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大明新帝国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摇摇-欲坠
但是,内心对胡善祥的愧疚,依旧是有的。
所以这一晚他也格外迁胡善祥,尽量让她体验到一个女人的极乐。看着这样一个端庄雍容的女子在身下婉转娇啼,还别说,挺有征服感的!
而蓝烟又别有一番滋味,这个傻妞不如孙娴貌美风流,不如胡善祥雍容端庄,却占了一个真。
她做事认真,为人真诚,情感真挚,整个人仿佛一块水晶,能一眼看清。
宫从来不缺少心思复杂之人,像孙娴,大婚第一天想着要在宫组建自己的势力。
但是她呢,跟她在一起不会有任何的压力。
不过,她虽然看起来体质不错,却是个银样镴枪头,不堪一击。
只是大手一摸,还没有剑及履及,她软作一团,死去活来了。
朱瞻基还吓了一跳,以为她出什么状况了,待再试验了一番,才知是一场虚惊。【! 免费阅读】
待她恢复了一点清明,朱瞻基又行动了起来,行动再一次失败。
但凡一沾身,她梦里不知身是客,小楼一夜听春雨。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这样的内媚体质也让朱瞻基如获至宝,要不是宫要验红,他还真的舍不得这样吃掉她。
咬咬牙,狠狠心。游龙一掷乾坤破,孤枪九连国境绝。
蓝烟犹如酒力渐浓春思荡,鸳鸯绣被翻红浪。
一场秋雨一声寒,娇儿无力羞缠绵。
朱瞻基惬意地靠在床头,可惜不能来一根事后烟啊。
婚后第三天,朱瞻基身穿衮冕到华盖殿,接受勋贵跪拜,然后到奉天殿,由武官员贺表,行庆贺大礼。
婚后第五天,朱瞻基要行“盥馈礼”,也是亲自侍奉朱棣和朱高炽盥洗及进膳食。
这个礼仪朱瞻基倒是知道起源于宋代,明代继续延续下来。这个程序结束,他的婚礼才算是彻底结束。
朱瞻基也新潮了一把,向朱棣申请,带着娇妻美妾前往汤池温泉度蜜月。
火枪的枪管问题解决,水泥源源不断地改造着京城的路面和城墙。朱棣心情愉快,当然无有不从。
以往朱瞻基出门哪怕不算是轻车简从,但是随行人数也都控制在一百人以下。
但是这一次出门,光是载着后宫诸妃的马车都五十多辆。加嘉兴她们也要跟着来玩,又多了几辆马车,加宫女马车,备用马车,车队绵延三里地。
诸妃除了孙娴已经习惯了宫的生活,其他人都是从千金小姐到了处处受约束的皇宫,所以格外不习惯。
她们对这次的游玩也都充满了期待,除了可以放松一下,更期盼能够获得太孙的青睐,从此不再为未来担忧。
诸女的心态朱瞻基也了解,她们的人生早注定了下来,如果朱瞻基不要她们,他们只能在深宫里幽怨度过一生。
现在她们已经挂了太孙嫔妃的名,即使放出去,也无人敢娶,命运将会更加可怜。
自己以前还想要将他们发放出去,不说她们的意见,是朱棣他们都不会同意。
身为太孙,他是有霸占更多资源的资格。
虽然这对这些女子不公平,但是这是时代的局限。在妇女的生产力没有被解放出来的时候,在社会风气还没有变化的时候,任谁也改变不了。
接下来的这半个月,是朱瞻基一生之最为荒唐的时刻。
当十月底,朱瞻基率领众女从汤池温泉返回宫的时候,体重竟然减轻的十斤。
这还幸亏是他们这些女孩都还是十几岁,都是初经**,羞涩大于索求。要是再过十几年,还这样疯狂,朱瞻基怀疑自己真的要英年早逝了。
不行,以后不能这样荒淫了。功夫不能废,这方面也要节制了。
这样的日子被断,其实并不是朱瞻基主动,而是发生了一件严重的事情,他才在温柔乡待不住了。
张辅四月离开了京城,重新抵达了交趾,剿灭陈季扩余部。
第一四五章 计划
给朱棣书以后,朱瞻基让孙林把关于郑和下西洋统计的物种品类,以及以前宫搜集的医书全部找了出来。请大家搜索(品書網)看最全!更新最快的小说!
