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刘备威力加强

时间:2023-05-21  来源:  作者:大X小X

    刘封见左翼有险,下令炮兵后撤,同时整个八阵向西北方前行,主动缩短两军之间的距离。

    贵霜步兵和汉军都在抢时间,短兵相接一触即发,贵霜大将突然看到右翼的己方骑兵正在撤退,波调的大旗也不见了踪影。他的心脏猛然一跳,一种不好的预感涌上心头。

    “撤退!”贵霜大将不敢再与汉军厮杀,主动下令撤退。




第四百零七章 零伤亡震世
    “骑兵出击!”

    贵霜大军无法正面冲入汉军阵中,鲜卑的五千骑兵就已经调头逃跑了,领头的乞伏如弗十分明白汉军骑兵的强大,而且草原杀神马超就在汉军阵后。不能从正面击溃汉军,令汉军步卒反冲自家骑兵,就已经代表着兵败。

    鲜卑众的离开让西部各国惊惧,他们也纷纷停止脚步,不过他们没有鲜卑人那么多兵败的经验,觉得波调左右夹击不失为破局之法,于是他们驻步等待战果。

    哪知道等了没多久贵霜大军就溃败了,士兵如无头苍蝇一般无论将校怎么呼喝都不再听从指挥。

    贵霜士兵能坚持那么久已经算是强军了,其实他们心中早就有了逃跑的想法,正是因为看清了前军的惨状。前军甚至都没有冲到汉军阵前,他们也不认为自己可以冲上去,尤其冲杀汉军左翼的炮兵使得军阵拉长,汉军也冲向己方腹部。

    刘封本意是让八阵前冲,发挥连弩的威力,贵霜士兵误会汉军要横断他们,尤其是波调那里的状况也被他们知晓,将军一下令撤退,他们就撒丫子向后方逃跑。

    贵霜溃败,各国国主这才明白鲜卑为什么抢先撤退,他们暗骂波调无能也率众撤退。

    敌军弃阵而逃,刘封下令八阵中的骑兵队和后军的凉州骑兵一起随后掩杀。

    短距离内两条腿怎么可能跑得过四条腿,很快骑兵队追上了贵霜败军,这些败军完全没有抵抗的想法,骑兵队轻松斩杀。

    “留活口!”

    大汉正规军征战和马超初期一样只要战功,根本不在乎劳力的价值。眼见骑兵队杀得顺手,邓芝坐不住了,他向刘封告罪一声奔上前方连连呼喊。

    在邓芝身边熟悉贵霜国语言的商人的劝降下(骑兵队喊投降贵霜士兵不听),贵霜士兵放下心中绝望跪地投降。

    原处后阵的马超没有和骑兵队追逐贵霜败军,这不符合他的性格,他率众从外圈直奔西部各国的军队。

    “列阵迎敌!列阵迎敌!”

    马超越追越近,乌孙国主知道逃跑没有用,想着调头迎击,但大宛、康居等国主只想着早早归国。这次西部联合部队他们出的人不多,即便全丢了也不可惜,但时间他们丢不起。波调身死,贵霜必定大乱,他们要乘贵霜还没有恢复过来,从贵霜身上咬下一块肉来。

    大宛等国常年被贵霜欺负,如今有机会欺负回来,自然不会放弃,况且与强盛的大汉争锋不如找个软柿子捏。

    疏勒国主见大宛等国停都不停,只有乌孙一支部队反击,他也不再管乌孙,头也不回的逃跑。

    友军弃我而去,对乌孙士兵打击非常大,对面的敌军铠甲精锐耀眼,己方阵型都还没调整完,整军到一半,乌孙军中出现了逃兵,这下乌孙国主制不住士兵了,逃兵越来越多,望着越来越近的马超,他怂了,下马跪地请降。

    马超留下马岱收拢降军,他则继续率军追击。马超的紧追令逃兵意识到大部队太容易成为目标,有人开始脱离大部队向北方和南方逃跑,有一人就会有两人,西部联军撤军变成了四散奔逃。

    凉州军艺高人胆大,也是多次与鲜卑人在草原上追逐养成的战斗素养,敌军只是步兵更让他们不放在眼中。之后的追逐中经常看到汉军一骑就追着数十甚至数百敌军跑,也有一骑拉着数十、数百降军回头的。

