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祯本科生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坤琳婶
在这个时代,五万全副武装的骑兵是个什么概念!
它可以代表一个中等国家的威慑力,足以吓坏小国的存在。尤其是那种整齐划一,装备精良的骑兵。
&nbs
第三百六十四章:接应李岩二
刘良佐部离沂南三十里就开始遇到鲁中军了。
从他们遇到第一批人起,一直又前行了二十里,看到的全是伤员。轻伤员用木棍树枝绑成的简易担架抬着重伤员前行,沿途就没有
第三百六十五章:李岩的战略
朱由检这边阻挡了豪格两天一夜,在第二天夜晚趁着夜色就撤离了。而此时的刘泽清,还兴致勃勃地要跟敌人准备在沂南大打一仗。
深秋的夜
第三百六十六章:江淮大决战之三
任何一种部署都有弱点,朱由检现在没有找到金兵的弱点在三路大军的哪个方向,这还需要一点时间验证。但是明军的弱点是东部,是宿迁、淮安到扬州一线。
不管是徐州还是凤阳,朝廷这两年都花了大力气修筑防御工事,唯独在淮安周围动的不多。东线仅仅是宿迁和海州两城作了一些防御修筑。
从兵力布置上看,似乎豪格这一路也是后金的弱点,人数是最少的。
从驻守大员来看,马士英督徐州,帮忙守宿州算是合理的安排,朱由检认为徐州防御最强,合适的时候只有撤回去就是安全的。
黄得功和卢九德守凤阳,也算是老搭档了,又是江北拿的出手的老将,加上坚城配合,朱由检也找不出更合适的人。
李岩刚刚从山东撤回来,现在手上又没足够的人,是不适担任一城守将的。
海州交给钱氏三兄弟,自己亲自驻守淮安,史可法在扬州负责后勤物资调配。
作为移动的力量和总预备队,朱由检给了刘良佐两万骑兵和一万地方驻军,可以随时支援徐州,宿州和海州任何一方。
等到朱由检把最终战略确定下来,淮泗大战已经打响一个月了。金兵攻占了外线除上述几座重要城池之外的几乎所有小城,内些已经把明军压缩到了整个江北一半的区域内。
金兵来势汹汹,一时间整个江南人心惶惶,大批江北的有钱人逃亡江南,只有盐商还坚持在淮安和扬州一线。
按照以前那个崇祯的性格,在这种局势下一定会下达天下大军勤王令,命令各地驻军赴南京作战的。可是现在的朱由检不会这样做。
朱由检只额外做了一件事,在江南号召富户捐款,为江北守军募集物资和军饷。至于效果如何,大约还需要一个月之后才知晓。
“第十三军的战事如何了”当大雪纷纷扬扬地覆盖淮泗大地的时候,大战已经进入到了第三个月内。
“情况不算好,路面都冻住了,挖都挖不动。十三军进河南的时候还是夏末,现在已经是初冬了,他们连衣物补给不了,能坚持到现在已经很不容易了。”李岩一边忙着在整理各方军情资料,一边回答。
“十三军在黄河岸边骚扰金兵补给线,等于是为我们争取了近一个月时间。”朱由检嘴上说着十三军的功劳,其实心里明白的很,李来亨这一次损失不小。
多尔衮月底出兵,他也没料到江北的几座城池那么硬,活活把百万大军拖到了下雪天,只能怪这小冰河时期的冬天来的太早。
百万大军的后勤是个天文数字,加上河南恢复得又慢,还得加上那些该死的“土匪”,战事就弄成现在的局面了。
在这方面,明军倒是占了便宜,毕竟是在自家地盘。
“可以给十三军下令撤退了,再让他们耗下去会全军覆没的。”李岩走到朱由检的身边,伸手在火盆上烤了一会继续说:
“海州已经被强攻了大半个月了,钱氏四兄弟已经重伤一个了。看来他们快撑不住了”
“不能撤!你说过的:焦土抗金。海州一撤东线这边无险可守,豪格可以直逼淮安。”朱由检说。
“可是不撤回来他们最多也撑不了五日,于全局影响不大。”李岩是个老好人,能说话的时候绝对说好话。
“多争取一个时辰都是好,打战哪有不死人的。现在的淮泗大地,每一个时辰都在死人。”
海州城。
当新一波金兵退却之后,整个城墙上的到处都是横七竖的尸体。钱肃乐杵着一杆长枪,勉强站起身。
放眼看过去已经看不到一个完整的城垛子了,就连海州城的外包砖都垮塌了好几处。城内到处是残垣断壁,到处是大火熄灭后的青烟,就连救治伤员的青壮行动都不在那么迅速。
俨然一副颓败的景象。
“哥。”钱肃遴、钱肃典俩人穿着破破烂烂的甲胄走到钱肃乐的面前。
“老五的伤势如何了”钱肃乐问的是钱肃范。
第三百六十七章:江淮大决战之四
后金是重视火器的,但是他们重视的是已经是火器制造出来的武器,而不是对火器原理的研究。
当二百多年后的西洋人打到家门口的时候,他们的大炮仅仅只是铸得更大更重一点而已,从技术上来讲,没有一点进步,就连pn都跟大明事情一样。
这样的王朝,可能真的是每天都只在玩宫斗吧!
