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我的大明新帝国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摇摇-欲坠

    锦衣卫敢对付汉王,当然是因为傍上了太子一系,甚至可能是奉了皇上的亲令。

    他虽然是个秀才,但是他也自知这个秀才都是走了大运才取得的,想再进一步,成为举人,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

    汉王既然言而无信,也就别怪他反戈一击。

    富贵险中求,他现在就是拿自己的命来博一个前程。他自认在对付汉王的时候还有一点用处,所以在汉王没有失势之前,他应该是安全的。

    那个带周巽来此的袁胜,昨晚就已经见过了面,有他在,所以汪涟一点也不害怕。

    在汉王府的人面前,他更要很好地表现自己一番。

    周巽气的手都颤抖了起来,他虽然只是一个正八品的纪善,但是因为汉王的关系,不少二三品的大臣对他都是礼遇有加,这区区一个秀才,竟然就敢对他大呼小叫。

    早上时候受了王通的气,他本就窝火,现在听了汪涟的话,更是恨不得直接除掉对方。

    不过,他也很清楚,想杀汪涟绝对不能是自己出面。否则的话,汉王也脱离不了干系,那个时候,他这个纪善可担不了这个责任了。

    他压抑着胸中的怒火,压抑着声音问道:“汉王待你不薄,还准备要征你为王府库大使。虽然你妻子福薄,但是也给了一百两银子的安家费,足够你再娶一房妻子的了,你为何要反诬汉王”

    这个时候,虽然明知道王通贪墨了给他的银子,但是他也绝对不能提及。

    汪涟冷笑道:“一个库大使不过是不入流的小吏,就像让我卖妻求荣吗何况,什么一百两银子,我可从来没有见到,要是有了这笔银子,我还至于铤而走险吗!”

    “既然知道是险,你却还要来趟,就不怕汉王殿下伸伸手就掐死你如果你现在回头是岸,我在汉王殿下替你美言几句,岂不是……”

    汪涟不屑地嗤笑道:“登闻鼓一敲,这件事还能回头是岸吗你别以为我这个秀才就不懂大明律,明大诰。”

    周巽又说:“究竟是谁给了你这么大的胆子太子还是太孙”

    汪涟本来就不知道是谁,只是莫名其妙地上了锦衣卫的船,现在已经下不来了。他也不是个傻子,既然得罪了汉王,就绝对不能在得罪汉王的对手。不管是谁,他都不能说,哪怕知道,他现在也只能装作不知道。

    他冷哼了一声,回身背对了窗户坐下,再也不理周巽,生怕多说了话被对方看出来他其实什么依靠都没有。

    周巽沉吟了一下,觉得在这个地方,自己也问不出什么东西。即使想要对汪涟动手,也要寻思一个万全之策。

    回过首来,他没有发现刚才守卫的人已经少了几个,院子里还剩下的五个人,也都是跟袁胜一伙的。

    周巽自认今天已经花了二十两银子,跟袁胜拉上了关系,这个时候和袁胜说话也随意了许多、“袁司狱,多谢今日给予方便,只是此事尚未完结,以后还有叨扰的地方。待此事完结,我也一定在汉王面前为你多多美言。”

    袁胜略显巴结地陪笑道:“如此甚好,如此甚好。”

    见他如此笨拙,连巴结的话都不会说,周巽的心里一阵鄙夷,真是个粗人。

    相互拱手告别,趁着他们转身,袁胜使了一个眼色,一个狱吏借着跟一个侍卫错身的机会,动作迅速地就把一个小圆筒塞进了护卫的衣襟。

    待三人走出了小院,袁胜带着这个狱吏走向了关押汪涟的小屋。

    那汪涟也听到了外面的动静,诌媚地笑着迎了过来。“袁大人,小生可什么也没有说,反而誓于汉王决裂。”

    袁胜嗯了一声说道:“很好,到了阴曹地府你也别怪我,这都是命啊!”

    没等汪涟反应过来,那个狱吏就拿出一个圆筒放在嘴边用力一吹。一枚细针就嗖地一下,扎在汪涟的脖子上。

    汪涟大叫道:“你们想要干什么”

    但是袁胜早就防备着他大叫,也同时大喊道:“汪秀才,你怎么了!快来人啊,快来人啊!”

    周巽他们还没有走出刑部的大院,后面就追过来了一群卫兵,当首一人大喊道:“抓住他们,别让他们跑了……”

    “大人,不好了,敲登闻鼓的汪秀才被汉王派人杀了!”

    刘观手里的茶杯哐当一下掉在了地上,他再也顾不上心疼自己的茶碗,不敢相信地问道:“你说什么!”

    不是他没有听清下属的话,实在是他不愿意相信。一个被皇上关注的案子,刚刚接手,原告竟然死在了刑部。

    这可不是一件普通的案子,登闻鼓一响,就连邸报上面今日也印发了这件案子。民告皇子,桃色新闻,还涉及夺嫡之争,整个应天府都在关注这件案子。

    可是原告竟然死了!还是死在他的刑部!

