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祯本科生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坤琳婶
正史中,李来亨是坚持竖起大明旗帜的最后一名将领。茅麓山之战的壮烈程度,应该不亚于今日之战。奎东十三家最后的守军用石头,用木棒,用牙齿咬一点点坚守着大明最后的土地。
他最后带着一家老少赴死扑向火海的时候,没有人会想到是一个大明曾经的流贼维护了大明最后的忠勇。
双方战之下午申时,各自的军队已经未经分明,两军没有再缠绕在一起。几乎所有的士兵都带着伤,相互搀扶着,双方对峙着。
这一刻,没有战斗是因为大家都有点打不动了,自然而然地想要休息一会。
死去的同胞尸体铺满了大地,鲜血已经把这一片染成了黑色,黑色中带着血红的斑斓。
骑一军已经死伤过半约还有一万多人,而伪军那边大约还有两万人,尤其是女真鞑子的骑兵,居然还能保有一支能作战的骑兵队伍。李来亨根本就不知道,这支鞑子骑兵是全白甲兵,他们的配置是一人三马,所以才撑到了现在。
但是这支骑兵现在对骑一军的威胁是真的很大。
“去,派个人过去招抚。老夫不管对面领兵的人是谁,多大年龄,只要过来,老夫立刻给他封王。”洪承畴傲慢地瞅着对面。
第537章 左懋第和谈复京城
高一功对朱由检命令的理解肯定是有失偏颇的,站在他的角度看,皇上想亲自解决京城的收复问题是无可厚非的,毕竟京城当年的确是崇祯皇帝自己丢的。
实际上,京城自朱棣朝建成之后,就没有被战争毁坏过。当然,后世正史中会遇到英法联军,八国联军等。但是在朱由检这个时代,他是完整的。
和平收复京城,于国于民,善莫大焉!
左懋第渡着八字步,昂首挺胸地被人请到了乾清宫,这一路中无人敢怠慢左懋第一分,极尽巴结之态。
大玉儿很想再一次甩出当“主子”的嘴脸,然而很可惜,今时不同往日,她如今能掌控的权利范围仅仅只能限制于小小的后宫了。那还是因为皇宫里的月奉捏在她的手里,以及皇宫中众多的太监宫女巴巴地等着想要留下来伺候新“主子”。
早就听人说了,崇祯皇帝南渡之后压根就没有重新征兆太监,也没有选秀。如今那大明的万岁爷又要回来了,人人都有机会。
这宫里唯一没有机会的,怕就是坤宁宫的娘俩。
“左先生请坐。”大玉儿忍住了心里的闷气,因为京城里有些汉人早已经嚷嚷着要献城了。
“这是皇上的手谕,也是最后的条件,限期三日内答复。”左懋第不客气地丢出一道文书,扔到了大玉儿面前。
“堂堂大明皇上,却乘机欺负我们孤儿寡母,非君子作为。”大玉儿匆匆浏览了一般,气得脸色酱紫。
左懋第连眼皮都没眨一下,很镇定地端起茶碗慢悠悠地喝着茶。反正现在时间在他的手中,他有最终掐表的权利。
“不急不急,你们可以慢慢商量,反正还有三天期限。”喝了好几口茶之后,左懋第不咸不淡地开口。
“左懋第我告诉你,这京城我还有上万精兵,还有几十万满人呢。”大玉儿的脾气犯了,她耍起了小姐脾气。
“威胁我?”左懋第斜眼一横说:“要不是我皇仁慈,你说的压根就是一堆京观。需要我解释一下什么是京观吗”
大玉儿一听,脸色惨白惨白的。她身边的太监和宫女直接在抖动身子,整个大殿似乎都在瑟瑟发抖。
