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都市言情

崇祯本科生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坤琳婶
    “洪承畴,你安的什么心就算四川的军队抵达江淮,可是我大金国在江淮之地依然拥兵百万,怎可轻言失败”

    宁完我这些最早的汉旗不同意,现在留在南方的金兵主力其实最多的就是汉旗,几乎整个辽东的汉旗全部都南下了。

    如果没有任何战功,这些人除了白跑一趟之外,几乎是没有一点好处的。北方其实已经被满旗圈走利益了,他们这些汉旗都眼巴巴地指望着江南分一杯羹的。

    “听说崇祯皇帝已经被我大军堵在江淮了,臣以为只要诛杀朱由检,战局就有彻底扭转的可能。现在伪明监国太子已有另立的打算,四川的军队又不是朱明太子的亲信,朱由检一死,双方必然不是一条心。我大金国不是没有机会啊!”范文程也不想现在就撤兵。

    “是啊!”上书房众大臣纷纷点头,都觉得有道理。

    这些都是玩政治的人,不到最后时刻,谁也不会轻言失败。政治和军事本身就是一场赌博,真正能预测形势的人少之又少,大多数人只能说是一个个赌徒而已。

    “有人建议再次挖开黄河,水淹徐州,如此徐州城不攻自破。此计可行”多尔衮插话问到。

    “此计虽然可以让徐州陷落,可是大河的河水一样可以阻挡我东线大军的退路。万一有个闪失,我大军只能从扬州向西退回来中原,此路途会增加不少,约需要十日。”

    这场争论持续了足足两个时辰,最后多尔衮作出最终决定:让侯方域再次挖开黄河,大河之水倒灌江淮让扬州大军西进,从滁州和合州一带拦截朱由检,集中所有大军会展朱由检于肥水周围。

    成于不成,金兵都可以迅速安全地在川军抵达之前退守原来防线。而且还淹没了整个淮泗,消耗了大明的国力。此计看起来非常完美,而且是典型的挽回面子的好棋。

    可惜,洪承畴总觉得哪里不对,可是他暂时没有想通关键节点。

    每年开春,黄河会有一个汛期,叫凌汛。这个时候,山东境内的河段会被厚厚的冰块覆盖,直接堵塞河南段的黄河水形成一段堰




第三百九十五章:采石矶的支前大军
    采石矶。

    一座巨大的浮桥横跨长江两岸,而从浮桥上通过的早已经不是大明的军队,而是万千青壮民夫。

    军队早在五日前就在江北上了案,而军队留下的船只搭建了这座浮桥。

    宋应星站在桥头,他不断地和过桥的青壮们打招呼,这些人里大部分都认识他。

    “兵器全都送过去了吗”宋应升见到弟弟并没有问家事,第一句就关心起了工作。

    “放心吧!十天前就开运了,昼伏夜行,保证没有走漏消息。”

    作为最重要的火器军备,大明的火器储备一直都没有放在南京周围,而是集中储存在了马鞍山。或者说,马鞍山才是最后的总装厂,它就掩盖在最苦的矿山里,一般人还真想不到。

    指挥部是从浮桥是第一批过江的队伍,他们要在第一时间赶到主战场。而川军的前锋更是在指挥部之前就已经部署到位了,加上整个江北还能调用的机动部队,足足三十万人,这还不算朱由检的骑兵和李年的黑旗军。

    “大哥,你带的这些人送的是什么”

    “鞋子,南京城的女人们赶出来的。足足几十万双,听说城里每个女人都制作了一双。”宋应升随手拦住一辆四轮车,从上面翻出一双新鞋,鞋帮子上还秀着花儿。

    这些支前的车都是骡马或者驴车、牛车,甚至大量的人拉车。比起后世的淮河大战的独轮车算是富裕的,可是也还是一样的辛苦。

    宋家兄弟正聊着,方以智凑了过来。

    “前辈,我没有来晚吧”方以智对宋应星很客气,以晚辈自居。

    “你怎么也来了”宋应升感到奇怪,这个久不出将军山的宅男居然也跑过来凑热闹来了。

    “将军山所有单位放假半个月,他们都要求支前。我如果这次不让这些年轻人来,恐怕以后没人会再尊敬我了。”

    “参见公主!”方以智话没说完,宋家兄弟就看到了九儿,立刻行礼。

    “我说南京城怎么都空了呢,原来你们全都在这啊。”九儿本来就是一个喜欢热闹的,这样热血的事情本来就最吸引年轻人。

    事后有人做过统计,光是这一次支前行为中,以留守南京的朱由检亲信一派就组织了近五十万人次。还不算上江北调用的青壮。

    虽然不能和后世的百万大军支前相比,但是江南的这次支前,参加的可不是普通百姓,而是南京一带朱由检这三年来培养的ns,其中光是将军山的理工类技术人才和工业区的新产业工人就占了一半。