    汪涟是个注定要死的人,但是什么时候死,却很关键。

    他现在一死,汉王身上的污水就再也洗不干净了啊!

    他一时之间心乱如麻,想到这件事的严重后果,冷汗都顺着脊背流了下来。

    这个时候,其他闻讯而来的刑部官员也都候在了堂前,一个个脸色沉重。




第八十四章 机床
    下马桥农庄可谓是距离皇宫最近的农庄,没有之一。出了西华门,间隔不远就是内城出城的朝阳门,向北是朱元璋的明孝陵,向东就是紧靠皇城的下马桥农庄。

    因为明皇宫就在城市的东南角,所以去朱瞻基的农庄,比进城还要近的多。

    正在农庄一点点填补海军构架的朱瞻基闻听朱棣要来,立即让四百军士扫地洒水,迎接圣驾。

    內监诸官无人不知朱瞻基的受宠,对朱瞻基这个太孙也是格外巴结。不等朱瞻基询问,他们就把朱棣为何要来下马桥的原因说的一清二楚。

    对于朱棣的心思,朱瞻基自认还是摸的比较清楚的。这件事的确触及到了他的神经,哪怕这场夺嫡大战是他故意布置的,但是,他一定要把这种斗争控制在一个比较容易把控的境界。

    但是,这一次的行动,有些越线了。

    将汉王这件事用登闻鼓的形势捅出来,逼得他不得不做出一个选择,这对于霸道惯了朱棣来说,是一次羞辱。

    不过,朱瞻基也相当肯定,朱棣在没有抓到直接的把柄之前,绝对不会对他发脾气。

    因为朱棣是骄傲的,他就是要惩罚自己吗,也会拿出证据,让自己心悦诚服地认错。

    至于为什么确定是自己,其实很简单,因为只有自己有这个想法,是既得利益者,也只有自己有这个能力。

    赵王朱高燧最近一段时间迷上了做生意,已经连续派了两批王府属臣进京。一支在新江口造船厂下了四艘海轮的巨额订单,一支则奔赴江浙各地,到处采购各种在朝鲜和东瀛畅销的货物。

    朱瞻基几年赚了几百万两白银彻底刺激到了他,他已经把精力和兴趣放在了赚钱上。

    至于他的父王,太子朱高炽,从小到大,他身上的标签就是儒家的那一套仁孝。虽然他明知道朱高煦想要跟他竞争皇位,但是对朱高煦,他依旧当真正的手足来对待。

    哪怕就是他的内心里不愿意这么做,但是他这个人设已经固定了几十年了,根本不可能改变。

    去掉朱高炽和朱高燧,那么有理由对朱高煦动手的,也就只剩下了一个朱瞻基。

    而且,现在朱瞻基有了锦衣卫当帮手,有纪纲这个阴谋之王辅佐,想要让朱高煦难堪,再容易不过。

    所以,朱棣这次过来,不是为了阅兵。这支幼军再精悍,一个皇帝也不可能刚满一年,又来检阅。

    他也不是为了处罚朱瞻基,如果真的想要惩罚朱瞻基,直接在皇宫行使家法就够了,绝不会这样兴师动众地给朱瞻基这个孙子没脸。

    所以,他的出现只有一个可能,那就是警告朱瞻基,让他不要做的太过分了。

    想清楚了这些环节,朱瞻基也就没有了丝毫的担心,静候朱棣的到来。

    皇宫距离农庄太近,提前通知的太监们抵达还不到一个时辰,刚把为大军准备的锅灶垒起来,朱棣的仪仗就抵达了农庄。

    既然是来检阅幼军,不管朱棣和朱瞻基在不在乎,朱棣还是亲自出题,测试了一番幼军的地理测试能力,这才满意地宣布嘉赏。

    天气已经入冬。这个时候的农庄也没有什么看头,朱瞻基干脆就把朱棣引到了自己的仓库里,顺便向他介绍一下自己的“科技发明”。

    只要他的利用价值比朱高煦大,哪怕朱棣就是找到了证据,他也不会因此惩罚自己。

    朱棣也一直在犹豫,他虽然猜到了这件事的背后是朱瞻基在搞鬼。但是如果为了一个儿子,责罚孙子,却又没有实质性的惩罚,只会让两人的关系更糟糕。

    所以,他也一直在考虑,该用一种什么样的方式来警告这个孙子。

    从小到大,朱棣对这个孙子是越看越喜欢,重文却不崇儒,重武却不以武欺人。他做事有章法,行事果决坚定,上战场也勇猛过人。

    这才是他心目中真正的继承人,而不是那个糊涂虫的大儿子,和有勇无谋的二儿子。

    “皇爷爷,请看这件器物,别看这个器物不起眼,但是孙儿肯定,只要这件东西研发成功,从今以后,我大明的陆上运输能力,最少可以增加五成。”

