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楚帝国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贰零肆柒
与大王对饮?小吏重新打量胡耽娑支几眼,他正欲说商贾见大王必须大质重献时,身后一人过来低语几句,他改口道:此石便是大王所需,然大王何时见你,我也不知。
因因乎起飓风,蓝洋西岸多在四月至九月,十月少有,十一月至三月不可见。芍陂少司命号艉楼上,客串一日先生的熊荆正在讲海上风暴。面对眼前这群小觋,他不得不把风神因因乎拎出来。蓝洋东岸则相反,多在十一月至三月,四月到九月风平浪静。
试问,舟在海上,何以判断飓风?熊荆问道。
禀先生,可以气压计断之。学生说的是教材上的内容,他们估计是把教材背咏了一遍。飓风有眼,眼外气压变高,眼内气压变低,若气压计无故升高,当有飓风。
亦不然。有人出声纠正。飓风未必都有眼,有些飓风无眼而有锋。
学生们自己争论起来,熊荆听得尴尬。他编撰的教材可以说是错谬百出,特别是气象水文,只是知道一鳞半爪。学生们现在争论的是热带气旋和温带气旋。热带气旋就是台风,台风有台风眼,温带气旋没有台风眼,只有锋,锋处气候最为恶劣。想到此,他不得不临时补充了一些内容,把自己所知的热带温带气旋的差异说了一说。之后,他才切入下一个话题。
热带飓风如猛兽,猛兽行于海,巨浪滔天,风愈十二级,海舟必要闪避,然如何闪避?一些重要的内容并没有写入教材,只作口授。切记!北半球之猛兽喜右转,见猛兽行于海,其右称为凶险半圆,其左称为可航半圆。若猛兽由南往北行,东北最险,猛兽一旦转向,必吞没此四分之一圆之舟楫;不转,此处风疾吹向猛兽,风浪势必将海舟卷入猛兽之口。
秋高气爽的秋后,熊荆一番话顿将学生带到台风海域。学生谨记的同时又问:先生,若不见猛兽行踪,当如何?
飓风有眼,飓风之眼风向熊荆草草画了一个逆时针圆圈,历来如此。故而你只要背对风,飓风之眼永远在你左侧四十五度到九十度之间,然否?
然。学生们频频点头,熊荆画了几个小时才明白的事情,他们秒懂。
然,你虽知飓风在海舟之左右,却不知于飓风而言,你在其左还是其右,因为你不明飓风之方向。若飓风在海舟之左,海舟航向正北,飓风恰恰行向正北,那你正处于凶险半圆;反之,若飓风在海舟之右,航向正北,飓风行向正北,那你正处于可航半圆。关键在于风向,你等可想到破解之策。
学生知矣,可用气压计断之。先低压后高压,猛兽正朝海舟而来;先高压后低语,猛兽正离海舟而去。熊荆话音刚落便有学生站起来发言。
第七十一章 粟特
观曳选来的这批小觋确实很聪明,只是航海术当中最重要的不是躲避风暴,而是计算船位。
横跨太平洋的西班牙大帆船损失率是多少?根据cruikshank博士的统计,从马尼拉出发的大帆船共263个航次,从阿卡普尔科出发了353个航次,250年间共616个航次。在大帆船贸易期间,大约发生了3040次海难被劫火灾或其他意外,损失率大约占6。
太平洋航线如此,印度洋航线虽然没有人做过帆船时代的海难统计,但损失率应该不会太高;唯有大西洋航线比较凶险,但当楚国开拓大西洋航线的时候,蒸汽船——该死的管子(没有管子就很难有高压蒸气机)——应该出来了。即便没有出来,使用钢铁龙骨的大型帆船也能大幅度提高船的抗风浪性,减少海难的发生。
海上风暴并不重要,只有那些对航海一无所知的人才会以为是风暴阻碍了航行,真正阻碍航行的是船位测定。计算航法航迹推定在这个时代都不可行,陆标定位(针路图)只能用于海岸航线,无法进出深海,能用的只能天文定位。
