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都市言情

麟嘉元宁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杜二凡

    李幼清脸上都是泪,“求公子救我!”

    维夏做不了主,只能看向佩秋,佩秋叹了口气,对李幼清说,“大奶奶,这事还得等奴婢去通传一下,维夏,你先把大奶奶带到西厢房去等着吧。”

    佩秋拎着一个饭盒走进堂室,周元宁只穿着中衣,坐在床边看书。她瞧只有一个人,“怎么就你一个,维夏呢”

    佩秋放下饭盒,拿起周元宁的外衣,服侍周元宁穿上,这才开口,“奴婢路上遇见了沈家的大奶奶,她......”佩秋说不下去,周元宁




第十二章 生女
    不知怎么的,沈夫人没有再向李幼清提纳妾的事,对她也客气了许多,那些开了脸的奴婢打发了一大半,相公这几日也歇在她的闺房里。李幼清觉得这日子过得清闲起来,心中暗想,那周公子还真有本事让母亲和相公改变想法,他真的和老爷有非比寻常的关系吗

    日子一好过,李幼清原本暗黄的气色也变得红润了起来。不出一月,李幼清就怀孕了。沈府大喜,大堆大堆的补品如流水似的往房里送,恨不得她立刻生一个大胖小子。

    李幼清原本觉得日子会朝好的方向走,可自从自己怀孕之后,见到相公的时光愈来愈少,到最后,一个月都见不到几次。沈卓伦每次都说去访名师去了,为乡试做准备,可每次出门短则三五日,多的怕是半月有余。

    李幼清本来就怀着孕,孕中极易多思,沈卓伦又不肯告诉她,脾气越来越差。她刚来沈府的时候还小心翼翼,到七八月份的时候,屋里的瓷器都不知道被砸了多少了。沈卓伦本来就见妻子怀孕之后身体浮肿,面容憔悴,再加上李幼清不如往日柔顺,更加不愿意去她院子里。

    快九个月的时候,李幼清被沈府的补品补得快有原来两个自己那么大了,大夫又说多吃是福,李幼清也不敢减少吃食,一盆盆的鸡鸭鱼肉都进了她的肚子。

    临近临盆之日,沈府突然热闹了起来,府里人来人往,不过,都避着李幼清。李幼清本来以为是府里哪位庶出的少爷要娶妻,怕惊着她的胎,这才没闹到她这里。

    她是府里最后知道这件事的吧,李幼清自嘲。等到相公把他青梅竹马的表妹娶进来的时候,多少人在看她笑话。不错,她肚子里是怀着一个孩子,可那刘姨娘肚子里也有一个啊!她出身又比自己高,自己怎么和她比!

    还没足月,李幼清就生了,生的还是个女孩,沈夫人的不满都写在脸上。刘姨娘更得意了,还在李幼清面前说,“姐姐,姨母对你不满你可别恼,您是没福气的人啊,您可得看好妾身这一胎啊,等妾身这胎生下来,定能解姐姐困境。”

    刘姨娘原本就比李幼清长得艳丽些,她怀孕后身子更加丰腴,眉梢眼角皆是风情。即使她怀孕了,沈卓伦也几乎都歇在她房中,之前的几个丫鬟都抛诸脑后,刘姨娘的气焰也更甚了,下人们都称呼她为二奶奶。

    李幼清也想过再去求周元宁,可想却再见难如上青天。周元宁只派了维夏告知她。维夏上下打量着她,为难地说,“大奶奶,我们主子说了,夫妻之间的事,他不好管,您不如自己好好想想办法,之前,您和沈公子之间不还好好的吗”

    李幼清看看自己肥胖的身子,又看了看眼前的维夏,明白了她的意思。自己这副模样,如何抓住相公的心

    李幼清有了主意,她又是个有决心的人,加上沈府又有乳娘喂养女儿,饿了大半个月,身材恢复得七七八八。她又整日留心刘姨娘的一举一动,想学她吸引相公的手段,先是把自称从“我”改成“妾身”,又改掉了孕中的坏脾气,学了几分下作人伺候人的手段,一举一动,分外勾沈卓伦的心。那边刘姨娘的月份也大了,沈卓伦也不方便去。

