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刘备威力加强

时间:2023-05-21  来源:  作者:大X小X

    邓芝说道:“可先派军依河而守,再迁民众入长史府,行坚壁清野之计。正所谓,存人失地,人地兼得;存地失人,人地兼失。还望龟兹国主慎重抉择。”

    大汉军队名义上还没有到达,龟兹使者也不能强逼西域长史府千百人去敌二十万大军,只能再请求汉军快速行进怏怏离开了。

    最初,龟兹国主还是犹豫不决,直到乌孙一万大军从北方进攻延城(龟兹王都),他生命受到威胁,终于带头逃入西域长史府。

    没有官方组织,龟兹百姓撤离十分缓慢,除了王都延城百姓离西域长史府近逃得一劫,其他城中的百姓都被贵霜联军半路拦截。

    龟兹国的惨状让车师前后部、焉耆等国也不敢再延误,纷纷迁民东向,行坚壁清野之计。

    邓芝见计划达成,派人向武威传信,此时刘封、刘禅和汉军也适应了西部气候,再度开拔向西域长史府进军。这次进军就没有以前那么好受了,一部分士兵骑马(向凉州军借的马),一部分士兵坐马车,

    等汉军到达西域长史府,贵霜联军正在南河城休整(焉耆王都,在西域长史府西北不远处),波调也从龟兹百姓口中得知大汉派军西征的事。




第四百零二章 钢炮
    “殿下,贵霜大军已至南河城,正往长史府而来,可以出兵矣。”时机到达,邓芝领着北部各国主来见刘封、刘禅。

    “大军休整、克日启程!”

    “是!”

    数日后,艳阳高照,贵霜十万大军为前部,乌孙等国联军五万为中部,鲜卑部众五千为后部与汉军一万七千人(还有一千原使团军队)对峙。

    敌军之中惟有鲜卑人对汉军了解深远,大汉内乱时鲜卑手中的武器还能对汉军造成伤害,等刘备登基,汉军换装后,鲜卑的武器已经完全不能对汉军造成损伤了,除非人品爆棚,一箭射中汉军眼睛,还要是重箭才可能一箭毙命。

    要不是怕联军误会,鲜卑甚至都不想派五千那么多人来,鲜卑知道大汉国中有百万大军,一点点死伤对大汉而言就是疥癣之疾。鲜卑的战略是让联军给予汉军巨大伤亡,令双方结仇,使大汉重心偏向西域,没有资源和精力再蚕食鲜卑(鲜卑还不知道进攻他们的大部分是捕人队,大汉正规军在四万以内)。

    “区区二万甲士便敢与我贵霜二十万大军争锋,汉军实乃寻死也。”

    波调和乌孙众国国主在中军观察汉军列阵,最初吃惊于汉军全体都是甲士,很快又嘲笑人数劣势。

    “此战当以我贵霜为先。”

    “愿随陛下破敌!”贵霜先攻,联军求之不得。

    波调身边的大将说道:“陛下,我愿率骑军绕两翼先攻。”

    “汉军阵后有数千甲骑,必是精锐。若我骑军先攻,其击我军腹部,我骑军丧矣。”

    汉军摆出了阵型在波调看来就是四方阵,侧翼和正面的防守力度差不多。如果己方用骑兵冲击汉军侧翼,就要经过汉军远程打击,骑兵阵型就会有混乱,那时汉军阵后的骑兵反手冲击己方腰部,很有可能被汉军骑兵横断,那骑兵就完了。所以波调决定正面进攻,展现人数优势。

    贵霜帝国这些年虽然落寞,但还有一丝强国的底蕴,至少士兵进攻时能维持阵型。

    “兄长,怎的殿下还不发令让骑军上前”

    “上得前去,如何追杀敌军。”马超笑道,“汝不知神机营作用,我料不久敌军阵型便会混乱,甚至溃败,那时我率军从后掩杀,敌军可破。殿下令我等远离中军大阵,必是为我等着想。”

    马超又高声下令:“传令将士控好马,谨防巨响!”

    “是!”

