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大明新帝国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摇摇-欲坠
朱瞻基对黄福有很高的期望,因为这人是大明少数真正的干吏。不管什么职位上,他都能做的井井有条,挑不出半点不是。
因此他对黄渊也是另眼相看,海军诸将无不知在年轻一代将领中,朱瞻基非常欣赏黄渊。
也因为是他,所以众侍卫才没有阻拦,任他直接拦到了朱瞻基的身前。
&nb
第一二七章 拜祭
见朱瞻基进屋,纪纲和庄敬两人站起身来,毕恭毕敬地抱拳行礼。“臣纪纲,庄敬,见过殿下。”
“不用多礼,可是前往东瀛的准备已做好坐”
屋内没有其他人,纪纲也就不卖关子,待朱瞻基坐在了椅子上,他也坐下说道:“此次随內监商船前往,臣倒是不必费心。臣今日来,只为了锦衣卫如今策反的数十东瀛学子与外交使员。如今东瀛内情已清,这些人除留十余人于我带路,其余人等该如何处置”
如今的大明是天朝上国,久慕天朝文化的日奸多不胜数。许多东瀛学子到了大明以后,穿大明衣,说大明话,并以身为东瀛人为耻。
据不完全统计,如今住在应天府的东瀛人已经超过五千,他们大多是东瀛的贵族,有些甚至是阖家定居应天府,以各种理由不再返回东瀛。
所以想要从这些人里面找一些日奸,带路党出来,简直是轻松之极。
许多东瀛贵族甚至是哭着喊着要大明去“解放”东瀛,比大明人还热情。
朱瞻基沉吟了一下说道:“不,这些人不能杀,待东瀛大事已成,还要南门立木,千金市骨。让所有的东瀛人都知道,只要投靠了我大明,就有享不尽的荣华富贵。”
想了想,朱瞻基又透露了一点信息给纪纲。“东瀛除了矿产丰富,土地贫瘠,人们生活苦楚。但是,东瀛的人口却是我大明如今紧缺的。以后我大明开发海外荒岛,还需要大量的人手,每一个东瀛人对大明来说,都是有用的。”
纪纲有些明白了过来,说道:“臣明白了,待殿下大事已成,就可以东瀛人为我大明驱使,征略海外。那么,这些东瀛学子与使臣,就大有用处。”
朱瞻基点了点头说道:“你此番潜入东瀛,且不可心急,重要的是促成东瀛倭寇团伙对我大明的扰掠。除此之外,就是要联络虾夷地土人,对我大明臣服。”
纪纲躬身施礼道:“臣定不负重托。”
虾夷地也就是后世的北海道,如今这个大岛与东瀛一点关系也没有,上面的人口也很少,只有一些阿伊努族人在岛上生活。
阿伊努族与东方人种相差较大,但是人口稀少,所以不难同化。
朱瞻基对东瀛没有兴趣,因为东瀛除了关东平原,几乎都是山地。那里土地贫瘠,人口又多,即使把那里打下来,也是一个负担。
但是熟知历史的他很清楚,对这个国家绝对不能掉以轻心。正式因为恶劣的生存环境,所以他们都有着强烈的向往大陆之心。
只要成长起来,那里就是一匹恶狼。
虽然不想打下来,嫌那边的人口是负担,但是朱瞻基同时又想利用这些人来帮大明做事,所以,进行有条件的遏制和利用,才是真正有利大明的。
占据了北海道,只给东瀛留下本州三岛,然后从北有北海道,从南有大明最忠实的小弟琉球,西边再有大明,三面将他们包围起来,他们就翻不了天。
穷困的生活会让他们的年轻人一代一代为大明效力,赚取他们的人口红利,却不用接受他们的负担。
当然,大明也可以放开一条通道,对立了大功的东瀛人进行归化,这样就能让他们起不了一点抗争之心。
