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都市言情

崇祯本科生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坤琳婶

    “如果朕也不在乎百姓的性命,是不是就留下了一个没什么人烟的北方了”朱由检强忍着愤怒问。

    “皇上是任君,自然不会罔故百姓的。”洪承畴赶紧说。

    “朕要听真话。”朱由检丢下半截香烟,用脚狠狠地踩灭,吓得洪承畴一哆嗦。

    “打仗哪有不死人的。大明建国之初,北方几省一样是赤野千里。后来施行大槐树移民,迁界禁海移民等施政,五十年后才得以恢复生产。罪臣这等做法,也不是第一次……”洪承畴饱读诗书,张嘴就来。

    要说这个,朱由检可以砍洪承畴头,但是无法反驳。史料写的很清楚,大明建国之初,一样是杀人如麻。

    光是从这个应对策略上,朱由检这边就输了。只能说国运向着大明,洪承畴没得得到天助才失败的。

    “不过,皇上派水师登陆辽东这步棋,实在是高。罪臣没想到,贼酋多尔衮亦没有想到。”洪承畴说的很诚恳,朱由检也听得舒服。登陆作战在大明以前就没有人懂,否则岂会有大凌河之败。

    “如果没有辽东之战,你当如何”李岩问。

    李岩一直想单独和洪承畴较量,只是辽东作战的思路不是他想出来的,那是李定国根据朱由检的一些提示做出来的。

    “如果没有辽东之战,在打完京津之战后,女真可以裹挟一些百姓退守关外。整个关内最少需要数十年修养生息。而南方的大军因为补给问题,无力继续北伐。”洪承畴说。

    “好歹毒的计策。”左懋第冷汗直冒。

    “承让。”洪承畴很骄傲,起码他现在意识到李岩应该不是他的对手,这说明他还是有用的。一个有用的人,活下来的几率很大。

    但是呢,有一点是事实,那就是这里面加了辽东之战,这又是谁提出来的?李岩吗看着不像,应该也不是这个左懋第。

    难度是崇祯?不应该啊!洪承畴对皇帝太了解了,他不是那种有大谋略的人。

    洪承畴




第541章 洪承畴的落幕表演
    “一:撤销八旗制度,旗丁贬为奴籍、矿工;二:定期从女真女子中挑选女子陪给有功勋贵家庭为奴婢;三:永远不准他们再回辽东。”洪承畴说了三点,招招狠毒,完全是按照后金对待野人女真的做法来施行的。

    朱由检听得阵阵寒心,头皮发麻。按照洪承畴的办法,估计大明的社会矛盾会异常尖锐。

    不过,洪承畴的办法是残酷了一些,但是指导思想没有错。首先,满汉通婚是肯定的,尤其是针对那些强抢汉人女子当妾室的八旗贵族,将来的地位肯定是一落千丈。这样一来,姨太太们还会留下来吗

    朱由检首先想到的是婚姻的离合制度,要颁布对应的法律,解放这些女人。

    其次,这些满人的确不适合耕种,文化程度又低。洪承畴说的没错,这些人确实只适合当体力工人,作战虽然还不错,可是朱由检暂时可不敢用。

    想来想去,朱由检打算把这些人安置到矿工和马车夫的行当里,应该可以人尽其才。

    “你说的这些没有什么新意。朕已经下令,满汉通婚,且旗人分散留在关内,具体的措施还在商讨。而且办法比你说的也好的多。”朱由检一副不以为然的表情,他可不想给洪承畴骄傲的机会。

