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祯本科生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坤琳婶
所以,当周军离函谷关还有三十里的时候,函谷关的守军就已经得到报警了。
函谷关西面十七里,就是狭窄的函谷道。其实如果明军兵力够多,只需要在这函谷道布防,恐怕周军需要很大的牺牲才能攻下函谷。
可是,整个函谷关现在的守军只有十五军的一个师,师长叫胡一清,副师长赵印选。而十五军的另外两个师就在洛阳,相距不远。
前文说过,夏国相是一个文武全才,他一上了就没有强攻。函谷道里面也摆不开大部队,如果周军真的强攻函谷道,以明军的火器装备,那周军就是钻进胡同里的兔子,跑都跑不掉。
夏国相很聪明,他知道要过函谷道,就必须占领两边的山头,只有居高临下,才能避开明军的优势火力。
于是乎,一场关隘攻防战,直接变成了山地丛林战了。
“砰砰…”
在密密的桑树林里,一连串的火铳声响起,周军的第一波进攻立刻遭到反击。
金庭献立刻爬在地上,动也不敢动。他是夏国相手下的一个游击,被当做先锋来使用的。
看起来被压制的周军,其实根本就是来吸引明军火力的。因为双方都进入火器装备时代,战法上都有了革新,自然也都不再像以前那样冒冒失失地冲锋了。
“嗖嗖嗖…”
明军还没来得及高兴,从左右两个方向突然就射出无数支箭。
高文贵只感觉自己肩膀上一麻,然后半个膀子都使不上劲儿了。他一扭头,就闻到一股恶心的大粪味道。
“不好。”高文贵想起了一些老兵讲过的故事,说以前打仗,箭头如果粘了粪便金汁,入肉很难救活。
明军在桑树林里的布防是以班组为单位的,修成环形工事,这样才能保证正常的执勤。如果只是一两个人的暗哨在这里面,怕是被老虎和狼吃了都不知道。
但是这样的工事,恰好给了敌人攻击的方便。本事就是临时的防御,又在密林里面,周军自然会来个逐个击破。
高文贵作为班长,还没反应过来,整个环形工事里的战友已经伤亡了一半,他只能选择撤退。可是,这是一个让所有人丧命的办法。
“撤。”高文贵一下令,还能动弹的几个明军士兵赶紧爬起来就朝后撤。又是一阵箭雨,包括高文贵在内,瞬间就没有一个活口留下。
当金庭献带着人来到明军的这个小工事前的时候,他狠狠地朝地上的尸体啐了一口。
“将军,这明军的火铳也不咋地啊。还没有额的箭快。”一个亲兵得意地举起了手中的弓。
这就是吴三桂的厉害之处。周军这三年来,不光装备了新式燧发枪,同时并没有放弃对弓弩的训练。加上吴三桂根本有关宁军的老底子在,这支军队对武器的掌握上比明军还要好。
相反,过于强调火器的十五军,居然被比了下去。
&
第545章 你打你的我打我的
明军的地雷阵是挡不住周军的进攻的。首先,明军的地雷杀伤力不大,在这种地方如果不是大规模地雷阵起不到什么作用,而如果是地雷阵,那埋设地雷的痕迹又很明显了。
周军只要发现,一定会绕过地雷,明军忙活半天,也只能是瞎耽误功夫。
技术水平限制了产品质量,自然也不能要求会带给实际作战带来多大的提升。
到天黑之后,半个函谷道已经落入周军手中,而明军足足从前线撤了一千多人,满满地挤在一条比较大的防线上。
胡一清一屁股坐在一块大石头上,狠狠地吸着烟卷。烟头亮出的火光一闪一闪的,显示出胡一清心里的焦虑。
要是明军把这函谷道丢了,那函谷关就完全暴露到敌人的眼皮子底下了。
胡一清清楚,以现在的火药别说函谷关了,就算京城的城墙,只要时间足够都能炸塌。一旦函谷关暴露在敌人的炮火面前,丢关就剩下时间问题。
而如果不想丢关,明军就需要在这山地之上跟敌人争夺。但是这是一种以命博命的战术,怎么打都不划算。
过了一会,胡一清把烟头狠狠地朝地上一扔,又踩上一脚。
“通知各营团长,回函谷关开会。”胡一清解下腰间的皮带,大踏步朝回走。
这是一个太平的夜晚,但是对于函谷关守军来说是一个难熬的夜晚。如果再拿不出一个作战方案出来,明天就会和周军在函谷关前相见厮杀了。
会议一开始,就有人请命要求和敌人拼了。
“拼了吧!大不了一命换一命,咱们可是响当当的十五军,难道还怕了敌人不成”
“对,一命换一命,我保证可以不吃亏。”
