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空中凡星点点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路的拐弯处
兄弟三人纷纷骂老头子是老顽固。商量一番,三人决定找老头子说道说道。
“爸,听说小妹要嫁到上山村,你除了不同意,还提了比天还高的条件,是吧”老大不客气地说道。
他今年三十有二,管理芦柑园颇有一些收入,已经慢慢取代他爸在家里的权威。
听着这一番带味的话,刘益善顿时心生不悦。他瞪了儿子一眼,回道:“女儿是我的,我当然有权利提任何条件。”
老二忍不住笑了,说道:“一万块钱的聘金,你也敢提出来!传出去,你也不怕别人说我们家是土匪强盗!不说别的,你的三个儿媳妇,加起来才拿了多少聘金你的女儿是金贵,别人家的女儿就跟稻草一般”
一样话里带味。
刘益善看出三个儿子是当说客来了,就“呵呵”一笑,说道:“女儿是我的,这个家也还是我说的算,轮不到你们几个说三道四!该干嘛干嘛去……”
他这是以父亲的身份来压人。
但早已羽翼丰满的三兄弟,根本不吃这一套,他们都是站在“理”字这一边,不会像他那样不讲理。
老大继
第二十二章 校长永诚
叶永诚夫妇为了小儿子的婚事到处去借钱,村头村尾、朋友同事、兄弟亲戚……只要手上有闲钱,他们都上门去借,总算是借到了近六千块钱,也总算是凑够办事情的钱了。
叶德兴与刘丽萍于农历八月初八早上订婚。届时,聘金彩礼、金器、烟酒糖饼……全得准备齐全往刘家送。这些东西可不带拖欠的,哪一样没有齐全,保准节外生枝。因此,就在初六这一天,叶家人开始分头忙活起来:叶德兴早早就去了大坡头,带着刘丽萍到县里挑首饰和衣服;叶德安的碾米厂暂停营业,他的任务是到县里预定烟酒糖饼和其他东西;叶永实前往赵根才家搬运家具;郭惠珍收拾家里的书院间,给叶德兴做新房。
这些年彩凤和彩蝶一直住在书院间,现在彩凤出嫁了,家里又实在没有空余的屋子,在征得彩蝶的同意之后,永诚就让彩蝶搬去和老奶奶睡,腾出这一间屋子给德兴。
书院间比较亮堂,用来做新房最合适。
不过,屋子里杂物很多,多数是彩凤和彩蝶已经用不上的东西。惠珍挑出一些还有用处的东西留着,其余的都给扔到门外,像一些笔头纸片、破衣服、烂布鞋之类的,留着也是占地方。但永诚妈一辈子苦俭,舍不得扔掉这一些东西,即便是真的没有用处,她也趁着惠珍不注意,赶紧捡几样往自己屋里藏,就连几张纸片也捡了去——可以做草纸或者生火使。
村里的粮食统购工作已经进入尾声,作为校长的叶永诚,工作重心开始放回学校。他交代好家里的事情,就出门去了学校。
秋日的晨阳,将它柔和的光芒泼洒在这所华强镇海拔最高的学校上。沐浴着晨光,一个个衣着陈旧、鼻子下还挂着清鼻涕的学生,正背着破旧的书包,走在去学校的马路上。路是叶氏先祖一镢头、一镢头开出来的,时至今日勉强还算是一条路。但路面坑坑洼洼,而且尽是大大小小的石头,一到下雨天更是泥泞难行。
每逢下雨天,不知道有多少学生摔得裹了一身的黄泥巴。
学校位于苦茶坡与驼背岭之间的一处平地上,由两排半的泥瓦房组成。前面一排是幼儿班和一、二、三年级的教室;中间一排是四、五年级的教室,以及图书室、办公室;后面半排则是男教师宿舍,以及教师食堂。
之所以会有半排泥瓦房,全是因为坡上叶永冒的两个傻儿子放了一把火,给烧毁了一大半。叶永冒算起来还是叶永强的堂兄,但他从小双脚有疾,走路很不利索,长大后娶了一名患有精神疾病的女子为妻,结果生下两个半痴半傻的儿子。母子三人只会吃喝拉撒,根本不会下地劳作,一家子就成了上山村最穷困潦倒的破落户。