虽然不懂医术,也不知道防治疫情的药方,但是朱瞻基希望通过对一些熟悉的药材名字的回忆,能找出更多的防治药材。
这也并不是毫无作用,如板蓝根,樟脑,桉油,薄荷脑这些防治时疫的药材,都在朱瞻基的回忆给想了起来。
有了这些药材的名字,再通过药材的名字查找包含了这些药材的药方。还别说,让朱瞻基找出了不少整理出来的古方,绝方。
将这些药方不管也没有用,全部抄录了下来,配相应的药材,让海军用快船送去交趾。
随船同去的还有大批的干石灰粉,疫情已经爆发,现在主要的是控制,石灰在这种时候,什么药都管用。
这一日晚,朱瞻基按照规矩留宿在了西南院的蓝良娣处。
天天这样夜夜笙歌,铁打的身子也受不了。虽然一天到晚的补品吃着,可是原本觉得浑身精力用不完的朱瞻基,现在也常常觉得后腰发酸了。
蓝烟这个小妞体质敏感,受不了挞伐,留宿在她这里,朱瞻基当是休息了。
说起来也可怜,一个兴庆宫都是朱瞻基的。但是现在,他却没有一间属于自己的卧室了。
唯一真正属于他的床,只有他书房后面的一间休息室。但是他现在的年龄,要是敢留宿在书房,怕是第二天御医要登门了。
看来,还是要早点去一趟南美,搞点那边野生的黑玛卡回来。这个东西跟非洲的卡宾达树皮,可是真正的天然无副作用的壮阳神药。
他也常常在考虑,现代社会的时候,他都没有出现过体虚的症状,为什么这个时代却会有。
可能还是这个朱瞻基原本的身体要有些虚,纵使练功弥补了一些,但是依旧禁不住折腾。
所以,为了长久计,还是加强控制。
“殿下,急报……”
听到急报两个字,还在练气的朱瞻基一下子从练功毯站了起来。
宫女打开了房门,衣衫不整的李亮在门口躬身说道:“殿下,杨千户从宫外传递来了急报,是从东瀛过来的。”
“拿进来。”小宫女连忙接过了一叠牛皮纸包裹好资料拿进来放在了朱瞻基身边的桌。
朱瞻基看了看外面的记号,确定是纪纲传回来的,拆开了牛皮纸。
最面又有一个火漆封好的信封,朱瞻基首先拆开了信封。朱瞻基很快看完,问道:“去探听一下,陛下今晚留宿在何处。要是没睡,我要面见陛下。”
李亮应声而去,朱瞻基这才又有时间来看纪纲传递回来的其他情报。
从八月纪纲出海,已经快三个月了,终于传来了好消息。
这个好消息不是勘合贸易又赚了多少银子,也不是在佐度岛又发现了一座金矿。而是在他的蛊惑下,足利义持麾下的管领细川满员又组织了一大批无产的武士,准备到大明来劫掠。
而这其,也包括了出云国京极家族成员京极持岗。
与如今幕府的分裂一样,京极家族目前也处于主弱臣强的境地,陷入了权力的分裂。
两年前,京极家族的掌门人,任民部大辅,大膳大夫,治部大辅的京极高光去世,大权被他的弟弟京极高数掌控,而不是交给他的儿子京极持光。
支持持光的一派与高数一派发生了战争,最终扶持了年幼的持光登治部少辅的位置。但是京极家族控制的出云,隐歧,石见,飞弹四地,只收回来了三地,石见一地被高数占据。
京极持岗乃京极高数之幼子,家守石见。石见一地面积狭小,多山少地。高数积极发展军事,想要掌控出云等富裕之地。
所以他向属地征收高昂的军费,致使当地的民众生活困苦。
持岗不是长子,虽然为地方小军阀的幼子,但是除了几匹矮马,一处农庄,连四个卫士的铠甲都置办不起。
锦衣卫的密探在一年前已经扮成了一伙逃难到东瀛的造纸世家,利用当地丰富的林木资源,开始造纸。
虽然锦衣卫拿过去的只是简单的草纸工艺,但是却在当地颇受欢迎,如今已经站稳了脚跟。
纪纲一伙手持幕府开具的种茶许可,在东瀛寻找合适的种茶之地,来到了石见,并且在井户一地寻找了一片适合种茶的山地。
在他们的蛊惑下,还赞助了京极持岗一批武器和人手,增强他发财的信心,让他终于决定加入细川满员的倭寇队伍。
京极持岗在石见一地募集了五十个勇士,其有锦衣卫的六个暗探。五十个武士,再加二十名船员,一艘四百石的海船,这是他们底气。
连这艘海船,还是京极高数用光了自己的脸面,从下属的井户家族借来的,期望凭借在大明劫掠,能够大赚一笔。
十月十五,也是朱瞻基结婚后的第五日,他们已经从石见的自然深水港温泉津出发,前往对马岛与大军汇合。
朱瞻基计算了一下时间,现在已经是十月底,要是不出意外,十一月旬,倭寇的大军有可能来到大明。
