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残明虎啸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绝四毋

    午饭时停下队伍,陈子强还是没醒来,懿安皇后让人来问了几次,一直到晚饭时安营扎寨了他才悠悠醒来。

    洗把脸去向懿安皇后问安,皇后柔声问道:“可好一点了,头还疼吗”

    陈子强嘿嘿笑着回答道:“没事了,让母后担心了,孩儿以后一定改,再不喝酒了。”

    “瞎说什么呢,母后不是担心,是心疼和骄傲,哀家的儿子让万民敬仰啊。”

    陈子强这回腼腆了,母子两说了会话,陈子强就出去检查营寨了,虽说随行的队伍有军队护卫,还有自己训练出来的护卫跟随,可他还是觉得看一遍才放心。

    这次出来可不是只有两千护卫护送,算得上是皇太后离京,京营派出一万人护送,顺带着当做训练行军,这是陈子强建议的,内阁和兵部大为赞赏。

    一路南下,被百姓相送的场景一次次重现,基本上都是原来的军户和得到皇室退出来土地的百姓,刚说不喝酒的陈子强,一次次的被敬酒,只是没再像第一次那样喝醉了。

    当然也免不了当地士绅官员来接送,毕竟队伍中陈子强不是主要的,先帝的皇后妃子才是那些人接送的目标。

    当地的皇室更是不能落下,虽说他们对陈子强不爽,可不敢对懿安皇后等失礼,对于他们的送别,陈子强倒是不像百姓敬酒那样碗到酒干,大多数浅尝辄止,只有几个本来的交好的人才会喝干酒碗。

    他可不是天下官员皆敌人,特别是武将们跟他交情好不少,河南河北他都战斗过。驻守的武将好几个当初就被他指挥着。

    &nb




第两百三十四章 闲谈中的灵光一闪
    漕船是济宁河道总督衙门派出来的,并未告诉他们坐船的是谁,船夫们只知道肯定是大官,带着家眷能让河道总督府亲自叮嘱送行的可没几个人。

    老船夫蒋平安是个健谈的人,虽说畏惧眼前这大官,可见他满脸笑容很温和的样子,渐渐也就放开了,话匣子一打开就顾忌少多了。

    “大人说到这小老儿可就放肆了,多说两句您别见怪啊。”

    “老人家何怪之有啊,咱们就是说说话,时间过得也快些...”

    陈子强呵呵笑着安慰他,蒋平安于是擦了把手说道:“若是说往年啊,别说饥荒战乱饿死人,就是咱们山东这地界没灾没难的,可一年到头的种地啊,还不够县老爷要的赋税,自从有了番薯后,大家伙才缓过来啊,要说这都是陈侯爷的恩德啊,十几年了吧,活人无数啊。”

    这个时空的山东,并未受到兵灾的荼毒,无论是后金还是反贼,都止于河南河北,这也让这里安定了许多。

    山东也不像河南那样亲王满地走,许多土地都是藩王名下,故而在年景的好的年份,日子还是不错的,只是从万历晚年开始,天灾频繁才造成农民耕种收获极少的状况。

    陈子强听后性情大好,看来自己当年那番薯种植,确实让大明缓过一口气,加上后来的土豆玉米,看来几年后的寒流,应该有把握度过去。

    健谈的蒋平安见他开心,更是接着说道:“今年老天爷怜惜,收成更好一些,过年时也能给娃儿们扯上几尺布,做身新衣裳了啊。”

    “老人家,说到衣裳我想起来了,如今棉布价格如何,山东可是种植的大区啊,应该不会太贵吧。”

    这两天一直在想几年后的寒流,被蒋平安一句新衣裳顿时问起来,棉布在元朝时就已经普及,元朝是大力推广棉花种植的朝代,松江布名扬天下,也就是从元末开始的。

    可用棉花填充衣物内却不是谁都用得起的,那时还是多是用来织布,倒是后金用棉布来制作盔甲,既能御寒又能抵挡箭矢。

    大明的士卒用的是纸做的战袄,棉布制成的极少,抵御箭矢的能力不输于布甲,可御寒能力就差多了。

    蒋平安呵呵笑道:“若是松江布,价格自然贵些,可次一等的棉布还是有的,穷人家若要说都买得起也是不可能的,但大体上大人都能穿上吧。”

