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我的大明新帝国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摇摇-欲坠

    解缙是因朱瞻基才被放了出来,出了监狱,无所事事,也是朱瞻基为他安排了一个足够清贵的职位,让他不至于声名扫地。

    也因为朱瞻基的照拂,他现在虽然手无实权,却也没有人敢轻视他。毕竟他是朱瞻基最敬重的老师,要是活的够长,朱瞻基登基,他就是一代帝




第一三九章 处置
    杨章德一夹马肚,口大呼道:“住手……”然后驱马径直闯进了人群。品書網

    因为有了提醒,众人也都有了防备,连忙躲闪,所以虽然人仰马翻,但是没有伤及一人,他闯进了人群。

    这个时候,看热闹的人才看到了朱瞻基的马队,连忙推搡着身边的人,让开了间的道路。

    “是太孙殿下……不要踢翻了我的柿子……”

    “混蛋……啊……”这是一人不防备,被退避的人群挤掉进了河里。

    几个小孩子被吓的哭了起来,哭着喊娘,一片混乱。

    大多数的人退到了路边以后,自动地在地跪了下来,向着骑在马的朱瞻基磕头。

    虽然朱瞻基有心亲民,但是羽林卫的护卫也不会允许,他们立即组成了一个防护圈,将朱瞻基保护了起来,另有十余护卫不等朱瞻基吩咐,去帮忙将一辆被挤翻的拉着麦麸的车抬起,另有两人去找竹竿搭救那个掉下河的倒霉蛋。

    在木桥靠近城门的那一头,一个大约二十五六的壮汉看到这一幕,已经忍不住张大了嘴。他的手里本来还举着一根木棒,这个时候也停在了空,一动不敢动。

    杨章德驱马到了他的身边,瞪了一眼几个正在看热闹的卫兵,大声叫道:“如此草菅人命之事,为何不阻止”

    朱瞻基策马嘀嗒嘀嗒地走了桥,所经之处,众人无不跪下低头,看也只敢偷偷地看一眼。

    几个卫兵看到他身飞鱼服和绶带,知道他是千户,不敢辩驳,跪下认错。“禀千户,标下曾阻止,只是此人拿出小妾身契,并自称是翰林侍读杨大人的大公子,所以标下不敢阻止。”

    也知道偷看了一下朱瞻基已经驱马行了过来,也不再质问他们,跳下了马,俯身去看那个已经被打的头破血流,昏过去的女人。

    “殿下,应当只是昏厥,无性命之忧,只是不知身有无其他伤势。”

    朱瞻基点了点头,他抽出了自己的汗巾,绑在了女人还在流血的额头。至于身,男女有别,他却不能去检查了。

    朱瞻基的马行的并不快,但是一声声的马蹄声给了那位杨公子巨大的压力,他浑身颤抖了起来,手里的木棒也砰地一声掉在桥面。

    朱瞻基的马一直行到了那位杨公子的面前,朱瞻基看了看他,又看了看他身边的马车,面几个孩子都在哭着。一个年纪大约二十五六岁的女人抬头望了朱瞻基一眼,又吓的连忙低下头去。

    至于马车旁边的四个家丁模样的护卫,这个时候更是头也不敢抬。

    朱瞻基开口问道:“既是翰林侍读杨大人,可是杨寓杨士的公子”

    对方这才如梦初醒,扑通一下跪在了地。“正是。小民杨稷,乃家翁长子。”

    “孤闻杨士待母至孝,特命两位公子在家乡泰和为母守制,故一直不曾来京。没曾想,今日倒是在这里遇了你。”

    对方这个时候头也不敢抬,说道:“小民乡野粗人,不曾想冒犯殿下,还望殿下恕罪。”

    朱瞻基摇了摇头说道:“你不是冒犯了我,而是冒犯了我《大明律》,虽是小妾,却也不得私下行刑,即便要发卖了她,也无可厚非,你却在这光天化日,在这大明首善之地,在这行人如织的城门处,喊打喊杀。你置我大明于何处置我这百万民众的首善之地于何处”

    听到朱瞻基这样质问,他的身子越发颤抖的厉害,不能再言。

    一个软柿子啪地扔了过来,却没有砸在他身。朱瞻基一看,是一个还穿着开裆裤的孩子扔过来的,也难怪护卫没有阻挡。

    见朱瞻基望过去,那个孩子也不怕,嘴里说道:“坏人。”

    朱瞻基对那个孩子笑了笑,又收回了视线,收敛了笑容。盯着跪在地的杨稷说道:“杨稷,你可知罪”

    这个时候,人群里传来了民众的呼声:“杀了他,我京师首善之地,容不下他这等恶人。”

    朱瞻基大声说道:“国有国法,家有家规,杨稷虽恶,却不曾致人于死,不过死罪可免,活罪难逃。此人殴打小妾,扰乱治安,影响城门通道,送应天府审核,按例处置。”

    不一会儿,城门处呼声一片。“太孙殿下英明!殿下英明!”

