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大明新帝国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摇摇-欲坠
而后十几年,他几番浮沉,一直在外任官。而他的后辈们一个个身居要职,不愿意朝中出现一个跟自己不是一条心,却又德高望重的大臣。
当他在西北接到消息,皇上竟然撇开太子,直接让太孙监国,他知道自己终于否极泰来。
因为这件事也就意味着与那些大臣关系密切的太子,被排除在权力中心之外。
太孙提早掌权,对他黄家,对他黄福是一件好事。
随后自己的儿子被任命为西征军的后军总兵官,映证了他的想法,父子两人都同为两路大军的总兵官,这种荣耀是历朝历代都极为少有的。
他当然知道这个时候应该怎么做,父子二人同时掌管大权,即使为了避嫌,他也该上书请辞北路军后军总管。
再然后,他就等来了方宾和金幼孜前往西北替换他。
这是太孙掌权的第一步调整,也是他黄福以后真正走进权力中心的第一步。
既然方宾被派来西北,调他回京,也就意味着要让他担任整个兵部的掌印尚书。
所以他用最快的时间与方宾交接了工作,并且将一应官员全部推荐给了方宾,就踏上了回京的路。
这次回京,他将不再是个过客,哪怕仅仅是因为自己的儿子随陛下出征,在陛下没有回京之前,在黄渊依旧担任南路军后军总管之前,他就一定会坐稳在兵部掌印尚书的位置上。
所以他这次回京的感觉与往昔有着很大的不同,在阅江楼码头登上应天府的土地的时候,他就遇到了第一个惊喜……
马琪,这个曾经担任交趾总采买的宦官,他不过是一个中官,在整个內监系统最多也只能算是个中高级官员。
但是因为他是能贴身伺候皇上的内侍,因为內监系统与文官系统完全不相统属。他这个完全算不上太监的内侍,就把身为尚书衔,并且担任交趾承宣布政使司布政使兼提刑按察使司按察使的他,折腾的灰头土脸。
官场险恶,很多时候,越是不起眼的小人物,却越是能制造出巨大的麻烦。
镇守中官马骐心思偏激,横行霸道,虐待平民,并且引发了交趾大规模的民变。
可是此人竟然恶人先告状,向陛下密信,妄称自己谋反。幸亏陛下英明,在对方查证后才证实了这件事是马琪引发,并没有治自己的罪。
而马琪也因为多方斡旋,得以脱罪,并且造就了一个生死大敌。
没有人知道那些年黄家有多危险,表面上,他黄福身为交趾第一人,位高权重,但是只有他自己知道,黄家危在旦夕。
他黄福早些年不懂变通,得罪了不少文臣,这才被诬陷去职,从工部尚书一职入狱。
后来虽然被放出狱,戴罪立功,但是他黄福因得罪了大部分文官,一直难以回京。
现在又得罪了宦官系统,等于朝廷的三大系统,他已经得罪了两个,朝中连替他说话的人都没有了。
身为交趾承宣布政使司布政使兼提刑按察使司按察使,看似风头出尽,实则危在旦夕。
也是在这样的压力下,长子黄渊毅然投笔从戎,进了唯一抱有着友好合作的武将系统,当了一个大头兵。
当时的他与儿子已经抱定了保护家族的延续的决心,可是谁也没有想到,这一步棋,竟然因为太孙殿下,而走活了。
因为受到殿下的重视,黄渊从一个小小的把总,一路升为守备,授勋福安子。这以后,更是以子爵之身份,直接跃升侯爵,伯爵之前,成为陛下御驾亲征南路军的总兵官。
而当初跟黄家不死不休的马琪,现在就在他抵达应天府的第一时间,被押送到阅江楼码头旁边的刑场行刑。
他当然知道这一切是因为什么,马琪的死亡是他自取灭亡,没有人会同情。
但是能够被安排在这样一个时间,并且在他的面前行刑,这背后的意义更加重要。
他追随看热闹的百姓,亲眼看到了刽子手一刀下去,马琪人头落地。感到的不是恐惧,而是一种无以言表的感动。
再看到坐在上方的朱瞻基,他的内心里只有一种士为知己者死的激荡。
听着黄福在地图前面跟他分析完了如今西北的局势,朱瞻基对照着自己手中的情报,对西北的军政局势也有了最清晰,最直观的认识。
“这么说,吴允诚与柴秉诚这两人虽然都是异族,却值得信赖咯”
“是,柴秉诚原名伦都儿灰,此人有勇无谋,镇守一方足以,却不足以托付重任。但是吴允诚此人有勇有谋,又心向大明,可重用。”
