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祯本科生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坤琳婶
“啪”的一声,马宝手中的长剑终于没拿稳,丢在地上。所谓的大明大皇子,当然就是以前的太子,天下皆知。
“你们好歹毒啊,为什么要给我的兄弟们下毒药”马宝虽然知道自己落入敌手命不久矣,可是他从心里有些瞧不起明军下毒的下作手段,算不得堂堂正正。
“毒药我想马将军
第560章 刘玄初找出中毒源
这里是一处山谷,这里有一条小河,小河由北向南缓缓流淌。
夏初的的天气一点都不热,尤其是在大别山里,反倒是一年中最舒服的季节。这里森林密布,植被茂密,一条不宽的小路沿着山谷通向南方。走在这条路上的行人不用多问,大多都是去武昌的。
和如此勃勃生机相反的,是一群走路摇摇晃晃,精神萎靡不正的数万大军,他们三三两两地瘫在河岸边烧着火堆,煮着一些稀粥吃食,无精打采地拢在一起很少说话。
一大群随军医士哈着腰,杵着木棍来来回回穿梭在营地之间,一群青壮被人强逼着在一排行军大锅里煮着什么。
“皇上,下毒的症结找到了,就是我们吃的粗盐。郎中说只需要把粗盐里面的杂质过滤,然后得到干净的精盐,所有人都会得救。”刘玄初没有杵拐棍,倒是精神面貌比许多人都要好。
作为吴三桂帐下仅次于方光堔的谋士,他的谋略还在方光堔之上,但是他的出身跟方光堔是不能相比的。至少在吴三桂势力初期,出身名门的方光堔还比刘玄初地位更高。至于正史的后来,刘玄初的才华还是得到了吴三桂足够的重视。
最为谋士,刘玄初这个人有一个特点,那就是非常的细心。他是文人,吃东西都喜欢清汤寡水,所以这人压根就没有摄入多少硫酸镁,身体比很多人都要好。
经过这么多天的推断,刘玄初已经找到了明军下毒的根源。食盐里参毒,古往今来闻所未闻。大家能想到的下毒方式就是酒水,食物等等。
“你确定”吴三桂半信半疑,他甚至怀疑这事就是刘玄初干的,不然为什么就他看起来像没事人一样。
“皇上,您信臣一次,我当场来制作精盐。”刘玄初言之凿凿。
作为文化人,知道的一些事情比普通人自然是强很多的。海边的盐农煮盐或者晒盐,都是去除杂质蒸发水分的一个过程。但是煮盐的味道就是比晒出的盐要苦,而且吃多了症状有点类似现在的周军。
晒盐要多一道沉淀卤水的工艺,盐健康得多。刘玄初秀才不出门,便知天下事。他的确找到了问题的根源,可惜他只懂理论不懂实践,更不懂化学。
当着吴三桂的面,刘玄初小心地把完全溶解后的粗盐水经过多层棉布过滤,最终得了一大缸清澈的盐水。然后就着陶缸,让抓来的一些百信玩命地煮。
“看,这就是精盐。这和从贱民家里搜出来的精盐是一样的。”刘玄初得意地把煮干了的盐和从百姓哪抢来的精盐作对比。
吴三桂的确看不出这二者有什么明显的区别,但是这事不能大意,必须要找人试吃。
“朕让你先吃,如果无碍,一定会给你一个头功。不过,这一小袋精盐,就交给朕的御厨了。”吴三桂当着所有人的面一把抢过刘玄初手中那袋从百姓抢到的精盐。
吴三桂不傻,他对刘玄初的话信不了几分,但是既然有了好东西,自然先保自己的命要紧,那几个站着活蹦乱跳的老百姓就是最好的证明。吴三桂也基本判断出这些老百姓家里的东西是没有毒的。
