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大明新帝国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摇摇-欲坠
其实郑和下西洋走到都是海岸线,也都是各国都已经走熟的海路,加上船只巨大,规模巨大,所以并没有太大的危险。
这个时候的深海直航,还是所有人都不敢尝试的。
祭拜完毕,所有人等按照身份高低,数千人依次下船,然后跪拜在端坐在搭建起来的礼台上的朱瞻基身前,三拜九叩。
司礼监大太监王彦今日也亲自到来,宣读了朱棣的圣旨和嘉奖书,众人又纷纷拜谢。
这个时候,其他国家的使节才在礼官的带领下,走下了大船。
他们大多身穿自己的民族服装,来自溜山马尔代夫的王子是个皮肤黝黑的三十岁左右的中年,身材矮小。
&
上架感言
这是老妖第六本上架的书了,似乎该说点什么,但是有觉得什么语言都无法准确地表达我此番的心情。
作为一个扑街的老作者,一个写作偏小众化风格的作者,这本书也是我在向市场靠拢的屈服之作。
我摒弃了以往的一些风格,想要写的更轻松,更爽一些,目前来说,有些地方做到了,有些地方还没有做到。
不过,我已经在迎合书友们的喜好。
书里面一些细节问题,老妖没有处理好,也引发了一些书友们的非议,不过更多的书友却是一直在鼓励老妖,老妖也在此表示感谢。
不管大众化也好,小众也罢,只有一个目的,就是获得书友的认可。
老妖目前虽然做的还不是很好,但是我会尽量做的更好。
新书今天上架,收藏数量和目前的订阅量比我上一本差不多,老妖也基本满意。
但是对于内容,老妖其实有点不太满意。最近一段时间,每天赶稿,导致了质量有些下降。特别是因为赶稿,没有时间构思情节,所以一些情节写的不尽人意。
上架本来应该是一个高朝,可是老妖没有安排好,仍然在主角筹备阶段,所以可能也让一些书友有些失望。
情节没有安排好,赶稿又导致了一些细节问题,老妖在迎合书友与情节布局之间一下子就卡住了。
上架遇到问题不怕,我这两天会稍微更新慢一点,然后调整好后面的发展情节。本书也会马上进入第二个高朝,那就是东瀛攻略。
后面的情节我会尽量完善,争取不再让书友失望。
刚提到要更新慢一点
第一二五章 海权(摇摇摇头盟主第一更)
夕阳西下,皇宫谨身殿中,朱棣打了一个呵欠,止住了郑和和王景弘他们两人的工作汇报。
“你们的奏章我已经看过了,此番能新结交西洲十一部落以我大明为主,此乃大功不可不赏”
朱瞻基和朱棣并没有按照后世的地理概念为地球上的大陆命名,美洲被朱棣更名为东南洲,东北洲。
澳洲被朱棣更名为南洲,非洲为西洲。至于欧洲,虽然朱棣已经知道了那边也有不少的悠久国家,但是并不认为那边就是一个单独的大陆,称作了西域。
原本的西域是指西北和中亚一大片区域,如今被朱棣更名为了西北。哪里的西北当然是中洲的西北。
如今的亚洲,这一大片土地都被更名为中洲,大明是国号,但是在外交场合,已经人鸿胪寺命名为中国。
此乃是取中心之国之意。
在他的理想里,大明应该要成为世界的中心之国。
虽然朱棣说赏,但是也必须经过朝廷商议,出使之人,人人有赏。这一套程序已经三次经验,所以所有人并不意外。
看到打着呵欠的朱棣,看着他略显疲乏的表情,脸上下垂的赘肉,以及发福的身躯。
再想到幼年时看到的那个雄伟的身影,教他们学文习武时候的意气风发,郑和也不得不感叹,皇上老了!