    “这样啊”

    陈子强沉吟着,他不知道棉花如何种植,在什么样的土地上生长的更好,可他知道有人知道啊,宋应星的天工开物就详细记载了这些。

    他还真知道现在的棉花无论是质量还是产量都不是最好的,最好是美洲的棉花,现在欧洲已经有了这些东西,只是还没传到中国罢了。

    回过头招手叫过一个亲兵道:“写封信送去广东,让人去澳门找找,高价买些美洲的棉花种子回来,找些种植经验丰富的老农种植看看。”

    亲兵领命而去,蒋平安好奇地问:“大人,美洲在哪啊,为何要去买那里的种子,咱们这的不好吗”

    陈子强含笑点头答道:“棉花分为四种,只有美洲的棉花最好,不仅细腻而且暖和许多,至于美洲吧,在大海的另一端,咱们大明如今的船只是到不了那的,除非当年三宝太监的福船还在才行。”

    蒋平安听得一愣,叹息一声道:“福船哟...可是好多年都没有喽...咱们登莱水军若是还有这大船,早把鞑子打的满地找牙喽.....”

    &



第两百三十五章 到达南京城
    陈子强闻言顿时高兴起来,拉着吴梅村去见懿安皇后,这也算假公济私一回,吴梅村笑道:“五弟还是风风火火的性子,外臣如何敢冒失的去见凤驾,那可是失礼的啊。”

    虽是这样说着,但还是跟着去了,不过没进去,就在外头磕了头问候一声,懿安皇后柔和的声音传出来,好生鼓励了一番,不外是公忠体国之类的话。

    到了南京后,宫中早就做好了准备,那些留守的宫女太监高兴坏了,要知道他们在这等于是发配,没了主子的内侍们跟野狗没区别,谁都能踩你两脚。

    现在好了,随着懿安皇后等人的到来,他们算是有了主人了,往后那些守卫的士卒们再也不敢随便欺负他们了,这就是所谓的打狗也要看主人的事了。

    虎卫一到马上就接管了宫中的守卫,徐文爵对此毫无意见,现在的陈子强可不是当年的那个小孩,还要靠老师替他疏通关系的小人物。

    同样是勋贵的身份,还是如今北京那一批勋贵捧着的人,他徐家两个国公,定国公徐允帧正是在北京,虽说各干各的,可毕竟都是徐达的子孙,总有联系不断的。

    魏国公徐宏基今年刚刚去世,他的儿子徐文爵继承爵位,也是刚刚承爵的原因吧,他并不能像他老爹那样收复军心,成为南京城的龙头老大。

    这位在历史上投降满清的公爵,其实挺悲哀的,早几年继承爵位还可能掌握住南京的军队,可刚刚继承爵位就遇上满清入关。

    南京城极为坚固,军队数量也丝毫不逊色于北京城,地处江南膏腴之地,南京城中粮草并不缺,可守卫城门的守备忻城伯赵之龙却大开城门,跪地求降,余下的人见大势已去,谁还肯反抗。

    不过徐达的子孙确实没常遇春的子孙有骨气,徐家两个公爵,一个在北京被李自成杀了,却不是死在战场上的,另一个投降满清,最后被夺去爵位,废为平民销声匿迹与茫茫人海,说是善终,可总觉得白瞎了祖宗好大的名声。

    而常遇春后人则不然,最后一代怀远侯常延龄在崇祯十六年,招募乡勇抵抗张献忠,满清入关后,同样身在南京的常延龄对把控朝政却无能的马士英,阮大钺极为愤怒,上表弹劾却没人理会,只好辞官回家种田去。

    清兵进入南京后征召他为官,被他拒绝,一生做农夫也不侍清朝,倒是不负祖宗铁血的遗传。

    徐文爵本就软弱,如何会和如日中天的陈子强对抗,其他勋贵更是不愿跟着新贵起龃龉,早知怀远侯刚正不阿,陈子强到任后,到兵部交接完马上取出圣旨。

    这可是他离京时缠着内阁诸位要的旨意,只见他笑眯眯的叫道:“怀远侯常延龄,忻城伯赵之龙听旨。”

    莫名其妙的两人从未得到一点消息,被这圣旨弄得一愣一愣的,常延龄虽不知何事,却马上回过神来跪下接旨,赵之龙是被人提醒着才醒悟过来的。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革去忻城伯南京守备之位,由怀远侯常延龄接任......着锦衣卫拿下赵之龙,押赴京师北镇抚司审问.....”

