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残明虎啸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绝四毋

    各地都发生了这样的宗室去当地官府哭诉,要求支取俸禄,得不到回应后甚至冲击官府,或者干脆去做奸犯科。

    别看最小的宗室爵位一年也有百多石禄米,可他们拖家带口的,家庭人口多啊,无所事事的宗室什么都不让干,除了去生孩子还能干嘛。

    说白了,大明的宗室就是一个社会的小缩影,高高在上的亲王郡王等占有绝大多数的土地和资源,底层的旁支宗室,如果不得宠,也是穷的叮当响。

    这次的清查对大多数没有土地的宗室来说是个好消息,至少朝廷收回多于的土地,就能多收赋税,也就能付得起他们的俸禄,故而反对的都是亲王郡王等高爵位的宗室。

    许多底层的宗室是举双手赞成的,故而这次的革新没有引发动荡,毕竟人数最多的是底层,高层虽然蛊惑他们去闹,可谁是傻子呢。

    他们不是士绅,有其他人投献土地在名下,士绅是不要交税的,宗室也不用,可他们根本没土地的分封,名下有了土地不是照样要纳税。

    不像亲王也是不纳税,可人家原本就有土地分封,多出来的谁敢去查,这一有一无区别极大。

    仅仅一个月,为首的周王唐王就清查完毕,上奏多出的田地,自动上缴或归还原来的地主,皇帝极为高兴,下旨嘉奖两位亲王。

    内阁中这些日子极为繁忙,宗室革新不仅是土地的问题,还有对于宗室的控制,是大明两百多年来形成的禁令,如今要商议的是放开哪些合适。

    “首辅大人,科举之事先帝时就放开了,可那些宗室根本不愿意去考试啊,再强调这事又有何用。”

    孔贞运无奈地问方越贡道,明朝晚期,大约在万历晚年就曾对宗室进行过改良,开放禁令不是没有,可是让他们科举他们不去啊。

    “开仲兄啊,不是所有的宗室都不想去,而是当初那禁令只是解除一道缝隙,考上了又能怎样,宗室不得离开封地,他们就是中了状元又如何,反正当不了官。”

    方越贡摇头苦笑,其实明朝的宗室改革,阻力最大的不是宗室,而是文官集团,放开禁令让他们经过科举当官而谋生活,这对士绅集团是有很大的冲击的。

    科举的名额就那么多,多了宗室来抢夺名额他们当然不愿意,明朝的奇葩就在这边,谁都知道放任宗室游荡不是好事,可谁也不愿放弃既得利益,宁愿坐着破船跟它一起沉了。

    宗室不像百姓,许多百姓是没能力读书的,宗室却不然,




第一百七十六章 名士相聚
    其实人和猴子没区别,都是只顾眼前利益的人多,会想的长远的人极少,现代人谁不知道破坏环境的危害,可眼前生活好啊,谁还管他以后的事呢。

    陈子强其实就是利用人的这种心理,先给个不能接受的方案让大家反对,争执之后再给个让人听起来好接受的多的方案,大多数人都会在这时同意后一个方案。

    若是先提出后一个方案,人们也是会强力的反对的,这是人性使然,觉得自己的利益受损了都会反对,可争吵后突然发现一个更好的方案,自然欣然同意,其实他们的利益同样受损了,只是大小不同罢了。

    杨嗣昌的话让程国祥感慨,抚着胡须笑道:“这孩子心眼活,可从来不算计好人,若没这心眼,哪里能把鞑子算计到死,各位想想,他指挥的每一场大战,都不是兵力战力占优的情况下赢得,还不就是他对人心的把握。”

    大家皆以为然,第二日早朝,果然如此,先是演戏一样大吵一场,紧接着方越贡抛出第二个方案,很快就被多数人接受,崇祯当机立断,马上从善如流。

    等到下朝后大家平静下来时发现,自己好像干了件蠢事,好好地干嘛同意啊,应该再次据理力争才是啊,可已经迟了,圣旨已下总不能让皇帝收回吧,这可是大家都同意才发出的圣旨啊。

