残明虎啸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绝四毋
可这边骂声还未停,福建总兵郑芝龙上书朝廷,福建海商愿意上缴海上贸易的赋税,希望朝廷开放泉州港马尾港通商。
北京城中大批的官员顿时失语了,这是海商自己提出来的啊,难道还能说你们不要缴,朝廷不需要你们的赋税吗。
原来郑芝龙这回下了大力气,回去后召开家族会议,商议后召集了福建的大海商,与他们商量交税问题,并作出承诺,若是交税,郑家的船队可以减免他们的进贡。
海商们一想,反正这些钱给朝廷还是给郑家都是给啊,不过是左口袋放进右口袋罢了,你怎么说就怎么做,只要你不抢我们就行。
郑芝龙这是被家族中明白人提醒了,既然陈子强要收税,就要下大力气支持,郑家与其收保护费,不如大方点,把这钱交给朝廷,看似眼前吃亏了,可往远处看呢。
若是朝廷同意开海,那么郑家本身就是海商,贸易赚到的钱不仅不会少,而且还不用万般小心的防着朝廷查到。
郑家是官,再嚣张也不可能明目张胆的走私,也是要小心翼翼
第两百四十三章 陈子强的釜底抽薪
“什么....戢山先生要来金陵....这这这....先生不是在北京国子监任祭酒吗好好地又没被弹劾,怎会发配到南京来”
吴梅村睁大眼睛惊呼起来,陈子强嘿嘿奸笑着,恍然大悟的吴梅村恨恨的一巴掌盖在他的后脑勺骂道:“又是你搞的鬼,不知道南京国子监不如北京那边吗”
陈子强叫屈道:“兄长怎么不想想为什么啊,还不是那些士子太闲了,让老刘来开除一批人,这才让老黄去撺掇他南下的。”
吴梅村这回连坐都坐不住了,跳起来骂道:“你这浑球,还让戢山先生帮你得罪人啊,哥哥我揍死你这混蛋。”
“别呀...兄长你讲不讲道理啊...”
“讲....呵呵...我跟你讲道理讲的过你吗....你那些歪理多得很呢.....”
边上陈再顺见到陈子强被训得羞答答的,扑哧一声笑了,不过也向吴梅村解释道:“吴大人别急,这事不是五哥的主意,依五哥的性子,若不是被劝住,当天就大开杀戒了,那些人恐怕没几个能活下来。”
吴梅村惊得差点咬掉舌头,指着陈子强半天说不出话,陈子强是挠着后脑勺讪笑,一副憨厚的模样,弄得吴梅村无奈的摇头。
继而好奇的问:“谁有这么大的本事,能按住这不着调的小老虎啊”
“兄长...”陈子强羞答答地叫着,陈再顺乐得眉开眼笑,揶揄地说:“我五哥除了怕老婆还怕过谁啊....”
“滚蛋...怎么说话的...做弟弟的说哥哥坏话值当吗”
陈再顺才不理会他,笑着对吴梅村说:“我那海兰珠小嫂子三言两语就把事情摆平了,五哥当时还称赞小嫂子能干呢....嘻嘻嘻....”
吴梅村马上明白了,感叹道:“不愧是做过娘娘的人,这计策叫釜底抽薪吧。”
陈子强马上眉开眼笑,得意地说:“那是,我家那几个婆娘厉害啊,小鸾姐的文采我比不上,娜木钟深谙保全之道,海兰珠对权谋独有心得,还有还有.....”
