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都市言情

宫妆误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文如锦
宫妆误
作者:文如锦
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一段繁华绵密的花间岁月,一场旷世珍重的深情挚爱。留意儒雅温文勤政的宋仁宗赵祯与娇生惯养任性高傲的皇后郭绾绾,从最初的两小无猜到疏离渐生又到两心如一,最后花落人去,独留了他守这岁月朝暮,山河无情。故事起于明道元年她打他的一个耳光,从此牵扯出前朝后廷多少明争暗斗。真情萌动,恩爱缠绵,白首一心,矢志不渝,那些不经意的瞬间,未察觉的感情,金锁沉埋的时光里,他们又以怎样的目光注视过彼此。宫妆误,误了红尘绯色落,误了碧阙江山寞相见欢,别亦难,此生此梦,是惊艳,亦是伤逝。--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第1章 两情见如欢
    这是,北宋仁宗明道元年。

    “不好了,不好了。皇后娘娘把皇上给打了。”尚美人的宫女粹心一路嚷着从崇庆殿跑了出去。

    粹心这一嚷,合宫皆惊,宫人们聚在崇庆殿外的宫阶下口耳交接地私相议论着。

    “咦,怎么回事啊,皇上近来不是很宠尚美人么今日竟不替尚美人解围。”

    “不知道啊,皇后也真是胆子大,连皇上也敢打。”

    “皇后啊,还不是仗着她娘家,还有太后宠着她。”

    “你们说,皇后娘娘生得那么美,仙女似的,平日却笑也不大笑,与皇上也别别扭扭的,该不会是皇后娘娘不喜欢皇上吧。”

    ……

    第二天一早,赵祯依时去上朝,他端坐在御座上,眉头微蹙,清隽的面孔里透着一丝难以察觉的疲惫。

    这天的朝堂一如既往地热闹,又是黄河决堤,又是淮南水路修峻,又是边境难民涌入内地。赵祯翻弄着御案上堆叠的奏折,对方才上奏的几件大事已经暗暗有了定夺。

    就在这时候,观文殿学士吕夷简双手执着谏板,从队伍里迈步而出,正声说道:“臣有本要奏。”

    “吕爱卿何事啊”赵祯微倾着身子,一面轻按着太阳穴,一面缓缓地抬起头来。

    “皇上,臣听闻,昨日皇后在争执中误伤了皇上。虽是误伤,但皇上乃万金之躯,皇后此举仍是失仪。皇后乃国母,失仪如此又如何母仪天下,且皇后多年无子,臣上书,请皇上废后,另立贤淑以正妇德。”吕夷简此言一出,朝堂上下一阵哗然,连赵祯也倍感震惊,当即睁大了眼睛直起了身子。

    “吕大人此言不妥,皇后出身高贵,大方端正,多年来管理后宫事宜井井有条,怎可因此无心之失便行废后之举。”说话的是秘书阁校理范仲淹。

    “范大人此言差矣,误伤天子怎是小过。”吕夷简对范仲淹的话不以为然,甚至咄咄道:“在下知道范大人与皇后的父亲宁海侯有旧,但范大人也不能因私忘公啊。”

    “你。”范仲淹被气得涨红了脸,说不上话来。

    接着朝臣们又纷纷进言争执了起来,总是反对吕夷简的人多,但吕夷简巧言善辩,反对之言都被他一一回击了。

    赵祯听朝臣们争得面红耳赤的,“废后”这两个字便如针尖一般扎着他的心口,让他听了极为不快,他几欲发作,临朝十年来,他还从未像今日这般烦躁过。赵祯轻抚着昨日绾绾打过的地方,只觉心口灼灼,终于稍稍平复定了起伏的心绪。

    “好了。”赵祯抬高了声气,严肃道:“吕爱卿,这是朕的家事,不宜在朝堂上讨论。此事是朕有错在前,皇后是无心之失,并无失德之处,吕爱卿也好,其他诸卿也好,都不要再说废后的话了。”