    朱棣原本并不在意,听到朱瞻基这样说,他才来了一点兴趣。细看这件器物,不过是内外钢槽卡着一圈钢珠,钢珠的外围,又用铁片卡住。

    这样一来,内外钢槽就连为一体,可以分别转动。

    “此为何物有何作用”

    “此物孙儿起名叫轴承,取意轴心承动之意。固定内圈,外圈可以转动,固定外圈,内圈可以转动。此物可做大,用以水车转动,可做小,用以车轮转动。安装轴承,不管是牛车,还是马车,都可以多载重五成以上,还可以更省力,并且车轮损坏也会减少。”

    他招了招手,候在一边的马迪就立即拿了一个安装了四个轴承的滑板车过来。

    朱瞻基将滑板车放在了仓库门前,青砖铺就的平整路面上,单脚站在上面,另一只脚一蹬,他的人就迅速蹿了出去。

    朱棣和一帮內监,锦衣卫官员看的目瞪口呆,这可比人走路要快的多。

    这个时候,马致才赶着一辆牛车走了过来,牛车上面,装满了一袋袋的粮食。

    朱瞻基从滑板上跳了下来,那个滑板依旧往前蹿着。马迪不顾仪态,小跑着追了上去,将滑板车又捡了回来。



第八十五章 缘由
    听到朱瞻基这样说,朱棣兴奋地问道:“基儿可愿领军令状”

    大明的火枪,最困难的就是枪管的制造。这个时代不能钻孔,枪管都是工匠用锤子敲出来的,为了安全,不得不做成双层的,这也让火枪的制造不仅慢,浪费人工,还不安全。

    朱瞻基点了点头说道:“不过孙儿有几个条件。”

    朱棣脸色一板,瞪着他说道:“跟朕你还要谈条件”

    朱瞻基耍赖说道:“皇爷爷,你要孙儿做事,总要给孙儿一些人吧!没有工匠,你让孙儿如何做事”

    朱棣哼了一下说道:“那你就说说你的条件吧!”

    朱瞻基想了想说道:“孙儿要的人比较多,从矿工,炼铁工,锻造工,堪舆工匠,然后是工部百工每一样也都要几个技术娴熟的,年龄大一点没关系,关键是经验丰富。”

    “这些朕都允了,你就能做出火枪来”

    “孙儿还没有说完呢,孙儿还要烧炭工,窑匠……”

    朱棣不耐烦听了,打断他的话说道:“你要什么朕都给你,你就能做出火枪来”

    朱瞻基肯定地说道:“孙儿不仅要做出火枪,还要做出更好的火炮。”

    这个时代的大炮其实更简单,关键就是材料工艺和浇铸工艺的改进。

    明朝的浇铸倒模工艺其实已经很牛了,几吨重的大钟,上面还能刻满了精细的花纹和图案。

    关键还是材料工艺。

    现在最关键的就是做出合格的机床,只要有了机床,整个大明的工业就能有质的提升。

    一台车床,或者说机床,有两个部位在如今的科技水平下很难解决。

    第一是动力部分,没有电,没有电机,就不能提供稳定的动力输出。

    第二个部分是材料部分,想要制造出符合要求的高强度合金刃具,需要从钢铁厂那边就进行材料工艺的改进,而这一点,是需要无数次试验才能获得合格的材料的。

    解决了这两个问题,机床才能真正发挥应有的作用。

    第一条的问题解决朱瞻基已经有了腹稿,南京靠近长江,只需要建立一条水道,就能依靠水力提供动力。

    这里最难解决的是水车的动力强度和传动部分,不过只要制造出了轴承,水车就可以建的更大,动力这一块的问题不大。

    但是材料工艺方面,朱瞻基除了知道用钨钢制作刃具最好,但是多少材料的配比,他一窍不通。

    钨钢在其他国家可能不好解决,因为钨矿储量并不多。但是中国却恰好是世界钨矿第一大国,如今的南安府,也就是后世的大余县,是世界最大的钨都。

    对于熟知全球矿产资源分布的朱瞻基来说,想要获得高强度的钨合金钢,只需要找一个借口,让人开发那里的钨矿就好了。

    让矿工们一炉炉的钢水混搅,总是能做出比普通钢铁更硬的合金钢。

    关键就是借口。

    没有合适的理由,朱瞻基就说那里有钨,能做出高强度的合金钢,那他就不是太孙,而是神棍了。

    同样,因为这个原因,他到现在一直都还没有拿出水泥配方。

    不过水泥这件利器,他已经准备交给马迪来发明了。这个小家伙具有一个科学家应该具有的好奇心和联想,并且善于做白日梦。

    比如说,从朱瞻基做滑板车,他就能想到滑冰鞋;车床的传动系统,他就能联想到自行车。

    朱瞻基跟他谈话,经常就被他带到沟里去,但是,他的许多奇思妙想的确具有很大的可能性。

    比如说,他用四十倍的望远镜观看月亮,依旧看的不是太清楚,所以他就想要研究更高倍数的望远镜。
1...3132333435...276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