    原来锦衣卫收集到赵之龙贪污军饷,缺额冒名等罪状,早就想对他动手了,正好陈子强南下交给他来办。

    内阁原本不同意由锦衣卫接手案件,认为应该由刑部来办理,陈子强缠着他们说:“这混蛋得好好治治,咱们下了那么多新规矩了,他还这么干,不来点狠的,人人都效仿啊。”

     



第两百三十六章 南京皇宫
    原来这张溥虽然改了以前那指点江山,抨击朝政的毛病,也低头干实事了,可对于厂卫还是天生的不对付。

    特别是曹化淳退了以后,东厂势力没以前大了,锦衣卫又开始抬头了,手脚自然跟着长了点,开始抓了几个人进诏狱。

    这让张溥极不舒服,上书弹劾了骆养性,两人开始互相挤兑对方,还好都是打嘴仗,被抓的那几个人确实是有罪的,张溥对此也无奈。

    骆养性碍于陈子强的面子,也不能拿他如何,就是遇见了两人就横眉冷对一番,互相哼哼着走开,陈子强做过几次和事佬但没用。

    吴梅村听完担心地问:“那你南下了,天如兄留在京城会有危险吗”

    陈子强摇摇头笑道:“兄长担心这干嘛,老骆这人不错的,有情有义的不会对师兄不利的,最多就是互相骂娘罢了。”

    吴梅村听后点点头道:“也是,要说这骆家啊,其实并无恶劣的名声,骆家自嘉靖起就是锦衣卫世袭的指挥使,但凡是骆家人主事时,极少有恶毒的事发生,天如兄这回倒是不讲理了些。”

    “就是就是...小弟不敢说他...他现在凶着呢,动不动就说替恩师行家法....”

    陈子强悻悻的抱怨道,自从张溥愿意丢下名士的头衔干实事后,师兄弟两人感情越来越好,陈子强也把他当做兄长看待,自然不像以前那样敬而远之了。

    而骆养性确实对他不错,开始是因为曹化淳的关系,可两人交往后互相看对眼,渐渐的就成了好兄弟了。

    骆家是嘉靖皇帝的从龙之臣,跟着他从藩王府出来的,第一代任职锦衣卫指挥使的是骆安,应该是骆养性的曾祖父。

    一生没干过陷害忠良的事,到了骆养性父亲骆思恭时,更是经历了三个皇帝,也没干过这缺德事,传到骆养性手里是崇祯时期了,这家伙原来不得志,锦衣卫被东厂押着动弹不了,更没闲心去陷害忠良了。

    吴梅村对于张溥也是毫无办法,只能安慰陈子强,悻悻的陈子强嘟囔几句也无可奈何,他还有许多事要处理,后宫那边还没去检查过。

    部里和圣旨处理完了,现在该去皇宫转转了,第一次进入南京的皇宫,陈子强也好奇,这座朱元璋手上建成,建文帝在这继承皇位的皇宫,已经多年不用了。

    宫里许多地方早就被看房子的太监开辟做菜园子,自从朱棣迁都北京后,这里其实是作为政治斗争失败的太监贬谪的地方。

    连宫女都很少,一般都是年老色衰,又无法回家的宫女,在此养老,年轻的极少,这些年轻的会呆在这,肯定是在北京待不下去,被排挤到这等死的。

    这回来了一拨人可算是让这旧皇宫有了生机,光是懿安皇后就带了三十多人南下,还有那七位皇贵妃贵妃贵人的,各自身边十几位是不能少的。

    一下子增加了一百多人,荒废的皇宫虽然大,可偏僻的地方不住,大家都挨在一起住着,自然热闹多了。

    南京的皇宫可是比北京的紫禁城大了将近三分之一,虽然被朱棣拆了许多建筑,搬往北京建造紫禁城,后来还因为疏于管理,发生了火灾等事,许多建筑已经不存在了,可城墙还在,里面最主要的宫殿也还在。

