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我的大明新帝国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摇摇-欲坠

    一点委屈受不了,听说了太孙要从楼下经过,然后就直接翻出了大王牌。

    安小虎固然可能有口舌轻薄之处,但是这一下子做生意做成了家破人亡的大祸,安小虎也委屈啊!

    幸好朱瞻基不想跟他计较,要不然,光凭得罪了太孙良娣,又被太孙碰到,十条命也不够朱瞻基宰的。

    “殿下,为了略表歉意,蓝良娣这两船蜀锦,我安源丝行就按原价收了。”

    “此事我既然知晓,还会让她抛头露面吗既然是上好的蜀锦,我自有去处,就不劳你费心了。李少监,记下他的住址,以后我要有事找他,也能找得到人。”

    打发走了安小虎,朱瞻基又考虑了一下利用种棉花,养羊将商人们往草原,往西北那边引。这个计划突如其来,还没有完全考虑好,需要从长计议。

    最少,他也要回去好好了解一下如今的大明纺织行业情况,知道大明如今的棉花产量,才好统一安排。

    进了夹江工业区的范围,最下游是一里多长的粮食加工区,这里临近秦淮河的入江口,岸边停靠了无数的拉粮食的平板船,人来人往。

    往上游是十几座专门加工玉石金银首饰的作坊,这里规模小一些,人员也没有那么复杂。

    然后还有一大片区域被內监给圈了起来,他们财大气粗,要了足足有两里地的江堤,安装起来了近百架水车。

    所有的厂房都是依江而建,青砖围墙,有点像后世的五六十年代修建起来的国营大厂。

    再往上游就是禁区了,进出都有水师的将士把守,这里主要是工部的水车研究中心。如今的水车各项功能还没有完全开发出来,而尝到了甜头的工部安排了最少数百工匠在这里做各项研究。

    这里其实不适合搞研究,在朱瞻基的计划里,这里以后都将会开发成工业区,真正的研究,应该放到江心岛上去。

    有水师在哪里驻守,没有人敢随意上岛。

    那边现在还在等水泥生产,目前水泥的生产供不应求,所以江堤的固化工程进展缓慢。

    不过这件事朱瞻基也不急,只要他已经推动了整个工业的发展基础,后面其实就不要他操心了。

    因为看到了利益,任何人都有足够大的干劲儿。

    他需要做的,只是引领一下发展方向就好了,然后偶尔指引一下一些新技术的进度就足够了。

    锻造厂与浇铸厂位于工部研究中心的下游位置,属于內监的产业。这里是八座几十米长的大仓库。靠江边的是车间,然后有个大院子,里面堆满了从淮北那边运过来的炼好的焦炭。

    这里只有一座炼钢炉,还属于是试验性质的,其余的全部都是炼金和炼银的炉子。

    无数的散银会在这里被熔炼,变成一个个五两,五十两的银元宝,然后再供应给朝廷作为流通或者赏赐用。

    在金币银币还没有研制成功的时候,这些浇铸任务还不能停止。

    因为距离京城太近,这里并没有设置炼铁炉。马鞍山的铁矿还没有被发现,朱瞻基也无心去开发。

    目前这里用的铁,都是在大冶被炼成铁锭。然后通过长江顺流而下,直接运到这里以后,再进行二次炼钢,或者是试验其他高强度钢。

    比例超过百分之十三的锰钢,就是在这里被试验了出来,然后工匠们一点一点利用蜡蚀和锉刀,磨具,制造出了钱范。

    所有的钱范一开始是多人共同制作,但是最后一步的打磨,全部是工部一位今年已经五十一岁的的叫孟双全的老工匠独自打磨出来的。

    目前已经做出了四个锰钢钱范,每个钱范上下两面,同时可以锻压出四枚银币。

    银币的正面是朱棣的清晰侧面像,上面是大明帝国,下面是黄帝历纪年,左边是麦穗,右边是稻穗,四周还有一圈锯齿。

    而反面的图像则是左上日,右下月,一凸一凹,组合成一个太极图案。周边还有一条龙,环绕一圈,在龙头和龙尾之间,有大写的一两。

    锻压其实和浇铸一样,都需要排气孔,按照设计,排气孔在背面龙头的位置,刚好是露出来的一只龙眼。

    &nbs




第一二三章 郑和要回来了
    朱瞻基是个不懂感情的人,第一世的老婆跟他离婚。第二世的三个老婆,第一个是倒追他,后面两个都是一开始胁迫,后面阴差阳错,加上利益关系,成为了他的老婆

    再然后,第一世经历了那么多的女人都是金钱关系,第二世就是高雅了一点,也主要是因为利益关系。

    这样一个人,如不是因为有钱,根本不可能征服女人的芳心。

    但是,这样一个人,在来到这个时代之后,却因为尊贵的身份,加上他对女性的平等看重,却有点感觉是变成了一个情圣。

    不管是随口一句热不热,还是递上一块擦汗的手帕,就连上下船的时候,伸手扶蓝烟一把,都让人惊讶无比。

    不要说蓝烟了,就连那身材还是一个豆芽的梧桐,望向朱瞻基的眼神里,都充满了崇拜和遐想。

    觉得朱瞻基这么高的身份,还是这么一个体贴的男人,真的太难得了,太让女人喜欢了。

    原本的担忧变成了惊喜,她还偷偷问蓝烟:“小姐,我是要陪你一起入宫的,那以后,会不会也伺候殿下啊”

