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祯本科生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坤琳婶
“的大炮又抬不进城,随便丢布几个阵,把他们进城的兵分开来,一股股击杀。”阎应元现在基本是都不用做太多战术指导。
一支军队天天打仗几个月,再嫩的新兵也打成老兵油子了,对于战术来说,实战的战场比什么样的训练都有效。
“可是这一次金兵把大炮抬进来了,不过不是那种超级大炮,只是一些小点的大将军炮。”陈明遇见他说完,阎应元只是稍微停了一下,接着又呼啦啦喝起了粥。
金兵能把大炮抬进城意味着他们已经能长期在城内站住脚了,也意味着城内的战斗会更加激烈了。
不过知道是一回事,承认是另一回事。
“走,抄金兵的后路去。”阎应元年龄大,但是脾气一点也不老,火很大的。他小心地放下碗筷,生怕摔坏了找不到下一个吃饭的家伙了。
金兵知道徐州地下有地道,但是他们不知道徐州城地底下其实是双层地道。徐州守军就是通过地道一次又一次把已经攻进来的敌人赶出去的。
徐州的守军,起码有一半儿住在地下。
阎应元用三千人在城内正面抵挡金兵,自己却带着人通过地道绕到了金兵的侧后方。
“将军,金兵在干什么”阎应元和陈明遇趴在一处矮墙后面静静地看着金兵。
金兵已经清理了一条五十步宽的街道,从倒塌的城墙外开始算起,一直通到城内,所有的砖头瓦砾都被他们清理出城了。
这行为可是真的很奇怪,哪有人这样攻城的。
对于二十万攻城大军来说,这点劳动力不算什么,这说明攻城的主帅实在无计可施了。
“这招毒着呢,他们是在给大炮清理一条路出来,只要这条街清理干净,我们就收不住徐州城了。”阎应元倒是看得明白,其实要不是徐州城的防御工事完备,他们哪里打得过金兵。
“今天是守城多少天了”阎应元问陈明遇。
“第十一天。朝廷把咱们早忘了吧!”陈明遇回答。
“从最后一次跟皇上联系的时候起,皇上就说过,他不会向徐州派援兵的。我们就只当徐州是大明最后一座城池来守。
徐州倒下就意味着大明倒下,所以不要去管外面的人会不会记得我们,只问我们能把徐州城坚持住多少天。”
其实阎应元也不知道朱由检为什么把这样的任务交给他来完成。大明有无数的能人,要找一个扛大旗的何必找他一个小小的典史。
可是从三年前被王承恩弄到南京开始,奇怪的事就一件接着一件。
“开工了,任务是杀的炮手。记住,得手就走,不要恋战。”阎应元强迫自己不去想那些想不通的事情,他下达了攻击命令。
论射术,徐州守军里能找的出来的好手并不少,可是多数人哪怕训练了两三年,水平也需要到一个比较近的距离内开弓,准头才高。
守军人人都会射箭,这点完全违背朱由检的建军方针,可是朱由检亲自同意的,也是朱由检把整个武库里积攒的弓全部调拨给了阎应元的。
&nb
第三百八十七章:双饵行动
“你说什么,父皇没死”朱慈烺带着惶恐和惊喜的眼神站了起来,他心里很慌乱,慌乱到待到哪,以何种姿势坐下或者是站着都感到不安全。
“皇上,老臣以为当务之急是您赶快登基。”刘宗周急坏了,他堵着朱慈烺劝太子登基。
“老师,这万万不成啊!父皇还在江北征战,我岂能躲在安全之地登大位。再说,父皇也没有直接传位于我。”朱慈烺胆子再大爷也不敢在这种事上面僭越。
在战场上吓得哆嗦发抖的刘宗周,在朝政上却胆大包天,文官们无非就是仗着把天捅破也不会掉脑袋的观念,反正朝廷上都是讲理的人,他们玩的就是嘴皮子。
“我的皇上啊!您是监国,也就是既定的皇位接班人。不管先皇在不在江北,只有百官支持,您都可以即位。
皇上难度忘了国朝先例,土木堡之变了吗”
朱慈烺心里一震,土木堡之变中大明也是两位皇帝同时在位。可是,史可法死前曾经再三叮嘱过要自己不要登基。
“好了别说了。我意已决,暂不称帝。我们还是商量商量国祭我岳父的事宜吧。”
最终朱慈烺也没有答应刘宗周的建议,但是却同意把朝政设在杭州,成立临时朝廷,并以监国身份发号施令。
虽然没有直接登基,但是也等于把一大半的朝廷事务捏在了自己手上。加上替史可法办国祭的事,足可以笼络一大批的江南官员。
刘宗周心里也感到满意了,起码江南的文官集团是倒向他这一边的。