朱瞻基又让人拿来了两人的身份情报,看后有些惊讶地说道:“不曾想这吴允诚的二儿子,竟然就在我的羽林卫学进读。让人将他的考核状况汇报上来……”
吩咐之后,他回头望着黄福说道:“潜九被孤推荐给了皇祖父,前些时日还收到了南路军的情报,他如今备受皇祖父信任,一应琐事全部托付与他。他能在皇祖父面前依旧如鱼得水,你我都不必为他担忧。”
黄福谦虚说道:“潜九侥幸蒙殿下与陛下恩宠,实乃我黄家之幸,老臣拜谢殿下。”
朱瞻基一挥手说道:“不必多礼。黄尚书你父子二人忠心为国,自应受此褒奖。只是为了你黄家计,也只能将你召回京来。”
“这都是殿下的恩宠……”
朱瞻基收敛了脸上的笑容,认真说道:“不要说这些有用没用的了,现在就你我二人,一些话我也不介意摊开了说。方宾如今被我打发去了西北,他贪污受贿,今后怕是不能回来了。
西北如今局势重要,不能让他有机会坏了大事,所以,该如何防范他因怨生恨,坏了大事,还需要做一些防范。
其次,你在京城帮我镇守兵部,顺便将兵部给我好好梳理一番。趁着如今大军出征,近半各路官员不在大明,帮我将兵部掌控住,可有把握”
“臣愿立军令状……”
“那倒不至于……。如今西征,兵部事关重大,中心都转移到了西征上面。但是,这也是兵部进行改组的好时机,孤欲将兵部这些年积累下来的痼疾全部疏通,让兵部,五军都督府,海军三方形成一个平衡的三角关系。这一切,都要拜托尚书了。”
黄福大惊,说道:“殿下,西征不容有失,一切都应等大局已定的时候再说。”
朱瞻基笑道:“放心好了,孤不会自伤己身。你要做的是把一切都安排好,只等皇祖父那边大胜,才是改组兵部的时候。”
黄福这才放下心来,拱手道:“臣任凭殿下驱使,还请殿下给下改组方略。”
朱瞻基对兵部的改组想法由来已久,想要恢复以往的政治架构。
&n
第八十五章 电动机
在起点等待火车归来的人们立刻就沸腾起来,不过因为朱瞻基在,他们还能保持镇定。
在朱瞻基骑上一匹骏马,向车祸现场飞奔而去的时候,他们就按捺不住自己的好奇,奔跑着跟了上来。
下马桥农庄,如今已经是除了长安坊,太平坊之外,在应天府外城最著名的街坊。
大明最早的地下道,大明最早的水泥路,还有最早的绿化景区,严格统一设计的居住区和研究院区,形成了一大片花园小区。
因为研究院的存在,下马桥农庄是不对外开放的,外人即使能够从农庄的北面大路上见到这片景致优美的土地,也不能进来。
在农庄的南部,有一条秦淮河的支流,刚好将农庄与南方的天地坛隔开。
在当初建设农庄的时候,朱瞻基就严格要求距离河道一百米范围内严禁兴建房屋,留下了河道南北两百米的范围修建了一个公园。
公园最内侧以垂柳为主,中间是大片的各种花卉,镶嵌了各种盆景一样的风景树,最外侧是山上移植下来的四季常青的松柏。
这个公园虽然不宽,但是很长,从皇城的正阳门,一直向东,连绵的大约三公里,形成了应天府东南最大的风景区。
这里建成以后,就成了应天府百姓最喜欢的踏青场所。包括哪些青楼,画舫,在河道不禁的时候,也喜欢到这里来做生意。
只是,因为羽林卫的封锁,他们不能踏上北岸,否则的话,最少要被关押一个月,然后查清楚不是间谍,才会进行处罚。要是间谍,众人就再也不会听到他的消息。
新修的铁路就环绕居民区,在南线在公园与居民区之间。作为一条试验性的铁路,虽然只有三公里,但是已经足够用了。
车祸现场距离出发的地点并不远,位于北线东侧,向南转弯的地方。
如今除了车头没有翻,后面的四节车厢,翻到了两节,还有两节也已经脱轨。
但是值得庆幸的是,因为车子没有顶,所以翻车的时候,虽然一部分人都被摔的不轻,甚至有几个倒霉蛋重伤,但是大部分人都没有多大的事。
朱瞻基到的时候,他们已经开始自救,将受伤的人都搬到了一边等待救治。
看热闹的就有不少是医院的太医们,他们立即现场救治,然后让人去拉来马车,将重伤员拉去救治。
等受伤的人都运走了,朱瞻基才跟一帮工程师们开始现场勘测,想要知道为什么会翻车。
车祸即使在明朝,也不是少见的。
自从牲畜被作为动力,成为运输的主要工具,从古至今,各种各样的车祸就层出不穷。
因为牲畜发疯引发的车祸,因为错车引发的车祸,每一年在应天府都会发生数十起,甚至数百起。
但是没有一次的车祸,有这次这么严重。