    府中人都道,大奶奶和刘姨娘可是半斤对八两,还不知道刘姨娘生下孩子后,大少爷会更偏心谁

    李幼清的日子痛并快乐着。她痛,是因为她发现自己越来越不像原来的自己,倒更像刘姨娘了;快乐,则是因为相公对自己温柔起来,母亲对自己的怨言也少了。

    李幼清去东南角的院子



第十三章 回京
    “殿下有心事”窗下,国师正和周元宁下棋,见周元宁久久不落子,国师才发问。

    “可不是殿下请微臣来的吗怎么殿下倒不说话了”国师放下手中拿着的黑子,看着周元宁。

    周元宁的脸色苍白,像是没睡好的样子。像是才回过神来,“到孤了。”明显的心不在焉。

    国师一看,哈哈一笑,“殿下,承让承让。”周元宁这才反应过来,自己的白子可不是羊入虎口,有去无回

    “孤输了,国师棋艺果然高绝。”

    国师笑了笑,摇摇头,“不是微臣棋艺多么好,只是殿下的心不在这上面。”

    周元宁扔下白子,“罢了,这棋下得也无趣,国师这次来江州有什么事吗”

    国师一一捡起白子黑子,慢慢整理棋盘,“殿下,微臣这次离京是为了祈福。”

    “祈福”周元宁不明白,在任国师可是必须留在京城的,之前国师可是偷偷离京的,怎么这次光明正大,连沈维宽都早就知道了

    国师看周元宁神情,倒有些明白了,“殿下,这事是奏明了圣上,昭告了天下的啊。”

    国师一职从大周立朝之时设立,担任国师一职,便永不能离京。大周历经三代,国师也是。每当天子薨,在任国师立即卸职,传位弟子,自己只能退居山林。大周开国皇帝之所以立下这规矩,也是怕国师俘获民心,拥兵自立。

    周元宁只听说过老国师才会在卸任之后以祈福之名,归隐山林。可没听说哪一任国师还在任上就离京的。

    “怎么,荣华富贵享受够了,国师想尝些清淡的”周元宁戏虐道。

    “想,但不是现在。”国师起身,屈膝跪地,左手按右手,缓缓叩首到地,稽留多时,手在膝前,头在首后,“微臣愿为殿下效力。”

    周元宁像是没看见似的,眼皮都没抬一下,“国师这话倒像是父皇命不久矣了认定孤了”

    国师抬首,往日的笑容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严肃的神情,“殿下,微臣不敢。只是大周如今是什么情形,您也是知道的。北狄虎视眈眈,东海还有倭寇出没伤害百姓,西南还有土司想起兵造反,虽然大将军压下去了,可谁知道下一刻,会不会再起事端”

    “国师,孤一直想不明白一件事,你为何偏要选孤你就不怕孤的身份暴露”

    国师的眼睛直直盯着周元宁,“殿下,孝惠皇后也是属意您为太子啊,就算有九殿下,也没有越过您啊。”

    “你和母后,早就商量好了”周元宁问。

    周元宁从小到大,最不理解的就是这事了。她常常在想,就算母后那个时候被流言逼迫,只能谎称自己是皇子,而不是公主,可等到九弟出生后,地位稳固,为什么不把九弟推上太子之位,还一直把自己留着现在,母后也去世了,如今能解决自己疑惑的也只有父皇和眼前的国师了。

    “殿下,此乃天命,您携天命所生,天命所向,天属意您,微臣自然听天命。”

    是吗作为女子,自己真的能做好这件事吗

    十六岁的周元宁是不会这样问自己的,那个时候的她,文采武略,无不被师傅们称赞。就算自己是女儿身,终日惶恐不安,可也有那么些时光,庆幸自己的男儿身份。哪怕自己是公主,生在皇家,受到的束缚也不比旁人少。

    十八岁的周元宁,忍受了两年的病痛,原来的意气风发逐渐变得温和沉默,她不再是两年前的她了。现在的她,更加惜命,更加小心翼翼,不愿意去冒险,不愿意去承受太多。

    “殿下不必妄自菲薄,该是您的终究还是您的,哪怕您现在不想要,到最后,天都会送到您手上。”