    这个时候,车的女人开口说道:“殿下,外人携贱妇初至京城,不懂规矩,望能纳赎其罪。”

    朱瞻基说道:“打杀小妾固然可纳赎,可这位杨公子可有功名何况,孤只寻他扰乱城门令之罪,若不心服,可与应天府尹分辨。这要是孤想治他的罪,只需派人前往泰和探听一二便知。初至异乡还如此暴戾,尚不知在其家是否作恶多端!”

    这句话一说,这个女人再不敢分辨,只是哄着车的几个孩子。

    躺在地的女子这个时候也醒了过来,嘤嘤地喊道:“官人,别打了。”说的泰和那里的方言,朱瞻基连蒙带猜才听明白了这句话。

    朱瞻基指了一下旁边两个看热闹的年妇女。“你们帮忙检查一下,她身可还有伤。”

    两个女人立即喜出望外,也不嫌弃这个女人身的血,将她扶着坐了起来。

    一撩开袖子,能看见她的手臂伤痕累累,新伤旧疤触目惊心。

    两个女人惊呼了一声,朱瞻基目光一冷,盯了杨稷一眼,又指了两个女人来帮忙。

    她们用身体挡住众人视线,检查了一会儿才有一个女人禀道:“殿下,此女身伤痕累累,如今左臂已断,



第一四零章 数字和符号
    在百姓的欢呼声中,朱瞻基带着自己的护卫奔驰而去,城门口的百姓依旧在津津有味地评价着刚才发生的一切。

    在秦淮河的一艘平底沙船上,两个中年文士相对而坐,隔窗看着桥上发生的一切。

    待得朱瞻基的身影消失不见,城门口的秩序已经恢复正常,其中一位青衣文士才说道:“长青初抵京师,就见到这一幕,可有所思”

    另一人身着白衣,虽作文士打扮,却身材魁梧,留有武将的短髭。“人心所向,王不及也。”

    这是明着说汉王不如太孙啊!虽然觉得对方说话有些不中听,但是青衣文士并没有表现出来。

    在他的心里,其实对对面的男子也鄙夷不已,但是为了汉王的大计,他现在只能捧着对方。

    “长青应该很久没有来过京师了吧,如今这京师变化甚多,你也可以多看看,了解了情况再去寻贵族故旧,不可仓促行事。”

    短髭男子笑道:“王典薄无需顾虑,我丘家在京师还是有一些凭仗的,绝不至于误了汉王大计。”

    话不投机半句多,王典薄很是有些鄙夷对方的傲骨。丘家,你丘家早在永乐七年就衰败了,要不是汉王斡旋,你还在海南吃沙子呢!

    不过汉王已经吩咐了要配合对方行事,所以王典薄还是顺着对方的意思,又提醒了一遍。“长青方才也看到了,太孙年纪虽幼,却深得民心。想要对付他,比对付太子还要难。”

    丘长青笑道:“虽然我这些年不在京城,却也知道,太孙一心想要为大明开疆拓土,筹划着攻略海外。只有他离开京城,那才是我们行动的好时机。”

    王典薄心中一凛,虽然他没有明说要做什么事,但是显然这件事比他想象的还要更震撼。

    他指了指自己上船时候带来的一个箱子说道:“在下遵从殿下的安排,送来了一千两纹银,另有钱钞三千贯,虽然现在钱钞价低,却也能当用一些时日。”

    丘长青暗地撇了撇嘴,却也没有说什么,点了点头说道:“吾今日进城,也不便与你联络,此人名叫丘贵,还算可靠,今后你我之间便由他联络。”

    解缙早些年进京,受到胡广的影响,当初就在集庆门内置办了一处宅院。

    两家不仅住的近,更是通家之好,胡广就把自己的女儿,许配给了解缙的儿子解桢亮。

    解氏一门,家学渊源。解缙一代,洪武二十一年,中戊辰科进士三甲第十名,廷试与兄解纶、妹夫黄金华同登进士第,一门三进士。

    到了他的下一代,两个儿子解桢亮,解桢应,还有他大兄解伦的儿子解桢期,也都是名扬京城。

    特别是解桢期,其父解伦乃著名才子,其母欧阳晚来头更大,乃是欧阳修的后人。

    而他不失门风,其书画千金难买,策论疏隽自喜,在年轻一代无人能及。

    朱瞻基来到解家所住的街坊,可是看到数十个锦衣卫已经将这一片街区都给封锁了起来。

    纪纲如今不在,虽然不算新官上任,但是塞哈智才算彻底掌管锦衣卫大权。

    他没有纪纲的狠劲,按理说作为一个养老的官员,他是不适合这个锦衣卫指挥使职位的。

    但是朱棣也嫌锦衣卫这些年杀戮太甚,如今民治久安,他也控制了朝廷内外的大局,所以让锦衣卫也消停一段时间,所以塞哈智才能与纪纲同时掌管锦衣卫。

    塞哈智为人平和,做事周祥,锦衣卫指挥使虽然是他的养老职位。但是正因为如此,做事越发细致,不敢出一点差错。

    “臣解缙携家眷恭迎太孙殿下……”