叶永冒的两个儿子成人之后,三房里信守“不孝有三,无后为大”的老人,张罗着给老大娶了一名又聋又哑的女子。而半痴半傻的兄弟俩,在那一方面不痴不傻,甚至不分彼此,结果造成了“一女共事二夫”的局面,生下了一个男孩,竟分不清是谁的种。
由此,叶永冒得了一个“叶老冒”的外号,两个儿子分别被叫作“大傻”和“二傻”。
这是一件贻笑大方,又无可奈何的事情。
也是鉴于叶老冒家的特殊情况,在他的两个儿子放火烧了学校的泥瓦房之后,村干部以及学校老师只能追着他们扔了一路的石头土块,也无法叫他们赔偿或者修缮。加上当时村里和学校都没有钱,所以只能推倒烧毁的地方,再腾出村部的一间屋子作为女教师宿舍。
万幸的,是叶老冒两个傻儿子难解难分的种,长大之后竟然跟常人一样正常,取名为叶德隆,现在上了小学三年级……
当叶永诚踏进学校大门,操场那边传来了叶德隆杀猪般的哭叫声。叶永诚一听,便知道叶德隆准是让谁欺负了。
他急急忙忙走向操场。
果然!叶德隆正被同班的叶兴财压在地下——叶兴财竟然在扒叶德隆的裤子。叶德隆拼命哭叫挣扎,但裤子已经被脱掉一半,结了一层黑垢的屁股,暴露在光天化日与众目睽睽之下。一旁围着几个起着哄的男生,而知羞的女生都捂着眼睛跑回教室。
叶永诚立即上前拧住叶兴财的耳朵,一把将他拧了起来。
“哎呦……”叶兴财大声哀叫,并挥舞着双手想打拧他耳朵的人。回头发现是校长,他就跟耗子见着猫一样,立马不敢动弹。
叶德隆哭哭咧咧,爬将起来、拉上裤子,一边哭还一边抹着青鼻涕。其他围观起哄的男同学,也都乖乖站在原地不敢动弹。
说起这个叶兴财,一直都是上山村小学最为顽劣的学生。他是村支书叶文明的宝贝孙子,整日不好好念书,还尽做一些调皮捣蛋的事情。上课时,用蚂蚱、毛毛虫捉弄胆小的女老师;下课了,不是追着比他小的同学打,就是扯女生的头发。作为校长,叶永诚基本上每天都能接到老师或者学生的告状,他也几乎每天都要把叶兴财叫到办公室,好生批评教育一番。
上个学期的一天,叶永诚正在学校后山蹲茅坑。不知道谁从茅坑后头扔了一块石头到粪坑里,溅了他满屁股的粪水污物。待他提上裤子追出来,想看一看是谁整这么恶劣的恶作剧,可哪里还找得到“真凶”。幸得一名同样过来蹲坑的老师,看见一脸坏笑的叶兴财从茅房后头跑出来,叶永诚才得以抓到真凶。
叶永诚恼羞成怒,狠狠敲了兴财几个脑袋瓜子,把叶兴财疼得哭爹喊娘。这还不能解气,他又差人把叶文明请了过来。
&nb
第二十三章 乡约民俗
李老师本名李高原,于去年调到上山村小学任教。
每一个学年,学校的老师都会有一些调动,不是有老师调到镇上任教,就是有新老师调了上来。只是,从山上调下去的,基本上是一些书教得比较好的老师;而新调上来的,不是刚从学校走出来,就是教学水平一般的老师。,
这样的情况,在各个地区都很普遍。之前,叶永诚的意见很大,经常到学区反映。但上面只重视镇上几所教学水平高一些的学校,哪里还管得山上的学校那么多,随便找点理由就把他打发走。久而久之,叶永诚没有了去说道说道的心情,只能眼睁睁地看着刚刚教出一点成绩的老师一个个调走,而接任的老师又没有办法跟原来的相比。
眼看着上山村小学的教学水平,在整个华强镇一直处于下游,学生的成绩与综合素质普遍很低,他这个校长急在心里,却又无计可施。
去年,在他的努力下,上面终于给上山村小学分配了一名师专毕业的老师。人虽然年轻了一些,也没有什么教学经验,但可把叶永诚给乐坏了。