    这场决定西域主导权的大战以大汉全面胜利结束,大汉以震惊世人的零伤亡击败三十万联军。此战共击杀敌军三万余人,俘虏敌军八万余人,缴获辎重无数(敌军从龟兹、焉耆等国抢掠的物资)。

    敌军除了鲜卑全身而退,贵霜只有少数骑兵护卫波调尸首而返;乌孙国主被生擒,乌孙国士兵基本投降,疏勒士兵大部被擒,国主逃得一命;大宛、康居也有百分之五十左右的战损,好在国中大军尚存,国主也没有事,回国后就能从贵霜身上找回损失。

    消息传回国内群情振奋,百姓高呼圣君在朝,大臣赞叹刘备后继有人。

    所有人喜笑颜开,唯独刘备还是面无表情,他向回京的邓芝问道:“可曾找寻到紫花苜蓿”

    苜蓿,原产地为小亚细亚地区,西汉时期从西域传入中原,这种草能入药也能作为牧草,经过专门培育后有“牧草之王”的美誉,苜蓿中的佼佼者正是位于于阗(和田)的大叶紫花苜蓿。

    紫花苜蓿适应性强,产量高,再生速度快,比普通的苜蓿更耐旱和耐寒,而且寿命长,一次种植甚至可以收割5、6年,在适宜生长的环境中甚至能存活十年、二十年。同时苜蓿还有改善土地的功效,可以作为水土保持和护坡植物,能适应和改良盐碱地,如果专门打理甚至可以变沙漠为绿洲。

    看着手中的小花,刘备大喜过望,说道:“伯苗寻得棉花与紫花苜蓿,此次开拓西域,当为首功!”

    刘备的话却把邓芝吓了一跳,他说道:“将士浴血厮杀,二位皇子远征万里,下臣不敢据功。”

    诸葛亮了解刘备,知道他不会无的放矢,问道:“陛下何重此物”

    “我大汉北据冰原,所得草场无数,然汉民多不善逐草而居,旦有此草北方无忧矣。”

    北方游牧民族之所以强悍,便是因为他们逐草而居,小孩子从几岁开始就要学习骑马,这样才能在部族中生存。所谓入乡随俗,汉民抢得草场后,为了生存,他们也不得不学习游牧民族的习俗,这样非常不利于文化融合。

    有了高产的牧草,刘备就可以改良畜牧业,变放养为圈养。圈养都许多好处:一,节约饲料增肥快,俗话说吃肥走瘦,就是这个道理;二,有利于羔羊、牛犊等小动物生长,地区变动少疾病就少,发情也比较集中,产羔集中且存活高;三,还有利于土地改良,减少荒漠化。

    除了以上好处,还有经济分工和增加职位的效用。圈养后,专门种草的人可以得利,专门运输的人可以得利,专门养殖的人还是可以得利,劳动分工的好处就不用多说了。



第四百零八章 运河
    刘备重视牧草的最重要一个原因是为了大汉长治久安,便观中原历史,有许多次都是因为边关烽火,严重拖累国内经济,最后积重难返亡国。

    农耕文明和游牧文明最重要的区别就是定居,有强烈的土地情结,安土重迁,非常有利于培养国家、文明归属感。让游牧的百姓定居下来,可以使牧民更好的融入中原文明。

    至于放牧和圈养的成本问题,也很好解决。单位人口圈养比放牧所养的牲口要多很多,同样一年,别人安坐家中,圈养一年卖几百头牛羊,你千辛万苦四处奔波,才卖几十或者上百头。有了对比,放牧的百姓自然会选择更“懒”的做法(人永远追寻懒)。

    圈养还能拉动周边产业的发展,例如油厂、豆腐厂等。以前油厂出产的豆饼、豆腐厂的豆腐渣都是精饲料(马、牛等都爱吃),却因为容易霉变(fubài),只能就近处置。如果有了集中圈养,马、牛等就可以减少喂食豆子,增加豆饼比例,中间产物——油就是赚的。