    “可是,皇上。”吕夷简又抬起了谏板,想要说什么。

    “吕爱卿,朕与皇后,这是朕的闺阁之事,你也要管么”说到“闺阁之事”,赵祯的嘴角边浮出了一丝若有似无的笑意,不过这笑极浅,只有离他最近的陈公公才看得到。

    “皇上。”吕夷简显然没想到皇帝会如此回护皇后,他举着谏板立在那里,那脸色极是尴尬难堪,但他犹然故作镇定,平视着皇帝的眼睛。

    “好了,吕爱卿。你是观文殿学士,你与其来干预朕的家事,不如多花些心思在黄河决堤难民安置的事情。”赵祯坚定了语气,更显出一种不容置疑的威严。

    “若是诸卿没有旁的事,那今日就退朝吧。”过了一会儿,赵祯看群臣安静了下来,吕夷简也不再说话了,便说道。

    散朝后,赵祯照例是先去后殿将这里三层外三层的朝服换下。

    “官家昨夜又是改奏折到很晚,今天瞧着精神有些不好呢,要不要传太医来看看。”陈公公在一旁一边接着皇帝换下来的朝服,一边说着。

    “勤政是做皇帝的本分,朕可没有这么娇弱。”赵祯望着陈公公笑道,他知道陈公公是真宗皇帝身边的旧人,自他幼时起就服侍在侧,这老人家对自己当真是一片真心实意的关怀,故而他也从不对陈公公端着皇帝的架子。

    “官家,还是回御书房么”待到赵祯换好了常服,陈公公又问道。

    “唔。”赵祯立在那里,面有踌躇。

    看着赵祯不决的脸色,陈公公忙说道:“官家,今天一早崇庆殿的晴柔姑娘就偷偷派人来告诉奴才,说皇后娘娘病了,有些不大好呢,官家要去看看么”

    赵祯听



第2章 良月听花入夜寒
    月上柳梢,花影侵衣,汴京城入了夜。

    观文殿学士吕夷简,换去官服,乘一顶寻常小轿,去往汴京城最热闹的花街柳巷红袖里。吕夷简出身书香世家,历官已经两朝。其叔父是前朝司空吕蒙正,他少年及第意气风发,多年来为官也勤谨清正,受到仁宗皇帝的倚重,也颇得刘太后的赏识。他四十余岁的年纪,身形高挑清瘦,面孔白净削秀,两撇修得极整齐讲究的胡须更添了几分斯文之气。他穿了一身绛紫色团花软缎袍,手里把玩着一颗盈碧欲滴的翠玉扳指,头山带着镶了玉环的网纱,神情倦倦地靠在车上。这一身慵懒富贵的气息,很像是个闲散的世家子弟,而非世代簪缨日理万机的朝廷重臣。

    避人耳目一般的,吕夷简的小轿到了红袖里便直接行到了了良月斋的后门,吕夷简下得轿来,便径直穿过天井上了二楼。

    “吕大人来了,我家小姐已经等候多时了。”见得吕夷简来,一个身着绿衫,头梳双环,年约十四五的小丫鬟便迎上来引他进了一间房间。这房间虽不大,却布置得极用心,粉晶珠帘泠泠地想着,箜篌上雕漆凤凰栩栩如生,碧璃炉中鳄梨香清甜扑鼻,

    “吕大人先坐坐,我家小姐去更衣了,这就来。”那绿衫少女奉上一盏香茗后,便出去了。

    这茶盏烧作枯荷状,底料是钧白瓷,茶汤清澈见底,碧色冽冽,吕夷简摇着头笑了笑,并不去饮。

    “怎么,吕大人,今日的茶不合心意”说话的是个绝色妙人,娇声呖呖醉骨如酥,吕夷简循声望去,只见这女郎正从一扇半月形的雕花木门里走进屋来。她将头发斜挽在右耳边,髻底垂下一条长长的分肖,盈盈一笑,露出一对梨涡,左眼下一颗米粒大的红痣如清泪欲坠。

    “梨娘,你来了。”吕夷简招呼道,原来这女子便是良月斋的头牌白梨娘,也是吕夷简的红颜知己。

    “瞧大人的样子,好像是很不高兴呢。”梨娘坐到吕夷简的身旁,柔声说道。

    “今日,我在朝上碰了皇上好大一颗钉子,自然是有些不得意了。”吕夷简闷闷地说道。

    “哦,因为什么事呢”梨娘低下头去剥柑橘,不动声色地问着。吕夷简便将朝上发生的事说了一遍与梨娘听。

    “就为这个啊,大人也莫怪



第3章 幼忻公主
    过了两三日,绾绾的身子也大好了。这些天,赵祯每天也都来看她一两次,她总是睡着的时候多,纵然醒着,也虚弱无力地很,赵祯恐扰了她休养,每次只略坐坐就走了。

    这天绾绾起的早,梳过妆后便去小书房整理那日的书稿。她立在书案旁,将那堆凌乱的书稿整理在一处,一张张地清点着。忽地她眉头一皱,问道:“晴柔,可有什么人动过么怎地少了一张。”