把自己妻妾的优点一一述说一遍,丝毫不已自己的女人厉害而不高兴,吴梅村苦笑道:“这世上也只有你了,几个男人会以妻妾能干而得意的。”
陈子强不以为忤,笑嘻嘻的连连点头,果然三天后刘宗周来到南京,这让所有人大吃一惊,谁都没听到消息啊,他不是在北京国子监做祭酒吗。
不等大家回过神来,随行的太监拿着圣旨去南京国子监宣读,原祭酒调往礼部任侍郎,刘宗周接任祭酒。
紧接着刘宗周马上宣布,为了知道大家的学业进度,国子监两天后开始摸底考核,凡是不通过的允许再考一次,若是还是不通过,你可以回家了。
这一来那些整天闲谈的学生遍地哀嚎,国子监的名额不是那么好弄的,能进去的人都是花了多大的代价才进去的。
特别是南京国子监,许多生员都是那些大商人在背后支持,出钱出力帮他们打通关系进去的,这一来真的是釜底抽薪,谁还要闲心去高谈阔论。
人们想骂却不敢,皆因刘宗周声望太高,而且谁都知道他跟陈子强不对付,当年虽说是陈子强救他的,可一出狱就没给陈子强好脸色,这已经传扬天下了,没人会想到这次他是为了帮助陈子强南下的。
这还得说道黄
第两百四十四章 调兵遣将
隋朝的所谓十八路反王有几个不是关陇贵族,或者山东士族在后面支持的,历史上杨广被骂成杀父奸母,荒淫无道。
可可怜的杨广,所有的儿女几乎都是皇后生的,他一生走到哪都带着萧皇后,这像一个荒淫无道的君主吗。
不过是杨广触及了所有贵族和士族的利益,他们造反成功后的栽赃陷害罢了,他开通的大运河被后世的王朝当做经济命脉,可他却承受了千年的谩骂。
史书说他开凿运河是为了游江南,殊不知运河的开通是为了能够快速的将南方的兵力调动到北方,抵御游牧民族的侵袭,打击日益壮大的突厥和狂妄的高句丽。
陈子强对这些心知肚明,故而叮嘱骆养性,一定要看住那些商人,一旦有异动先灭了他们,斩断造反的源头。
没了钱粮的支持,谁也别想造反成功,果然没几天他就接到锦衣卫的密报,两个徽商和一家扬州的大盐商在联系淮北一带的土匪,已经有十几股土匪被联系到,他们正在联系山东一带的白莲教组织,想要掀起一场暴动。
陈子强接到报告,没惊动别人,借口京营将士任务完成,让他们北上回家,同时写信给孙元化和孔有德,让他们注意山东白莲教的动向。
并且他让锦衣卫密切关注山东副将刘泽清的举动,此人在历史上就不是个好鸟,贪财好色还喜好附庸风雅,极容易被商人收买,但早先他还是真的是将才。
崇祯三年,时任辽东参将的刘泽清,在后金军攻打铁厂,总兵杨肇基派刘泽清去援助,与后金军展开一场激战,整整一个白天不分胜负。
随后明军来了增援,刘泽清合兵一处,一起转战到遵化,然后夹击后金军,那一战明军胜利了,评定战功时刘泽清被提升两级当了副总兵。
两年后贪婪的刘泽清因为克扣军粮被人弹劾,朝廷诏令他到战略要地上立功补过,当时是去打击反贼,他又立了战功,第二年被升为总兵。
当然在这里他最重要的战功没有了,崇祯六年的登莱之乱被陈子强平息,而他又因为纵兵抢劫被弹劾,朝廷于是降了他的官职,命令他统率山东的部队保护漕运。
随后的大明迎来了一连串的胜利,龟缩于山东的刘泽清再没有战功可立,驻扎在曹县一带,连临清的漕运也不去管了。
可此人贪婪成性,克扣军户假报名额吃空饷是惯例,自从前年开始,这条路又被陈子强断了,山东的军户是孔有德带兵亲自办理的,谁敢炸毛当场镇压。