有了精盐,吴三桂还是不敢直接食用,他又命人去树林子里打了野味,然后亲自动手做了一锅炖肉,还不假他人之手,细细地从盐袋里捏出一撮精盐,慢慢地撒入锅中。
不一会,锅中香气扑鼻,立刻就勾起了吴三桂无限的食欲。吴三桂夹起一块肥肥的肉块,也不管烫不烫嘴,立刻就塞进了嘴里。
“皇上不好了,刘大人他中毒了。”忽然帐外传来亲兵的通报。
“呸!”吴三桂慌忙一口把肉块吐进了小铁锅里,他吓得半死,急忙起身到处找水涑口。
“你不是说盐没有问题吗“吴三国顾不得吃肉,怒气冲冲地来到刘玄初的跟前,斥责道。
”启禀皇上,臣,臣只是想找出问题症结所在,
第561章 吴三桂恶性毁长城
“好说。李将军给我们的任务是五天,我可以向张大人保证至少能坚守六天。”王传松拍着胸膛答道。
“这我就放心了。”张达中可没打过仗,这一个临时任务相当于是赶鸭子上架,湖北境内已经没有高级将领,他又指挥不动那些驻军,他不指望这些退役下来的老兵指望谁去
“咱们有二十多万劳力,自然是靠力气来堵吴三桂。我们几个早就商量好了,只需要在澴水上筑一道堤坝即可。”王传松指着眼前的一长排木墙继续说:“碗口粗的木桩,打一长排入地三尺,垒沙袋一丈高。不出一日,这澴水就会倒灌,形成一片二里地的水库。届时,吴军想要南下,比登天还难。”
“可是这么大的水库不怕蹦堤吗”张达中有些担心,这可是夏季,如果上游突然下雨,这样一道水坝能不能挡住。
“大人无虑,如果遇洪水,周军怕是连山谷都呆不住,何来进攻我们的力量。再一个我们有这么多人,可以不断地加宽堤坝,防止溃堤。此战的核心就在于不能偷懒,偷懒就等于送死。”王传松说。
“这没问题。大家都是爷们,不会打仗难道还不会干活了”一个地方官接话。
“那就开始干活吧!”张达中一挥手,整个山谷都沸腾了。想想后世的农业学大寨运动,这里当前的场景有些类似。用“白云”的话讲,那真是“锣鼓喧天鞭炮齐鸣红旗招展人山人海”。
吴三桂一直没有忽略的周军奸细问题,再一次给他制造了麻烦,因为胡国柱请示攻击大悟的时候,张达中这边的堤坝就已经接近完工了。或者说,从吴三桂夺取确山马场开始,整个围剿行动就可以正式启用,要不然张达中这个巡抚也不可能这么快调动这么多人堵在大悟。
……
“你说什么前面有一个水库”吴三桂一鞭子抽在送信的士兵脸上,本来他刚刚已经给前锋下达了攻击的命令的,转眼间又说打不了,这算不算谎报军情
要说这是不能怪胡国柱,在第一次他奏报吴三桂的时候,大悟的水坝还没蓄水,然而等了半天之后,一个小规模的水库眼睁睁地看着形成,这个时候发起攻击已经晚了。
“报:启奏陛下,明军主力已经追过来了,距离此地不足二十里。”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就在吴三桂生气的时候,李定国带着四个军的明军已经尾随而至。吴三桂带领的八万周军一下子被堵在二十里长的峡谷之中。
从信阳到孝昌也就二百多里,掐头去尾,这段河谷总共一百多里,只能怪吴三桂自己耽误的时间太久了,活生生走到了绝地。
不过,吴三桂还有生路,因为大别山又不是函谷道那种峡谷地段,还可以从中找路逃出生天。区别就是不可能让整只大军一起带出去,这么多的人和马,目标太大,行动迟缓。
但是,周军对这里不熟,他们没有向导。这么多人从一个地方突围,很容易被锁定追上,接着重新包围。如果多路突围,分清主次,最少还是有一些人是能突围出去的。