另外,北面的一些投降过去的人也在悄悄串联江南士绅,表示希望看到朱慈烺登基。尤其是由某千年家族直接出面,细数了朱由检的“斑斑劣迹”,并预测了一个礼乐崩坏的可怕前景,着实吓坏了一帮子老顽固。
与此同时,南京方面也接到了朱由检的命令。太子监国是他亲自下令的,所以他不能说这件事太子有罪,只能说太子有错。
朱由检不可能在南京另立一个朝廷出来,那样等于是他自己在搞n,自己打自己的嘴。
朱由检的命令很简单,就是以南京留下的官员为根基,组建作战协调指挥部,由户部尚书方岳贡任总指挥,协调各方开始筹备支援江北作战的各项工作。
至此,江南虽然分成两个大派别和不同的若干机构,但是从表面上看,还是统一一体的。江南的百姓也还是在默默地支持着江北的抗金战事,而江南的士绅们,却在忙着朝刘宗周靠拢,准备跑官。
在刘宗周看来,朱由检最好是死在江北。如果回到江南,朝廷一应官员也会安排妥当,朱由检也掌控不了朝政了。
双方都在抢时间布局。
朱由检躺在马车上,马车跑的很快。
就算是开过挂的专用马车,朱由检依然被马车颠簸的浑身像散了架一样。尤其是路上的冻土像石头一样,一个不起眼的土疙瘩就能让朱由检感觉在玩过山车。
“我的李大将军,你就不能慢点吗”朱由检扶着马车的车窗瞅着外面骑马的李岩说。
“皇上要是不喜欢坐车,可以跟我们一起骑马。”李岩笑呵呵地说。
朱由检知道李岩在笑自己,开始跑路的时候他就是跟着这几个牛人一起骑马,结果胯下的蛋子都磨破了皮。
步子迈大会不会扯着蛋他不知道,但是骑马时间长了是一定会磨到蛋的。想着自己一个人躲在马车里擦药的情景,朱由检只能选择坐车。
“我们现在朝淮安走,真的可以吸引豪格的主力吗”朱由检感到怀疑。
“不搅乱豪格大军的后方,难道留着他派兵慢慢
第三百八十八章:船在高邮湖
金声恒的叛逃,对整个后金的整个战局来说并没有什么了不起的,但是金声恒把朱由检藏了十天,却给整个战局带来了变化。
豪格顺应变化占领了扬州,但是却被福建水师挡在了长江防线,眼馋着江南不得前进。
没有了百姓的扬州城,已经成了金军的营地。多铎、豪格和尼勘三王聚在一起猜测朱由检会朝哪个方向用兵。
“依我看,他们一定会去徐州。”尼勘说。
“不会,徐州城现在就是一座孤城,早已经破烂不堪。徐州守军的粮草都不多,如果再一下增加好几万人,不管是坚守还是突围都不合算。”
多铎是惯于打仗的领兵大将,他绝对不会相信朱由检会这个时候去救援徐州的,实际上现在的徐州就是一颗孤子。距离南面太远,现在去增兵和突围都是死路一条。
“那他们会去合州”
“如果大明皇上胆小怕事,这个时候带着大军去合州倒是再正常不过的事。”豪格脸上带着鄙视的表情,实际上豪格是最瞧不起大明人的,在他看来明人就喜欢玩阴谋,比如洪承畴,不然皇位就是他的。
“这崇祯皇帝自从南下之后,不像是个胆小怕事的。恐怕是不会去合州的。”多铎觉得朱由检去合州是最安全的,但是也是最无能的,他跟朱由检交手过,不相信朱由检会去合州。
“难度他会过来找我们决斗”豪格嘲笑着。
“哈哈哈。”尼勘也跟着笑。
“会不会顺着宿迁一路北上”多铎的手指顺着鲁中军以前的路线朝北画过去。
“你可拉倒吧。他要是从宿州一路北上,估计没到济南部队就得一哄而散。”豪格继续嘲笑。
“哈哈哈。”尼勘又一次跟着起哄。
除非是脑残抽筋了才会对战争胡思乱想,否则没有人会设计出这样的布局。当初李岩能坚守鲁中,那是砸了多少财力人力才站住脚的。
现在想继续用这步棋根本不可能,那么像突破海州北上,粮草绝对不可能支撑到山东中部。靠抢劫吗几万大军需要的粮草可抢不出来,除非有永城那种屯粮基地。
朱由检抢了整个永城也只够他这一部半个月的粮草用量。一般一支大军自身携带的粮草供给最多也十天半个月的,他们刚刚抢了一次,金兵是不会再给他们第二次机会的。
“咱们的粮草够不够”多铎想到粮草,还是害怕朱由检从东线打金兵粮道的主意。
“放心吧!这扬州府是产粮区,周围的人都被我们杀了几十万,空出来的粮食足够我们吃好几个月的。”豪格骄傲地说到,反正百姓都是他手下人s的。
“慎言!人是战后发生瘟疫而死,并非我大金国的勇士杀的。”多铎劝说着豪格,但是他的话豪格是不听的,要不是辈分比豪格高,恐怕多铎压根压不住豪格。