    刘备相信,只要经过几代人,北方的危险将会急速降低,大汉便有更多的精力向外发展。

    要想完成这样一个重大国家战略,需要优良的基础设施,完善的商业环境,稳定的市场,还有安定的国家氛围。而以上这些,大汉都在刘备的推动下稳步发展。

    听完刘备的大略,众臣高呼“陛下英明”,诸葛亮说道:“只恐陛下心意百姓不得其中。”

    没有榜样在前,百姓也害怕改变原有的生活环境,想要推行圈养自然要少府先动手。圈养初期毕竟还要加大投入,刘备之所以向众臣解释,也是因为少府之中大家都有股份,事先不打招呼容易招惹事端。

    刘备说道:“关中以北高(陕)原(北)地广人稀,有荒漠化趋势,影响大河,少府可先于此处种植苜蓿,一则改善土地,二则蓄养战马。”

    就因为关中北方高原沙漠化,水土流失严重,造成泥沙入大河,抬高了大河河床,使得数百年后大河时常为祸。刘备不定都长安也有这方面的考虑,长安为都城,关中地区就不可避免会过度开发,水土流失加剧大河灾害。

    一些古人可能有可持续发展的想法,但他们没有成套的理论支撑,刘备每天正在搜刮脑中残留的记忆,争取在有生之年完成这套理论。

    邓芝问道:“陛下,殿下俘获甚多有十万之众,是否调入少府”

    “拉至运河。”

    陈群说道:“陛下,各州百姓多有参与运河开挖者,若少府多用俘获,恐与民争利。”

    听到“与民争利”四个字,刘备脑中的神经本能的跳了跳,但转念一想,陈群说的还是对的。自从刘备发布运河计划,东面各州百姓都获得了实利,也显著促进了各地的经济发展,这就是有偿(钱)和无偿(钱)的区别。

    其实十万俘虏说多也多,说少也少。邓芝原本的意思是让俘虏调入少府,之后各豪强、士人甚至百姓都会很快消化这些人,但刘备不愿浪费这些劳力,劳力散起来容易,想再聚集这些人就难了。

    时间不长,俘虏的身份让刘备想到了他们的好去处,扶南开发正缺人手。

    恒河平原作为全世界有名的大平原,土地肥沃、面积大、自然灾害少、百姓易于统治,各种优点数不甚数,刘备没理由放弃。正巧这时候恒河平原东侧没有大的国家,都是由小城邦组成,贵霜帝国也刚刚经历了一场大败,绝对没有实力再干扰大汉开发恒河平原,正是大汉入主恒河平原的最好时机。

    刘备决定让西域俘虏南下挖掘一条纸面上的运河——暹(克)罗(拉)运河,如今的船只不大,运河也不需要多深,而且暹罗运河的地点最窄处只有百余里,不需要几年就能挖开。

    有了暹罗运河,从南海到身毒海就不用绕圈了,可以缩短至少3000里航程,也能加强中原与身毒的联系,更方便中原掌控身毒。到时如果身毒有变,敌军同时掌控两处航线的难度大于一处。

    安顿好少府对关中北方高原的开发,刘备出城迎接了回京的西征部队。

    “父皇,儿臣幸不辱命,一战平西域。”

    “好,我儿英武胜于朕。”

    “不敢当父皇如此夸耀。”

    为庆贺汉军大胜,刘备大摆宴席,宴请众臣,众臣皆欢。酒席结束,张飞借着酒劲说道:“陛下,火枪于战甚利,何时可于全军列装。”

    全国一统,张飞身居高位有意脱离在军中的影响,尤其是刘备看在张飞的面子上,把夏侯渊也升了高位,他又重新开始饮酒,很快沉迷美酒,不用出兵作战,刘备劝了几句也随他了。

    “想要火枪,需先操练,惟有操练精熟之军方可得火枪。”

    刘备所说的操练不是普通的射击精准度练习,而是胆量的锤炼。神机营初期训练时,会有一队骑兵拿着木棍在对面,神机营用专门的白灰弹(发射药少量,子弹是铅包着白灰),骑兵中弹自动退出演习,其余直冲神机营。

    骑兵近身,会用手中的木棍狠狠地抽打神机营,都是参军数年甚至十几年的老兵,骑兵下手非常有分寸,中棍很疼但不会受伤。神机营要做到骑兵临前面不改色,主将不下令绝不可后退半步。

