乱的平定让他们担心明朝重新振作起来。

    像是万历新政时那样,戚继光当年对蒙古人的镇压,让他们心有余悸,他们其实很明白,明朝只要不内乱,无论是蒙古还是女真都不是对手。

    而最可怕的正是眼前这位笑呵呵的平江侯,几次战争后让他们害怕的不是战争本身,而是这位日后大明的掌权者,对于敢于作乱之人的手段。

    张居正虽然是能臣,但毕竟是文人,阴毒或许会有,但手段之酷烈根本比不上陈子强,这家伙若不是汉人,札木合都以为他是成吉思汗再生了。

    不是因为他能争善斗,而是杀戮的惨烈,跟当年成吉思汗对待花剌子模和西夏如出一辙,整个就是斩尽杀绝啊。

    札木合听到陈子强的话语,丝毫不敢反驳,连忙点头答道:“侯爷说的是,原本宣府附近就是大宁卫的驻地,当年太祖皇帝时,就是在那领导咱们三卫护佑关外的,子孙们不孝,违背了先祖的意愿,如今幡然醒悟,自然愿意退回原处,也是侯爷仁慈,才给我们改正的机会,札木合再也不称汗,这是理所应当的。”

    陈子强哈哈笑着安慰道:“好,札木合都督这话我爱听,其实说起来,当年朝廷也有过错,成祖皇帝答应你们,靖难后让你们镇守大宁卫的,可后来没兑现,这才造成三卫离心离德,可那是国家初定,无论是瓦剌还是鞑靼都是虎视眈眈,朝廷这才不敢撤兵,可你们没体谅这点,跟着闹这是不应该的,有事可以坐下来好好谈嘛。都是一家人闹的那么生分不是给了外人机会,你看如今的女真就是了。”

    札木合笑脸盈盈,连连点头道:“对对对...侯爷一针见血啊,三卫自从跟着朝廷,征战草原多年,早就是汉人中的一员了,那才是一家人啊,一家人吵吵闹闹是正常的,就是不能让外人欺负了才对,如今朵颜卫中许多人心向故国啊,朝廷才是我们的家。”

    两人谈的其乐融融,其实心里都明白,互相只是需要对方,只要有个大家都能接受的方案,未尝不是好事。

    几天后札木合带着朝廷的赏赐,身穿明朝官服笑得合不拢嘴地返回,同时奇垒氏部落和两个万户人员开始迁移。

    不提外面的忙碌,这几天陈子强自己都忙疯,娜木钟和巴德玛是先后怀孕的,生产时间也是相差无几,刚生完孩子的娜木钟,才刚过了五天,平江侯府又是手忙脚乱。

    “五哥...你别转圈啊...都三个孩子了还那样,放心吧,巴德玛小嫂子会顺利生产的。”

    陈再顺拉住转圈圈的陈子强直叫,他却一瞪眼嚷嚷道:“滚蛋,哥自己的婆娘自己心疼,别以为巴德玛大屁股就好生孩子,她可是第一次生孩子,这傻女人叫的声音都沙哑了,臭小子,这么折腾你娘,等生出来了老子揍你丫的。”