“别以为只有你们满人会玩屠杀,也别以为我们忘记了你们屠杀了我们多少人。那只是我朝仁慈的皇上感念天下百姓的苦难,不忍再生杀戮而已。
再者,这些条款也是保你和你族人一个安全,别不识好歹。至于你愿不愿意替八旗考虑,那就看看你儿子是站在哪一边了。”
左懋第说完,特意看了一下福临,那个小子似懂非懂的装腔作势也在思考问题的样子。
“我儿还小,怎么能就这样发配出家了还去了五台山那么远的地方,当年的何至于忍心啊”大玉儿哭哭啼啼的。
“额娘,当大和尚挺好玩的,我就喜欢当和尚。”福临一脸高兴的样子。
“闭嘴。”大玉儿小声怒骂。
“以你儿子的身份,虚报他一个得天花猝死,隐匿五台山已经是便宜他了,你还要怎样”左懋第捋捋身上衣服的褶皱,他心里是真觉得朱由检对福临太好了,居然安排这小子去当和尚。
“我要求会科尔沁。”大玉儿脖子一梗,小脸通红。
“嗤,你回了科尔沁,是打算领着草原上的兵马来报仇的吗”左懋第话语诛心。
“那也不能让我去,去伺候他吧……”大玉儿有些羞怒,她没想到条款里对她的安排居然是继续留在后宫。
什么意思已经再明白不过了,这是大明崇祯皇帝对后金两大王的羞辱,反正多尔衮也羞辱过皇台极了,朱由检直接给皇台极和多尔衮哥俩一起戴帽子更无所谓。
“堂堂的科尔沁公主,怎么能随便配给挖煤旷工呢不利于大家团结嘛。我皇考虑的很周全。”左懋第贱兮兮地笑着,在他看来,大玉儿纯属一个人质,科尔沁草原留在京城的人质。虽然有些老,但是不可否认,风韵犹存。
“送客。”大玉儿身子已经僵硬,她赶紧自己就像被
第538章 吃饭才是真的战争
朱由检已经在天津住了好几天了,他在等一个时间,一个八年前京城陷落的时间。
看似非常轻松的一仗,实际上付出了明军最大的伤亡;看似和平接收的京城,却需要南方大规模的支援。
北直隶,实际上就是一个烂摊子,最少也要三个月才能安抚下来。
李岩率领着朝廷大量的贮备干部已经抵达保定府,为稳定局势,安置百姓开展自救。陈子龙主持南京,拼命朝北方调运物资补给。同一时间,沐天波和李定国在东北千方百计地维持稳定,不敢继续在北线打打仗。甚至于曾英部和邓之容的十五军,都低调行事。
这一切都是为了朱由检能顺利的接收京城,接手整个华北。
王承恩因为年龄的关系没有参与作战,但是战斗一结束,老头就立马从济南来到天津卫。此刻的王承恩对朱由检的态度就像是父亲看着刚刚结婚的儿子一样喜欢的合不拢嘴。
王承恩带着满满的笑意,因为这几天听到的全是好消息。
“皇上,各地官员的贺表奏折都在这了。另外,各番属国的贺……”王承恩捧着一大摞奏折说。
“这些东西就不要送来了。别光只顾着高兴,朝廷面临的是一场救灾,洪承畴甩给我们的也是一场。夏完淳那小子呢”朱由检问。
“小夏腿折了,还站不起来呢。”王承恩回答。
作为皇帝身边的秘书,王承恩已经彻底的退居二线,当了朱由检的生活秘书。而夏完淳才是朱由检一直带在身边的工作秘书,而且夏完淳还领导着一个完整的秘书处。
不过夏完淳在战场上被战马压断了腿,还是朱由检亲自救出来的。
“你去告诉他们,给各单位下令:务必筹措一切物资北运。我们现在是救灾,救灾!发这么多贺表有什么用,还不如粮食呢。”
朱由检知道李岩现在的压力有多大,不是说仗打赢了,派一批官员到任就能稳定局势的。怎么样稳定华北,完全取决于南方的粮食和物资救援以及恢复当地生产、生活的速度。
