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我的大明新帝国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摇摇-欲坠

    一个半大的小子这个时候走了过来。“师父,明日还要去羽林卫学报到,我先回家了。”

    杨章德点了点头说道:“那句反话是谁说的”

    二狗子指着身体强壮的宾鸿说道:“是他说的。不过怕是一时气愤,师父能宽宏大量一点最好。”

    虽然坐在椅子上,但是杨章德一甩腿,就踢在了二狗子的屁股上。“滚蛋,什么时候轮到你教训老子了!”

    二狗子不敢躲,却借着他的一脚之力一下子就窜到了门口的位置,化解了大半的力道。

    其他锦衣卫看到二狗子挨打,也都嘻嘻哈哈地笑了起来,化解了不少压抑的气氛。

    四人更加确定杨章德是个高手了,就连刚才那个小孩子,身手也不差。

    唐赛儿这个时候才想起来下午的时候就见过二狗子一眼。“你是下午跟在我们身后的那个孩子!”

    二狗子笑着说道:“如今大明四海靖平,百姓生活富足。皇上,殿下都是天命之人。你们今日却满怀郁愤,甚至激动地喊出了反话,小子当然要多听一会儿。要想反了大明,就连我这个小孩子,也是你们的敌人!不过嘛……既然殿下让先问清情况,所以你们不用怕会被关进大牢了。”

    说完,他还一拱手,然后才跟几个锦衣卫嘻嘻哈哈地告辞离开。

    几人这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但是这一刻他们的心中没有恐惧,只有欣喜。连殿下都知道了他们,让问清楚原委,那么山东缺粮这件事,就能顺利解决了!

    只要能达到这个目的,哪怕把他们关进大牢几年,他们也心甘情愿啊!

    所以,他们也放开了警惕,坐下之后,拿起了筷子,就伸向了热气腾腾的火锅里面。

    一顿饭还没有吃完,杨章德就凭借这几年的历练,有条有理地把整个事情都问了个清楚。

    唐父连年被服徭役这是个小事,他得罪的也肯定是山东当地官员,既然他们自己都不知道得罪谁,杨章德也没有善心去帮他们。

    但是,




第二十三章 发明带来的欣喜
    没有到过欧洲的大臣们,是不相信大明能建设起一座十万人的竞技场的,甚至根本不能想象这样一座竞技场是什么样子。

    竞技场什么会不会有应天府的一半大小说话要怎样才能听得见要是让传令太监们传话,那不是要几百个太监才够

    但是实际上,除了扩音效果不佳,建设一座十万人的竞技场,在技术上并不是难题。

    罗马在一世纪的时候,就能用砖头垒砌起来一座将近十万人的竞技场,而朱瞻基招收了意大利这方面的人才,也能实现这个任务。

    罗马竞技场当初是用火山灰烧制的初级水泥当做粘结材料,而大明现在有了效果更好的水泥。

    关键还是建筑结构的研究方向差异,导致了东方至今不能建设起来更高大的建筑。

    这一次的大朝会,对朱棣来说,对朱瞻基来说,都是成功的。

    虽然大臣们在议事的时候,因为不习惯规则,有些磕磕绊绊。但是每个人都非常重视因为皇权“让步”,赋予他们的更大的权力空间。

    虽然如今的权力争斗还没有出现,但是每个人都清晰地认识到了属于自己的权力范围。

    这就是分工明确的最大好处。

    以前的朝堂,所有大事都需要进行廷议,吏部尚书虽然是群臣之首,但是也没有权力任命一个侍郎。

    工部尚书掌握天下工程,但是连修一座桥,都需要其他大臣的同意。

    等于所有权力是集中的,大臣们只有事权,没有职权。

    可是现在,朱棣在接受朱瞻基的建议后,只是小小地让步了一下,就把皇帝与文臣之间的主要矛盾,变成了次要矛盾。

    通过皇权让步的一点小小权利,就把大臣们之间的矛盾变成了主要矛盾。

    议事法则既然已经规定了各部的事务具有独立性,只有大事才拿出来廷议。那么我不去插手你们的事务,你们其他人,就不要来插手属于我的权力了。

    这一点,不仅蹇义,夏元吉他们这些主官已经发现了,他们下面的事务大臣更清楚。

    以侍郎,郎中他们这些人为例,他们以前是只能在事情确定下来以后,才有对事务的处理权,自己是不能决定这件事应该怎么办的。

    但是现在,皇权退让,将许多事务的决定权下传。那么,为了维护属于自己的权力,他们的主要矛盾,就是廷议了。

    围绕着权力争夺的斗争还没有开始,但是格局已经形成,所有人都已经明白了自己应该怎么做。

    散朝以后,朱瞻基回到了兴庆宫,换了一身衣裳,准备前往下马桥农庄。

    朱棣明日就要接见陈诚,派他前往西北,朱瞻基要在今日见一见他,顺便安排咨情司,锦衣卫的人员给他提供支持。

    可是没有想到,今日的朝会一直举行到了下午三点多。现在天短,这几日又阴天,现在天色就已经发暗了。

    “殿下,锦衣卫通报,林三,唐赛儿夫妇已经在锦衣卫。”