    武都到西域长史府的运输途中,火炮为了防止潮湿和雨水一直包裹在油布之中,马超也不能一观全貌。直到火炮上阵亮出全身,马超这才回忆起刘备军中的火药秘闻。

    当年有几个坚城就是仰仗火药突然的轰鸣声使曹军无备,攻下了城池。马超还以为火炮是用惊吓原理,传令骑军时刻准备收割掩杀。惯性思维让马超忽视了火炮的数量,这次神机营两千人出征,火炮就有一百组。一门长管炮、一门臼炮为一组,实际有炮二百门。

    火药原材料的高产让刘备开始思索火枪和火炮,他自然想要一步到位,机枪、意大利炮等震慑世间,等多次了解后,刘备知道他这辈子估计是看不到了。

    不说机枪和意大利炮的本体材质,就是最普通的子弹和炮弹现在就做不出来。

    炮弹和子弹差不多,由弹丸、药筒、发射药和底火四部分组成。底火需要高灵敏度,一点火星就能快速引燃发射药,发射药需要强力而持续的推进力让弹丸获得更高的初速,最后弹丸内的火药需要高爆燃性(火炮需要,子弹不需要),可以在落地后造成更大的伤亡。

    一个炮弹就要三种火药,而刘备只有最普通的,一者兼任三职。况且冶金技术也不过关,也没有工业动力,机枪和意大利炮等都只能在梦里想想了。

    不能一步到位,那适合的替代品就是拿破仑时代的青铜炮和滑膛枪,火力凶猛便于量产。

    青铜制炮,因为青铜的延展性好,且青铜冶炼的工艺发达,能够制造优质炮管,炸膛了也不会像铁炮一样四散分裂伤害士兵,炮管坏了还能熔了重铸,只是青铜炮有两个严重缺点——贵、重。

    中原铜产量不高(刘备要减少编辑的存在),铜一直是货币材料,用青铜制炮花费太大,不利于大规模推广和制造。况且青铜炮动辄一吨、两吨,大汉向外征战的地方都不会有大汉那么好的基础建设,论吨数的火炮不利运输。

    反观用铁铸炮就没那么多问题,可铁炮也有自己的问题,容易炸膛,炸膛伤害大,工艺要求高等。不过随着炼钢工艺的进步,大汉可以用钢做原材料,解决铁的一些问题。

    铁炮之所以会那么容易炸膛,和制造工艺有着巨大的关系。普通的铸铁炮技术用的是泥模,泥模需要阴干才能使用,完全阴干的时间需要一个月左右,下雨潮湿的天气甚至要两到三个月,最主要一个泥模只能用一次,非常不适合大批量生产。同时泥模的透气性不好,灼热的铁液碰到泥模,空气不能随泥模排出,会留存于炮体之内,使得炮体上有许多气孔,严重影响火炮寿命。

    刘备想到了铁模工艺,这种工艺完美解决了时间问题,而且可以循环使用,也能用一个铁模制造相同尺寸的另一个铁模,利于标准化生产。并且铁模制造的炮管内外都非常光滑,使得内壁气孔少。

    不过铁模工艺有一个巨大的缺点,从金属铸造学和金相学的角度来看,铁模的散热太快,使得生铁液在冷却时存在过冷度较大的问题,铁液中的渗碳体来不及析出(石墨化来不及进行)石墨就已经凝固,因此铁中的渗碳体主要以碳化铁的形式存在,也即是白口铁。

    白口铁脆性大,要想用它制造炮管就必须加厚,这样火炮的重量又上去了,不是解决办法。

    最初刘备想放弃了铁模工艺,采用砂模铸造,砂模的透气性较好铁液表面不易产生气孔,而热传导系数又比铁模小的多,因此铁液有充分的时间从高温逐渐冷却进而析出石墨,这样形成优质的灰口铸铁。灰口铸铁的韧性要比白口铁好得多,而且石墨化的组织更便于金属切削加工。

    但是砂模同样有一个大难题,因为砂模定型性不好,只能铸造实体铁棒,还需要用钻头钻孔。大汉没有那种动力的钻头,直接堵死了砂模的路。



第四百零三章 身管自紧
    多日愁眉苦思被诸葛亮看出了心事,刘备觉得集众人智慧比他一个人瞎想有用,便告诉了诸葛亮。没想到诸葛亮很快想出了解决办法,那就是将铁模加热,让它和铁液同时冷却。