“渡江的船找到了吗”多铎见对朱由检的预判商量不出结果,就只好换一个话题。
“找到个屁,人都死光了上哪去找船。”因为来晚了没赶上扬州抢劫的事,找船的事就落到了尼勘部下的头上。
可是豪格把扬州周围的人都杀光了,尼勘上哪去找船折腾了快十天了,就找到一些小乌篷船,大多是渔民在高邮湖用来打鱼的。
尼勘生气不是船不好找,他是眼红豪格抢了太多钱财,而他白跑了一趟。
这个时代的高邮湖和洪泽湖其实根本就是连成一片的。而金湖县压根就是一片大大小小的湖中沼泽区,是后世填湖填出来的。
“启禀各位王爷:淮安探马在泗洪一带发现了明军骑兵踪迹,有大量明军主力在湖里搜集船只,并且集中烧毁。探马说应该是伪明皇帝朱由检亲自带的部队。”
后金的三位王爷正在勾心斗角,朱由检的身影也正式露了出来。
“什么朱由检在烧船”多铎一听赶紧找地图。
朱
第三百九十章:牛人不问年龄
谁是李定国
大家你看着我我看着你,谁也不知道。
这个时候左懋第站起身把椅子让了出来,他自己倒是亲自重新搬了一把椅子坐到了旁边。
然后,一个年轻的不像话的人从角落里站起了身,在众目睽睽之下走到了左懋第刚刚坐的位置上。
“我靠。”所有人眼珠子掉了一地,像方以智、黄宗義这样的青年才俊甚至带着明显嫉妒的眼神瞅着李定国。
没错,他俩压根就不是用看的,而是用瞅的眼神在瞄李定国。
“诸位大人,我就是李定国。以后江淮除水师外的所有的军事行动由我统一指挥,希望诸位大人多多配合我的任务。我谢谢你们。”
李定国站起身,当着所有人的面向大家敬了一个军礼。
忽然,所有人心里都明白了。他们见过朱由检行这种军礼的,现在看到李定国的姿势瞬间就明白过来了,这才是皇帝内定的最高指挥官。可是,这人未免也太年轻了点。
就在所有人瞪着眼准备看李定国笑话的时候,王承恩第一个站了起来,他从怀里拿出一枚nn,然后走到李定国的跟前,郑重地把大印交到李定国手上,然后王承恩自顾自地走出了会议室。
王承恩像是完成了他自己的任务一样就这样走了,同时也向所有人表明了自己的态度。
其实要论对朱由检的了解,只有王承恩一人。王承恩知道朱由检的真实身份,当然也知道李定国的重要。
有王承恩和左懋第亲自出面挺李定国,没有人再敢不服。
“现在我需要知道江北情报和军用物资的具体情况,请相关大人留下,其他人请退场。”李定国上来就非常不客气的对大部分人下了逐客令。
众人一愣,然后纷纷离席。会议室很快就剩下邢红艳、方近南、左懋第和李定国四人了。
“所谓兵马未动,粮草先行。这个年轻人不简单啊!”黄道周被方以智扶着走出了会议室,老头出门就说了一句话。
方以智听了心里一惊,他忽然感觉自己也高傲不起来了。他只是可惜一批新武器刚刚研发出来,恐怕是赶不上江北大战了。李定国要了解的是已经能批量生产的军备。
李定国也很意外,他没想到堂堂大明,情报和武备居然会掌握在两个女人手上。但是很明显他不能轻视眼前的这两个女人。
“鉴于大量金兵就在江北,我希望另外派驻一支军队重点保护军用物资,另外加强南京周边的反间事务。”李定国开口的第一个事情,就切中要害。
那么多金兵在江北,小规模过江是肯定有的,这一点之前几乎没有人重视起来。
李定国的第一句话就把屋里的两个女人吓出一身冷汗。
其实李定国所作得这一切,都是属于正常的战术,放到一场小战斗,就是派夜不收进行战场遮蔽。放到这么大规模的战役来讲,就是要做到出敌不意。
川军怎么到达战场,何时到达战场,实在是太关键了。
但是谁都没想到,到了这个时候李定国依旧没有想通那三十万人怎么才能到江北。他现在面临的问题是,要么飞到战场,要么想办法制造一种机会,能把决战时间拖延到川军赶到战场。
飞,那是痴人说梦,剩下的就是这么拖了。朱由检只能勉强拖到前面的二十万人抵达,再之后就只能李定国自己想办法了。
可是多铎又不傻,只要川军东进的消息一出,金兵立刻会像狐狸一样溜掉。他们现在敢在江北肆意妄为,就是瞅准了明军兵力缺乏。
“要说内奸,南京城内最大的内奸其实是她。”方近南正在思考内奸的事,她顺便把李香君给说了出来,其实方近南实在是觉得李香君这个n太危险了。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