没了财路的刘泽清,陈子强担心他联合白莲教造反,虽然他不敢出面,可倒卖武器给造反的人,这种事他可是干得出来的。
果然,接到指令的锦衣卫没很快就查到端倪,刘泽清府上这段时间经常有人出入,锦衣卫密探的眼睛可是毒的很,是不是正常的人际交往,他们一看就知道。
为了查清真想拿到证据,锦衣卫密探乔装打扮,装作狂热的教徒混入白莲教,这其中的过程之艰辛毋庸细说,终于查探到重要消息。
白莲教将于八月中秋举行暴动,目标是东平县,打算攻陷县城后,若是朝廷无法快速反应过来,他们向上可以攻击泰安或济南,向下可以进攻济宁。
若是明军反应的快,他们可以向东可以躲进山脉,向西可以逃向梁山,此时的梁山虽然没了八百里水泊,但还是沼泽烂泥
第两百四十五章 可能的变故
作为南京兵部侍郎,还是仅次于尚书的左侍郎,陈子强完全能作弊,六部尚书一般不理事,除非军国大事,否则部里的事务都是侍郎主持,员外郎等郎官负责办理。
部里每日要处理事务,有时候就需要大印盖章,故而六部的大印经常会在侍郎手上,下班后才会交还锁上。
陈子强要盖印太简单了,只是这是当官的大忌,肯定会被人弹劾的,弄不好就是丢官的下场,若是搞出事来还会被治罪,故而没人敢乱用。
气的不行的熊明遇叫嚷着要弹劾陈子强,常延龄好心的劝道:“熊大人还是等等吧,过些天应该就有其他消息到了,此次抓捕商人只是这件事的皮毛,更大的事在后面呢。”
熊明遇惊骇地瞪着常延龄,见他再不肯往下说了,立时明白这是要出大事了,南京守备不对私自出动还是小事,那这后面肯定是泼天的大事。
浑身一激灵,熊明遇惊叫起来,颤抖着问:“莫非...莫非有人造反.....”
这老头不愧是兵部尚书,一下子就想到这事上面,也是,海商纳税这事并没完,福建那边人家是愿意,朝廷是没有要求其他省份的海商纳税。
可海运走的就是南海,东海这边你去哪里走私啊,去日本还是朝鲜,那边能吃得下那么大货物量吗。
至始至终还是要走南海,可那里是郑芝龙的地盘,没交税的谁出的去,不被抢个倾家荡产算你命好。
不愿交税又不愿被抢的海商们只好联合起来,先是用舆论来困扰,希望朝廷改变主意,可眼见着这条路行不通了,剩下的除了乖乖交税就是闹事了。
明着自己出面肯定不行的,那不是给朝廷借口处置他们吗,其实谁都知道做生意不交税是不像话的,可利润太大了,铤而走险的人就顾不上了。
只好走最后那条路,蛊惑邪教和土匪造反,到时候可以以天怒人怨作为借口,逼着朝廷放弃收取商业税。
其他的商人也有人参加,虽然还没收到他们头上,可明眼人都看出,既然海商可以纳税,凭什么其他商人不用交税,这是早晚的事。
当然更多的人实在观望,毕竟胆大的还是少部分,熊明遇当然能想得到,常延龄苦笑的点点头,但不做声。
熊明遇颤声问道:“究竟是谁这么大胆...造反可是灭九族的啊...他们难道为了利益连..连家族都不顾了吗...这些畜生...又要让多少无辜的人遭殃啊...”
常延龄苦涩地说;“世上最动人心的就是金钱了,岳武穆曾说文官不爱财,武将不惜死,而天下太平,如今更有志士吴钟英者,把此言刻碑勒石于汤阴岳王庙,可又有几人不贪财不怕死呢。”
两人对视苦笑,他们一个是文官一个武将,哪能不清楚如今的那些同僚的熊样,常延龄见他还心怀百姓,劝慰道:“大人勿忧,此事平江侯既然早有准备,就不会酿成大祸的,京营那些人根本没回北京,天下人谁不知道平江侯善战,从来都是算无遗策的....”