    范复粹笑呵呵地拉着陈子龙走,方越贡满脸含笑,跟叶绍袁安步当车,边走边聊,倪元璐这尚书和侍郎张溥相谈甚欢。

    张溥感慨地说:“我这小师弟啊,真是人精,幸亏不是我的敌人,否则被算计成什么样都不知道啊。”

    张溥自己就是善于算计的人,不然也不能在野还搅动天下风云,倪元璐哈哈笑道:“这叫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为兄只是想不通,徐前辈那么方正的人,怎么收了这么一个古灵精怪的弟子。”

    这一道圣旨下发,再次激起大明民间的热议,一年之内连着三道圣旨,让人感到风雨欲来的感觉,不禁想到万历初年的张居正时代。

    江南秦淮河畔,这是士子最爱去的地方,也是大明朝堂一旦有风吹草动,这儿就最热闹的地方。

    寇湄的小楼今天热闹非常,一代宗师钱谦益在此闲谈,引来士子争观,这老头虽然在野了,可号召力还是很强的。

    只见他捻着胡须微笑道:“皇上这是要变法啊,西北初定,东夷未灭就急匆匆的行事,可见内阁诸位还是欠考虑啊,方首辅毕竟缺乏经验,可惜了了喽。”

    南京户部尚书侯恂之子侯方域问道:“钱公所言可是不看好今上这次变法,若说首辅年轻确实如此,可若说没经验却未必,这两年西北平定,辽东大胜,不正是首辅的政绩吗”

    “朝宗此言差矣,不过是韩首辅的业绩,他方越贡不过是萧规曹随罢了,如何能算到他头上。”

    钱谦益笑呵呵的,丝毫看不出不悦的痕迹,只是这话里话外的,一直在贬低方越贡,其实谁也不是傻子,明白他这是为了抬高自己罢了。

    侯方域还想反驳,好友冒襄轻拉了他一把,笑呵呵地说:“韩首辅不愧是大明支柱啊,早早看好平江侯,才有这接连大胜,我大明终于扬眉吐气了,真要好好谢谢韩首辅啊。”

    钱谦益眉头一皱,嗤笑道:“一个毛孩子有何能为,西北是卢建斗平定的,辽东靠的是洪亨九



第一百七十七章 秦淮美人
    “哦何故啊!”

    众人好奇问道,方以智乐得眉开眼笑,幸灾乐祸地说:“这次大胜朝廷论功,五弟因是此战总指挥,按例要升官加爵的,可其毕竟年纪不大,方首辅想压一压,故问其要如此赏赐,你道他如何回答的”

    “如何回答”

    “那小子竟说官职他已经够了,爵位也不宜在加了,不如给他的爱妾封诰命吧,气的卧子揍了他一顿,他还委屈的说乃兄不讲道理哈哈哈哈”

    这话让大家又是惊奇又是好笑,惊奇这家伙确实古灵精怪,和传闻中一样,好笑的是他一个堂堂侍郎侯爵大人,被兄长教训时那委屈模样,想想都可乐。

    独有寇白门羡慕道:“不说其他,只这心意就让天下女子倾心啊,可惜了杨宛叔和王修微,听说当年平江侯可是有意纳妾的。”

    钱谦益因为之前的事,一直不便开口,听到这话捻须笑道:“这话休提,老夫可听说为这事卧子当年差点动家法。”

    这事当年传遍江南,被当做是名士风流的佐证,在场的人自然听说过,冒襄撇撇嘴说道:“要说平江侯确实该打,王修微长了他十几岁了也敢下手,还真是荤素不忌的。”

    侯方域哈哈笑道:“辟疆兄说这话,小弟怎么觉得闻得一股酸味呢哈哈哈哈”

    “朝宗兄此言不妥呀”

    侯方域跟冒襄关系最好,故而这玩笑他也不在意,其他人不知何故,好奇地望着他两,见大家那模样,冒襄明白今日不说清楚,这些文人朋友可是不会罢休的,缠也得缠死你。

    摇头苦笑道:“小弟当初在苏州游玩,曾去拜访过圆圆姑娘,本已说好待小弟归家后再来为她赎身,可后来由于家中事失约了。”