    逃也逃



第十四章 谷神
    一行六人也不着急,一路上走走停停,从陆路换到水路,又从水路换到陆路,半个月后,终于离京城近了,估摸着还有一两日就可以到灵兴寺了。

    陶陶架着马车,偶然看到路边有一庙宇,好奇地问,“主子,您瞧瞧,这是什么庙”

    虽然走的是官路,也颠簸得很,周元宁原本在车里闭目养神,听到陶陶的话,倒有些精神,掀起车帘,定睛一看,这庙宇金碧辉煌,雕梁画栋,好不气派。匾额上书写着三个大字:谷神庙。

    “谷神庙”周元宁心想,倒是别致的名字,竟是从来没有听说过的,一时间,对这庙宇有了些兴致。便叫前头的云来和燕来下马,一起去看看。

    “主子,奴才只听说过什么土地庙,这谷神庙真没听说过,不知道供奉的是哪路神仙”陶陶问。

    维夏拿手帕打了一下陶陶,“这叫谷神庙的,里面供奉的肯定就叫谷神,你小子,真笨。”

    陶陶捂着头,连连对维夏说,“好姐姐,我哪有您聪明啊。”维夏再要去打,陶陶赶忙躲开,“好姐姐,可不能再打了,本来就笨,你再打,就更不聪明了。”

    维夏气的不想去理他,陶陶倒好,又缠上了,“好姐姐,我错了,您可别不理我啊!”

    燕来在后面看着,噗嗤一笑,“你们俩可真有意思。”

    周元宁也笑了,“你俩啊,一碰上准没好事,陶陶,还不给你维夏姐姐好好道个歉,等她真不理你了,可别到我面前哭啊。”

    这话说的维夏也不好意思了,羞红了脸。陶陶也不说话了,只是看着维夏。

    连佩秋都忍不住了,拿话打趣他们俩,“维夏,这是什么时候的事啊也不告诉我。”

    这下子,维夏再也忍不住了,抛下众人,直往庙里走,陶陶赶忙跟上。

    一行人走进庙里,庙里的装饰的倒不如外面来的华贵,供奉的像也少,只在大殿正中供奉的一尊像,和别的寺庙不一样,不是一般的菩萨或三清,而是一尊妙龄少女。

    那少女眼角含笑,面容可亲,衣饰飘逸,最妙的是马面裙上画满了五谷丰登的吉祥图案。少女手中提一篮子,篮子里满是稻谷。庙里的信众也不像在其他寺庙里,烧香拜佛,每个人手里都捧着稻谷,洒在少女像前。

    周元宁心中满是疑惑,看到一位老人刚祭拜完,先行了一个拱手礼,问那老人,“老丈,我们是从江州来的,从没见过这谷神庙,不知这谷神是哪路神仙”

    那老丈也是热情,哈哈一笑,“你们外地人,当然不知道。这谷神啊,当然是管稻谷丰收的神仙。”老人兴致勃勃,跟周元宁一行人讲起关于谷神的事。

    盘古开天之后,天上下雪就是白面,下雨就是油,那时候的人们啊,不愁吃不愁穿。玉皇大帝上掌三十六天,下握七十二地,掌管着神、仙、人间、地府等一切。这天,玉皇大帝发现百姓有了充足的粮食后,一点都不懂得珍惜,一怒之下,下的雪就真得是雪,下的雨就真的是雨了。

    百姓们没办法,只有去求神农氏。神农氏正在尝百草,实在抽不出身,可巧了,神农氏的女儿听到了,自告奋勇,自愿去找五谷。她翻山越岭,克服重重困难,终于找到了稻穗,给百姓带来希望。后来啊,她羽化登仙,玉帝就封她为谷神,掌握人间五谷。

    陶陶听得入神,好不容易等老丈讲完,迫不及待地问,“老丈,你们供奉的这个谷神,她到底灵不灵啊”

    老人脸哼的一声,“小子,你自己看看,不灵的话,还有那么多人来这谷神庙吗”

