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我的大明新帝国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摇摇-欲坠

    他们的到来理所当然,只是解缙有些不明白杨士奇怎么会在这个时候到来,所以还楞了一下才说道:“待我亲自去迎。”

    朱瞻基却很清楚杨士奇为什么到来,自己把他儿子送去了应天府,他自然会来打个招呼,探明一下朱瞻基的心意。

    不一会儿三人被解缙引了进来,朱瞻基安坐不动,胡广却站起身来,以示尊重。三人不等解缙介绍,就向主座上的朱瞻基长揖行礼。

    朱瞻基起身回了一礼,请他们在左右坐下。几个小一辈的也连忙换了下座,请几位长辈上座。他们虽然跟朱瞻基年纪差不多,但是这个时候,是没有什么话语权的。

    接下来,在饭前的这段时间,众人的话题自然集中在了数字和符号上面。

    虽然几位对于符号的出现持肯定态度,但是一谈到推广,几个人都不敢表态了。

    还是在国子监担任教授的解纶首先表态说道:“殿下,国子监固然可以推广数字和符号,但是有谁来断章,谁来推广,还需从长计议。”

    所谓断章取义,也是儒家掌握话语权的最大标志。

    比如一句“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就在中华历史上打了两千年的嘴官司。

    这句话可以翻译成为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

    也能理解为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

    同时也能理解为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

    在两千多年封建时代,几乎所有的执政者都是以第一种方式来执政。

    但是在来自后世的朱瞻基看来,应该是最后一种才真正符合人性,道德,以及社会发展的规律。

    如果民众可以使唤,便任由他们发展,如果不听话的时候应该教育他们该怎么做。

    这还只是其中的一段,极具代表性的一段,而在整个四书五经里面,有无数关于断章取义的分歧。

    所以,谁能取得断章取义的资格,这一点也非常重要。

    这比推广标点符号本身,更为重要。

    朱瞻基笑道:“我只是认为这种数字和




第一四二章 大婚(摇摇摇头盟主加更5)
    时间进入了九月,好消息接连不断。请大家搜索(品書網)看最全!更新最快的小说!

    首先,银币的压铸正式启动。內监各库首先将全国各地的银子全部运到了京城,在夹江全部压铸成了银币。

    从九月开始,朱棣正式下诏,今后朝廷俸禄,内库交易,将都实行银币交易。

    各商家可以将库存银两运抵内库各地衙门,免费兑换银币。而以银币纳税,从今往后将不再征收火耗。

    现在还是明初,张居正还没有推行一条鞭法,所以火耗还没有成为官员敛财的主要手段。

    如今的火耗主要针对的是商户,而不是农户,因为农户基本都是以实物缴纳税赋。

    所以,针对这份诏书,商人们是格外支持。

    明朝商税是朱元璋确定的三十纳一,可谓是十分低。税吏们加在商人面前的火耗,却占了税款的一大半。

    所以这一份诏命,商人们是最支持的。

    短短几天的时间,银作局锻压出来的一百万银币被兑换一空。

    这个时候,商人们却又发现不方便了。

    因为原来的官银是一锭一锭的,商家可以随意用个大剪刀剪下来零付。但是现在朱棣的头像在面,有谁敢剪试试看!