    蓝烟大羞,捏了一下她的小屁股。“瞎说什么忘记宫女姑姑的交代了敢勾引太孙,违反宫例,有点是让你痛不欲生的惩罚。”

    “可是太孙真的好好啊!这么高,这么壮,这么体贴,真是良配啊!”

    朱瞻基长期练气,耳目聪敏,将她们的话听的一清二楚。回头露齿一笑:“小丫头,今年才多大,就知道什么是良配了!”

    蓝烟和梧桐见悄悄话被朱瞻基听见,都羞不可抑,蓝烟捂住了脸,不敢让朱瞻基看见她羞红的脸,却忍不住从指缝里面偷瞄朱瞻基。

    而那个看起来还是个幼女的梧桐,自然被朱瞻基给忽略了。

    荒寂的江心岛其实并没有什么好玩的,太阳毒辣,江边农夫大都光着身子在干活,两女自然也不能靠近。

    水师指挥使吴闯给他们准备了一个茅草亭,放置了几份水果和一个冰冻的大西瓜,但是两女生怕在外方便,所以一直忍着不去吃。

    朱瞻基也觉得有些无聊,这样的约会不能亲,不能摸,连轻薄的话都不能说,实在有些无趣啊!

    他们就只能坐在凉亭下,看着江面上来来往往的商船,不咸不淡地聊着天。

    两女还是觉得很开心,因为这样可以自由自在出来游玩的机会,实在太少了。

    远处传来了一阵喧闹声,杨章德手里举着一封信飞快地跑了过来。“殿下,郑总兵回来了,现在已经过了泉州,最多五日就能抵达京城。”

    朱瞻基一时之间有些懵逼,哪位郑总兵让杨章德如此高兴。“郑总兵,哪位郑总兵”

    杨章德也傻眼了,说道:“郑和郑太监啊!”

    靠,朱瞻基一下子站起身来,瞪着杨章德说道:“你不会说清楚一些啊,快把信给我看看!”

    郑和作为大太监出使西洋,每次出使都要四个或者五个军卫,人数大约在两万五左右。

    另外加上两三千使者,再加上因为受朱瞻基影响,扩大的內监商业代表团两三千人。

    后面三次出使,人数几乎每次都保持在三万人以上,各式船只两百多艘。

    如果再加上搭顺风车的商业船队,船只超过三百艘,规模惊人。

    所以为了便于郑和统一管理,每次出使,都会授予郑和总兵一职。

    只是这个职位朱瞻基每次都想不起来,所以第一时间听到郑总兵,他还以为是如今镇守北明山的武安侯郑亨呢!

    信件是从泉州传递回来的,大意是说郑和在五日之前就从泉州回京。而从泉州到京师,如今是顺风,最多不过十日就能抵达。

    这封信已经走了五天,那也就是说,五天之内,郑和定会抵达京师了。

    不仅是朱瞻基,他的所有侍卫们也都是一脸喜色。因为他们都值得,这次郑和回来,最多休整一年半载的,他们就会出发。

    天天被朱瞻基灌输着外面的世界很大,外面的世界很美,不少人都心动不已。

    特别是杨章德,他在朱瞻基的身边做事,值得朱瞻基对纪纲的安排,据说如果在东瀛的计划顺利,纪纲甚至有可能封公,这该是多么大的荣耀啊!

    而纪纲的路也很有可能是他以后要走的路,所以他也想到外面看看,有什么好地方,自己现在心里也会有点数。

    真到了那一天,他肯定会尽力争取去一个条件更好的地方。

    朱瞻基坐不住了,让众人退下,才对背向众人端坐的两女说道:“今日时辰不早了,我现在送你们回家。两船蜀锦的事你不需要担心,等下个月,我就让纪纲他们将这些蜀锦运到东瀛和朝鲜去售卖,所得我一分不取,都留给你当私房钱。”

    蓝烟心里甜蜜无比,柔声说道:“谁又在乎那些身外之物了,只要殿下对妾身好,妾身什么都不求了。”

    朱瞻基的心里登时熨帖无比,这个时代的小妞,还真是容易满足啊。

    难怪后世的张岱会说出那句女子无才便是德的“至理”名言。

    女人懂得的少,自然要求就少。等到信息爆炸的时代,许多女人比男人都能干了,想再有这么容易满足的女人,真是可遇不可求了啊!