    “皇上,罪臣,罪臣还有办法解决,解决吴三桂。”洪承畴现在最怕自己没有任何价值。

    现在的朱由检已经不是以前的崇祯了,皇帝身边有了李岩、左懋第等人,少一个他洪承畴也没什么大不了,除非他有超过李岩等人的地方。

    在洪承畴的认识里,朱由检剩下的困难当然就是吴三桂了,而他洪承畴,不光了解后金,他还了解关宁军,了解吴三桂。多亏了大明,让洪承畴成为最了解几方势力的万能人才。

    “说说。”朱由检重新点燃一支烟,他想听听洪承畴的高论。实际上,大明现在最不了解的反而是吴三桂。这些年过去了,鬼知道吴三桂会使用什么手段来对付他朱由检。

    “罪臣已经听说,吴三桂在关中大造兵器,也造出了那种新式火药,还有大量的新式火铳。关宁军现在的装备,一点不逊色大明的骑一军。”洪承畴说完,悄悄看了一眼朱由检。

    朱由检一愣,他非常不想洪承畴的话是真的,但是他能确信,吴三桂确实解决了火棉的制作工艺,而且也的确会造燧发枪了。起码朱由检得到的情报显示关宁军的武器水平至少达到了大明的八成。洪承畴说两军差不多,那是从外形上看是如此。

    “继续。”朱由检说。

    洪承畴很高兴,继续说:“关中人口不多,但是吴三桂得到西北的支持。尤其是用盐铁从准葛尔部换取了大量的战马,和河套的粮草。

    如果皇上想要收复关中,必须先切断延绥通道,控制河套。再学孔明出陇南,扼守固原,吴三桂是守不住关中的。”洪承畴说。

    “你这等于没说,看过三国的都能想得到。”李岩说。

    洪承畴其实是临场发挥,能一口气说这么多,就是在脑海里勾画出一副陕西地图出来。他可是当过三边总督的,对陕西地图可谓滚瓜烂熟。

    “关宁军的精锐就那么多,真正心向吴三桂的人还没有八旗兵多。不管是西北骑兵还是准葛尔部,他们都不会为了吴三桂拼命。只要打几场硬仗,消耗掉吴三桂的关宁军,其他的就会一哄而散。”洪承畴这番言论,朱由检他们倒是第一次听说。

    仔细一想,陕西本身就是李自成的地盘,闯军在那里建国,成军。后来被鞑子还镇压过。虽然现在落到吴三桂手上,但是细想吴三桂带着关宁军从山海关一路到关中,期间和后金闹不和,后金对这些人肯定卡过脖子。

    一一这样细细想下来,吴三桂在关中确实根基没那么强。洪承畴没有撒谎。

    “如果吴三桂也学你洪疯子呢”李岩说。

    “不会。吴三桂是一个伪君子,他爱惜脸面。罪臣是个利益熏心的小人,只



第542章 要进入皇城唱征服
    四月二十五,京城南苑。

    天空万里无云,春风拂面,绿玉葱葱。就在后市南苑机场的地方,已经人为帝地平整出一大块平坦的场地。

    周围是旗帜的海洋,是鲜花的海洋。广场西面临时搭建了一个高高的阅台,阅台纯钢制骨架,厚木板铺设,两边还耸立着两座更高的铁塔,这一下让自以为见过世面的京城百姓大饱眼福。