    为了便于流通,所以工部和银作局又在商议压铸一款半两的银币,然后再制作一款可以当十钱使用的大铜币。

    更让朱瞻基开心的是,经过马致才的研究,制作了可以打磨的沙棒,然后制作了相应的夹具。

    这一下,无缝枪管的打造,可以大规模进行了。

    朱棣看到打磨出来的枪管,简直有些爱不释手。没有了炸膛的危险,火枪的威力能提升一个等级。

    为此,朱棣派人快马加鞭,召回了如今在北平驻守的柳升,想要开始给神机营大规模换装。

    朱瞻基向朱棣申请,给他的护卫营羽林卫也全部换装,朱棣在考虑了一番之后,同意先换装羽林左卫。

    这倒不是他不相信朱瞻基,而是作为皇帝,他必须要考虑京师的势力平衡。

    不过他也承诺,待朱瞻基出海之际,尽量把右卫也全部换装。

    以前火枪的制作,最难的是枪管的打造,即使是一个熟手,最少也需要三天才能打造出一根枪管。

    现在的火绳枪,是一根钢管固定在木托,然后点火射击。可谓是简单至极,只要有了枪管,能大批量地换装整个军队。

    为此,朱棣再一次对马致才进行了封赏,将他封为吴子爵。

    从一个工匠,到一个终身爵位的贵族,马致才的事迹也激发了无数工部工匠的发明热情。

    如今下马桥的研究院理,各部门都卯足了劲,想要在自己研发的项目有新的突破。

    不过这一段时间,朱瞻基却很少能够出宫了,因为他要筹备自己的大婚。

    他如今住的兴庆宫本来是宫最大的建筑区,兴建的年份也不长,所以不用整修。

    但是为了迎接他的婚礼,礼部,內监,包括后宫诸妃都热心地忙活着,想要在这件事出一份力。

    连躲在西宫里面,平日里大门不出二门不迈的几位朱元璋时期的后妃,这个时候也都走出了宫门,为朱瞻基的婚礼出主意。

    九月十六日,这一天朱瞻基的大婚的衣裳都已经制作完毕,光是试穿各种衣服,花费了一整天的时间。

    他想过古代人结婚麻烦,却也没有想到这么麻烦。而且这个时候,一切都要遵循规矩,他这个太孙的话是根本没有人听了。

    九月二十日,这一天是纳徵的日子,也是送彩礼的礼仪。

    朱瞻基要同时迎娶一妃二良娣,所以光是正婚使与副婚使各有三人。

    前往孙娴家送聘礼的正婚使是朱瞻基的大舅舅张昶,副婚使是礼部侍郎吕震。

    前往蓝烟家送聘礼的正婚使是二舅舅张升,而前往胡善祥家送聘礼的是定国公徐景昌,两位副使分别是礼部左右侍郎。

    虽然只是一个仪式,但是举行的隆重无。

    太孙妃孙氏其父孙忠被封为会昌伯,授军都督佥事,赏地八十倾。

    良娣胡氏其父胡荣官光禄卿、骠骑将军,军都督府佥事,赏地五十倾。

    良娣蓝氏因父母双亡,恩典赏给了两个弟弟。大弟蓝炬受封辅国尉,二弟蓝烁受封奉国尉。虽然只是最低级别的爵位,但是好歹脱离了民的身份。

    而且因他们家族无依,所以在京城不远的溧水,赏地一百倾。

    纳徵之后,朱瞻基的婚礼越发变的紧锣密鼓起来。按照惯例,朱瞻基也自己花钱,在京城请了数十个戏班子,在各街坊的公共戏台,唱一个月的大戏。

    这也算是另一个版本的与民同乐,反正是要让所有人知道太孙要大婚了。

    而在皇宫三大殿与兴庆宫之间的空地处,也搭建了一个大型礼台,方便宗室和勋贵,以及各位大臣们观礼。

    婚礼前一日,朱瞻基照例要沐浴净身,祭拜太庙,天地坛。

    到了十月初十这一日,天还未亮的时候,宫的太监开始忙碌了起来。他们准备在婚礼举办的地点设置御座,制案,节案,卤薄,彩舆等等。

    礼部的官员还需要负责把各地方官员,各国使节送来的礼物摆放举行婚礼的大殿台阶面,让人人都能看得见。



第一四三章 规矩
    后殿内,已经梳洗完毕的孙娴坐在像一间小房子的拔步床前,在她的两侧,还站立着八个同样喜气洋洋的宫女。

    孙娴自十一岁就在宫中长大,知道自己会成为这个宫殿的主人。所以她并没有太多的畏惧和紧张,反而因为从本仁殿搬了过来,有了一种轻松感。

    见到朱瞻基进了后殿,她的面色一喜,又有些害羞起来。“殿下可要梳洗”

    朱瞻基点了点头说道:“今日饮酒甚多,酒气有些大了,调制一杯蜂蜜水来。”

    孙娴有条不紊地安排了守在一边的宫女去给朱瞻基倒水,准备洗澡水,还安排了两个宫女来帮他按摩轻松一下。

    见朱瞻基有些疲劳,她轻声说道:“殿下,俗话说洞房花烛夜,可是妾身自小伴着殿下,是不是让你少了许多惊喜”

    朱瞻基睁开眼睛,看了看她,忍不住笑道:“不要小心眼了,只是今日有些太累,所以我要养精蓄锐,才好与你同享鱼水之欢。”

    伺候的几个宫女虽然没有笑出声,但是脸上都忍不住带着笑意。她为之大羞,忍不住啐道:“殿下不正经。”

    朱瞻基哈哈笑道:“今日可不是正经的时候,闺房之乐,乐在不正经。在要在闺房里还正正经经,那才是迂腐了。”

    见朱瞻基说的越来越不正经,她为了保持自己太孙妃的尊严,只能将这些宫女向外赶。“你等退下吧,待明早再来伺候。”

    这些宫女显然得了她的授意,就转身出去了四人,加上去倒水和放洗澡水的宫女,只留下了两个帮朱瞻基按摩的宫女。

    朱瞻基这才正眼看了看帮自己按摩的两个宫女,能在这个时候被留下来,自然是被孙娴视为自己人的。

    但是后宫里面已经有了这么多的女人,他实在不忍心再祸害更多的女人了。五六十个女人,他就是一天陪一个,也要两个月才能轮一圈,这么多女人放在后宫里面,简直就是浪费。

    没有被近身,他放出去还不觉得可惜,但是如果近了身,再放出去,那就是害了她。

    两女都是相貌出众之人,虽然年纪都不算大,但是亭亭玉立,秀色可餐,很符合朱瞻基的审美。

    孙娴这才说道:“她们是绿竹,青梅,在宗正府报备过的侍妾。家母亲自挑选了八个女孩,从十岁开始培训,也训练了四五年,挑出了她们两个进宫。她们也自愿服侍我一生,服了绝育药。”