    “听说主力军队还没抵达,皇上手中严重缺兵。我觉得我们应该组建一支团练,兴许能帮上忙。”虽然他们这些人不了解具体的军情,但是还是了解一些消息的。

    “这个事还是应该奏请一下皇上为好,如果真的需要用上我们,只要把武器发给我们就可以了。”宋应升毕竟是官员,涉及到军队的事不能胡来,毕竟敏感。

    “我去求父皇,他一定会答应的。”九儿对于能参加战斗这种事很上心,她说完就任性地过了江。

    残破的凤阳已经不适合驻扎军队了,但是大战指挥部还是设在凤阳城内,毕竟这里是中都,也是大明都城。

    朱由检已经提前赶到了这里和李定国会师了,但是骑兵主力暂时还在百里之外,由李岩率领着。他们的身后就是金兵的骑兵主力尾随着。

    “据可靠消息,阿济格已经赶到宿州接管了北面金兵的指挥权。他们的前锋离这里还有两天路程,主力离我们有三天。

    现在离我们最近的是尼勘部,距离大约一天半时间,另外巴思汗的骑兵相距也是一天半。这三支军队的目标都是我军骑兵主力。他们应该都没有发现我们在这里还有大军驻扎。”

    “简单点说,都是来要我脑袋的,就是没想到我先练了铁头功呗!”

    “哈哈哈”满屋子人一场大笑。朱由检的一句笑



第三百九十六章:人不够,钱来凑
    “还有没有别的办法”朱由检于心不忍。

    如果这个时候再有一支十万主力,他绝对不会心疼拿黑旗军去堵口子。可是他朱由检就是拿不出来军队了。

    “最好的办法就是我们这边打的越快越狠,他们的压力越轻。”李定国沉声说到。

    “那就用最好的菜先招待尼勘部吧!”朱由检也知道,该是图穷匕见的时候了。

    从抵达老山跟金兵交战开始,黑旗军已经连续打了十天了。虽然这些战斗他们打的很轻松,但是也扛不住接连不断地作战。

    李年带着黑旗军从老山一路撵着尼勘抵达到来安,可累坏了。李年自己也奇怪了,怎么突然之间尼勘不要命地逃跑了呢一直到刚刚接到南京送过来的消息,原来是金兵要北撤了。

    到了这个时候,金兵的十五天期限已经过去了足足五天了,尼勘和多铎接到命令也已经过去了两天。李定国给黑旗军的任务需要从和豪格部接战之后算起,然后阻敌三天时间,现在豪格部离开扬州才一天一夜。

    这里是滁州北面的丘陵山区,战士们都有些疲倦,似乎这眼前的小山丘永远也走不完。

    “年哥,这些土包包也叫山”山娃子不太明白,之前说要在山里打仗的,可是眼前的“山”在他的眼中几乎都可以开垦成地种庄稼。

    “江北的山就是这样的,兵随便找个地方就能过得去,不好设卡子的。”李年知道山娃子的意思是这样的地方根本就守不住,不像在沂蒙山的时候,找一个山卡子一堵随便守个三五天没问题。

    看着这样的地形,李年心里也没底,根据情报来看多铎不可能走天长盱眙这条线,而会选择滁州北面的来安走定远。

    所以黑旗军的主防线就是顺着东北向西南斜插,以来安为中心的五十里宽的丘陵区,其中包括滁州。

    “就地修筑工事,先挖散兵坑,再挖连接散兵坑的堑壕。”李年迅速把兵力铺开,各个单位也都忙活起来。

    “可是军长,咱们要堵的可不只是南面的敌人,北面的尼勘部随时都可以转过身攻击我们的。”黑旗军的一个作战参谋提醒到。

    参谋不提,李年可能暂时还不想这个事,可是一提,李年立刻一个头两个大。

    如果是后世,他手中的足足七万兵是完全能构建一条防线的,因为火力强,bn发射速度和射程可比燧发枪强多了。

    可是这个时代必须把兵力集中起来使用才能达到预期效果。

    要不是朱由检提前把豪格手下的骑兵勾跑了,黑旗军这场阻击战压根就不用打,打了也是给狼嘴里送肉。

    “去炊事班把张团长找过来。”李年想了一下,南面需要修工事堵,那么北面最好的办法就是先撵,能撵多远撵多远。

    没一会,本来就在军部炊事班背大锅的那个冒失团长小步跑了过来。

    “报告军长,炊事员张焕武向您报道。”

    “心里有气”李年瞅了一眼眼前的年轻人,这家伙带着典型的山东口音,是原鲁中军的一个营长,以前就是李年的手下。

    “没有。”张焕武硬着脖子说,其实他憋屈坏了,心里特难受。连续两次打胜仗,却接连挨训,谁心里都不舒服。

    “再派你去杀敌,你还敢不敢主动出击”李年看着这个汉子心里特别担心对方说“不敢了”。

    “我张焕武只知道如何进攻,不知道怎么死守。”

    “好!给你三个团,让你去捅尼勘的腚眼,把他们给老子撵的远远的,能撵多远撵多远,知道吗”