宿州城外,两千青壮在前面休整道路,个巨大的石碾子被人拉着反复在道路上碾压。拉动石碾的是一群赤身的壮汉,几个金兵正用鞭子抽打在这些壮汉的后背上。
在这些碾子的后面,是由几十头牛组成的牛阵,牛阵的后面是一门万斤大炮,黑黝黝的大炮被一匹红绸子系着。
这就是多尔衮的攻城利器超大型红衣大炮。
准备了足足一年半,后金也仅仅铸造成功了三门这种大炮。耗银足足二百万两,堪称天价。
如果朱由检在这,他一定会说:“这东西最多一万块银元成本,我十万两银子卖给你,五天可以交货。”
不过卖给后金那是不可能的,比较一下性价比,凸显一下金人的愚蠢而已。大明朝至少提出了燧发枪理论设计,而满清二百多年居然都忘了有燧发枪这个东西。
多铎舔着嘴唇,欣喜若狂地看着两门大炮被运到宿州城外,因为金兵已经确定明朝忠臣马士英正在宿州城内。相比较徐州城里的那个不出名的阎应元,多铎对攻打宿州的马士英更有兴趣。
“还有一门大炮呢”多铎见少了一门大炮很不高兴。
“启禀豫亲王,另一面大炮正在运往凤阳。”
“知道了。”多铎脸一拉,但是也不能说别的。三门大炮给了他两门,已经很优待了。听说豪格哪连一门都没得到呢!
这些大炮的阵地就在宿州城外三里,这个距离是反复计算过得,要保证宿州守城大炮打不到金兵的炮兵阵地。
攻城攻了一个多月了,不能怪多铎手下无能,只能说明军守城的大炮太厉害了,射程居然比金兵的攻城大炮还远,已经摧毁了十几门金兵的大炮了。
后金铸造一门炮可是费死力气的,光是为了这次南征铸造大炮,都耗空了后金两年的赋税。如果不能压制住明人的大炮,以目前的消耗速度,光是大炮都能把后金的经济拖垮。
“主子,等会开炮的时候您得拿这东西把耳朵捂住。”孔有德巴结地凑到多铎的身边说,他手里已经准备了两个形状奇特的耳塞子,看起来就很软很舒服的样子。
多铎斜眼低头看了一眼孔有德,这家伙明明比自己高,可是他每次站在这总会矮自己半头。
“轰!”大炮响了。
多铎只感觉自己的身子一震,他离大炮至少在五十步外呢。再看看大炮旁边,两个金兵被震的耳朵流血,正痛苦地在地上打滚。巨木制作的炮架已经散开,炮架旁边有一个金兵被砸成了一滩肉泥。
一颗黑色的弹丸从宿州城上空飞过,也不晓得打到哪里去了,反正射程是远远大过明军守城大炮的。
“打高了。你们这些奴才,赶紧把炮架给本王修好,我要再打一炮。”多铎高兴坏了,他似乎已经看到了对面城墙垮塌的样子。
“王爷,天快黑了。要不明天再打”
“不行,本王就喜欢晚上p。”多铎看出来了,这东西又不指望它精确射击,管他是白天还是晚上的。
“王爷,这一晚上最多只能打七炮的”
“七炮就七炮,本王亲自打。”
多铎亲自走到另一面大炮旁边,举起火把点燃了火绳,然后像狐狸一样蹿了老远。
“轰!”炮弹挨着城垛子飞过,一路砸飞了三个守军和宿州城里的两栋房子。
马士英正在城里
第三百六十八章:江淮大决战之五
两座重要城池陷落的消息同时送到淮安和南京,低迷失落的情绪笼罩着整个江南。南京城内有谣传,说大明的防线已经被击破,江北怕是守不住了。
马士英的死,只有扬州的史可法默默地悼念,整个江南的官场几乎无一人为他说句好话。似乎大家只关心战事,仿佛这个人不存在一般。
“皇上,要不要公祭马阁老和钱氏四兄弟”李岩憋了半天,终于把心里话讲了出来。
“仗还没打完,我们现在要做的就是集中精力应对战事。”朱由检其实很想公祭一下马士英的。江北的稳定不光只是军事上的整编,更是马士英在江边一年多的行政功劳。
在这一点上,马士英比史可法起的作用要大。或许这个人真的有一些缺点,但是他的功劳远大于缺点。
但是现在的确不适合公祭马士英,从江南文官集团的反应来看,这个时候宣扬马士英只能造成一场口水战,除了内耗之外毫无意义。
对于朱由检来说,淮泗这场仗不仅仅是对金兵的防御大战,也是南京内部的最后一次站队。是对整个南方官场的试金石,只有在危难时刻才能明辨忠奸。
“海州陷落,东线防御洞开,金兵有两个选择:一是直接南下二是豪格大军西进帮助多铎夺取徐州。臣以为豪格西进的可能性更大。”
李岩没有继续纠结马士英的事,他是老好人,但是他该说的话也帮忙说了,至于具体怎么做,他不可能替朱由检越俎代庖。