车祸的原因很快就查清了,火车在转弯的时候,因为铁轨是木制的,承受不了这么大的重力,就固定不住车辆,让车轮脱落。
“殿下,木制的轨道因为纠正率不够,在车辆重心偏移的时候,不能有效固定。但是……如果将铁轨全部换成铁的,成本就太高了。”
朱瞻基看了看铁轨那被撕裂的木茬,摇了摇头说道:“不,就用木轨。”
他可是很清楚铁路的发展历史,轨道在最开始就是木制的。
现在大明已经直接过渡到了木轨的最后阶段,将木材烘干,然后加入沥青进行防腐防虫处理,在这一块上,问题应该不大。
现在翻车,一方面是车辆的承重结构缺少弹簧减震,另一方面是车轮的设计不合理。
如今的车轮直径只有二十厘米左右,与后世的火车车轮相比,小的可怜。
朱瞻基当初看到了之后,并没有在意,因为后世的矿车,车轮也是很小的。
但是他忽略了,那种车轮小,是因为轨道是铁制的,所以双方嵌合的比较稳定。
现在轨道是木制的,却用小车轮,现在自然固定不住。
他又看了看倾倒的车厢下面,露出的车轮,说道:“将车轮加大,除了内侧的固定支撑,在外侧也车出弧度,将铁轨包裹起来。”
马致才有些为难地说道:“殿下,这样的话,车轮就太大,太重了,难以淬火。”
大明的材料工艺还不过关,如今虽然能获得精钢,但是基本都拿出造枪,造炮去了。
火车座位民用商品,是需要讲究成本控制的。完全的精钢来制作车轮,成本太高。
所以现在的车轮都是铁做的,然后在车轮加工好了以后,进行淬火,增加强度。
直径超过五十的铁制车轮,厚度最宽还有将近十厘米厚,这个车轮的重量就是几百斤。
这个时候进行淬火工艺,相应的技术全部需要改进。
朱瞻基又问:“传动部分问题容易解决吗”
马致才望向了一个四十多岁的所副,他立即出列躬身道:“殿下,不难解决。如今以连杆推动车轮,是经过很多次试验的。原本我们已经试车多次,都没有出问题,这次也是因为车上的人太多,太重,导致了翻车。”
朱瞻基摇了摇头说道:“在我看来,问题还有很多。一,承重车轮与车厢的承重结构,还需要改进。我认为,在衔接处增加减震,不仅可以增加车上人的舒适度,同样能防止侧翻。
其二,两边车轮之间缺少联系,我们应该设计一个连杆,将两边车轮连接起来,让两边的车轮始终保持方向一致,这样也能增加动力和稳定性。”
马致才虽然不知道这样有没有用,立即躬身道:“殿下英明,微臣立即组织人手,解决这些问题。”
朱瞻基摇了摇头道:“我的想法也不一定正确,作为一个研究员,要始终抱着怀疑的态度来面对任何问题。只有当新的技术得到了验证,再来吹捧我也不迟。”
这个时候,一辆马车缓缓行驶了过来,朱瞻基一看外形就知道是蓝烟的车驾。
百官立即让出了一个车道,车停稳之后,两个宫女立即站到了车门口,打开了车门。
朱瞻基向前走了几步,来到了马车旁边,亲自伸出手,头戴幂篱的蓝烟扶着朱瞻基的手从车上下来。“你怎么过来了”
朱瞻基的这种动作,在这个时代来说,是有些离经叛道的。
因为这个时代,女人的地位非常低。但是朱瞻基为了给蓝烟捧起来,不介意这个时候更有些绅士风度。
蓝烟被朱瞻基安排在下马桥,其实引起了不小的风波,好几次的早朝,就有都察院的御史劝说朱瞻基,不应该让女人抛头露面。
只是朱瞻基没有搭理,只是以下马桥是他的私人产业,让自己的老婆之一代管,并不逾规,将这些人抵了回去。
蓝烟接手的是化学研究院和医学研究院,化学研究院的人员见到蓝烟的本事,根本不敢说半个不字。
他们恨不得现在就把蓝烟那里怎么制造炸药,全部学会。
至于医学研究院,蓝烟暂时并没有去管,只有做出了成绩,众人才会心服口服。
实际上,朱瞻基已经决定让蓝烟把整个下马桥这里管起来,只是他现在也学会了低调。
很多事,不一定要一开始就让众人皆知,只需要让蓝烟先把事情做起来,等众人都习惯了她的存在,离不开她了,再来宣布也不晚。
看到眼前的一幕,蓝烟低声说道:“妾身听说这里发生了车祸,所以过来看看有什么能帮忙的。”
朱瞻基点了点头说道:“你来的正好,今天有四十多人受伤,这些人全部按照工伤来处理。即使住了医院,俸禄照发,还要免费医治。这件事你就帮我管着。”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