北海道在朱瞻基的计划里是非常重要的,那里除了人少地广,还有大明目前最紧缺的硫磺。
如今大明在烧制水泥修路,包括北明山铜矿的开发,还有日益扩大的神机营,都需要大量的火药。
硫磺将会在很长一段时间里,都是大明最重要的军事物资之一。
朱瞻基正准备再跟纪纲说一些东瀛的事情,却见小太监魏明在李亮的带领下进了会客室。
魏明是在兴庆宫值守的小太监,这个时候出来找朱瞻基,显然是因为出了事。不过他脸色正常,所以朱瞻基就没有什么可担心的。
这些太监从小生活在皇宫里,察言观色绝对是什么人都比不上的。他们往往一个表情,走路的神态,都能直接透露出许多信息来。
见到朱瞻基,魏明躬身禀报道:“太孙殿下,金尚书去了,陛下念其家无人主持,故命太子殿下主持葬礼,殿下幼年曾受金尚书教导,也应登门吊唁一番。”
“好,孤知道了,素色衣裳带来了吗”
“奴婢带来了,还有太庙的典仪。”
金忠此人也算个奇人。此人出身宁波望族,但是幼年家道中落,历经艰辛。他自小对对易经算卜钻研颇深,三十三岁才得到当了军户的二哥的消息,带着妻子离开家投靠这位二哥。
但是他这个二哥很快就去世,他被朱棣补了他大哥的军户,后又转为燕王府长史文书。
后来与举荐人姚广孝一道,同为朱棣“靖难”的主要谋划者。后随军征伐,赞理军务,运筹帷幄,是朱棣的得力谋士,官至王府长史。
后来他又辅佐朱高炽,在朱瞻基十岁的时候,专门教导了朱瞻基两年。
他对儒家不以为然,崇尚道家,偏又跟佛家的姚广孝关系很好。
而且此人可谓是明初难得的清官,他当兵部尚书时五十多岁了,无儿无女,家里就一个男侍仆,侍女、小妾均无,平时老夫人自己
第一二八章 西域使团
听到对方自报家门,朱瞻基楞了一下,想起对方的身份。他有些诧异地问道:“竟是陈员外郎当面,你们什么时候回来的”
陈诚抱拳与李亮他们长揖一圈,这才说道:“臣今日方返京城,李中官回宫回奏,臣本欲归家,却得知金大人竟然在今日仙逝。诚前些年拜金大人为师学道,身为弟子,当行弟子之礼。”
朱瞻基有些兴奋了起来,中官李达是前年九月护送帖木儿国国王沙哈鲁派遣的使者回国。随行使者包括副使李暹,典书记陈诚、杨忠等人。
得知李达归来,朱瞻基就有些待不住了。不过看着面前的陈诚,他还是开口邀道:“孤对西域局势也颇有兴趣,不知员外郎可否以教”
陈诚为难地犹豫了一下,说道:“能得殿下厚爱,臣感激涕零,只是家师无后……臣欲以弟子……”
朱瞻基打断他的话说道:“不,金大人如今留有一幼子……”请了赵氏抱着金达上前来跟陈诚见礼,朱瞻基也明白了陈诚的意思,所以说道:“那今日孤就不打扰员外郎了,不过明日申时,孤在……集贤楼为你洗尘。”
朱元璋定都应天府的时候,就命令工部在应天府兴建的十六座官办酒楼,以长安街的集贤楼为首。虽然现在应天府的酒楼越来越多,越来越大,但是集贤楼仍然是朝廷官员主要的聚会场所之一。
陈诚看着赵氏怀里的孩子有些诧异,被身边的人提醒了一下才连忙说道:“臣定当准时赴宴。”
被众人送出,纪纲也带着庄敬告辞离去。他官誉不佳,一直跟在朱瞻基的身边不仅没有好处,对朱瞻基的名誉还有影响。
所以两个人虽然可以一起出入,但是还是要注意一下影响。
待纪纲离去,朱瞻基也没有了返回海军总部的兴致,有些兴奋地跟李亮说道:“摆驾回宫。然后你去将李达给我叫来。”
这件事由不得朱瞻基不兴奋,他现在除了关注出海事务,最重视的并不是东瀛,而是西域。