    “娘娘,皇上那天来看你,临走时他拿走了一张。”晴柔一面应着,一面将一碗药递到绾绾手边:“娘娘,吃药吧。”

    是他拿去了,绾绾心里不禁一动,她停下手来发了会儿呆,那纸张在她的指尖簌簌滑落,被风一吹又散开了。

    “娘娘,快喝药吧,药都快凉了。”晴柔又唤道。

    绾绾这才回过神来,她低下头继续整理着散乱的书稿,任性道:“我都好了,不要喝这苦东西。”

    “娘娘,那这药都熬好了,你不喝,可怎么好呀”晴柔撇着嘴问道。

    “喏,往那些花盆里浇了就是了,左不过就是些益气调理的补药,也没什么坏处。”绾绾一面说着,一面向屏风后的那盆文竹望了望。

    “娘娘,你若老这样不喝药,我告诉太后皇上去。”晴柔将那药碗推得离皇后更近了些。

    一听到晴柔说“皇上”,绾绾心里又是一动,她抬起头来,恃宠一般地娇气道:“你告诉他们去呗,去啊。”眼中还带着一丝俏皮得意的笑。

    “娘娘。”晴柔又委屈又着急地唤道,绾绾自顾自地整理着书稿,也不理她,晴柔无计,只得将那药碗一倾,尽数喂了屋里的那棵文竹。

    “对了,我睡着的时候,母后有派人来过是么”绾绾问道。

    “是呢,云舒姑姑来过两次,一次送了些延佑宫小厨房新熬的桃花姬,一次又送了一盒养荣丸。”晴柔说道。

    “嗯,一会儿我做些点心,去看看母后,这些天,她必定又为我的事情费了不少神。”绾绾说道。

    午膳后,绾绾准备了一碟亲自做的桂花绿豆糕,盛在紫檀食盒里,准备带去向太后刘娥请安。

    自崇庆殿到延佑宫,是要经过吹雪堂的,这吹雪堂因种满了梨花,开花时如一片雪海方有此名,时值暮春,那梨花早都开尽了,唯有数不清的叶子,颜色一片更比一片深,挂在树枝上,单调地生长着。吹雪堂内有一个小池塘,远远地,绾绾依稀看到一大一小两个人在池塘边荡秋千,那小的,像是宁国公主赵幼忻,她只是一瞥,也未太在意。

    “不好了,不好了,公主掉到池塘里了,救命啊,救命。”才走出几步,绾绾便听到了一阵惊慌的呼叫。

    绾绾未及多想便奔到了池塘边,秋千上空无一人,四岁的公主正在池塘里张着小手挣扎呢,那宫女早就哭做了一团不知所措,看到皇后也忘了行礼。

    绾绾生长于江宁,自幼熟识水性,她忙将广袖的褙衣脱下随手一扔,便跳到了水中。待到晴柔等人赶过来时,幼忻公主已被绾绾救上了岸,正躺在绾绾的怀中,难受地呛水呢。

    “娘娘,娘娘,您没事吧。”晴柔忙脱下外衣替绾绾擦拭身上的水。

    “无妨,无妨,快把公主送回玉辰宫,还有,去请太医,快去。“绾绾一面说着,一面仔细地查看着幼忻的面色。

    这延佑宫自然是去不成了,听说此事,太后倒十分担忧,亲自到崇庆殿来了



第4章 灯烛明灭两心惜
    暮色将尽时,绾绾醒了过来。她百无聊赖,便从枕边寻了一本书来看。那是一本用褪色的芙蓉笺抄成的《非烟传》,是她小时候因为和妹妹打闹,母亲罚她抄写的,那书页已经泛黄,但书里的时光却像那稚嫩的笔迹和孩子气的批语一般,凝滞了,再也不生长了。

    她翻看着,只找那精丽的字句,深情的发语,一行跳一行地读着,待读到步非烟与赵象奸情被撞破,赵象越墙而逃,独留下非烟以娇弱之身独挡武公业的毒打时,不禁胆寒,她将书丢到一边靠着枕头发呆,不大一会儿便睡着了。

    不知过了有多久,绾绾醒了。屋子里只点了两盏灯,微弱的光晕昏黄而温暖,她挣扎着睁开眼,模糊的视线里仿佛看到床边坐了一个人,明黄的衣袍,高瘦的背影,手里捧了什么在读的样子。一种熟悉亲近的感觉萦绕而来,定睛一看,竟真的是赵祯,不知道什么时候来的。