    虽然知道这个时候的社会风气是这样,但是有着现代思想的朱瞻基还是有些接受不了。问她们:“宫中职司众多,你们若是不愿服侍,孤自有安排。”

    两女盈盈拜倒说道:“奴婢都是自愿,能得天幸,伺候殿下与太孙妃,奴婢别无所求。”

    朱瞻基叹了口气,挥了挥手说道:“那以后的沐浴和按摩,就由你们两人近身了。”

    孙娴说道:“我前些时日就问过了陈良媛她们四人,知道了你的偏好,她们也用心学习过,不会让你失望的。”

    朱瞻基有些意兴阑珊的感觉,挥了挥手说道:“你们都退下吧,我跟太孙妃说几句体己话。”

    两女应了声是,而守在屋子角落里的四个贴身监督朱瞻基睡觉的宫女也都默无声息地退了出去。

    朱瞻基这才起身来到了坐在床边的孙娴的身边,她有些紧张地看着朱瞻基,问道:“殿下,你不喜妾身的安排吗”

    朱瞻基摇了摇头说道:“谈不上喜不喜欢。你身为太孙妃,兴庆宫内的一切内事,也都由你负责。所以看你能掌控局势,处事有条有理,我也很欣慰。不过,有几件事我也想跟你分说一二,今后你做事就有了分寸。”

    在朱瞻基的威势下,她怯怯地点了点头。“妾身听着。”

    朱瞻基今日喝了一点酒,本来也没准备今日就跟孙娴谈这些,所以想了想才把注意力集中了起来。

    “一是要待人以宽,非谋逆,杀人尽不要死罪。如盗窃,散布传言者,视其罪责宫规处置,不可因个人喜好,逾越宫规之上。”

    孙娴点了点头,朱瞻基又说道:“二是要不偏不倚,平衡,协调好其他人之间的关系。我不指望所有人和谐相处,但凡有无故生事者,按宫规处罚。”

    “妾身怕自己处置的不好。”

    朱瞻基说道:“金阔见多识广,心思缜密,孙林秉正持中,熟知宫规。你若有不决,可多向他们问询。”

    孙娴又点了点头,朱瞻基说道:“我既立你为妃,自然也是中意你的,也会尊你,敬你。你身为太孙妃,不可因我偏爱某人就心怀不满,兴庆宫的和谐,主要就控制在你的手中了。”

    孙娴低声说道:“娴自幼时,就一心嫁于殿下为妃,太子妃也时常教导我,不可因殿下偏好就失了自己的身份。妾身也有心向太子妃那样,不让殿下为俗事烦心。”

    看她小心翼翼的样子,朱瞻基自己倒有些过意不去了。他伸手搂住了对方的肩膀,笑道:“今日乃我们大喜日子,不该说这些扫兴的话。……要不,今日你便伺候我沐浴”

    孙娴大羞,伸手推着朱瞻基的胸膛说道:“殿下给妾身留几分颜面,此事……此事……以后再说。”

    朱瞻基哈哈笑了起来,捏了一把她的小脸说道:“好吧,那你就乖乖地等着,一会儿我来伺候你。”



第一四四章 疫情
    胡善祥为人忠厚善良、天性贞一、举止庄重、无媚顺态。 所以她一进宫,受到了皇室的几乎所有成员的认可。

    不管是朱棣,还是太子妃张氏,能因为她这个新人,放弃从十一岁养在宫里的孙娴,由此可见她的出色。

    孙娴姿色出众,但是她的美是那种让男人忍不住怜香惜玉的娇媚。而胡善祥却是那种沉稳大气,自带气场的雍容华贵,与一国皇后的形象很符合。

    但是,正因为她的不凡,也导致了原本历史朱瞻基的不多的丑闻之一。

    废后在历史很少见,朱瞻基也因此增加了一笔黑历史。

    而且,因为孙娴从小跟朱瞻基一起长大,了解朱瞻基的喜好,她又是那种让男人挪不动脚的妩媚女子,这种先入为主的印象,致使胡善祥封后了以后,后宫不稳。

    所以,朱瞻基索性拨动历史,让历史按照应该的趋势,让孙娴为后,胡善祥为妃。

    虽然胡善祥没有为后,对她是一种损失。但是这样后宫稳定。而且她以后也不用承受被废,当道姑的命运。

    朱瞻基不重视女色,他更重视的是后宫的稳定。身为一个穿越者,他心怀整个天下,可不愿为了几个女人耗费太多的精力。

    所以他还是做出了决定,让原本在宫生活多年的孙娴作为正宫,这样也避免了许多麻烦。
1...5354555657...276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