还有一种取巧的办法就是:如果能做出硫酸,那就可以制造蓄电池,然后,造出火花隙式无线电,最后在岛屿上设立无线电站,通过无线电进行定位。这也许比制造航海钟简单一些。
熊荆又产生了一些幻想,他最终把无线电定位从脑海里驱除。司空唐渺已经在观测记录星图和月相了,一旦星图(也许他还要去太平洋对岸花费几年的时间观测星图)和月相记录完成,那么就可以通过观测月亮确定经度,最终计算出船位。这涉及到一些三角函数计算,眼前这些未来的领航员不知能否理解函数计算。
教材全由学生们自己看,熊荆每隔一段时间过来做一次答疑。相对于这些挑选出来的聪明小觋,水手班的学员就笨多了。半日潮有不少人推算不出来,只能记住朔望时大潮,好在爬桅杆很利索,猴子一样蹭的一下就上去了,下来不好好下来,要嗵的一声跳入水面。
对帆的使用也越来越娴熟,在一根桅杆一面主帆的情况下,已经可以调戗航行。据实而论,操帆才是水手的主要工作,尤其是逆风调戗。帆很沉重,调戗需要全体水手的齐心协力。在熟悉一面帆后,再操作一根桅杆上的三面横帆一艘船上的三根桅杆十二面帆(包括首斜桁上三面纵帆),那便可以驾轻就熟了。
剩下的,则是一些航海经验。比如近浅海的瞭望防撞对帆船本身的熟悉以及临时修理,熟悉海洋环境和海上生活。这方面越人学生可能更有经验,诸越之间的往来多靠海路,他们熟悉舟山群岛以及东海的水文和潮汐。也许,明年这个时候少司命好就可以出海。
臣拜见大王。湘夫人号在芍陂调戗航向了几圈,最后靠在码头区休息,一个吏人趋步奔来上来。这时候熊荆正在温暖的秋阳下喝下午茶。
何事?吏人是献策馆胖子,除了造府,熊奖也有很多东西在悬赏,比如硫酸透明石。
敬告大王,今日胡商来献透明石。胡人不要赏金,只求与大王对饮。吏人揖告道。
哦。熊荆放下茶杯,这正是他要的东西。他人呢?
禀大王,胡商就在岸上。吏人虚指身后,他把胡耽娑支带来了。
然。带他上来。熊荆往岸上看了一眼,确有两个胡人在岸上眺望,一人还背着羊皮行囊。
小人胡耽娑支见过楚国大王。入乡随俗,胡耽娑支和他的仆人上船之后便向熊荆顿首。
免礼。熊荆淡淡的说了一句,不佞要的透明石何在?
禀告大王,透明石在此。胡耽娑支雅言有些走调,但他献上的透明石让熊荆没空理他。
透明石是悬赏时的称呼,为的是让人记住它的特征。它的本名叫方解石,更确切一点应该叫做冰洲石。之所以叫冰洲石,是因为最先大规模发现它的地方是在冰岛,所以叫做冰洲石。最早将冰洲石用以航海的是维京人,处于高海拔地区的他们很难看见太阳,有冰洲石就不同了,阴天时冰洲石也能折射出阳光,以确定等维度航线时的船舶纬度。
用冰洲石折射出双影后,熊荆赞许道:确是不佞要的透明石,然则一块不够。
小人知道何处还有透明石,愿帮大王运来,只是胡耽娑支大喜,他随身带了各种玉石,就是要与楚国建立钜铁贸易。
如何?熊荆将透明石交给长姜,一块不够只是他的随口一说。胡耽娑支如果不能运来更多的冰洲石,他可以让人把这块巴掌大两指厚的冰洲石分解,每个商船队有一两块就够了。
小人请大王准售钜铁于小人。胡耽娑支忙让仆人拿出他带来的所有宝石。这些宝石装在漂亮的木匣子里,阳光下闪闪发光。
这是熊荆拿起一块璆琳,这是一种鲜蓝色的宝石,里面好像有一朵蓝色的火焰。《穆天子传中,抵达巨蒐后,当地人献上枝斯之石四十。以编撰《山海经观季的说法,枝斯石就是璆琳。
禀大王,此为瑟瑟。胡耽娑支本以为楚王大王会喜欢白色的羊脂玉。
不不。这是青金石。熊荆说了一个胡耽娑支听不懂的词。他好像听说过,在古代,全世界青金石只来自一个地方,那就是葱岭西面的山脚某处。
你从何而来?熊荆看着胡耽娑支,看见他眼深鼻高,眸子碧绿,又问:你是波斯人?