    张飞的问话也吸引了其他将领的注意力,战胜三十万敌军和零死伤战胜三十万敌军可不是一个概念,火枪、火炮的犀利在马超的宣传下都有些神话了,其他将领自然也期盼刘备在他们所在的战区列装。

    马超随大军回头而不是和普通凉州士兵一样回驻地,是因为马超也随大军出征西域。刘备下令抽调凉州一个军四千人出征,原本想着凉州军随便派个副将领军即可,也就没有特意点名将领。

    马超征伐了那么多年的鲜卑早就厌烦了,而且听说西域敌军有三十万,就亲自领军出征了。马超这样的大将不同普通小校,没得准确将令便领军跨区出征,说严重点可以定性为有反心。

    当然刘备不会这么不近人情,他说了一下自己没有点将的错误敲打一下马超,又说马超功大于过,这次会依律奖赏,不过不能有下次。



第四百零九章 西域矿产
    西域打通,商品市场在握;棉花、苜蓿开始种植,畜牧业革新在望。前期发展的难题解决,刘备开始将重心放在格物院之中。

    格物院,大汉自己的科学研究基地,直接统管于皇帝。自格物院设立以来,这里发明出很多以前没有的东西,因为专利法的实施,有许多以前被民众定义为游手好闲的人可以发挥他们的特长。

    “陛下!”刚到格物院,就见工部一群人从这里出来。

    “莫非格物院又有新发明”

    格物院许多发明推动了各地发展,尤其是工部与这里合作最多,时常往这里跑。

    “回陛下,西域一战诸国震怖,纷纷出使我大汉,礼部回使走访各国,依陛下诏令使团中有探矿能手,其粗探得各国遍有铜、铁、金等矿。我等至格物院,欲问询是否有新采矿器械发明。”

    西域战后,康居、大宛等国南下进攻贵霜帝国,贵霜帝国也像他们想的那样国内大乱,分裂成若干个小国,还在互相征伐。康居等国在贵霜帝国吃得满嘴流油,也不忘拍大汉马屁,他们也怕大汉继续发兵西征,西域一战把他们吓坏了。

    随康居、大宛等国一起出使大汉的还有他们北方的小国,如阿兰、严国、阿兰聊国、坚昆、乌揭、丁令等。大汉回使走访,使团中的工部之人探得这些国家中的矿产丰富。

    这些国家所在的土地不但有中原欠缺的铜、金矿(单一矿不是共生矿),而且有许多露天煤矿和铁矿,并且这里的铁矿不似中原品质低劣,这些铁矿都是磁铁矿、赤铁矿,含磷、硫等杂质低,是十分优质的矿产地。

    “彼地处远邦,不必如中原一般,可直上火药。”

    将中原的矿产留给子孙,先开采中原之外的资源也是可持续发展的一种办法。经过刘备的熏陶,大汉群臣自然明白“先吃别家,再吃自家”的道理。

    在这个蒸汽机都没有发明的时代,版图过大也不是好处,大汉也不一定能掌控那么大的领土,即便名义上属于大汉,其实远离中原的地区还是高度自治。领土属于大汉后,大汉还要花费巨资安定地方、守备边疆等。

    军事征服的收益比不上经济征服,等今后蒸汽机能发展到火车应用,这些地方也已经广受中原文化熏陶,同时也离不开中原物资了,那时再吞并,一定会水到渠成。

    康居、大宛等国同样是游牧多于农耕,大汉可以用牧草和粮食改造这些国家,等这些国家的贵族习惯贩卖本土资源来或许生活所需,大汉就可以促使他们向西发展,当大汉的马前卒。

    “工部何时出发西域”

    “回陛下,诸事皆以停当,数日之后便可出发。”

    “汝等稍待数日,朕另有一支队伍随汝等同往。”

    “是!”

    又是西域,又是挖矿,刘备想到了一个职业,自然也想到了那个退休的老人——曹操。

    当年因为曹操病重不能理事曹氏投降,刘备没有放任曹操不管,让华佗亲自跑一趟给他治疗,但当时大家清一色反对。诸葛亮甚至劝刘备,治好了没其他好处,治不好反而惹来一身骚。
1...137138139140141...152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