“家中有粮,心里不慌!”这是千古名言。
“万岁爷,如今运河不通,江南的粮食全靠海运。而大海船又只能停靠登莱、海州等少数几个港口,日程总是会慢一些的。您可千万别急坏了身子骨。”王承恩大约是恢复了当初他伺候崇祯时的习惯,说话也有些标准的“公公”语气。
“走不了运河那就走陆路。告诉张煌言,江北各农场的战俘也已经改造了三年了,把这些人放出来帮忙运粮。任务完成之后就酌情释放他们,另外还可以得到江淮土地的承租权。”
陆运主要难度就是从江南到济南,这也是杨广为什么开运河的原因。然而这些年的战争让整个漕运陷入瘫痪,运河已经用不成了。
实际上正是因为运河才限制了中国人对海运的开发,导致国人的目光一直停留在大陆上。
朱由检压根不想疏通漕运,他只想逼迫大家去想办法发展海运。但是眼前这一关,还是需要有解决办法的。
那就只能靠人海去堆了,哪怕这种人海战术会消耗大量的储备。不过,朱由检大力发展的四轮马车技术,又一次要承担起重任了。
“如此大规模的用量,恐怕要把我们三年的积攒,一朝用光啊!”朱由检感叹道。
“如果没有辽东大移民,可能事情要缓解不少。”一个声音从外面传了进来。左懋第完成京城的任务之后来向朱由检述职了。
“左爱卿把事情办完了”朱由检看左懋第脸上的气色已经猜到京城事已了。
“八旗已经同意卸甲归田了,但是他们想重回辽东。说是这样我朝就不用费力地朝辽东移民了。”左懋第说。
“他们想得美。回去过几年再拉山头吗辽东移民绝对不能停,就算朕现在造新船,也要把辽东移民推行下去。
另外,这些女真人必须剪辫、易服、改姓、归农、弃满文。朕给予他们汉人同等待遇,已经够仁慈了,还有什么不满意的?”朱由检说。
“这样的话,粮食就是一个
第539章 尘归尘还是土归土
骑一军原地驻扎南苑,主要是战损比较大,需要就地休整。从军长李来亨到普通士兵,骑一军战死足有五千,负伤一万多。可以说已经折戟三成,非常残酷。
相比较之下,刘体纯和袁宗第部只是饿晕的部下,骑一军恐怕想要恢复战力需要大半年。但是因为现在北方已经收复,骑一军驻地肯定会北移,就近补给战马。
在南苑的一处小庄园里,戒备森严的外围和层层叠叠的青砖房舍会让人以为这里是一处富贵人家的祖宅,没有人会想到这里是一处监狱。
在这里院落的最中间的一处小院子,洪承畴正在院子里散步。他依旧红光满面,仿佛一场大战对他没有丝毫影响。
明军没有虐待他,反而给了他相当的自由。除了没有指派很多人伺候以外,他现在吃得好,睡得好,没有事务缠身,一片安宁祥和,比在京城这几年滋润多了。
洪承畴慢慢悠悠地走着,东瞅瞅细看看,满院子的春色盎然,一片生机勃勃。
一些缕杨絮飘来,轻轻地落在他的肩上、身上,洪承畴轻柔地弹了弹,试图把身上的杨絮用他的兰花指弹掉。然而,杨絮不是灰尘,轻易弹不掉,得用嘴吹。
洪承畴想起了十年前在盛京的天牢,他也是很自由地弹掉了身上的灰尘,然而却得到了皇台极的礼遇和青睐,最后甚至还和皇太后对上了眉眼。
现在的待遇和当初是多么的何其相似,看来这天下的君王都是爱才的,他洪承畴就是当今天下的卧龙凤雏,走到哪都会受重视。
洪承畴把这天下通通想了一遍,他不认为朱由检是人才,因为他在朱由检身边多年,太了解这个皇帝的斤两了。从内心讲,洪承畴实际上很瞧不起朱由检,要不是因为投胎不同,洪承畴觉得自己当皇上会天下太平,这天下他是第一人。