东瀛在明朝一代,都没有给大明造成根本上的威胁。那些倭寇再猖獗,也不过是皮毛之癣,没有伤及根本。
但是西域不一样了,整个中亚地区后世的格局,实际上就是在这个时代遗留下去的,西域的稳定,也直接影响到了大明的稳定。
如今的青藏一带,已经在候显的出使下,归顺了大明,但是如今西域仍然有两只恶狼不得不防。
其一是曾经窥伺大明的帖木儿王国,帖木儿虽然在想征略大明的途中去世,但是这个国家的实力不可小觑。
后世的中亚五国,包括阿富汗,伊朗,伊拉克,巴基斯坦等国,以及印度的北部区域,都是帖木儿王国的地盘。
这些地区的民族格局,都是在他们的影响下形成的。
其二是被帖木儿王国灭了一大半的察合台王国,遗留下来的东察合台,也就是如今的奕力把里,吐鲁番,叶尔羌三国。
他们是察哈台汗国分裂以后,西察合台被帖木儿王国占领,幸存下来的东察合台。
这三国虽然势力稍弱,也向大明俯首称臣,但是却与如今的北元鞑靼和瓦剌勾结在一起,共同面对大明的威胁。
虽然知道那里如今对大明的威胁并不是很大,但是朱瞻基也一直在考虑如何改变那里的格局。
以宗教信仰为例,如今的西域,其实如今都是信仰佛教的。朱瞻基最开始知道这些的时候,还非常诧异,但是这是事实。
他不知道什么时候开始,绿绿成为了这里的主要宗教信仰。
现在的大明想要移民过去非常困难,首先就是大明的人口本来就不多,现在可不是后世几亿人的时代,如今的大明,总共也没有一亿人。
其次,交通条件的限制,也让大明对那里的区域实际上很难做到完全统治,一次行军都要大半年一年的,光是补给就能把大明的经济拖垮。
所以想要治理西域,还是要依靠其他策略,不到万不得已,不能开战。
现在,他正在考虑如何利用西域的土地来种植棉花,利用经济控制西域,就遇到了西域的使团回国,这还真是瞌睡遇到枕头了。
在宫中,朱瞻基也见到了这次出使西域的使团正首领中官李达。
身为家臣,李达一见面就大礼跪拜,磕了三个头才说道:“内臣李达叩见殿下。”
“快快请起,李少监,看座。”朱瞻基亲自扶起他说道:“自你们出使西域,孤就望眼欲穿。去冬十一月得知你们抵达帖木儿国国都哈烈,此后数月就杳无音信,不知一路可还顺畅”
李达半坐在朱瞻基的下首,笑道:“此行前期并不顺畅,像别失八里等国对臣等就不冷不热,就连提供一些马匹也推三阻四。不过待陛下于漠北击溃瓦剌部的消息传到西域,所有小国无不震撼,就别有一番姿态。”
“此次回返,哈烈、撤马儿罕、俺都准、八答商、迭里迷、沙鹿海牙、右宾塞蓝、渴石、养夷、别失八里、火州、柳陈、土鲁番、达失干、卜范儿等十七国都派了使臣来我大明朝贡。”
朱瞻基点了点
第一二九章 陈诚(求订阅,求月票)
“至元二年,埃米尔帖木儿生于撒马尔罕以南的碣石。他的母亲是布哈拉人,他的父亲埃米尔塔拉盖是突厥化蒙古贵族,其祖先做过察合台的大臣。父亲死后继为碣石的封建城主。帖木尔是突厥化蒙古人,信仰绿绿,接受了波斯的影响,所以在思想上倾向波斯文化。”
“帖木尔26岁那年在故乡附近地区反察合台蒙古人贵族的统治。作战时,被打伤成了瘸子,因此敌人称为跛子帖木尔。为了巩固政权,采取婚姻关系,因为他将西察合台汗国可汗的公主纳为妻妾,成了察合台汗国的驸马,所以又称为驸马帖木尔。”