    家里大家被他的话说的无语了,都知道陈子强疼女人,他那些侍妾有一个算一个,就是后来那些抢来的晋商姬妾们,在这也同样被宠的不行。

    可谁见过大老爷们转圈圈的,每次生孩子他都坐立不安的,交代的都是先保大的再说其他,现在连稳婆们都知道,平江侯府生孩子,女人才是最重要的,孩子排在第二位。

    已经怀孕的李香君,摸着自己的肚子,眼睛亮晶晶地望着他,难得温柔地说:“哥哥别急,巴德玛姐



第一百六十八章 两地都不太平
    不提侯府妻妾们的娇嗔,娜木钟的娇羞,另一边后金撤军后开始大幅的整顿内务,重新布局以适应今后的战局。

    明白无法挽回朵颜部后,皇太极下令重兵守卫广宁城,同时紧守盖州,放弃复州和金洲大片土地,收缩兵力加强对宽甸地区的控制,挤压东江镇在这一地区的影响力。

    沈阳城里乱哄哄的吵成一团,豪格还好,虽不乐意但毕竟是他老子命令的,只能在私下里发发牢骚。

    可多铎和阿济格不一样,好不容易抢到手的要放弃,他两如何能甘心啊,加上他两一向和皇太极不对付,巴不得有机会让这位八哥没脸呢。

    阿济格鼓动其他贝勒王爷反对这决议,多铎却找上他最亲近的十三哥多尔衮,他是做梦都想让皇太极下台,让自己这同父同母的亲哥哥做皇帝。

    可多尔衮不同意,不是他不想当皇帝,而是这一战让他痛定思痛,明白若不不团结,迟早被陈子强吃的连渣子都剩不下。

    原本他没亲自和陈子强对上过,还有信心击败对方,如今这一战让他明白什么叫算无遗策,自己被算计的全无反手之力。

    不是明军战斗力强过自己,而是自己的每一步都被对方算计到,等于是被牵着鼻子走的,这还能不败那就见鬼了。

    当然他不知道奔袭张家口其实没被算计到,只是他命不好碰到一个傅青主罢了,不然即使大同城攻不下,陈子强也没那么快部署完毕,他也不会输得那么惨。

    多铎见他不答应,气的哇哇大叫,赌气的坐下不说话,扭着头别着脸,多尔衮苦口婆心地劝道:“老十四啊,哥哥知道你是为我好,可现在不行啊,八哥有一句话说的对,论心眼咱们不如汉人,若再不团结,只能像祖父时那样,低头向他们臣服才有活路。”

    “可咱们这些都赢了啊,夺取了辽东大片土地,汉人除了那丁点地方,在辽东连蹦跶都做不到。”

    多铎不满的回答,多尔衮按着他的肩膀说道:“不错,从明朝的万历晚年开始,咱们女真就崛起了,一直都是咱们压着汉人打,他们除了输还是输,可这几年你也见到了,从豪格开始,十一哥差点连命都留在关内,再到沈阳城外,五位皇嫂被劫走,加上这次,你们在辽东攻打数月毫无进展,我在关内差点全军覆没,你还觉得辽东汉人蹦跶不起来吗”

    多铎悻悻地骂道:“还不是那些蒙古人,养不熟的狼崽子,在后面偷袭了十三哥你,这才大败的。”

    多尔衮苦笑道:“十四弟啊,十三哥今天跟你说句实话,这次若是没有蒙古人相助,哥哥不会这么惨,可也还是输啊。”

    “为什么”

    多铎惊讶地瞪大眼睛,在他心中自己的十三哥可是战无不胜的,没有什么能难得住他,从小就是他护着自己长大,做到了父亲才做的事。

    多尔衮叹息一声道:“陈子强太可怕了,没对上前不知道,真的对上了我才明白,我是被他一步一步的算计到包围圈里的啊,难怪以八哥的骄傲,还对他推崇备至。”

    多铎哑口无言,能把他十三哥算计进包围圈的人,那是何等可怕的人,他知道自己勇猛,但从来都对多尔衮言听计从,不仅是因为兄弟之情,也是因为他知道自己这哥哥机谋多变,善于算计,连他也不行,自己就更用提了。

    不再作怪的多铎,被多尔衮领着进宫



第一百六十九章 整顿大明水师
    一句话堵得弹劾的人差点吐血,若是坚持朝鲜不内撤,万一鞑子攻进平壤皇宫,真把李氏家族连根拔起,谁也担不起这样的骂名。

    大明现在无力对辽东征伐,只能暂时这样,先保存朝鲜的元气不被消灭,等到大明真正恢复过来,再重新抢回来。

    无法可想的言官们除了私下啰嗦外,再也不敢弹劾,凶狠的陈子强可是说了,再乱说就让他们自己去朝鲜抵抗后金的入侵。

    内阁公事房中,兵部尚书杨嗣昌凝重地望着陈子强道:“绣虎可曾想过训练水军所需花费巨大,户部凑不出这么多银子,西北刚刚平乱,这次鞑子入关又是一笔开销,仓促间只会把事情办坏啊。”

    陈子强沉吟着回答道:“此事我细想过,因而建议内阁上一道条陈,咱们现在不急着建造新的舰船,但前期的事要先做起来,我大明水师不缺经验丰富的人员,不缺击败对手的武器,但各级官吏克扣军饷,卫所军户流失厉害,这已经威胁到大明的海防了,故而此次借着大胜的机会,整顿沿海水师卫所是必要的。”

    明朝的水师是一支战无不胜的水上军队,从明成祖开始,大明水师无论对上哪个对手,都是以胜利告终。

    万历年间的露梁海战,打的日本两百年一蹶不振,天启年间的澎湖海战,崇祯时期的料罗湾海战都是大败当时西方最强大的海军荷兰人。

    更远的嘉靖年间的西草湾海战,正德年间的屯门海战,打败的也是那时候西方最强大的葡萄牙海军,迫使这些以殖民为目的的西方强盗们,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不敢对中国出手,满清两百年的海上平安,不能不说是因为大明朝的余荫护佑着他。