“今日就到这里吧,明日朝会上,你们再为诸位大臣讲古。”
郑和低头长揖:“陛下,内臣闻听如今朝廷得一奇物,被称作地球仪。上面刻画了如今天下所有大陆和海洋,望陛下允许,容我二人观摩。”
朱棣笑了笑,指着朱瞻基说道:“就知道你们会对此物有兴趣,太孙也是日盼夜盼你们归来。你就跟太孙去吧,我这个老头子不奉陪了。”
即使郑和不问,朱瞻基也会带郑和看地球仪,还会将那大地球仪送他一个。
对于一位纵横四海的勇士来说,能够知道这个世界未知的一部分,可能会是他们毕生的愿望。
这个世界上那些没有被现代文明社会发现的区域,也才是他们这些人最想了解的地方。
这些秘密让他们知道,比其他任何人知道,可以发挥的作用都更大。
朱瞻基站起身来,向朱棣施了一礼,才回头笑道:“郑太监,王太监,随孤来吧。”
兴庆宫前殿西院,郑和和王景弘看着满屋子的地球仪,还有那通过剖圆法将地球仪上各地绘成的大型地图,登时被震惊的目瞪口呆。
他们站在那足有五平方米,已经与后世相差不大的世界地图面前,久久不能言语。
他们原以为自己已经走遍了世界的大部分区域,可是现在才发现,他们不过是在南洋的洗澡盆里打转。
后世的印度洋被更名为南洋,所谓的郑和下西洋,实际上应该改名叫郑和下南洋了。
而原本的太平洋被命名为东洋,大西洋被命名为西洋,北冰洋被命名为北洋。
虽然这些命名毫无新意,但是绝对通俗易懂,任何人只需要简单的对照,就能对这个世界的整体分布有清晰的认识。
郑和从地图上看着自己的船队行驶过的区域,不得不承认,这份地图,比他精心绘制的地图还要精确的多。
因为测绘方式的不同,大明如今的绘制方法,绘制的地图比例失调,仅仅能分清各处的方位。
但是通过六分仪的出现,测绘人员就能精确地计算各处的方位,如今的大明地图就是这样,分别派人员在每座城市,每座山,每条河进行定位,就能绘制出全新的比例一致的地图。
王景弘见郑和依旧沉浸在新地图的震撼中,而朱瞻基陪着他们站了许久,躬身说道:“殿下恕罪,我与大人有些失态了。”
郑和这才也清醒过来,连声道歉。
朱瞻基摇了摇头笑道:“我非重礼之人。二位如此痴迷,说明是真的看进去了,让我更有一种宝剑赠英雄的成就感。”
郑和开口问道:“殿下,绘制地图所用的器物可否容臣一看。”
“当然”朱瞻基打开了案几上面的一个盒子,将一架崭新的六分仪递给了他。“此乃六分仪,取意东西南北上下六分之仪,通过对日光的折射计算,就能清楚地知道自己的定位。”
六分仪的计算是有完整的公式,只要掌握了计算公式,懂一点算术,一般人都能用。
郑和和王景弘两人都是学富五车之人,熟知牵星术。而牵星术的计算,其实比六分仪要更加复杂。
“此物实乃航海神器,有了此六分仪,又有了这份地图,即便是深海,臣也敢去闯一闯。”
朱瞻基笑了笑说道:“海之深,非人力所及,不可知也。我大明此时应先关注各大陆,此乃我大明之未来。”
郑和这才感叹地说道:“和一直以为,自己已走遍天下,今日方知也不过是井底之蛙。天下之大,和亦不过只走了南洋一地,那东洋,西洋,北洋,又不知是何等景象。殿下,和虽不才,却也愿为大明之前锋,将天下各地收归大明。”
朱瞻基笑道:“孤也有此意,不过,如何收归,却需要从长计议。例如那东洲,南州,南州如今并无国家,只有一些野人群居。东洲虽然亦有部落,但比之我春秋时仍有不足。况且据闻东洲野人乃我殷商之时,沿东洲和中洲北方的海岛漂流而去。既然是我华夏族裔,如何让他认祖归宗,都需要建立一套完整方略。”
 
单章求订阅,求月票
加群的书友都知道,上个月老妖为了写这本书,就住进了深山了,目的就是为了清净,专心码字,写出好的作品给大家看。
对这本书,老妖也抱着极大的期望,不指望一书成神,但是也想依靠这本书能让现在专职的生涯充裕一点。
为了这个目的,老妖放弃了在城市的喧哗,来到这个已经快一个月没见过一个年轻女孩子的山沟里面。
固然有美丽的风景,但是这里的孤独却出乎意料。作为群居动物的我,现在每天一个人孤零零地生活在这里,享受孤独变成了空虚寂寞冷。
今天上架,昨天晚上就没有怎么睡,今天更是睡不着。每看到订阅上涨就为之欣喜,看到订阅不动就心急如焚。
如今的首订达到了一千八,这是一个不算太差,但是绝对算不上好的成绩。
本来今天还想睡一会的,但是这个不上不下的成绩让老妖毫无睡意。现在又码出一章回报大家,也希望各位书友能支持一下老妖,让这个成绩再往
第一二六章 第三支使团(求订阅)
长安大街。海军总部。