不,南方出了一个李岩,这小子居然能打败自己,算是一个人物。但是李岩的策略也不算高明,整个战事发展完全是因为他运气太差的缘故。
院门外响起了一阵开锁的声音,这声音引起了洪承畴的猜测。这还不到饭点不是送饭时间,难度是朱由检派人来劝降来了
“那我肯定要坚持几天不想,等他们拿出更大的好处才行,我不能就这样轻易答应,最少得封我一个王爷……”洪承畴胡思乱想着。
门打开了,守门的小战士紧张的申请让洪承畴捕捉到了,很显然这次来的不是普通人。普通人也显不出他洪承畴的重要不是。
从门外走进来老少两个中年人,老的他认识,那是左懋第,在南朝据说也是朱由检身边响当当的谋臣。
而年轻一点的洪承畴不认识,但是从穿着上看应该官位不低,一副沉着稳重的表情足以让洪承畴从他身上找到同类的感觉。
“洪承畴,给你介绍一下,这个就是我们大明朝当今的首辅——李岩,李大人。”左懋第没有客气,上来就替李岩做了介绍。
“久仰久仰,失敬失敬!”洪承畴不卑不亢,显得自己涵养要远远高于李岩似的。至少从气势上,他洪承畴绝对不能矮过别人。
“洪疯子的大名如雷贯耳,今日得见真是三生有幸。”李岩抱拳晃了晃,算是见过礼了。他对洪承畴没那么大兴趣,要不是朱由检让他一起过来,他本来不想来的。
“二位大人日理万机,来看老朽所谓何事”洪承畴得意极了,特别是李岩的出现让他更加感觉自己倍有面子。比当初皇台极亲自带着大玉儿劝降一样自豪。
“我们来是宣旨的,皇上已经下了口谕。”李岩说得很慢,洪承畴假装不在意,实际上竖起了耳朵,朱由检的这个口谕肯定是跟他有关的。
“皇上口谕,洪承畴就不必押解京师,择日就地凌迟处死。”左懋第补充了下半句。
然后,然后就看到
第540章 高手对决舌枪唇剑
洪承畴不想死,他只能见朱由检,毕竟是君臣一场,还是有点香火情的。再加上他这种品级的对手,也多少会引起对方的好奇心。
起码洪承畴很懂行。
当朱由检命人送的地图送到洪承畴的小院,他一把就把地图夺了过去。很明显,洪承畴再也装不下去了。他感觉自己的生死必然在这图里。
洪承畴肯定不懂朱由检的野心,他的关注点始终还是在大明这一块,尤其是陕西。
两个时辰后,朱由检亲自来见洪承畴了。
“罪臣洪承畴叩见皇上,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洪承畴一副痛哭流涕的样子匍匐在地,像是悔过自新的犯人一样,装的很可怜。
李岩和左懋第站在边上看得直犯恶心。
“听说北直隶没什么粮食,这青黄不接的月份里,水陆又不通,怕是你早就算好了今年会落下饥荒的吧”
朱由检用火柴点着了一根烟,也没客气,上来就问洪承畴,而且还是诛心之论。
“不如此,怎可抵挡皇上的几十万天军。”洪承畴倒也光棍,一句话就撂了底儿,反正仗都打完了,秘密也早就揭晓了。
“真是好手段啊!”李岩气得牙痒痒,这一招他是真没想到过。一个当过内阁高官的人,居然会使出这样下三滥的手段。
朱由检自然也没想到,他虽然在后世听说过人肉炸弹,可是年轻的他最初只是以为所谓的人肉炸弹都是勇敢的恐怖份子自我牺牲。直到《红海行动》中才知道,原来是被人逼迫着“奉献”。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