    等将蓝烟送回了府,朱瞻基有些迫不及待地回宫了。

    已经准备了这么久,但是等到郑和要回来了,他才发觉,自己还有好多事都还没有准备好。

    别的不说,让纪纲抓一个出云国的京极家族的人来,



第一二四章 迎接(第十更求订阅)
    永乐十三年七月初八,阅江楼码头再次锣鼓震天,处处张灯结彩,欢迎出使西洋的总兵太监郑和回国。

    因为太监属于家臣,所以朝廷重臣不需要来亲自迎接,也只有相关的衙门派人来迎接追随郑和出使的官员和外国使节。

    这一次,随同郑和来京的古里、爪哇、满剌加、占城、锡兰山、木骨都束、溜山、喃渤里、卜剌哇、苏门答剌、麻林、剌撒、忽鲁谟斯、柯枝、南巫里、沙里湾泥、彭亨各国使者及旧港宣慰使司的外交使节。

    像柯枝就是后世的印度西海岸科钦一带,这次是第一次来大明接受大明皇帝的册封。

    如今的印度可不是一个国家,而是几十个大型国家和数百个小番邦林立,其中大部分都已经视大明为主。

    这一次,迎接的众人以朱瞻基为首,礼部为辅,另有户部,海军,通政司,鸿胪寺,锦衣卫等衙门都派了人员一并迎接。

    迎接仪式的章程,也与前一天就递交到了还在船上的郑和,以及其他使臣的手里,所以也不怕有人会因为不知礼节而闹出笑话。

    每次到了这个时候,应天府的闲帮以及老人们是最喜欢凑热闹的,他们往往像看大戏一样,聚集在警戒线以外,欣赏来自海外的“野人”。

    是的,在如今的大明人的心中,出了大明就是蛮夷之地。哪怕是一国重臣,甚至是王子,在大明人的心中都是野人。

    如今的大明人心中就是有如此自信,甚至是自傲。

    这一次,朱瞻基亲自迎接众使臣,也引发了大明人更大的热情。因为根据如今的大明通例,大明乃是天朝上国,任何国家都要低一级。所以除非是一国之王,否则见了朱瞻基都需进行跪拜。

    这一次朱瞻基亲自迎接,那些来自世界各地的使节们,无一例外要跪拜。

    大明人的自信,也就是在这样的仪式中被建立了起来。

    只可惜,从原本的朱瞻基放弃安南之后,所有的小国看到了大明的虚弱。从那以后,就逐渐不再认大明为宗主国了。

    哪怕郑和最后下西洋,想要挽回这种局势,但是最后也于事无补。

    可笑的是后来的“大清”只看到这个时候的辉煌,就也继承了天朝上国的心态,妄自尊大。最后却被一帮蕞尔小国,打的头破血流,俯首称臣。

    朱瞻基身穿大红绛纱升龙袍,头戴九旒通天冠。因为天气炎热,升龙袍以绛纱制成,只着两层,广袖长袍,倒也不热。

    他的身边站着的是跟随郑和出使西洋的通事马欢,这个时候正在跟朱瞻基介绍着来使的各国使节。

    马欢,浙江会稽人,精通波斯语、阿拉伯语。在郑和使团中,担任通事、教谕,一身兼两职,既为外事翻译,又负责传播中华文化。

    由于他“善通番语”被选入郑和船队,并且深得郑和重用,在使团中算是对番邦情况最为了解的人之一。

    这一次出使西洋,郑和的船队第一次行驶过了阿拉伯半岛,并且抵达了沙特的圣城麦加,以及东非的麻岭迪肯尼亚。

    其他国家的情况朱瞻基也都比较清楚了,前三次的下西洋,朱瞻基每一次都会做详细的统计,一般出使的人都没有他清楚。

    但是这次前往麦加,包括东非,让朱瞻基还是有些好奇的。

    他也很想了解一下,被誉为欧洲之盾的奥斯曼帝国,现在跟拜占庭帝国的仗打的怎么样了。

    他在前世就是个学渣,对中国的历史都不熟悉,更别说国外的了。

    只是在生活中,因为接触到各国的人,各国的事,才对国外的历史有了一些了解。

    他只是知道,在十五世纪,奥斯曼帝国击败了拜占庭帝国,然后成为了一个横跨亚欧非大陆的强大帝国。

    然后他们隔绝了亚欧之间的通道,垄断了两地之间的贸易,所以逼着欧洲人不得不开始走进海洋,掀起了轰轰烈烈的大航海时代。

    但是具体什么时间,发生了什么事,这个时候谁最牛掰,他一概不知。

    马欢对这方面的是倒是知道一些,他们在前往西洋的时候,奥斯曼帝国才终于有了一个新苏丹叫穆罕默德一世,而拜占庭帝国的皇帝叫曼努埃尔二世。

    因为信仰的原因,他对拜占庭的了解并不多,并且极端仇视。

    这个时候不适合深聊,所以朱瞻基跟他另约了时间,准备将他知道的这些情况都记载下来。

    郑和他们在下船之前,先祭拜了河神,海神在他们进入长江的时候就已经祭拜过了,感谢河神和海神对他们的庇护。
1...4647484950...276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