今日来访的二十余国使者将向朱棣递交国书,所以他们这些人从鸿胪寺出来的时候,就受到无数大明民众的围观。
坐在海军总部里面的朱瞻基,隔着围墙虽然看不到大街上的情形,但是也能猜到外面发生了些什么事。
单调的生活,让这个时代的人对任何一点稀奇古怪的新鲜事都有极大的热情。
特别是这样的时候,各国侍者都会把自己打扮的稀奇古怪,然后带着贵重的礼物觐见皇上。
为了让人们帮他们宣扬,他们也往往会把各种黄金,珠宝等贵重的礼物摆出来。
他在这里走神,但是王景弘与刘江的谈判却没有受到任何一点干扰,两个人围绕着组建第二支船队,进行着周密的计划。
以如今的郑和船队为例,整个船队由舟师、两栖部队、仪仗队三个序列编成。
舟师就是后世的舰艇部队,基本单位战船,它们被组成编队,叫前营、后营、中营、左营、右营。
两栖部队用于登陆行动,并且执行一些搜寻,侦查任务,而仪仗队担任近卫和对外交往时的礼仪。
按照出使的任务,郑和船队人员主要有五个部分:指挥部分、航海部分、外交贸易部分、后勤保障部分、军事护航部分。
指挥部分:整个船队的中枢,对航行、外交、贸易、作战等进行指挥决策。郑和职务是钦差正使总兵太监,全权负责大局。
航海部分分成航海业务、修船的、预测天气的等,人员占了整个人数的将近一半,主要由舟师负责。
而外交贸易部分分为外交礼仪的、进行贸易的、联络翻译的。这一部分人员主要是礼部,鸿胪寺,通政司和內监的人员组成,
后勤保障部分又分为管理财务的、后勤供应的、起草文书的、医务人员等。这一部分的人员也是最杂的,几乎各个部门的人员都有。
军事护航部分主要就是水师人员,他们负责航行安全和军事行动。几次大型的军事行动,也都是由他们完成。
因为有着细致的分工,所以要组建第二支船队,并不仅仅是硬件设施的准备,更要对随船人员进行充分的考虑,让整个队伍具有相当高的战斗力。
王景弘对于这次自己能够单独领军,也是激动不已的。他虽然是郑和一手提拔起来的,但是人往高处走,从一个副使变成正使,也是他一直渴望的。
在朱瞻基的心里,他比郑和年轻,也更有闯劲,其实是比郑和更适合探寻美洲与澳洲的人选。
郑和已经成为了大明外交方面的一块金字招牌,任何一点行为都能被无限放大。所以,他也不是干黑活,脏活的人选。
但是王景弘不同,让他对澳洲那些野人举起屠刀,他想必也没有太大的心理压力。
而且,这次朱瞻基也不准备给王景弘太大的权力,最少在海军里面,他准备安插一个鹰派将领。
而这个人选就是追随郑和多次出使西洋的水师都指挥使唐敬。
唐敬此人多次随大军出征,作战勇猛,进退有度。第三次出使的途中,协助郑和攻破锡兰国都,生擒其国王亚烈苦奈儿。
第四次出使途中,途径苏门答腊岛,当时伪王苏干剌窃国,郑和奉帝命统率官兵追剿,唐敬又生擒苏干剌送京伏诛。
选择他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是,此人与他的属下都是经历过大海考验的,不怕他们晕船。
不过,唐敬他刚出使归来,大部分将士如今都在泉州休整,此人本人也在接受了朱棣的奖励之后,在京休养。所以朱瞻基只是有这个想法,还没有召见他。
现在开始组建船队,出海最早也在年底了,所以朱瞻基暂时不急。
“殿下,锦衣卫纪指挥使求见。”
大厅里议论的声音一下子停止了,众人的目光都望向了端坐在长桌一头的朱瞻基身上。
朱瞻基摆了摆手笑道:“诸位继续,我去去就来。”
刚走出大殿,一位年轻的海军守备挡在了朱瞻基的身前,俯身抱拳道:“殿下,臣黄渊有一事相求。”
黄渊乃是如今的交趾布政使黄福的大公子,他原本是作为海军与交趾磋商改制海军的联络人被派驻到京师,
但是现在交趾的局势大变,朝廷有了将张辅封于此地的计划,只等这次战事结束,就会有一个结果。
现在就连黄福都要调回来,所以黄渊的身份就有些尴尬了。
不过此人也算年轻有为,得了刘江看重,将他由千总提升到副守备,留在了海军总部当差。
如今的海军处处在改制,海军总部也组建了六个督军使,其实就相当于后世的改制小组,分赴各地监督水师到海军的改制。
抽调各地精兵强将,组建专门的战斗舰队。统一将海军各地的资产做一统计,然后统一训练,统一供应。
黄渊五月就被派到了胶东半岛,返回京师不到十日。如今天气炎热,他有来回奔波,削瘦了许多。
不过他原本有些微胖,如今瘦了一些,加上肤色也晒的黝黑,倒是没有了原本的书生气,有了一丝将领的威严。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