不过,事与愿违!李高原刚刚来到上山村小学,人际关系还没有建立起来,倒先闹起了意见——他嫌弃上山村小学偏僻、条件差、机会又少。
他感到委屈了自己,便三番五次要求调动。
而上面之所以把他安排到上山村,除了要安抚叶永诚这个一校之长,还有两个重要的原因——这个李高原在求学时,并不是什么品学优秀的学生;另外,镇上的小学只挑有丰富教学经验的老师,像他这种初出茅庐的嫩瓜,很难入他们的法眼,因此才让上山村小学给捡着。
学区领导见他要求调动,摆着官腔说了一大堆好听的,像什么“年轻人机会有的是,未来属于你们,先锻炼锻炼……”、像什么“镇上教师编制都满了,莫急……”等等之类的话,给搪塞过去。
这一等就等了快一个学期,李高原终于明白领导是在敷衍他。眼见自己还得窝在上山村,他逐渐失去了教书育人的信念。他先是不备课、不批改作业;接着,上课的时候随随便便,需要四十五分钟的课,他二十分钟不到就教完了;除了在教育上不负责任,在管教学生的时候,他简直可以说是将自己怨气转嫁到学生身上,轻则板尺耳光、重则拳脚相加。
有一次,他将一名学生的嘴巴扇出了血,学生跑回家里哭诉。愤怒的家长纠集了一帮人,将他堵在办公室,并扬言要“以血还血”。幸得叶永诚等一众老师出面,让他赔礼道歉,并赔了一些医药费,家长才放他一马。
对于李高原种种有违师德的行为,叶永诚怒不可遏。他很严厉地批评了李高原一番,并责令李高原在全校教师会议上进行自我检讨。之后,李高原确是有所收敛,课堂上倒也认真了一些。但这样的改变没有维持多久,他居然和村里一些无所事事的小青年混到一块,特别是村支书的儿子叶国相,一伙人时常通宵达旦打牌喝酒,喝醉了就直接不来教课。
叶永诚忍无可忍,跑到学区向领导汇报了这些情况——李高原受到通报批评……
新学期伊始,李高原的老毛病又犯了。上课时间已经过去好几分钟,可还是不见他的人影。
叶永诚按捺不住心中的愤怒!他先是让班长领着同学们朗诵课文,随后怒气冲冲地来到李高原的宿舍,“砰砰”地敲起门。
可半天也不见人来开门。
刚好宿舍窗子没有关紧,永诚就推开窗子往里面瞧了瞧,但里面连一个人影也没有。他知道李高原昨晚准是又打牌喝酒去了!上课期间,人没有来、假也没有请——这可是一个严重的问题啊!
叶永诚把窗子关上,默默地走回到四年级的教室。
学生们正在高声朗诵课文。
听着学生们朗朗的读书声,他觉得这个李高原再也留不得了。他得去找领导,怎么样也要让领导同意把这个人调走,爱调去哪里就调去哪里,反正上山村小学已经容不得这个人。这不仅是对学校负责,也是对学生们负责,否则学校将不像学校,老师的整体形象将会受到损害,学生们也会深受影响!
他走到讲台前,示意学生们停止朗诵课文。李高原没有来,但这堂课怎么样也不能落下,他要亲自来带这一堂课。
他向班长询问教到第几课,然后清了清嗓子,说道:“同学们,今天就由我来教你们。请把课文翻到第四课……”
讲台上没有课本,也没有教材,但叶永诚已教了二十几年书,每一个年级都带过,每一篇课文都早已谙熟于心。
讲台下响起一阵“哗哗”的翻书声……
一节课上完,叶永诚回到办公室。第二节有他的课,是五年级的语文。
叶兴财还站在办公室里,但早就斜靠着墙睡着,嘴角还挂着晶亮的口水。叶永诚见着又想气又想笑,走过去摇醒他,并揶揄道:“梦到什么啦是不是你爷爷给你买什么好吃的啦”
叶兴财只顾着擦口水,并没有听出校长是在挖苦他。
叶永诚不想在这样的学生身上浪费时间,手一挥就让叶兴财回去上课。他拿起课本和教材,看准时间拉响了上课钟。
来到五年级的教室,他威严地喊道:“上课!”