胡一清一巴掌拍在桌子上怒骂道:“xxx,你们好大的出息,一命换一命就把自己贱卖了皇上每天的白花花的大米饭,每个月白花花的银元真是白养你们了。”
师长的话把一大群汉子骂的满脸羞愧难当。要是条件,他们十五军的待遇可是相当优厚的。明军一直没大规模扩军,就是实行了精养的政策,可以说在现在的大明当兵,待遇和社会地位都是相当不错。
要不是为了收复京城,十五军连函谷关都不用守,最多也就是在商洛大山里执行一些缉私的封锁任务,可以说白白在享福。
“我们是十五军是特战部队,为什么我们现在会被敌人牵着鼻子走,完全不会打仗了呢”
参谋长赵印选的一句话犹如一瓢冰水浇醒了已经烧迷糊的大家,瞬间让所有人眼睛一亮。
“对啊!我们是特战部队,我们天生就应该是在特殊战场,在敌后战场的。正面作战不应该是我军的长处。”
“他们打他们的,我们打我们的。”
“把战场移到敌人的地盘上去。”
会议室一下子炸开了锅,吵吵闹闹的好不热闹。
函谷道很窄,不管是哪一方的部队从函谷道进攻都会被两边山谷上的敌人攻击,所以这自然是这场大战中谁也不想用兵的地方。
可是当天明拂晓的时候,在函谷道西出口,突然之间就杀声震天。几十辆明军的战车像是从地下冒出来的一般,突然就杀向了周军。
还没等周军反应过来,足足三千明军像潮水一样就冲入了周军营地。喊杀声,爆炸声此起彼伏,整个营地一下子陷入厮杀的。
这个时候,周军大多数都没有起床,也根本不会有人想到明军会胆大到从函谷道山谷里发起进攻,一下子打了周军一个措手不及。
夏国相很生气,他亲自指挥慌乱的周军整顿队伍组织反击,准备跟明军拼命。
然而等周军稳住阵脚打算反击的时候,明军忽然就撤了。那些枪声,爆炸声就像是一阵风一样,呼啦一下就飞
第546章 胡一清的指挥艺术
胡一清心在颤抖,俗话说人总是在担心什么的时候恰恰就会遇到什么。
他在一昼夜里做出的部署,在第二天巳时就被函谷道中缓慢前行的敌军骑兵的现实击打得不见踪影。
胡一清心里明白,敌军主力到了。不是他的部署有错,而是敌人太强。
怎么办胡一清的手中只有六千兵,可是他要面对函谷道两边的和函谷关本身的防守。防御线拉长足足有十几里宽,无论如何兵力都不够。
此时此刻,胡一清想到的依然是那句话——你打你的,我打我的。
要想达到这个战术手段,首先就是要放弃传统的地盘争夺观念,为一城一地的得失而拼命。胡一清想到:如果自己就这样放弃了函谷关,是不是意味着自己的前途就此没有了
挣扎了片刻之后,胡一清觉得自己需要在军队和函谷关之间做出选择。他想到如果自己把大半个师的士兵丧命在函谷关,也未必就守得住。
“撤!”胡一清决定选择保留住六千战士的生命。
作为一个指挥官,学会打仗是基本技能。怎么样指挥作战那就是把作战方式转变成以自己的军队最擅长的方式进行,而不是让敌人发挥他们的优势。
然而,明军撤离函谷关之后,去向哪里是去洛阳吗
显然不能。如果不战就这样撤向洛阳,胡一清恐怕要被宪兵直接逮捕,而他也会被整个明军耻笑。
胡一清做了一个决定,他打算带着所有的部下去攻击函谷道两侧的一个侧翼。这样一来,无论从地形还是兵力上,双方都可以一战。胡一清选择的是函谷道西面的青龙山,这里地形险峻,有利于军队布防。
夏国相默默地等待着函谷道两侧的进攻慢慢向东前进,喜悦的心情慢慢地爬上他的脸庞。如果不出意外,在今天太阳落山之前,大军一定会抵达函谷关城下。
到时候都不需要大炮,只需要派几名敢死之士带着新式火药包炸开关门,这个所谓的“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关隘就会塌在自己的眼前。
可是,事情的进展却出乎了夏国相的意料,他左翼的进攻异常地顺利,而右翼的进攻却遭到了反攻。
“什么情况”夏国相脸上开始不高兴了。
一柱香时间过去,顺着函谷道,一队周兵居然就顺着这道峡谷从函谷关方向跑了过来。
“禀报将军,函谷关守军弃关了。”
“弃关”夏国相几乎以为自己听错了。他右面的山岗上明显还在战斗,可是为什么明军会弃关阴谋吗
夏国相打算派一小队骑兵顺着函谷道去函谷关看一看,他不是一个会被空城计吓倒的将军,自然也不会放弃已经到手的战果。