    众人这才恍然大悟,原来还有这一段事情,难怪侯方域说他吃醋呢,历史上冒襄确实和陈圆圆有过约定,只是由于家中的压力而失约了。

    那边陈贞慧接着说道:“辟疆贤弟勿恼,为兄与贞娘当初也是情投意合,还不是被绣虎横刀夺爱了,日后咱们上京找他问罪,说不得要灌他个一坛子,叫他认个错。”

    说着自己也乐了,虽然不明白当年究竟发生了何事,李贞丽明明没被送到陈家,却在陈子强纳妾李香君后跟着去了,但陈贞慧已经不在意了。

    那个时代的士子跟名妓之间若说没真情是不可能,但要真的难舍难分的毕竟不多,大多数还是很洒脱的,所谓的名士风流不是纠缠不休,而是两情相悦时牵挂于心,一旦断了也就放手了。

    正说着,门外传来问候声,众人一听明白是秦淮河其他几位名妓到了,文士聚会名妓自会来捧场,就像名妓相聚,文士也有去捧场的,这已经成为明末的一道风景。

    而这种聚会大多是弹琴作画,吟诗赋词,谈古论今的风雅事,极少有大煞风景的下流事发生,即使赳赳武夫到了这,也会自觉地收殓。

    明末这些名妓说白了更像是高级交际花,虽有卖身之事,却基本没有沉迷**的人在此放肆,否则,众人的口诛笔伐,足够你无疾而终了。

    只见门帘掀动,五张宜喜宜嗔的如花美颜进入众人眼帘,陈贞慧哈哈笑道:“刚刚说修微和宛叔,你们就到了,真是不禁念叨啊。”

    王微较为矜持,微笑而好奇地望着他不语,



第一百七十八章 复社四公子
    卞玉京忙为了妹妹向杨宛致歉道:“宛叔姐姐勿怪,小妹无状,口不择言的”

    杨宛打断她的话道:“赛赛何出此言,小敏这性子我是极喜欢的,心直口快之人大多无恶意,咱们姐妹还用得着道歉吗,你呀,就是太拘谨了。”

    在场的人多是年轻人,谈笑间自然少了顾忌,钱谦益一个老头子夹杂中间,原本是鹤立鸡群,大家都是慕其名声来的,结果现在成了喧宾夺主了。

    他还不能生气,否则被人传扬开来,说没有气度,那还不不被人笑话啊,也是他起先自作孽,好好地先是看不上方岳贡,接着又蔑视陈子强,如何会让人信服。

    要知道方岳贡在南京城为官多年,官声极好,这两年接任首辅,大明又是逐渐止住颓势,已经能看到希望的晨曦了。

    虽说这主要是韩鑛的功劳,留下的平稳过度让后来者更好地操作,可毕竟是在方岳贡任上开始出现曙光的。

    钱谦益见到众人其乐融融,说笑着时局政事,偏偏自己插不上嘴,不是自己不了解时局,而是他们所说皆是如今年轻一辈,在各地为官时的逸闻及处理政事的好坏。

    他想搭腔又不愿被人说成倚老卖老,终于有人说道这回针对皇室的变革,他马上把握住机会,轻咳一声说道:“内阁此次新政虽说立意是好的,可大明宗室之痼疾可不是能一蹴而就的,老夫觉得此事有待商榷,急了些啊。”

    要说钱谦益这话其实说的没错,这次变革确实急促了些,国内初定,外敌仍在就马上对人员庞大的皇室宗亲下手,就是陈子强自己都承认办的急了。

    可不如此更难,大明如今的赋税根本支撑不起辽东接下来的战争,陈子强倒是想对士绅动手,开展收取商业税收,可那影响更大。

    相对于皇室做不了乱,士绅可是能勾结土匪,豢养反贼作乱的,两害相权取其轻,故而只能先对皇室动手。

    方以智是深知其中原委的,只是不能宣之以口,故而其只能沉默以对,其他人也觉得此事确实着急了,沉吟着如何回答。

    钱谦益见大家不答,可眉宇间是同意了自己的观点,更为兴奋,轻抿一口酒,一副指点江山的模样说道:“若是老夫执政,必不会如此做,而是先除阉党楚党齐党之人,以我东林一脉之贤良,大明何愁不振兴。”