“洪武二年,他杀死具备兄弟情谊的西察合台汗侯赛因,建立了帖木尔国。但是,当地如同我华夏春秋时期一样,我们尊周王朝为主,他们必须尊蒙古为主。不管是帖木尔还是侯赛因,以及河中的任何一个地区突厥贵族,离开了察合台系的君主,都不能够统治河中。成吉思汗的合法性无疑要保留,至少在形式上要保留。”
“在找了一个傀儡当国王之后,帖木儿随后征服波斯、花拉子模。洪武26年征服伊尔汗国和阿富汗国,而后北上进攻金帐汗国。随后波斯萨拉伯卡发生外族叛乱,使其一改恢复突厥帝国光荣之进军方向,将征服目标由蒙古各汗国转向周围各国。”
“从此以后,他师法成吉思汗的屠城策略,将叛乱之萨拉伯卡屠城,他随后远征藏南时,也维持同样的策略。最著名一战是与白帐汗国的脱脱迷失汗于昆都尔察河谷大战,彻底击败金帐汗国。”
“在立国之初,帖木儿对大明畏之如虎,从洪武二十年起,帖木尔曾多次遣使进贡,是西域各国第一个向大明臣服的外藩。但是随着他的势力越来越大,他对我大明的态度也开始改变。”
“洪武28年,帖木尔扣押各国使节,包括我大明与奥斯曼帝国使节,开始第二阶段的扩张,随后占据藏南(印度北部)又于次年西征小亚细亚(土耳其)。”
“在小亚细亚,帖木儿大败奥斯曼帝国,俘其苏丹巴耶塞特一世,使其帝国成为了从帕米尔高原到小亚细亚、阿拉伯的大帝国。”
这一点朱瞻基倒是很清楚,因为前世欧洲人除了俄罗斯都对帖木儿很崇拜。他击败当时如日中天、扩张中的奥斯曼土耳其帝国,相当于是间接地保存了基督宗教文化与整个欧洲。因为当时的奥斯曼帝国只差要灭了马其顿了。
而后来虽然奥斯曼帝国灭了马其顿,但是当时的欧洲已经发展起来了,有了火枪火炮,奥斯曼帝国也就无力西进了。
至于俄罗斯人,那是因为被帖木儿杀的太狠了,一直到后世,俄罗斯人还很帖木儿不已。
而帖木儿从小亚细亚带回的艺术家、工匠与学者,留给撒马尔罕无数无价的传世建筑,成为了中亚绿教文化的重心。
也就是说,是帖木儿的抢劫,才让绿教发展到了中亚来。
“永乐二年,帖木儿妄图来攻我大明,并且聚拢了二十万大军。但是出了撒马尔罕不到千里,就一命呜呼。帖木尔一生征战四十余年从无败绩,堪称是一代枭雄。”
“帖木尔死时,他的国家危机四伏。四个儿子,长子、次子早逝,并且帖木尔没有正式选定继承人。三子在帖木尔逝世后不久也相继去世;帖木尔两侄子为争夺王位互相厮杀。此时勇武有为的四子沙哈鲁平定内讧,继位为王。沙哈鲁也一反帖木尔对明朝的敌视政策转变为与明朝友好,在永乐十一年又向我大明进贡。”
陈诚的确有才,短短一番话就把中亚的局势介绍的一清二楚。
朱瞻基问道:“那如今的帖木儿国与亦力把里等国,相互之间的关系究竟如何,我看了你写的《西域番国志》,里面虽然写的比较详细了,但是仍然让人看的一头雾水。”
陈诚摇头叹道:“西域各国的复杂性,远不是臣能分清楚的。他们相互之间不是一个民族,各民族之间相互通婚,同民族之间有各自征战。而且,今天和好,明日就又战,打完之后又和好,并且如今的各国之间都还有些亲戚关系,但是信仰有不同,文化有不同,实在不能以国家来论,更多的地像一个个部落。”
“那如今的帖木儿可汗沙哈鲁其人如何,如今的帖木儿国对我大明还有无威胁那个奥斯曼帝国如今又是什么情况”
“沙哈鲁此人虽然文武双全,但是却不足为虑。如今的帖木儿国一分为四,已经远不是十几年前的帖木儿国了。”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