就在夏国相派兵去接收函谷关的过程中,胡一清正在一个高处用望远镜观察着周军的行动。如果说这个时候明军出手,或许能给周军造成一些麻烦,但是胡一清决定不出手,他只打算用有限的力量守住青龙山的阵地。
周军的行动很顺利,函谷关就这样很容易就到手了,夏国相高兴之余赶紧派人给西安送捷报。
等到夏国相身处函谷关关城之后他发现了一个很容易被人忽略的一些细节。函谷关很完整,但是这里没有守城的大炮,没有粮草,也没有一件兵器。就仿佛这个地方是刚刚才修建好的一样。
夏国相不理解,为什么这样一座重要的关隘上面会连一座防守的红衣大炮都没有。
吴三桂的确得到了燧发枪、蒸汽机和新式火药的技术,但是大明的铸炮技术他根本不知道。吴三桂的大周还以为大明的铸炮依旧是跟后金的红衣大炮技术差不多。
因为后膛炮没有大规模装备,吴三桂就没有发现这个区别。十五军根本就没有装备重跑,他们的大炮在撤离的时候直接拆解背走了。
夏国相有些失望,他敏感地预感到到手的函谷关就是一个鸡肋。因为他带过来的步兵几乎都陷入到了两翼的追缴战中,唯一能守函谷关的确是五千骑兵。
骑兵当守军是在开
第547章 金庭献浮敷尸烧森林
邓之荣从洛阳出发增援函谷关的时候,一路上都在不停地接到43师的战报,但是因为军情不能及时得到传递,他的命令也自然不能跟得上战斗的变化。
朱由检给了邓之荣指挥权,同时还调了两个军紧急增援河南。同时,为了配合整体战略,甚至曾英部也全面动员起来。
邓之荣做出了一个决定,预期干预不如放任。错乱指挥还不如不指挥,具体的情况毕竟只有战场上的指挥官自己知道。
而实际上具体的打法已经慢慢成型,邓之荣也不觉得胡一清有什么错,反正十五军没吃什么亏。
明军的主力到了,就驻扎在函谷关外,然而却不慌不忙地没有攻击,这又是一个反常的情况。夏国相有些看不懂了,按理说他这边的兵力部署是瞒不过明军的,明军只要进攻,他跟他的这点骑兵必撤无疑。剩下的,双方就会又回到战争之前的态势,无非是他占了一点点便宜。
邓之荣这边,他为什么不进攻呢主要是邓之荣立功心切。
要说大明的高级将领,这些年仗打了不少,立功的人那是一摞摞的,可是他邓之荣立功的次数真是少得可怜。
好不容易等到一个胆大的主动撩他,他岂会轻易放走了邓之荣心想:不咬下一坨肉下来,他就不姓邓。
“不姓邓姓什么”邓之荣的贴身警卫员问。
“姓柳。”邓之荣说。
“为什么姓柳呢”警卫员一脸懵。
“嘿嘿,小子你还嫩着呢。”邓之荣肯定不会跟他说大明皇帝朱由检曾经给自己取过一个假冒的名字叫“柳应龙”,邓之荣好歹也是大明的高级干部,他猜测其中必有缘由,反正姓柳能讨皇上欢心。
邓之荣必须要先等53 师有新的军情之后再做决定。
胡一清这边,经过两天一夜的混战,已经有好几个团陆陆续续地汇聚到指定的集合地了,这说明周军那边吃了大亏。
但是赵印选那边已经失联三天了,没有一点消息,这可不是好事。
“侦查营派出去了吗”胡一清很焦虑,赵印选那边有三千多人,如果出了事,相当于53师减员三分之一。
“战场范围太大了,我们派出去的要搜索周围二十平分里的范围,来去起码也得一天一夜。”一个作战参谋低着头回答。
“又是联系不上,唉!如果咱们能在半个时辰之内可以联系上所有的单位就好了。”胡一清喃喃自语,当然他是不知道后世有一种叫无线电的东西的。
话说赵印选这边,他们已经遇到了大麻烦。
赵印选的计划没有错,但是也正因为十五军的特战战力太强,让周军吃了大亏。面对大量伤亡,金庭献已经没办法跟夏国相交待了。
“将军,咱们怎么办”一个累虚脱了的周军垂头丧气,有气无力地问。
金庭献自己也没好,浑身上下好几处没了皮,一副惨兮兮的模样。再看看周围,聚集在他身边的周兵大约有几百个。
他拿出缴获的一个指北针,这玩意他已经研究了半天,大概知道怎么用,好歹他也是一个将军。
“砍树,烧死这帮龟孙子。”金庭献把自己对明军的仇恨彻底地发泄出来。
“怕是烧不着吧!”周军一个个面面相觑,这么湿的树林子,没有人觉得可以点燃。至少他们的总兵夏国相开战之前也是觉得烧不起来的。
“你们哪儿那么多废话,快去砍树。”金庭献其实这会只是想发泄一下,他也不知道能不能烧着。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