波斯?!胡耽娑支表情变得极为古怪,他无法想象一个偏僻地区的邦国国王怎么会知道波斯。波斯帝国已经不存在了,高加米拉战役之后,失败的大流士三世逃亡到巴克特里亚(阿富汗北部)后被杀死,波斯帝国就此灭亡。
大王知道波斯?胡耽娑支变了一副表情,不再像之前那么谄媚,而是多了一些尊敬。
我还知道亚历山大。熊荆微笑,说起了这个上古世界最最著名的基佬。
你真是无所不知。胡耽娑支已经听过一些有关熊荆的传闻,有一种传言说他无所不知。
你不是波斯人?熊荆再问道。他想知道胡耽娑支是哪里人,如果他是波斯人,那必然知道地中海世界的事情,如果不是,他的消息可能会很闭塞。
尊敬的大王,我是索格底亚那人。这是胡耽娑支第一次向这片土地上的人介绍自己。
索格底亚那?熊荆学着他的读音,前重后轻把这个词复述了一遍,道:你是粟特人?
我是索格底亚那人,大王。胡耽娑支不明白粟特是什么,他以为熊荆念错了。
你来自熊荆手指沾了一些茶水,在矮几上画出河中地区的阿姆河锡尔河以及咸海——这是依照《山海经上画的,编撰西山经的先人应该去过河中地区。此处?
是的,尊敬的大王。胡耽娑支瞬间被折服了,作为商人的他同样了解河中地区的阿姆河锡尔河以及咸海。
你知道亚历山大?熊荆点点头,他确定眼前这个胡人就是粟特人,安禄山的祖先。
大王,亚历山大在八十多年前死亡。胡耽娑支回答道,但是摩诃兜勒人统治者我的家乡,他们是一群贪婪残暴的魔鬼,光明之神已经在惩罚他们。
摩诃兜勒?熊荆念着这个词,默念之后有些醒悟:马其顿人?
胡耽娑支又是一片茫然。摩诃兜勒是希腊语keδoes的对音,马其顿则是英文acedonia的对音。击败大流士三世之后,亚历山大征服了巴克特里亚,建立了一个地跨欧亚的庞大帝国,他死之后这个帝国分成数块。最开始帝国分成希腊本土的卡山得王朝埃及托勒密王朝和塞琉古帝国,之后卡山得王朝被罗马吞并,而塞琉古帝国分裂出帕提亚王国(安息帝国)巴克特里亚王国(大夏)。巴克特里亚王国正由希腊马其顿殖民总督建立。
胡耽娑支对亚历山大充满仇恨,亚历山大征服巴克特里亚时进行了残酷屠城,而此前的苏对沙那(位于锡尔河畔,邻近费尔干纳盆地西口)之战,三万多粟特人凭借地形进行了顽强抵抗,两万多人战死或者跳崖而死,只有八千多名妇孺幸存,最后的征服是通过和亲,亚历山大娶了抵抗领袖的女儿。
胡耽娑支本为生意而来,在熊荆的询问诱导下,他说起了粟特人的悲惨往事。而熊荆也算知道了昆仑山以西的世界:最近的是希腊后裔建立的巴克特里亚王国,国王叫做迪奥多托斯二世,即位已经九年,但安息帝国塞琉古帝国的情况,胡耽娑支只字未提。他故意不提。
第七十二章 灾难
白色的羊脂玉红色的琅邪(玛瑙)蓝色的璆琳,以及一些五颜六色的珊瑚玻璃珠,这些玉石皆非凡品,以郢都市令的估计,一块羊脂玉就超过十金,其余玉石林林总总加起来,当有三千金之多。这个胡商可是带足了本钱。
而他想要的钜铁,以卖给齐国的价钱算,大概可以买下一千五百套盔甲和钜刃。但问题是,战争中的楚国现在并不需要这些玉石,楚国要粮食要布匹要木材,就是不要玉石。
听闻市令相告,胡耽娑支又提起了透明石,但透明石十几块就够了,这种石头无分大小,只要能在阴天折射出阳光便可。听闻此讯胡耽娑支感觉手脚发软,他从未听说过不要玉石的君王,可惜熊荆就是一个不稀罕玉石的君王。
周人喜欢玉,将玉比作君子;殷商乃至更早的部落巫觋也喜欢玉,他们以为玉中含有某种能量,能帮助自己告命于天。熊荆对这东西没有好感,他宁愿要黄金白银,这才是世界性通货。玉石离开东亚就不再珍贵,就像青金石(璆琳)除了西亚地中海外就不吃香。