吴三桂一剑刺死了报信的周军,他不相信这是真的。堂堂当世奸雄,无论如何也不相信自己会落到楚霸王垓下的境地。
“给吴应熊发飞信,让他带兵来救朕。”吴三桂从没有现在这样的绝望,当初在山海关面临选择的时候都没这么困难过。
“皇上,关中只有一部分兵马驻守,如果这个时候派来中原,恐整个陕西不保。”方光堔劝说道。
“现在是朕的性命攸关的时候,自然是救朕重要。”吴三桂怒吼着,但其实他也知道就算把关中的周军抽到这里,把川军主将曾英也不是吃素的,他一定会跟着屁股撵过来。
“还是想办法分兵突围吧!此地向东是黄州,向西是随州,皆不是死地,我们还有机会。”刘玄初心里还是极力想帮助吴三桂脱困的。
“不,朕要跟朱由检谈判。”
谁也没想到吴三桂居
第562章 大别山出来的百姓
吴三桂想的也很对,他提出的和谈条件是一定要朱由检来作主的。
李定国也没想到吴三桂尽然这么容易就入了套,只能说时代的局限性限制了吴三桂的想象,不能怪他能力不足。
对付骑兵,当然不能在平原上围剿,除非两军面对面的厮杀,可曾听说过步兵把骑兵给围死了的
从一开始李定国的打算就是寻一处山区,诱使周军进入的战术,而整个中原能布这个局的也就是大别山,大别山一线能走得通的道拢共也没几条。
要不是确山马场有马、有粮,如何能勾着吴三桂走一趟。也只能怪吴三桂自己太贪心,着了道了。
李定国手中拿着吴三桂派人送过来的谈和公文,他甚至只是匆匆浏览了一遍当即就派人送京城了。
“请大皇子前来…不,去禀报大皇子,我稍后亲自去拜会他。”李定国本来想让朱慈烺过来议事,转念一想还是决定自己亲自前往。
李定国这个人,忠义仁德是透在骨子里的。在他看来朱慈烺这个大皇子代表的就是储君,从初心来讲,他已心生偏向朱慈烺。
朱慈烺听闻李定国要亲自过来见他,心里一愣,这个时候他还未见李定国心思。
从尊卑上他是皇子,半个君,李定国重君臣高低,在这个时代是应该的。从当前的战事上讲李定国可是统帅,而他朱慈烺只能算是一个小小的文职参谋,唤他这个皇子前去也是应该。
朱慈烺想通这个李定国心思很细,并非只是一个不懂政治的厮杀汉,便更加重视起来。
“朱慈烺见过总指挥。”二人见面之际,朱慈烺首先见礼,反倒是率先给了李定国好印象。
“李某今日为公事而来,想大皇子帮忙的。”李定国脸上微笑,但是口中的话却是公事公办,听不出一点夹杂。
“即是国朝大事,朱慈烺绝无推辞。”朱慈烺首先一口答应下来。
“眼下我军兵力有限,在下想请大皇子发动信阳百姓,扎好围堵吴三桂的篱笆,以防周军突围。”李定国说明来意。
虽然周军已经陷入包围,但是这个包围圈并未扎牢,尤其是东西两个方向。虽说周军是骑兵,但是到底人数众多,要想确保万无一失,当然是先把包围圈的口袋扎紧。
李定国能调动的人马就这么多,但是这个包围圈却很大。李定国甚至能想到如果吴三桂发现了粗盐里的秘密,最多两日功夫,其八万大军的战力至少可以恢复六七成。
深感兵力匮乏的李定国现在只能求助当地青壮帮忙,在这大山深处的各个深谷路口设一些防御工事,一定会起作用。
人可以短时间内不吃盐,是要不了性命的,之前之所以能打击敌军战力完全是因为拉肚子的原因。周军如果不再拉肚子,战力自然可以恢复,战马本就是吃草的,不拉稀恢复得更快。
且说朱慈烺这边,既然得了李定国的重视,他自然晓得厉害。朱慈烺在地方上想出政绩的机会可谓难上加难,当初朱由检给他定的十万流民,他费了老鼻子劲也没凑够,白白混了几年基层干部。