熊明遇此时无言,只能祈祷着叛乱不要波及太多地方,几天后,山东传来消息,先是距离近的曹县被虎卫辅兵控制,刘泽清被锦衣卫抓捕。
接着就是驿站快马来报,白莲教串通几路土匪造反,却被京营伏击,连东平城都没没摸到边,刚刚到达东平郊外就被一锅端了。
此时南京城才知道,这些人都是那些商
第两百四十六章 消弭祸患
台州游击原是副将衔的张名振,此人被曹化淳看重,少年时就颇有谋略,为人刚直豪爽,历史上是南明抗清的大将。
陈子强自然认识他,他是被曹化淳提拔的,原属于锦衣卫的军籍,让他去杭州自然是为了管控市面上将会发生的乱事。
同样陈明遇也是,只不过他这步子迈的太大了,虽没有授予实缺,可还是有了领兵的权利,至于淮扬地区他根本不担心。
虎卫在淮扬根深蒂固,已经多年了,当地的百姓对他们感恩戴德的,正是因为虎卫镇守那边,从那时起淮扬附近连小毛贼都不见了,更别说原来的路匪恶霸等。
军队虽然不在了,但虎卫那些退伍的军人还有大部分在那,无论是跑到淮安城还是扬州城,没人敢在他们的眼皮底下乱来。
苏州城的小瘪三这几天正想着乐呵乐呵,看看街面上那个商家是徽商开的,或者是沿海的商人开的,他们好有借口去洗劫一番。
城南的一家大杂院里,上百人聚集着,商量着什么日子一起动手,他们也不傻,不可能单独去抢人家,那不是送菜给那些伙计立功吗。
议论纷纷的说着从哪先开始,做这事自然要推举为首的人,居中指挥才能不被衙门抓走,策划的事很快就落在一个老痞子身上。
那老痞子也读过几天书,会掉几句书袋子,沉吟着说:“苏州繁华,衙役虽多可不堪用,咱们要防的不是他们,因是城外的驻军。”
几个小混混嚷嚷叫起来道:“老书虫说差了,城里那些军户才要防吧,城外的都是卫所的军户,城里那些才是守备的啊。”
老痞子笑道:“你们啊,叫你们多读书不肯,如今闹笑话了吧。”
“快说快说...老书虫就是啰嗦,这跟读书有毛关系啊。”
几个混混催着他,也不介意他的调侃,老痞子呵呵笑道:“你们不读书所以看不懂官方的告示啊,城里那守备军,如今刚换了头领,来的是什么江阴县的小典史,你们说这还有天理吗”
说着自己也乐了,笑嘻嘻地接着道:“这是乱命啊,也不知道这小典史哪来的通天本事,必定是使了银子换来的官吧,可你想啊,军户们能听他的吗”
几个小混混焕然大悟,竖起大拇指叫道:“老书虫不愧是读书人啊,这话说的透彻,那咱们如何防着城外那些人,说说计策吧。”
老痞子神秘的笑笑,低声说:“咱们先跟城外那几个百户千户联系一下,到时候分他们一份就是,老夫我恰好认识一个百户,可以通过他说和说和,你们还有谁有熟识的,咱们合计一下,多个朋友多条路嘛。”
底下嗡嗡声响起,互相说着谁谁谁,又认识谁的七大姑八大姨的,连邻居家认识的都算上,终于扯出一份名单,安排着挨家挨户去拜访。
他们这边是热闹了,可做事不机密,像是漏风的筛子,不到半天功夫,就传到陈明遇耳朵中了,刚刚上任的陈明遇没有外面猜测的那样管不住士兵。
他明白自己的任务,一到这马上召集军官们商量,说好了这件事结束后他就走了,不会抢他们的权利和利益。
军官们见他坦诚,再说陈明遇明说了这是平江侯下的任务,他们想想还是听话的更好,反正自己不会损失,陈子强的侯府可是在苏州,日后建好了可是经常要见面的,谁敢去得罪他啊,命太长还差不多。
一个个配合着巴不得那些混混早点动手,自己也早点收拾了他们,既能立功又能请走这位临时空降的头领。
&nb
第两百四十七章 王微求救
各得其所的杭州知府和张名振愉快地合作着,不要钱的劳力每天被衙役们押着去掏烂泥,又不要赶工,衙役们也乐得清闲,苦的那些街头混混们想死。
这件事触发了杭州的官府,索性定下规矩,日后凡是没犯大罪,那些犯了小错够不上判刑,又不得不抓捕的人全部打发去干劳工,反正西湖每年都要花钱整理。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