    因为时代的局限性,阅台就是主席台,两座铁塔就是指挥塔。很显然,朱由检要在这里举办一场阅兵仪式。

    为了配合这一次阅兵仪式,京城的十万经过挑选的百姓早早的被引到了广场上面。

    另外,从南苑一直到紫禁城,沿路都被士兵隔离,旁边也都挤满了看热闹的百姓。按照皇帝的旨意,今天的盛大活动可以容许全城的百姓参加,而且京城不宵禁。

    朱由检根据后世看到的阅兵经验,套到这一次的庆祝大会上自然是有所改变的。首先,这不是一次单纯的武力展示,更多的其实是一种庆祝活动。

    所以,大型的聚会表演是少不了的。仿照后世的做法,先有孩子,再到地方杂耍曲目等能增加气氛的节目。惹得广场上到处欢声笑语,私盛世华章。

    当人们以为皇上要玩一出与民同乐的传统节目的时候,大明皇帝朱由检身穿龙袍,在大太监王承恩的带领下等上了检阅台。

    “嘟哒哒哒嘟……”伴随着一排军号声响起,全场立刻安静下来。

    “万岁万岁万万岁!”这是帝国的礼仪,是百姓向皇权的效忠。

    “平身。”朱由检的声音几乎没几个人听得到,就连他抬起的胳膊也只有检阅台周围的官员们能看见。

    但是,两边铁塔上的旗手开始打出旗语,站立在广场百姓中间的一些穿着便衣的士兵是看得懂意思的,他们吩咐大声传达着旗语的意思。

    “效果不错。”朱由检满意地点点头,这可都是王承恩的功劳,老头为了实现朱由检口中的大规模,大场景效果,没少动心思。

    在这样的场景中,是非常不适合发表演讲的,反正说了也没用,没几个人能听到。朱由检索性也不搞演讲了,皇帝需要颁布一道安民告示,自然也就有秘书处拟稿,然后提交内阁用印,到时候自然会在京城张榜公布。

    接下来,再一次军号阵阵,阅兵式的重头戏来了。

    “轰轰轰…”一阵脚步声从远处传来,阅兵式的步兵方阵居然是以第八军打头。因为第八军是老底子部队,队列训练算是不错的。

    勉强算是齐整的队列加上可以整齐的脚步声已经震撼到广场上的大明百姓了,他们可从没见过这样整齐划一的军队。

    步兵方阵最帅的动作当然不是齐整,朱由检甚至看到后完全没有感觉,跟后世的步兵方阵比,这就是一群大学生军训的水准。

    不过,在经过阅兵台前,第八军的劈刺动作简直帅爆了。一支刚刚打过仗,那种整齐划一的劈刺,透露出来的杀气是任何一个人都能切身感受得到的。

    简简单单的几个动作,足矣让全场静默,事后有人说不应该让刺刀出现在皇帝面前。然而,大明皇帝朱由检自己却说,他最喜欢的就是方阵前进中的劈刺,让人热血沸腾。

    所谓的方阵,其实就是全军展示,一个团营为一个方阵,一直不停地超朝京城走。

    当步兵走到完,紧接着就是皇帝的禁卫骑师。这个时候,皇帝就穿着龙袍,坐上龙撵在万众瞩目下进入皇城。

    至于后面的方阵,则是大明真正的军事实力,骑兵和炮兵。

    方阵走了足足两个时辰,二十万大军才算通过永定门。京城百姓都传疯了,说是有大明百万精兵保卫京城,再也不怕外敌入侵了。

    ……

    大玉儿跪在坤宁宫外的台阶上,她现在没有任何思绪。

    &n



第543章 夏国相兵发函谷关
    西安,伪大周奉天殿。

    朱由检忙着北伐收复京城,在陕西的吴三桂心里却像猫抓一样难受。他很想趁机带兵出潼关,最好一路打到南京城下。可是吴三桂算来算去,他的兵力都不够,尤其是害怕汉中的明军会等他出关之后抄他后路。

    在中华的战争史上,关中一直和蜀中几乎是绑在一起的。不管是从秦统一六国之战开始,还是后来的许多大战略,得关中者继而的蜀中,最后图谋天下,这几乎是一部稳稳的战略步伐。

    吴三桂也很想把蜀中拿到手里,奈何朱由检一直在汉中布有重兵,即使白白养了四年,二十万明军始终在曾英的手里看护这着陕南的关隘。

    许多人说,现在的大明天下还剩下两个大军阀,那就是吴三桂和曾英。就为这句话,吴三桂还亲自给曾英去了一封信,畅谈过平分天下的好处,可惜曾英连个字都没回他。

    曾英没有回复他太正常了,因为吴三桂根本就没有对新的明军体制进行研究过。别说曾英能带走这么多部队,就是一个团,团长也带不走。

    大明军队现在的军官任命免权根本就不在将领的手中,军权全部收归兵部不说,军饷军需等调配权也都有单独部门。

    只有过于下放的军权才会导致军阀的产生,高度集中的军权是产生不了军阀的。吴三桂居然还带着老思想来看新的大明军队。

    “朕乃大周天子,好心邀他共举盛举,他却如此不给朕的面子,真是不知好歹。”