    强大的明朝水师,却是最尴尬的一支军队,因为没有对手,而且帝国不重视海上边防,他们经常被抽调去修建城池宫殿,运送达官贵人的私人物品。

    更为可耻的是,不仅各级官吏克扣水师军饷,就连皇帝也这样干,把水师经费移作他用,这在大明不是什么稀奇事。

    陈子强为此特意跑进宫,跟崇祯软磨硬泡后,得到他的承诺,日后兵部预算的水师经费,不再挪用,他这才找杨嗣昌说整顿水师事宜的。

    “绣虎啊,老夫知道是前期准备,可你要提高沿海卫所的饷银啊。”杨嗣昌无奈地说着,陈子强嘿嘿回答道:“老杨啊,每个军户饷银只有一石粮,这日子谁过得下去啊,咱们总不能又要马儿跑,还要它不吃草吧,提一点吧,日子好过些才有精力训练啊。”

    杨嗣昌只得答应,每人每月提高二斗,内阁写下条陈给皇帝签发,当然朝鲜的事目前最重要,内阁这几天一直在商议此事,终于同意陈子强的建议。

    此事定下后,朝廷派出使者去朝鲜协调,同时下旨给福建总兵郑芝龙,命令他看紧日本,严禁他们侵扰朝鲜。

    此时的日本根本不敢违逆,自从万历年间惨败后,日本海上力量几乎被消灭一空,郑芝龙的舰队对他来说,就是庞然大物。

    连当时的荷兰人每年都要上交十二万银币的保护费,以换取舰队在南海东海海域的航行安全,大明的水军虽然已经没落,可郑芝龙的舰队还是当时海上最强大的存在。

    而对于郑芝龙来说,虽然还是偷偷干着海盗的勾当,但对于朝廷的命令,只要不涉及他的利益,他还是愿意遵守的。

    汉人自古以来依恋故土的习惯,已经刻进骨髓



第一百七十章 朝堂争论
    封爵的奏折在朝会上激烈的辩论,这次倒是没人弹劾陈子强,有的只是反驳和争论,大家也都知道,弹劾根本没用,更会被这家伙以莫名其妙的罪名栽赃。

    可正常的争论,这位古灵精怪的侯爵大人却不会,而是很讲道理的跟你争论,都是以理服人,从不会乱搅蛮缠。

    朝臣们现在已经把握到他的性情,只要你讲理,他就跟你讲道理,若是你想玩阴的,这家伙比谁都阴险,仗着皇帝和内阁对他的信任,玩阴的根本玩不过他。

    “诸位大人一直抱着祖宗规矩不放,可别忘了,自成祖以后,祖宗规矩改了多少,我大明当年每年水师都要出动,扫荡周边海域盗贼,如今多少年不见动静了,这难道不是改了祖宗立下的规矩。”

    陈子强侃侃而谈,通州巡抚王鳌永反驳道:“平江侯所言确实如是,可您别忘了为何更改此规矩,不正是每年巡航花费大笔粮饷朝廷负担不起,再者世宗时倭寇横行,这才有了重新禁海之策,倭乱平定后水师更是无用兵之地,空耗粮饷之事自然要禁止。”

    陈子强嗤之以鼻,淡淡地问道:“那王大人是认为,只要海疆无事,水师就该歇息了,那我大明万里疆域,除了边疆基本上都无大事,那么各地卫所军户是不是都可以撤掉了。”

    “这..你...”王鳌永张口结舌了一会儿,大声反驳道:“平江侯所言差矣,今日说的是不得随意更改祖宗成法,而不是水师状况,水师不是让侯爷您改了许多了吗,难道您要把太祖以来所有的规矩都改了不成。”

    对于王鳌永的质问,陈子强轻笑道:“王大人于诸位大人都是饱读诗书,崇尚我孔圣煌煌微言大义的吧。”

    “不错,圣人弟子岂敢不尊圣人之言。”

    另一位姓王的官员回答道,陈子强一看是户部侍郎王正志,许多官员也跟着附和着,就连几个阁老也狐疑地望着他,他们可不希望陈子强反对圣人之言。

    陈子强呵呵一笑问道:“礼记大家都读过吧,就说大学一章,现在朱子把它单独列出,已是四书中必读的经书了,诸位不反对大学也是圣人之言吧。”
1...3637383940...62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