“这不像金兵一贯的作战风格。多尔衮这个人一向喜欢冒险,当初入关就是一场豪赌。豪格直接南下进攻淮安岂不是更好”朱由检根据历史上金兵作风来判断,觉得豪格会继续南下。
“豪格的主力是骑兵,并不擅长攻城。钱氏兄弟最后发回来的奏报已经说明了,攻打海州的是山东地方势力,海州一战已经耗干了那些人的战力。
接下来豪格会继续保存实力,为最后决战留着实力。多尔衮虽然派出的是三路大军,但是其中却暗留后手,用兵非常老练。
他是以东线大军压迫我们把江北的主力调集东线,然后派步兵大范围从西线和徐州攻城,逼迫我们派援军救援西线。
但是他真正的杀招其实是豪格和多铎这边,尼勘只是佯动的棋子。徐州如果能拖住,此战尚有赢面,如果徐州失守,整个江北就很快丢掉。
还有一个原因就是刘良佐的骑兵还在宿迁,这支军队会让豪格睡不着觉。只要骑兵躲在城池里不主动决战,金兵就不会南下。”
朱由检听完之后长舒一口气,他到这个时候才理解这步棋的含义。
派阎应元守徐州不是朱由检有多聪明,也不是依靠历史事件。而是后世有人反复讨论过的战略布局。
朱由检没有本事布这样的战略,但是他选择相信后世的判断,所以重点布防徐州。没想到道理在这里。
“可是宿迁只有一万步兵守城,万一城破怎么办”朱由检问。
“如果城破,就让刘良佐率骑兵跑路,朝徐州方向突围。在主力援军到位之前,一定不能跟金兵决战,就是躲着不见人也要拖够时间。除非徐州城陷落了。”李岩的眼神坚定的可怕。
朱由检感到无限的压力从头皮上袭来。难怪说打大仗的将领自古以来很少了,光是这份定力就不是一般人能承受的。
这就像是眼睁睁地看着屋子烧着而坐着魏然不动,就算大伙已经把自己的衣服烧着也不吭声。
“豪格和多铎两军加起来几十万,兵力绰绰有余。如果,豪格派一支偏军进攻淮安”朱由检的意思是,金兵完全有实力在不调动主力的情况下还能腾出手来打淮安。
“有这个可能,但是就算淮安陷落,就算打到南京城下,骑兵还是不能动。我军军力不够,只有这支军队才能吸引金军主力不敢南下。”
&n
第三百七十章:江淮大决战之七
徐州算是整个江淮对明军最有利的战场了,而同时发生战斗的宿迁、凤阳要艰苦的多。
在凤阳攻城金兵一点不比徐州少,而且凤阳城可没有徐州那么坚固。表明上看起来巍峨的凤阳城,在几轮超级大炮的轰击下已经摇摇欲坠了。
黄得功这个人打仗勇猛没得说,最关键的是他听话,只要是朝廷下的命令一概坚决执行。朱由检说不要主动出击,尽量把守城时间撑得长一点,黄得功二话没说,照做了。
可是这凤阳城的城墙,有一段已经坍塌了,城墙的内外包砖和中间的夯土倒塌了一地,填满了半个护城河。
“快,快搬石头填住缺口。”明军这边,守城的士兵疯了一样地搬着各种建筑材料朝缺口处填。木梁、石头、沙包全都一股脑地朝缺口处码放。
“快,给老子把护城河填平了。”金兵这边也是疯了一样朝护城河填土料。他们的目的就是要抢在明军堵住缺口之前过护城河,好一口气冲进凤阳城。
凤阳城上的守军不断地朝金兵开枪开炮,忙着填护城河的金兵死了一地,可是依旧有手推车不断地朝护城河里推,死掉的尸体根本就没有拖走,直接丢进了护城河。
凤阳城的缺口处,明军也是不断地出现伤亡,一轮轮的炮弹从缺口处飞进来,每一颗铁弹都能带走一两个明军的生命。
慢慢地,靠近缺口处的一大片房舍被拆了个精光,缺口终于被堵住了。城外的金兵见捞不着便宜也就撤了。
“大帅,金兵这大炮实在是厉害,照这样打下去咱们这城墙还不得都给轰塌了”黄得功的副将翁之琪说到。
“金兵的大炮看守的太严,咱们又不能过去炸掉它,还得眼睁睁地看着它轰我们。”另一个部将田雄有些气愤。
“管好自己的防区,多杀敌人少操淡心。”黄得功瞪了周围人一眼。其实他心里很是担心,这守城守的就是城墙,城墙保不住又守什么呢
以前攻城靠的是直接攻打城门或者翻阅城墙,双方靠的是拿命拼。可是现在似乎世道变了,城门口已经不是攻城方攻击的重点,而守城方也会提前把城门堵的死死的。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