    在座的都是东林一脉,或是跟东林党渊源极深的士子,原以为自己的发言能得到大家的赞同,可他忘了,如今最出名的复社,虽说一直以东林党继承人自居,可思想上已经跟原来的东林党有了分歧。

    复社如今的首领张溥已经入朝为官了,而且开始提倡多做实事,少空谈误国,社中最出名的都在这里。

    正是被后人称为明末四公子的四人,方以智,侯方域,冒辟疆,陈贞慧四人,其中方以智早跟陈子强契合,暗中加入了改革的队伍。

    陈贞慧一身傲骨,以慷慨激昂著称,其父更是东林党党魁,但他却最看不惯党同伐异,历史上满清入关后,他拒绝进入城市,甘愿隐居于乡野,读书写作直到去世。

    冒辟疆博学多才,品茶,种花,把玩古玩,一生著作颇丰,满清入关后拒绝出仕,流传后世的是他和董小宛的爱情故事,也是一个性情中人。

    最毁誉参半的是侯方域,生于高官家庭,少年时就名动朝野,年轻时也是热血志士,抨击阉党,议



第一百七十九章 沈阳城中的暗流
    半年后,已是崇祯十五年四月份了,历史上这时候正是大明举国悲哀的日子,松锦防线全线崩溃,洪承畴被俘,吴三桂只能守着山海关,战战兢兢的眺望外面。

    现在完全不同了,明军守着大小凌河防线气势如虹,义州附近已经开垦出大片良田,辽东形式改善许多,初步能够做到粮草自足,朝廷压力减轻不少。

    朝鲜方面,李氏王朝虽然不愿撤军,但还是把大量百姓撤到汉江以南,后金确实如陈子强所料大举进攻,朝鲜连番败仗,只得退守南方。

    后金攻打了几次,因为水军实在太差,反而被有了东江镇水军支援的朝鲜军击败,只好停下步伐,但朝鲜北方舍不得放弃土地的百姓还是有的,倒是让后金得到,逼着他们耕种,这回他们不杀戮了,再杀就没人种地了。

    后金得到大量熟田,倒也喘息了一口气,可福无双至,皇太极不行了,他的身体一直不好,加上连番战败,所有的精力要去努力压制内部的异动,对他更是雪上加霜。

    沈阳城中暗流涌动,豪格焦躁地来回走动,门外匆匆进来一位心腹,他急忙停下,瞪起牛眼低声问道:“如何,宫里有何消息,快说说。”

    “肃亲王,皇上看来是真的不好了,里面传来消息说,皇上已经两天不曾正经用膳了,吃的都是白粥和参汤”

    心腹压低声音汇报得来的消息,后金此时的皇宫跟大明没区别,也是筛子一样到处漏风,各位亲王贝勒,莫不是往里面安插密探,无非是一些太监宫女被收买,也有一些本来就是各王府的下属家眷。

    豪格脸色难看地盯着心腹,低声再问:“老十四那边有什么动静,老十五可是紧跟着他的啊,不得不防。”

    那心腹皱皱眉,疑惑地回答道:“最奇怪的正是这,睿亲王那边一点动静都没有,并且把裕亲王也禁在府中,倒是武英郡王上蹿下跳的。”

    豪格听后极为诧异,他知道若是争夺皇位,对他威胁最大的正是多尔衮,这位十四叔声望太高,就连他的父皇都对于推崇。

    更令人担心的是,当初皇太极登基时多尔衮年幼,却早有传言,其祖父努尔哈赤更愿意多尔衮接替他的位置。

    若是此时多尔衮有动作还好,毕竟这些年过去了,皇太极已经基本掌控了后金,学着汉人文化的女真人,也是注重子承父业的,可偏偏没动静,这才是更令人担忧的。

    女真人学习汉人的许多习惯不是从皇太极开始的,而是祖宗们就是如此,部落时代也是长子继承父亲的位置,这已经成为一种共识。

    心腹想了想建议道:“主子,我看还是多跟礼亲王,成亲王多联络联络,当初皇上就是他父子两支持,才稳住四大贝勒的争权的。”

    豪格点点头道:“这事我已经在办,那对父子手上可是有两个旗啊,他们的实力并不比老十四差多少。”
1...3839404142...62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