    铁模预热后,铁液不会迅速冷却,有足够的时间让石墨析出,炮管质量直线上升。

    解决了模具的问题,炮管的另一个问题就提上日程,那就是内层应力问题。

    火炮开火,火药在炮膛内燃烧,火炮承受的应力主要集中在内表面。而在铸造过程中,因为炮管外表面比内表面大,外层会先冷却而内层后冷却,这样就使得内层承受应力的能力下降,降低了火炮的使用寿命。

    同时,刘备为了提高火炮性能,铸炮的原材料不是生铁而是钢,钢有许多优点,唯独有钢液的流动性差这个问题,增大了铸造难度。

    马钧再一次展现了非凡的头脑,他研究现有的火炮难题后,想出了分段铸造的方法。就是先用模具制造一圈钢体,不等钢体冷却拆掉外层的模具,在外层再浇铸一层钢体。

    分成两段,每段铸体厚度比较小,解决了钢液流动性问题。同时因为两层的原因,炮管内层与外层冷却时间差不多,降低的受应力能力可以忽略不计。

    马钧一个发明解决了刘备两个难题,刘备大喜过望,又一次提升了马钧的爵位,马钧短短时间内从一个平民飞速升级成为伯爵,艳羡世人。

    新炮研制成功,兼具性能和速度,刘备十分满意。试验的过程中,士兵发觉火炮后部不是很稳固,又叫工匠在制造过程中在前中后三个部分绑了一圈钢条,这个箍套进一步加强了火炮的受应力。

    箍套的使用也启发了马钧,他发明了另一种铸炮方法。那就是炮体内层钢液铸造完成后,外层不用浇铸而是用钢铁斜着在内层绕圈,外层冷却完成后,内层受压、外层受拉,会形成缠丝身管自紧的效果。

    缠丝法制造的火炮比普通法制造的要重一些,不过性能提高很多,完美适用战舰用炮。

    刘备没想到马钧那么快解决舰炮问题,一瞬间有再升他爵位的想法,好在理智占据了上风。

    成行的钢炮分长管炮和臼炮,长管炮发射实心弹、霰弹,臼炮发射爆破弹。长管炮长度3465米(15丈),炮口外圈231毫米(一尺,所以长管炮也叫尺炮),内圈211毫米,炮管厚20毫米,加上炮架和车轮总重450公斤左右。臼炮长0693米(3尺),炮口外圈3465毫米(15尺),内圈3165毫米,炮管厚30毫米,炮重180公斤左右。海军只有长管炮,炮重增加20左右。

    汉军一什十名士兵,刚好组成一个长短火炮战斗班。运输时,长短两门炮放在一起运输,战斗时六名士兵操纵长管炮,四名士兵操纵臼炮,同时看顾后方的炮弹箱。

    “敌至千步,二炮准备,放(最初操练时喊的射,刘备感觉不对更正了)!”

    臼炮在发射爆破弹时,火药在给爆破弹推力的同时也会给弹体压力,弹体如果不够厚,在炮管内就会爆炸,所以随火药的多少可以调整射程,射程越大威力越小。臼炮有效射程从几十步到一千五百步,工匠制造了三种相应的弹药。

    与臼炮相应的长管炮,它的射程也能达到一千五百步,不过距离太远精度不行,而且杀伤力不够。

    神机营操练时,为了让战果最大化,一般会等敌人到达千步的时候一起发射。

    长管炮发射了第一种炮弹:实心弹,在这个军队讲究严密阵型的年代,实心弹的威力不容小视,不过千步之内的敌军受到的打击是第二次落地弹跳后的实心弹(两次弹跳点为六百步和九百步),砸死前阵最多五个人。

    千步左右,敌军甚至能看清炮弹的轨迹,有许多人尝试用脚凌空踢走实心弹,代价就是断腿(实心弹看似飞行速度慢,可本身重量大,动能依旧很足,参考铅球脱手砸到脚)。

    另一边的臼炮因为射程太远,甚至只有几发落入贵霜军阵四周,它倒是造成了数十人死伤。

    刘备知道爆破弹的杀伤原理,在内层火药中预先埋入了许多铁钉、铁片和铁屑,都是些炼钢和制造工具时的边角料。刘备还让工匠预先在内层铁料上划上了预制线条,使爆破弹能整个爆开,不至于只破一个洞。