    吴三桂嘴巴上占着便宜,心里却在思索该干点什么,哪怕曾英不跟着他搞事,他吴三桂也不能眼睁睁看着朱由检那么顺利就收复京城。

    吴三桂是一个眼神飘忽不定的人,他的大脑壳总是不停地在谋算,尤其善于借力打力,借助别人的危机来壮大自己。

    这种天生的本事让吴三桂顺风顺水,占尽便宜。

    “启禀皇上:那伪明把大部分兵力调去了北直隶,我军正好出潼关抄他们的后路,夺取明军中原的马场。再不济,也可以进攻江汉,取得江汉的钱粮。”王铎首先站出来说话。

    王铎其实没啥本事,除了有点号召力之外,论能力跟侯方域差远了。他所说的这番话,傻子都看得出来。

    他真以为大明朝野就没人了,就算曾英不动,那在河南驻守的明军十五军是吃素的那十五军军长也是朱由检嫡系中的嫡系邓之荣,岂是那么好对付的。

    “侯大人,你怎么看”吴三桂盯着侯方域问。

    “启禀皇上,臣以为可以出潼关试探一下明军的虚实。潼关远离十五军驻地,明军兵力薄弱。如果我们在函谷关一带能占明军的便宜,则可以继续扩大战果。否则,我军应该尽快加强潼各关防御,另谋他图。”

    侯方域的话让吴三桂脸沉了下来,虽然他极度不喜欢听到这番言论,可是他不得不承认侯方域说的是正确的。

    陕西就是一个穷地方,单靠关中压根就养不活一支大军,何况在失去贸易便利之后的陕西,压根就弄不到什么钱。

    这个关中听起来是沃野,可是地里长的最好的东西就是小麦,一亩地也就产个两三百斤,一年还只能长一季。

    他吴三桂自从当了大周的皇帝,连每天吃顿大米饭都保证不了。据说连武关关外的明军普通士兵吃得都比他好,人家吃的还是占城的大米。

    他吴三桂吃的米得从延绥绕到榆林跟山西老抠们去换,费老鼻子劲儿了。

    最近明军收复了山西,这大米就更难换得了,吴三桂想想都窝囊,产米的江汉可就在武关关外不远。

     



第544章 函谷道明周浅试探
    函谷关前线并非只是一道简单的关隘,就像雁门关一样,它实际上也是一道完整的防御体系,但是函谷关的防御体系要完整、宏大的多。

    “双峰高耸大河旁,自古函谷一战场”

    本来三年前函谷关是在金兵手里,后来明军收复河南之后,函谷关就顺利地收了回来。

    朱由检确定了先北后西的军事战略思想之后,派出一批工程兵对函谷关进行修建,保证函谷关防御的完整。尤其是针对新式火器的一些防御措施,朱由检引进了后世世界大战中使用的一些防御办法。

    如果是后世的今天去看函谷关,其实可以看到两边的山势虽然陡峭,可是也并非不能上去。如果按照惯性思维去想,稍微找一个缓点的地方挖一挖,一支军队就送上去了。

    可是在古代是不一样的,古代的地形跟后世不同。不是说山势改变了,而是地貌不同。古代的函谷关两边的山上是茂密的森林,军队想要过去,只能抢关,别无他途。

    所以,明军只要修好函谷工事,就能有效阻挡吴三桂出关。这样大明才敢放下心对付洪承畴。

    比如,大规模的堑壕、防炮洞、铁丝网等。函谷关主关城墙厚三十米,宽一千多米,南北延伸出另有各种小关隘,西面还有很多座前哨、烽火台。
1...126127128129130...159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