班长喊了一声“起立”,同学们齐刷刷地站起来——一声整齐的“老师好”响彻教室。
他回了一句“同学们好”,就示意他们坐下。
五年级是毕业班,一直都是由他亲自带。可是,上山村地偏人穷,人穷无疑就志短,村民们根本不在意教育,再加上教师水平总体一般,即使他倾注心血、倍加重视,但每一届毕业生的升学成绩都十分不理想。
这让他这个很有名望的校长,脸上甚是无光。
就在他准备讲课之时,儿媳妇李月华出现在教室门口。
&
第二十四章 悲喜无常
第二天,天刚拂晓。
郭惠珍挎着一个装着供品的竹篮子,和叶彩凤踏着清晨的薄雾,一起来到石顶宫。
负责看守石顶宫的叶金水,一见到她们,就知道她们所为何来。他把画着“门神”秦叔宝与尉迟敬德的宫门打开,领着她们来到正殿。
正殿莲座的须弥座上,端坐着石顶真仙的木刻雕像。由于年代久远,以及常年香火不断,真仙的脸部已经被熏得发黑,但更显得其庄严与慈悲。其头挽发髻、慈眉善目、长须及胸;身披一件金银丝线五彩法服,右手一把拂尘、左手一串念珠,腰间挂一个刻着八卦图的葫芦——原先的葫芦因年久已经腐朽,此为重建石顶宫时新做的……正殿的中间是一张供桌,桌上有香炉、烛台、签筒、杯珓等物品,签筒上刻着两行字:“石顶真仙,有求必应;石顶灵签,心诚则灵”;左边墙角放着做道场用的牛皮大鼓、铜锣、铜钹等;右边摆着一张签桌,签桌后面的墙壁上挂着一块木匾,木匾上刻着“石顶宫石顶真仙三十二灵签”……
郭惠珍和叶彩凤是来拜神请愿,以及给叶永贵抽签卜卦测吉凶。
她们把供品摆在供桌上——一个柚子、几块豆干、一块煮熟的猪肉、小半碗干黄花菜、以及一些饼干糖果……摆好供品,郭惠珍将蜡烛点着,分别立于供桌两旁的烛台上;叶彩凤点上一炷香,插进一个古朴的香炉里。
两人来到供桌前跪下。
郭惠珍双手捧着金纸,虔诚地朝石顶真仙拜了三拜,然后闭上眼睛、双手合十,祈求道:“渡苦渡难、法力无边的石顶真仙!本境弟子郭惠珍以及叶彩凤,今日略备薄品来此祈求渡苦渡难、法力无边的石顶真仙,保佑弟子叶永贵逢凶化吉、添福添寿,保佑他能顺利渡过眼前的难关!也祈求渡苦渡难、法力无边的石顶真仙,保佑弟子叶德兴订婚顺利,保佑他与刘丽萍和和美美、平平安安……若渡苦渡难、法力无边的石顶真仙听到弟子的祈求,请赐弟子一支灵签,以指点弟子迷津。他日,弟子定敬奉三牲、搭台请木偶戏,来还谢渡苦渡难、法力无边的石顶真仙……”
祈求完毕,她又朝石顶真仙拜了拜,然后拿起签筒,有节奏地摇动着。“哗啦啦”一阵响,“啪”的一声从签筒里掉下一支签。她赶忙捡起签支,又举起杯珓向石顶真仙拜了拜。掷得三次圣珓之后,她让叶彩凤一起又拜了拜,然后来到叶金水面前,向他求解签意。
叶金水今年五十有三,在上山村也算是一个人物,不仅会做一些小买卖,还会看相算命、驱邪捉鬼、跳大神……因此,苦茶坡的人们一致推举他看守石顶宫。他时不时到镇上贩些鸡鸭、木材、山珍,其余时间都守在石顶宫,解签卜卦、祈神祭礼、驱邪治病……叶永贵喝的“灵丹妙药”,就是他跳大神向石顶真仙“求”来的。由于他能通神近灵,村里人对他都很敬畏。不过,也有人对他很是不屑,一个是叶康元,一个是叶世新,另一个是叶永诚。
他看了一眼签支,煞有介事地闭上眼睛、晃动脑袋,慢悠悠地说道:“石顶灵签第七签:命中注好福与祸,求者莫要急和忧;车到山前自有路,久旱必会得雨落……二位求的是什么”
他这是明知故问。
叶彩凤回答道:“求我爸的命运。”
他突然睁开眼睛,大叫道:“好签,好签!”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