    虽然唐赛儿的事情更重要,但是事有轻重缓急,既然唐赛儿她们已经被控制了起来,早一日,晚一日不影响事情。

    陈诚明天就要被朱棣召见,这个事情虽然小,却更急一些。

    “吩咐杨章德,我明日午时去接见他们。去看看太孙妃她们准备好了吗”

    “午后就准备好了,只等殿下回来。”

    换好了出门的衣裳,孙娴拉着朱祁镇的小手就进了殿门。“殿下,你去下马桥视察,为何非要妾身跟着。让母妃知道,又会数落我了。”

    话虽然如此说,但是孙娴对朱瞻基出门能记着她,其实是很开心的。

    朱瞻基摸了摸被剃成小阿福一样的朱祁镇的脑袋,跟李亮说道:“将我丙003号文件拿来,摆驾……”

    从兴庆宫到东华门并不远,朱瞻基抱着朱祁镇,身边跟着孙娴,安步当车,走向了东华门。

    在东华门上了马车,朱瞻基将李亮递过来的文件打开,递给了孙娴。“我不愿你们这些女人一辈子就拘在宫里,咨情司以后规模扩大,是要搬到内库那边的,这边的地方腾了出来,我准备给你用。

    这是我去西洋期间,根据西洋文字,又根据我大明文字,标注的一份拼音字母表。字母,声母,韵母,都用汉字做了标注。你自小聪明伶俐,学什么东西都快,我希望你能把这件事情管起来,用一两年的时间,将所有的汉字都进行语音标注和整理,根据永乐大典里面的字典,进行标音。”

    孙娴一听到这个消息,有些发懵。她久居深宫,突然被朱瞻基安排这样一个任务,她连如何着手都不知道。

    朱瞻基这是为了图省事,因为如今的大明官话,是有点偏江淮话,跟后世的南京口音差不多。

    这种口音跟后世的普通话差异比较大,朱瞻基才没有这个闲心来对汉字进行一一注音。

    但是这件事虽然看起来很小,却是影响千秋万代的大事,他当然不会随便让一个大臣占据了这个功劳,所以,让孙娴出头是最好的。

    可以说,只要她把这件事完成,她今后的皇后地位今后将高过任何一个皇后。

    见孙娴有点发懵,朱瞻基耐心说道:“这件事除了你,我还会让解师加入进来。另外,我这次从西洋带回来了一些那里的学者,他们也都会帮你完成。你们可以根据我的这份字母表,进行拆字,分解,注音,只要完成了这个工作,你注定会万古留名。”

    孙娴打了一个寒颤,望向朱瞻基的眼神变的火热了起来。“殿下,妾身愚鲁,怕做不好。何况那些儒家宗师,会不会认为妾身牝鸡司晨……”

    “不要在乎那些腐儒,这件事你们先做,等做出来了,然后再通传全国,作为今后蒙学的课程。这可不比三百千差……愿不愿做”

    孙娴坚定地点了点头。“妾身愿意!”

    朱瞻基点了点头说道:“回头我就让咨情司那边给你们腾个院子,不过,这件事你不要一个人做,把胡良娣,蓝良娣她们所有人都加入进来。你们几十个人,一人负责几十个字,这常用的几千个字就能全部注音完毕。到时候再把解师他们加进来帮你们完善,这样也抢不走你们的功劳。”

    孙娴坐正了身体,又盈盈拜倒:“殿下,你对妾身真是太好了。”

    孙娴认真地看起了朱瞻基编写的字母表,朱瞻基抱着朱祁镇,不时逗弄着他。

    他快五岁了,正是活泼好动的时候,趴在马车的窗口,看着骑马的护卫,羡慕不已,指着马说道:“爹爹,骑马。”

    要是往常,孙娴一定会管教一番,但是这会儿她看着字母表已经进入了忘我的境界。

    朱瞻基帮朱祁镇戴上了虎头帽,笑着说道:“爹爹带你骑马……李亮,将那匹温顺的伊比利亚马牵来……”

    孙娴这才发觉父子俩要弃她而去,她嗔怪地看了朱祁镇一眼,小家伙就立即向朱瞻基求救,回身抱住了他的脖子,不敢去看孙娴的眼神。

    “没事,我把他放在怀里,不会摔着他。”

    “殿下小心……”

    朱祁镇见母亲不在阻拦,立即开心了起来。“骑马,我要骑马……”