    “知道了。”张焕武心里特美,他不光会回了部队还升官了,天大的好事。

    三个团对于李年现在来讲起不了大作用,他现在需要更多的人手,越多越好。这一仗明军没有优势,但是必须想办法创造优势。所以,土工作业就是必须的。

    离豪格部抵达还有一天一夜时间,李年要做的就是赶紧建立第一条防线。在黑旗军防守第一道防线的时候,还必须得有人帮忙修筑第二道防线,依次类推。

    “找人去通知当地官员,告诉百姓朝朝滁州方向转移,让青壮留下来帮我们修工事。”

    “军长,让老百姓帮忙可不容易,他们见到官兵跑还来不及呢。”参谋发愁,这个时代可不是军民一家亲,百姓见到兵那恨不得多长两条腿。

    “给钱,给银元。把你们口袋口袋里的银元全都拿出来。等打完仗给你们算贷款利息。”李年也没招,但是他还是知道财帛



第三百九十七章:亮瞎眼的黄将军
    s:上一章每个人头应该是奖励二十块银元,特此更正。

    在李年大修工事的时候,尼勘迎来了他这一生最辉煌的时刻,他手中掌握着后金几乎的野战骑兵部队。

    这可不是旗常见的骑步兵,这是真正的骑兵,包含着蒙骑,旗重甲骑,汉旗轻骑。

    另外尼勘手里还有汉旗的精锐火器天助军,也就是孔有德的部队。

    可以说现在的尼勘,手中掌控着后金最强大的一支军力,足以灭掉许多小国的力量。

    而且,巴思汗带领的骑兵是一路追着明军的骑兵进到凤阳城的,尼勘觉得他已经把大明皇帝堵在凤阳了,他将带领着最强大的军力夺取最的战功。

    凤阳城已经没什么好守的了,明军的主力骑兵提前到达的战场,优先占领了凤阳山。而巴思汗为了和尼勘主力汇合就去了定远方向,双方扎营距离相距十五里,彼此都能很清楚地看到对方。

    明军指挥部就在凤阳山,而金兵大营就在定远,双方主帅都可以看清整个战场,可望谁也没欺负谁。

    大战之前的夜晚很宁静,仿佛喧闹的白天是几百年前的故事一样。

    朱由检、李岩、左懋第、李定国站在山顶眺望着远处的定远城,那里绵延十几里的帐篷和星星点点的灯火璀璨,并不因为对方是敌军就故意显得多么狰狞。

    黄宗義跟在后面,他是第一次亲眼看到战场,至少他现在看到的战场充满着一种美感。

    凤阳山脚下,明军大营显得弱小很多。如果定远的灯火是一座城市,那么明军这边最多是一个小镇。

    单看这种对比,很容易让明军的将士失去信心,而这种情绪似乎就弥漫着明军的军营,连把火光都有些闪闪烁烁的。

    “今夜是下弦月,我们的主力会趁着月光部署到位的。”李定国站在朱由检的身后,和黄宗義并排一起,李岩和左懋第分别站在朱由检的左右退半个身位。

    “黄秘书,好好把这一切都记录下来,让后人能够见证这场历史。”朱由检之所以把黄宗義也带着,就是想让这个总架构师经历更多的事,快速成长起来。

    “是。臣一定如实记录金兵是怎么覆灭的。”黄宗義很会说话,因为现在站在这里的人除了左懋第,其实都是年轻人,跟年轻人在一起的感觉要轻松许多。

    “呵呵,黄秘书要是写演义,一定是把好手。”李岩一笑,他感觉眼前的组合很奇怪,皇帝、旧大臣、人、闯军旧部、西军旧部。这样的五个人却组合到了一起。

    “李岩将军谬赞了。”黄宗義跟了朱由检一年,还是知道朱由检对李岩的重视的。以他的猜测,未来的兵部尚书,必然是李岩。

    “明日大战,李定国负责只会左爱卿就负责战场救助吧。黄公子有没兴趣跟朕和李岩将军一起痛快杀一回”朱由检转过身,微笑地看着黄宗義,他相信黄宗義这个敢刺杀锦衣卫都指挥使的人一定不是怂包。

    “太好了,我马上去磨刀。”黄宗義压根没想到朱由检会让他上战场,他其实心里早就痒痒的。大多数男人从小都有一个当将军的梦,哪怕是黄宗義这样出身于书香门第的人。

    众人一乐,他们今晚像是约好了要以前逗黄宗義似的。

    “我送你一副明光铠,保你威风面。”李定国赶紧凑热闹。

    “那我也不能落后,我有一杆马槊,上好桑木制作,给你添个彩头吧!”李岩接话道。

    “老夫没有什么好装备,就送你一柄宝剑吧。这可是我的家传之物。”左懋第说着就解下佩剑。

    “你们都送了,那我就挑一匹马送给你吧。”朱由检说完就催促到:“时间不早了,快去准备准备,不然明天就没机会杀敌了。”

    看着黄宗義一溜烟跑下山坡,众人放声大笑。

    天亮了,阳光像金子一样洒满了大地,整个战场立刻热闹了起来。

    这个时代打仗之前首先要做的事是开饭,但是这顿饭不能吃的太饱,五成足矣。在太阳没升起之前双方的营地里就升起了炊烟,等到所有士兵都起床之后,营地就渐渐热闹了。
1...8687888990...159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