    臼炮和长管炮的炮弹用的都是铸铁,一是比较便宜,另一个原因是钢的强度大,火药炸不开钢,爆破弹没有实用的可能。

    因为远离了一段距离,马超所部凉州军听到的轰鸣声不大,直到马超看到敌军阵中的爆炸,他以为这是进攻信号,便准备率军直突敌阵。

    刘封见马超擅自行动,立刻挥舞将旗,下令骑兵止步。马超起了速,要停下来也需要一点时间。刘封和刘禅毕竟第一次上战场,有些时间观念没有建立,他们以为马超不听将令。

    刘禅说道:“皇兄,我亲往后军!”刘封点了点头。

    刘禅离开中军没多久,后军骑兵就全部止步了,刘禅来到时,骑兵已经重新好调整了阵型。

    “马将军缘何不听将令”

    这话说得就重了,马超赶忙解释:“末将原以为炮响便是讯号。”

    马岱似乎想到了刘禅的疑惑,说道:“大军行进,尚需时间止步,并非兄长有意不遵将令。”

    刘禅知道他们误会了马超,不过因为面子问题,他没有道歉,说了一句“谨遵将令”后便回马返回中军。

    战后了解详情,马超误会的举动反而起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当时贵霜大军受到炮击,士兵完全不知道这是什么武器,尤其是被爆破弹攻击的外围士兵,一时间众军止步,阵中也有了骚乱。

    “不可混乱,快步进军,此必是汉军投石车所掷!”波调认为这是汉军的新式投石车,意图让己方混乱,好给后方的骑兵创造进攻条件。

    波调的话刚落没多久,他果然看到汉军骑兵动了,而后己方阵型不乱,对方骑兵又停了下来,完美应征了自己的猜想。

    贵霜大军长途进攻,投石车这样的器械没有时间制作,况且西域的树木也不多。己方没有投石车,又知道了汉军的投石车攻击范围,波调开始催促己方士兵加速行军,意图早一点与汉军近战,使汉军投石车丧失作用。



第四百零四章 钢枪
    “啊!”

    贵霜大军疾步前行,两军距离开始接近,臼炮发射的爆破弹精准度也开始变高,刚就有一发正中大军阵中,造成极大伤亡。

    “不可迟疑,速速前进!”

    波调知道现在调整阵型只能拖慢时间,让敌方“投石车”造成过多伤亡,不如先冲到三百步弓箭射程之外,然后再调整阵型进攻,他相信这批贵霜士兵的精锐,六百步的距离阵型不会太过混乱,也能以最快的时间重新列阵。

    “正常射速!”

    一场战斗火炮要发射数十甚至上百发炮弹,敌人过远的时候,会用慢速发射炮弹,降低炮管发热的时间,直到敌军进入第二射程后再恢复正常射速。(汉军射程共分为5类:0-100步,100步-200步,200-400步,400-600步,600步以上。)

    随着什长一声号令,所有的炮手全部加快了手脚。首先运弹手急奔从炮弹箱拿出炮弹,这时清膛手用擦炮杆猪鬃那头将炮膛清理干净,之后运弹手将炮弹递给安弹手,安弹手将炮弹送入炮膛,清膛手用擦炮杆另一头将炮弹压实;接着什长观测敌军距离调整火炮角度,然后刺药手将一体式炮弹后的火药纸包刺破,最后点火手将烧红(火炮后方点燃有碳盆)的鹤嘴针(还没发明出拉火索钩)刺入点火口(也是刺药口),完成整个发射过程。

    有刘备在,汉军直接跳过了混乱的散装弹药时代,不管是什么炮弹都是纸壳定装弹。

    汉军共有三大类炮弹:实心弹、葡萄弹(也叫霰弹)和爆破弹。所有炮弹所用的火药都提前算好用量,用纸壳包裹和弹头绑在一起。

    贵霜大军进入600步射程之后,实心弹杀伤力直线上升。钢炮制造完成后,工匠进行了一系列杀伤力测试。以一匹马相当于两个人计算,800步之内,只要炮弹打入敌阵,就能造成平均36人的伤亡;600步之内,可以造成48人的伤亡。由此可见,密集阵对火炮而言就是活靶子。
1...135136137138139...152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