只是还是追踪困难,如果没有新的情报转回来,很难提前预知对方的目标。甚至很有可能,他们只是在朝鲜劫掠一番回去了。
虽然朱瞻基已经在重新布置大明的海防和情报系统,但是受限于这
第一四六章 准备出征
自海军改制,仿效后世天朝和各国的方案,朱瞻基将目前的海军分为了三大军区。
划分大军区是为了有效利用现有资源,在区域内实现有效的管理和供给。
北方军区被分成了两处,一处是辽东半岛,一处是北方与库页岛相连的黑龙江出海口。
虽然两地之间被朝鲜阻隔,但是大陆并没有隔断,为了大力发展北方,所以要把辽东建设成为北方的供应基地。
东海军区则是从山东南部一直到福建一带,这里目前是大明最富裕,物产最丰富的区域。
为了肃清海防,东海军区派出了大量的船只,对东海海岛进行了清理。将原本从张士诚时期以各海岛为据点的海盗窝清扫一空,那些海盗或者剿灭,或者迁移到瀛洲岛,也是后世的台湾。
而南海军区的范围要大的多了,从广东到海南岛,到交趾,一直到苏门答腊岛的旧港宣慰司,全部都归南海军区管理。
但是为了统一海军的编制和传令系统,海军的作战方式,舰队编组等等,还是实行垂直管理军制。
军区负责训练,后勤,补给,但是舰队的作战,统一归属司令部。
如如今的三大军区各有一支专门的战斗部队,分别是第二舰队到第四舰队,这三只舰队没有主官,只有两位副都督负责平时的训练以及后勤协调。
作战之时会由司令部与兵部共同任命领军的总兵官,领导作战。
而第一舰队是原本的新江口水师改编而来,驻扎京城。虽然第一舰队没有海域,平日训练还需要出了长江口才能训练,但却是四支作战舰队规模最大的一支。
第一舰队直属司令部,除了训练作战,朝廷的外交使团,礼仪船队,包括长江和黄河水域的剿匪,运输,都归第一舰队管辖。
像郑和率领的西洋舰队,候显率领的第二舰队,还有现在王景弘任首领的第三舰队,都归第一舰队管辖。
因为朱瞻基亲任第一舰队大都督,第一舰队也同时对其他几支舰队有指挥权。
随着朱瞻基的一道道命令被传达了下去,整个海军系统第一次整体运转了起来。
但是由于海军的作战具有一定的封闭性,所以大明境内的百姓,根本不知道海军即将来一次大规模的军事行动。
朱瞻基要亲征,那么京城只能由刘江坐镇,为了以防万一,朱棣亲自下令,调集了目前在京师的级以水师将领,让他们辅佐朱瞻基的这次出征。
而担任朱瞻基副手的,是目前刚休养好的郑和。
而他们的麾下,也是名将林立。唐敬,王衡,林子宣,胡俊,哈同等一众从朱元璋时期崭露头角的著名水师将领,或者是永乐朝在西洋有过实战经验的海军将领,全部被召集起来,分配到各个舰队担任总兵官。
所以,如何排兵布阵,如何后勤补给,这些根本不用朱瞻基操心。
这个时代的大明国力强盛,没有营造新北平,长城的修建也已经停止,加郑和舰队四次下西洋,都没有亏钱,反而略有盈利。
所以给这三只舰队提供后勤供应,甚至不需要惊动地方,只是把候显准备出使榜葛刺的粮草装船可以了。
海军的出征耗费在这个时代是低于陆军的,因为节省了战马的耗费,也不用民夫运送辎重。
只要供应了士兵的口粮,海军的续航能力还要超过后世的海军,因为船只不用耗油啊!
而在宫,以孙娴为首的后妃虽然舍不得朱瞻基离去,但是也都默默地替朱瞻基做着出征的准备。
朱高炽看着英勇勃发的儿子,心满是嫉妒,他也想跟自己的儿子一样,能够率领千军万马,挥斥方遒。
可惜的是,这副身体拖累了他,这辈子他都不可能有机会率军出征了
第一四七章 交心
永乐十三年十一月初十,经过几天的准备工作,朱瞻基率领着众将登了一艘四百石福船改建成的楼船。品書網
四百石的福船,不要说在海,是在长江里,也不是大型船只。
但是这种船的尖底造型与龙骨结构、水密隔舱结构、多重船底板、用于操纵尾舵升降的绞车等,都代表了这个时代大明最先进的海船技术。
这种船不仅更安全,不易颠覆,能承受大风浪,即使漏水也不影响航行,更重要的是,这艘船的速度更快。
如今的大明海军第一军区,是从荆州,到武昌,到九江,并且一直延伸到后世的崇明岛的庞大水师。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