而丝绸之路之所以能够存在,很大一个原因是西亚以及整个地中海世界都渴求葱岭脚下的青金石,而东亚世界则渴求来自昆仑山地区的软玉。往西的青金石之路和往东的玉石之路相连,造就出一条联通亚欧的重要商道。
这条商道远在张骞‘凿空’西域之前就已存在,但粟特人的出现还是让熊荆有些诧异,他们的名声应该是在两汉盛唐方才传开。但事实就是粟特人在战国便时遍布各国,粟特语胡姆丹(khudan)直译过来就是xianyang(咸阳),秦亡以后,xianyang被挪用到汉都长安身上;同时,粟特人也用cyn(秦)称呼汉人,中国和胡姆丹地区被称之为cynstn(秦尼斯坦)。希腊人写的《地理书所称中的chin(秦尼),乃至后来的china,都源于cyn的对音。
秦朝只有短暂的十五年,若不是战国时期就已在各国经商若不是知道天下统一于秦,秦尼斯坦这样的称呼不可能出现。熊荆并不懂粟特语,他的猜测是亚历山大的东征把粟特人赶到了东亚世界,然后他们开始经商,全天下贩卖在他看来不值一文的破石头。
良马如何?已经是夜晚,地点在郢都正寝。除了熊荆,还有市令关吏集尹等人。
然。胡耽娑支毫不犹豫的点头,只是,马匹通过赵国需收重税。
那钜铁通过赵国不需重税?熊荆反问道。他现在已经清楚,粟特人虽然与秦国有贸易,但更喜欢去的地方是邯郸,东周时期则齐聚洛阳,这是绕着秦国的边界走。
钜铁和恶铁无异,运入赵国一斤不过数钱关税,运出赵国小人与雁门郡李将军相熟
李牧?熊荆恍然大悟,李牧有钱养兵,原来是靠粟特人。秦国以外,天下所有的玉石都从雁门流入,贩运的丝绸又从雁门流出,他当然能每天杀牛犒劳士兵,征集百金之士了。
李牧不愿良马运入赵国?熊荆问道。
大王,是赵国不愿良马流出赵国,所以收重税。胡耽娑支解释道。
大王,不知是否可从燕国运入。关吏建议道。若大王遣使于燕国,燕国定不收重税。
用海舟么?熊荆想了想,又觉得并非不可行。如果天气好,最新式的大翼战舟也能在渤海上来回运输。新式大翼一百六十五人,与一卒三百二十人的编制不合,所以造船厂改良了大翼战舟,桨还是三排,但是上面两排桨是两个人划,这样一舟最少需要两百五十名欋手,加上甲板上的甲士,一舟超过两百七十人。
然。关吏说道。臣闻赵国之马税倍之,若能于海路运马,不费也。
那良马便运到燕国,可行么?熊荆问道。
可。胡耽娑支大喜,燕国他更熟悉。
良马须在两千楚斤以上,四岁以下之乘马。马尹念着要求,母马可酌情少两百楚斤
大王这是要胡马?不求身高只求体重,胡耽娑支顿时明白熊荆想要什么了。
若有汗出如血之马,可价议。熊荆再道,两千楚斤以上之公马种马亦议价。不佞还要一种喂马的作物,叫做苜蓿,你顺道带一些种子过来。
大王为何不要草原之马?听到‘汗出如血’四字胡耽娑支就头疼,他本以为熊荆要的良马是高大一些蒙古马或者戎马(河曲马),谁知熊荆要的根本就不是这两种马,他要的是西亚马和巨蒐(大宛)马,可这样的好马一出现草原就会被人抢走。
为何要草原马?熊荆反问。草原公马体重不及一千四百楚斤,反应极其极其木纳,越障碍能力又低下。楚国本就缺马,养戎马养草原马,还不如养一匹真正的好马。
熊荆总结出来的理由其实也是骑兵总结出来的理由。穿锁子甲之前,马的体重轻一点或许还能忍受,但对驾驭指令缺乏反应才是致命伤。
大王缪矣。胡耽娑支满脸苦涩,大王可曾听说穆天子西行?
然。熊荆点头。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