“去基层锻炼。”这原本就是一句忽悠人的话,有的人基层只是一个过场,而有的人恐怕就是“锻炼”一辈子。
从太子位上跌落民间的朱慈烺,又失去了原本东林党羽翼的照顾,跑到大别山这种穷地方,说锻炼那是好听的,说流放才是官员心里的真实的想法。
这一次,如果能在战场立功,朱慈烺绝对是打了一个翻身仗,这也算是李定国白送给朱慈烺的机会。
“二牛,去告诉所有人,把我的话传到各村各庄,让所有汉子都停下手中的活,进山为朝廷御敌。”
送走了李定国,朱慈烺紧张得把心提到嗓子眼上。他在信阳也结交了一些朋友,算下来都是他从大别山里劝解出山的流民,大好几万人。
如今正是用人之际,他只能依靠这些人了,但是怎么算
第563章 小心思终归坏大事
吴三桂精于带兵,这一点是没错的。
虽然身处险境且困难重重,可是吴三桂还是很有轻重缓急的。
几大袋精盐就放在他的面前,这就是周军抢劫周围百姓的战果。眼前这点盐供应八万大军是远远不够的,最多也就够一万大军吃上个两三天的。
吴三桂首先把自己的亲兵集中了起来,这是他要用来保命的部队。人没有盐最多力气小,但是打仗没有盐那战士就只能被敌人杀。吴三桂需要找一批人出来探路,这样他才有机会突出重围。
精盐,马肉汤和热乎乎的白面饼,这就是吴三桂给他亲兵的待遇。
“啪”吴三桂一下子打开一张地图,上面赫然画着大别山的地形。
“王屏藩,这里向东就是光山,路虽然有些远,但是地形相对平缓。最最关键的是,没有人会想到我们会向东突围。”
吴三桂死盯着王屏藩,这是他从辽东到出来的亲信将领,比王辅臣等人可靠。
“皇上,几时动身。”王屏藩心里一紧,他知道这是吴三桂对自己放心,可是这也代表前面的路会很艰难。
“给你三个时辰的修整时间,可行否”吴三桂狠下心说。至于六个小时王屏藩手下的士兵能不能恢复战力,那只有天知道了。
交代完亲兵营,吴三桂就换了一副威严的面孔,然后来到其他几位将军面前说:“众爱卿,如今我军中毒的根源已经找到。只要大家吃几天没有毒的精盐,性命无忧。
但是如今我们被明军包围,只能想办法突围。诸位商议一下咱们的突围方向吧。”吴三桂说完,就装着自己没有主意了,显然等着其他人入套。
“皇上,臣以为直接从原路杀回去比较好。这南下的路上有水坝,不利于骑兵出击,但是身后并无大水。明军刚刚尾随而至,咱们正好乘其立足未稳,一举突围而出。”王辅臣勇猛,他压根就没把明军放在眼中。
“不可。启奏皇上,臣以为我军内的奸细还未查出,还是应当先找出奸细,不然我们走到哪都会被明军知道。”胡国柱和刘玄初关系好,他不相信奸细就是刘玄初。
“不好了,启奏陛下,各营都有一些士兵逃走,恐怕是投降明军了。”
正在所有人争论要不要继续查内奸的时候,又一个不好的消息传来。如果是以前,有一些逃兵属于很正常的事。古代征兵多拉得壮丁,有些三流部队还没抵达战场,士兵能逃跑一半。
就算是强军,也不敢说没有一个逃兵。
可是这个时候周军出现大规模逃兵,除了正常的逃兵外,还说明一个事情:那就是周军内部的确有奸细,而且还不少。
因为被围,军中的奸细无法跟外面的人接头,所以干脆直接派人叛逃。这是裸的背叛,尤其是吴三桂这种人,他可以背叛别人,但是他受不了别人对他的背叛。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