    真正让它看不到旧貌的是满清,一次是满清入关后的破坏,另一次就是太平天国的大破坏,当然最后一击是民国,为了抬孙中山的棺材进南京而建



第两百三十七章 杀人立威
    因为跟陈子强年纪相仿,故而走得近,陈子强也极为欣赏程家的家风,时常送一些东西到程家,程国祥倒是没拒绝他送的东西,这不是走关系,而是两家人人情。

    因而陈子强拉着程上去宴游他也不会拒绝,这一来二去的,加上陈子强可以的牵线搭桥,朱徽娖和程上看对眼了,当然也免不了耍无赖的陈子强,去崇祯和程国祥那去撒泼,两人都同意了这亲事。

    这事最难的其实不是皇帝那边,崇祯知道陈子强疼爱妹妹,他看上的人绝不会差,难办的是程国祥那边。

    大明从来没有阁老的儿子娶公主的先例,开国之初倒是有公爵宰相家可以娶,可自从内阁掌握大权后就杜绝的这种事。

    更别说程国祥只有这唯一的儿子,当了驸马日后就不可能在官场上有作为了,大明自从朱棣以后,严格管束着皇室和外戚掌权。

    幸好程国祥是个好脾气,还是个不争权夺利的人,看看自己儿子,明白他即使考中进士,也不会有太大的作为。

    自己的儿子自己知道,有文采而无干实事的能力,只能做个做学问的人,却当不好官,既然陈子强坚持,那就答应了也罢。

    至少当了驸马后儿子日后生活无忧,以陈子强的霸道,绝不会允许公主身边的嬷嬷们干涉他们小夫妻的生活,那些嬷嬷女官们也知道陈子强惹不起。

    惹公主生气,那他是真会杀人的,山西那晋王的内侍太监,就是被他当街斩杀的,谁还敢去跟他对着干。

    婚事定下了,程上现在在学做驸马的规矩,宫中的许多礼节和外面不同,他要学会日后怎么跟皇室打交道,跟贵族打交道。

    并且公主也不会订完亲就成婚的,陈子强可是说了,朱徽娖至少要十八岁后才能结婚,程上自然同意。

    却说陈子强在南京安顿好之后,马上就要过年了,跟随南下的京营将士也没回去,谁大过年的让他们在路上过啊。

    他现在暂时统领着这些人,每日照常训练,按照他当年训练虎军的方式,过年时他先去军营跟将士们喝了一通酒,才去宫里陪懿安皇后等过年。

    一踏进坤宁宫就被李香君取笑,笑嘻嘻的李香君学着他的样子,对懿安皇后说:“母后,孩儿日后再不喝酒了....嘻嘻嘻....”

    几位皇妃们掩着嘴笑,容贵妃招收叫李香君过去,拉着她的手说:“香香啊,咱们殿下那是爱兵如子,可不能笑话他,你呀,就是顽皮...”

    这一路下来,性格外向的容贵妃极喜欢活泼的李香君,两人如今经常在一起,若不是差着辈分,说不定都成姐妹了。

    懿安皇后也有意让陈子强的妻妾们多和她们接触,日后这些可怜的女人只能由陈子强赡养了,陈子强也不在意这些事,反正自己的妻妾经常在宫中,总要和她们见面的,无非就是说说话,热闹些的事罢了。

    过完初十敬过天地,正月十一陈子强就带兵出发了,京营一万人随着他巡视浙江海防,浙江最大的港口是宁波,这里正是新建的水师第二军大本营,第一军寨山东登莱地区,陈子强已经委托孙元化代为训练。

    登莱总兵孔有德手下有熟悉虎卫训练方法的将士,被调往水师担任教官,至于水军操
1...5152535455...62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