    陶陶自知说错话了,低下了



第十五章 陈然
    陈家母子很是热情,陈母的手艺虽然比不上宫里的御厨,倒别有一番滋味。一行人吃完饭后,陈然讲起他的故事。

    天册八年,整个大周遭遇了前所未有的大旱,陈家村也不例外。那个时候,陈然不过是七八岁的孩童,家中父亲早逝,只有母亲苦苦支撑着。可旱灾实在太严重了,就算陈然再怎么努力,在天面前,也是无济于事。

    日子一天天的过去,地里的稻谷一天天的枯萎,整个陈家村都笼罩在阴影中。不知是谁家带头,开始卖儿鬻女。陈母就算再不愿意卖自己女儿,可世道太艰难了,卖掉女儿,家里可以少一口饭,女儿也可以过的好些。

    陈然舍不得自己的妹妹,可他小小年纪,想去镇上当学徒也没人要啊。就在他灰心丧气回到家中的路上,他看到了那座谷神庙。

    二十一年前的谷神庙,远没有现在的气派。那个时候,不过是一个小庙,很少有人拜祭,庙里杂草丛生。

    像是被蛊惑了一样,陈然一看到那尊少女像,立刻跪倒在她面前,“谷神娘娘,你要是能看到,求你救救我家吧,我不想看不到妹妹!”

    庙里空荡荡的,夏日热热的风吹的人心都燥起来了。陈然跪了许久,等到太阳落山,他才起来,腿都麻了。

    回到家后,陈母还骂他,“哪去了,不知道回家啊,快去看看你妹妹吧,明天,”陈母摸了摸眼泪,“明天,你妹妹就要走了。”

    陈然大声说,“不,我不要妹妹走,我今天去求了谷神娘娘,谷神娘娘一定会帮我们的。”

    陈母听到这胡话,恨不得拿苕帚打他,“死小子,不学好,要是那谷神娘娘有用,咱们村子还受那么大的灾。”

    陈然虽然年纪小,但身手却很灵活,躲过陈母的攻击,一溜烟地跑回自己的屋子。陈母追不上,只能叹气,“诶,能保住一个就保住一个吧。”

    陈然回到自己的屋里,看到早已熟睡的妹妹,下定决心,自己一定要让妹妹留下来!

    一夜好梦。陈然在梦里好像看到了仙女,仙女穿的衣服就像是谷神庙里的谷神娘娘那样,裙子上也有五谷丰登的图案。陈然高兴极了,“你是谷神娘娘吗”

    那女子不像是走过来的,倒像是飘过来的。她用手指点了点陈然的额头,轻启红唇,“小子,等你醒过来,你就......”女子还没说完,就从陈然的梦境中消失了。

    陈然一下子惊醒,天才蒙蒙亮。他偷偷地走到自己地里,发现田里原本枯萎的稻谷以肉眼可见的速度恢复了原本的模样。陈然看着眼前的一切,恨不得立刻飞回家里告诉娘这个好消息。

    “娘,谷神娘娘真的帮我们了,你快到田里来看看!”

    “臭小子,一大早跑哪去了,大喊大叫,把村里吵醒了有你好果子吃。”陈母一手揪着陈然的耳朵,一手作势就要倒下去。

    “娘,别打,我真的看到谷神娘娘,她真的帮助咱家了,娘,快到田里看看去吧,真的,我没骗你。”陈然扭着身子,大声分辩。

    陈母本来不想相信,但看到儿子信誓旦旦的样子,心不由得一动,“万一儿子说的是真”当她来到自家农田的时候,简直吓了一跳,稻谷比陈然看到的时候长势还要好,稻穗都快要抽出来了。

    陈母高兴的不知道说什么,紧紧的抱着陈然,“好儿子,咱们娘三不用分开了。”

    陈家村的人都知道了这事,纷纷到谷神庙祈求。其他人家的长势虽然没有陈然家好,可最起码,稻谷没有枯萎,大家还有活下去的希望。一时间,大周其他地方还在经历旱灾,唯独陈家村这个地方还是同往年一样,大米




第十六章 灵兴
    第二天,天才蒙蒙亮,周元宁一行人就出发了。因为燕来和陶陶是从江州带来的,怕去寺里惹人怀疑,周元宁便让他们留在驿站。

    怕被人发现,四人丢下马车,准备步行登山。还好,灵兴寺所在的灵兴山并不高,两刻钟后,周元宁她们终于登上了山。
123456...42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