    解家不是朱瞻基第一次过来,解缙他们虽然没有以跪礼相迎,但是也是恭迎到了大门外。

    朱瞻基上前一步,扶着解缙的双臂笑道:“解师不必多礼,瞻基自幼得解师教导,解师生辰,瞻基便也来凑个热闹。李少监,将礼物送上。”

    而在解家人之外,翰林侍读胡广也在其中。他与解缙不仅是同乡、同学,现在还是同事。

    朱棣也知道他们关系很密切,曾经在经筵时提出胡广把女儿,嫁给解缙之子解祯亮。两家随即定亲,在朝廷诸大臣中,是难得不已结党而论的亲近文臣。

    相比解缙的高智商,低情商,胡广却是一个智商也高,情商也高的老狐狸。

    在朱瞻基的印象中,他跟杨士奇都是文臣中的万金油,跟谁的关系都相处的不错。

    胡广见礼之后,朱瞻基这才又与解家年青一代的三杰打了招呼。解缙其实算不上帅哥,只是中人之冒,但是他的两个儿子和一个侄儿,都是玉树临风。

    解缙是因朱瞻基才被放了出来,出了监狱,无所事事,也是朱瞻基为他安排了一个足够清贵的职位,让他不至于声名扫地。

    也因为朱瞻基的照拂,他现在虽然手无实权,却也没有人敢轻视他。毕竟他是朱瞻基最敬重的老师,要是活的够长,朱瞻基登基,他就是一代帝



第一四一章 拉拢一批
    阿拉伯数字相对于中文数字的便捷,这是每一个后世的人都很清楚的,即便是这个时代的人,一眼也能分辨出来。

    而标点符号的应用,更是能让复杂的经意阐释,变的简单起来。

    但是,这两种的推广,却不是这么容易的。

    阿拉伯数字还好说,即使有人反对,但是便捷的应用方式还是能让人们慢慢接受。比如在度量衡上面的应用,就能逐渐让人接受。===『新书推荐阅读:』 ===。

    但是标点符号,却被儒家视为洪水猛兽一般的存在。

    从最开始的世家垄断学术,到杨坚打破世家垄断,开创科举。

    学术的话语权被从世家逐渐转移到了一个新兴阶级,那就是士人阶层。

    几百年来,士人阶级在经过了唐朝世家阶级的衰落,宋代的士人阶级崛起之后,已经成为了新的垄断学阀。

    他们故作高深,设置了高门槛,为的就是不让学术泛滥,然后稳定自己的利益阶层。

    所以,他们是最不愿意标点符号的出现的,因为标点符号让经意变的容易阐释,他们就失去了引以为豪的垄断权。

    不过现在对朱瞻基有利的是,蒙元的入侵几乎消灭了整个华夏的文化传承。在蒙元统治阶段,儒家从一个统治阶级,变成了帝王的工具。

    王与士大夫治天下,在蒙元时期,彻底变成了帝王霸权。

    朱元璋夺得天下以后,对士人阶级也是利用多于扶持。虽然经历了建文帝短暂的儒家复兴,但是还没有等他们聚起声势,朱棣又把一切都打破。

    现在儒家还没有形成根深蒂固的利益阶层,人们当官也不是只有科举一条路。

    就好比杨士奇,这个在后来做到首辅的好运儿,一辈子没有参加过科举。

    在工部,也有超过三分之一的工匠,可能大字不识一个,也能成为九品官员。

    虽然他们不可能身居高位,但是现在的大明,绝不止只有考八股文一条路。

    在儒家还没有形成难以打破的势力的时候,有些东西虽然推广困难,但是阻力也绝对没有那么大。

    只要能打开一个缺口,朱瞻基就能培养出另外一批辅助阶级,利益阶级,让他们成为儒家的对手。

    而且,朱瞻基绝不是想要灭掉儒家,儒家是封建时代必不可少的统治武器。他做这些,只是为了削弱和平衡。

    十个阿拉伯数字,还有简单的标点符号,只需要简单地介绍,就能让人会意。

    解缙和胡广还在试着用阿拉伯数字来计算的时候,几个年轻人却已经意识到了阿拉伯数字的方便。

    解桢期就有些兴奋地说道:“殿下,此数字相对于中文数字,简单易记,更主要的是,列举公式,不论在上下左右,都不会引起混淆。”

    的确,这也是阿拉伯数字最值得推广的原因之一。中文的一二三,都是用横杠来代替,在计数的时候,往往容易分辨不清。

    而且现在因为大都使用毛笔,所以由上而下写字,这样的时候,一二三就更容易混淆了。

    一帮人还在议论数字和标点的作用,有家丁进来汇报:“启禀老爷,大老爷和姑爷下堂之后来了,同来的还有杨侍读。”

    解缙的兄长解纶曾任御史,不过现在调任国子监应天教授,这对一个纯粹的文人来说,也是一个号合适的职位。

    解纶与解缙一样,都有些书生意气,当官是在有些不合适,当教授却适合的多了。

    黄金华是解缙的妹夫,如今任礼部主事,职位也是清贵之职。
1...5253545556...276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