    “祯郎。”她不自禁地唤道,虽还有几分初醒时的不清醒,但那语气仍是又惊又喜的。

    “你醒了。”赵祯转过身来,将书合上放到她的枕边,原来就是那本《非烟传》。只见他穿一身明黄花罗袍,露着绛绡衣领,行动之间风度翩然,清贵飘逸。他脸上带着明朗的笑意,在这混沌的灯光下,显得格外温暖亲近。

    绾绾坐起身来,望着赵祯,似在做梦一般,她痴痴地问道:“祯郎,你什么时候来的”

    “朕,来了有一会儿了,你瞧,那册书,朕都看完了。”说着,赵祯就望向了枕边那本《非烟传》。

    “你,不是早都看过了么”绾绾有些害羞似的,低下了头。

    “是,早都看过了,不过是这字句间的批注,朕怕朕会忘了,便再看一遍,好记得牢些。”赵祯说着,脸上始终带着缱绻温暖的笑意。

    绾绾生得一双玉羽眉,美目皎然,神采盈盈,不仅仅是姝妍精致,更有一种天生灵气。此时她痴痴地望着赵祯,如楚楚星云,柔情更胜盈盈秋波。“那这一次,你可都记下了”她俏皮一笑,在这灯光下,那笑也莹然剔透。

    “记下了,朕记下了你这般会立意作奇。”赵祯又是宠溺又是调笑地说道。

    “哦。”绾绾一惊,面有不解之色。

    “你瞧,这书上说步非烟‘容止纤丽,若不胜绔罗。’你在旁批的什么”赵祯一面说着,一面将书翻到那一页给绾绾看。

    原来,绾绾在这一处旁批了“胡诌,信有人不胜绔罗绔罗如蝉翼,盖不能以钱计,信有人不及一钱乎但此语犹妙,非烟之轻盈病恹之韵态,读之亦如闻如见。”这一行字。

    绾绾看了,噗嗤一笑,说道:“这原是母亲罚我抄书我心



第5章 贵妃毓琳
    “娘娘,贤贵妃来向您请安了。”碧漪忽走进来说道,这一下便将绾绾飘忽的思绪拉扯了回来。

    她恍然般地应道:“好,我知道了,好好招呼着。”贤贵妃张毓琳,是前兵部侍郎张美的孙女,她与绾绾同期进宫,又与绾绾同龄,初为贤妃,诞下杨国公主赵幼怡后晋为贵妃,育有杨国公主幼怡和宁国公主幼忻两女。

    绾绾妆扮整齐后,方才去见贤贵妃。她今日穿一件海蓝色薄纱对襟开衫,一条曳雾绡百褶裙,衣身背部和裙头处都绣着一对并蒂赵粉。头上则梳着湘妃髻,髻上斜插着两支竹节白玉簪子。她只薄薄地施了一层脂粉,轻抹罗黛,淡点绛唇,额头的两边分垂着两缕细发,衬得这张鹅蛋脸精致之余更有几分云思缕愁的楚楚之韵。

    贤贵妃张毓琳将两个公主也一并带来了。杨国公主幼怡六岁,宁国公主幼忻四岁,两个小人是一样的妆扮,泛牙色白纱衫子,明黄妆花纱比甲上是成对的白兔衔花刺绣,下面是柳绿色的素地纱百褶裙,头上则梳了兔耳一般的玉兔髻,两边髻上均簪着缥玉琉璃蕊灯笼花,髻下又扎着柳绿色的轻纱发带。二人均粉雪可爱,幼怡年长些,性子也更沉静,神情举止间已隐隐可见淑女的气质。幼忻则活泼得多,她昨日呛了水又受了寒,但睡过一觉后已是尽好了,她此刻正精神奕奕地跟在母亲身旁呢,一对圆如满月的眼中有无限的精灵之气。

    “臣妾参见皇后娘娘,娘娘万福。”张毓琳一见到绾绾,就俯下身去恭恭敬敬地行了个大礼。她今日穿了一件杏黄色妆花纱衫子,一条蜜色挑线裙,纱衫正中处绣着四季瓶安的团花纹样,头上梳着月蝉髻,髻心处簪着一个月池清银分心,髻上则簪了一支斜月梳枝白玛瑙步摇。她眉目如月,笑意温婉,实是一副温柔可亲的样子。

    两个公主自然也向母后行了礼,还未等绾绾说平身,幼忻已是跑到了绾绾身旁,她拉住了绾绾的袖子,抬着一双天真无邪的眼睛,既认真又关切地问道:“母后昨日为了救幼忻也落进了水中,幼忻听母妃说母后受了寒,不知母后现在可还有什么不好的”
12345...47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