    出了朝阳门,不远就是下马桥农庄,到了庄子的路口,陈诚率领一帮研究院的人才们,已经等候在了庄子的路口。

    除了他们,还有一大批各国的学者,专家们也被全部叫了过来。

    他们在春节前就抵达了应天府,这块一个月了,也已经熟悉了这里的风土人情。

    但是他们的工作都哈没有安排下来,就连陈诚,也只是按照他们的专业先给他们分成了不同的团体,不知道该给他们安排什么事。

    朱瞻基招收他们这些人,主要的目的当然是在应天府建设一座更贴近应用的新式大学。

    传统的儒家教学重理论,重思想,轻应用。

    想要指望他们迎合自己,需要耗费无数的精力。

    还不如找一帮跟他们关系不深的欧洲学者,重新建立一摊。

    当然,朱瞻基不会完全抛弃儒家。儒家的大一统思想,伦常思想,礼、乐、仁、义、忠、恕思想,是维持大明大一统势力的重要思想武器。

    陈诚如今是工部正五品郎中,这个职位在大明如今的官场序列中算不上高。

    但是,他又是朱瞻基名副其实的大管家,这就让他有了一种超然的地位。

    就像杨士奇,他也不过是五品的左春坊大学士,但是因为身为朱高炽的詹士府大管家,哪怕是六部堂官,见了他也不敢随便拿大。

    而且陈诚在前几年出使帖木儿国回来之后,在朱瞻基的支持下,就出版了《西域行程记》,《西域番国志》两本介绍西域,印度各国情况的书籍。

    这让他在如今的大明朝廷,也成为了一个声名远扬的文人。

    朱瞻基的羽林卫学原本是陈礼掌管,在陈礼升任羽林卫指挥使以后,一直是张凤山在主持大局。

    张凤山军伍出身,一身本领倒是不错,但是担任羽林卫学的山长还不够资格,所以现在山长一直是朱瞻基兼任。

    但是除了各种训练,羽林卫学的事务基本都是陈诚在掌管。要不然,凭借张凤山原本的的把总职位,根本不能抗衡京城的各大勋贵带来的压力。

    作为羽林卫学实际上的掌控者,陈诚的名气远远要比他的工部郎中的名气大。

    众人没有想到,朱瞻基这次过来,竟然把朱祁镇和孙娴也带来了。这给他们的接待工作带来了一丝混乱,因为没有女眷来接待她。

    不过朱瞻基并没有太麻烦众人,让李亮带了孙娴去跟一帮西洋的文人进行接触,了解一下西洋文字的规律。

    如今的下马桥农庄最大的单位已经不是羽林卫学了,而是如今在整个大明都声名远扬的大明皇家医院。

    这个原本是太医院的医师们抽调出来的太医们,在医学研究院进行研究下的产物,却在朱瞻基的引导下,变成了大明第一家综合性医院。

    太医院的太医们自认为不同科室的主任医生,他们的徒弟变成主治医师。

    而医院的护士虽然以男士为主,但是因为当初朱瞻基认为女人更细心,所以也招了一批女护士,不过她们主要是担任洗衣打扫这样的工作。

    这不是朱瞻基不想大量使用女人,而主要是女人们大多没有接受过教育,连字都不认识,所以也根本无法承担医疗工作。

    打发了众人散去,只留下了下马桥的管理团队和各个研究院的负责人,然后众人一起来到了皇家医院的大会议室。

    这个不伦不类的大会议室是朱棣在永乐十五年一次来医院治疗的时候,医院临时加建的。

    当时朱棣因为给肚子打虫,需要连续治疗半个月,就在医院里建了一个大会议室,方便他处



第二十四章 诱之以利(大隋章德公宗师加更)
    “草民林三,宾鸿,董彦皋,唐氏,拜见殿下。”

    被内侍调教了一天的林三他们,哪怕心跳如雷,头重脚轻。也还是按照内侍所教,一进门就跪拜了下去,根本不敢向上看一眼。

    只有唐赛儿忍不住,偷偷抬头看了朱瞻基一眼,又连忙低下头去。

    不知道是上面的人气势太盛,还是因为太孙殿下的身份所慑,天不怕地不怕的唐赛儿,这个时候也有些手脚发软。

    这就是殿下以后的皇上就是他向山东运粮,救活了无数人

    在没有父母被逼双亡,丈夫也被打死的经历之前,唐赛儿也不是那个已经豁出去一切的女反贼。

    面对这个大明帝国的皇太孙,她深刻地体会到天与地的差距,有一种自惭形秽的感觉。

    她忍不住收了收脚,让布裙盖住了已经破了一个洞的棉鞋。

    朱瞻基看着面前低眉顺眼的几人,心中也是一阵感叹。就是他们这几个看起来平凡之极的乡下百姓,却在大明最显赫的时候,在大明身上咬下了一大块血肉。

    而且他们的反叛不仅仅是一场反叛,更是给今后的几百年民间叛乱都开了一个头。

    白莲教的影响,就是从他们开始,如火如荼地发展起来。

1...167168169170171...276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