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我的大明新帝国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摇摇-欲坠

    而第三舰队则从舟山岛一直到琉球,布下了防线。

    除了这些战舰,还有超过五十条传令快艇,在整个防线之间传令,在任何地点发现倭寇,都能快速形成包围圈。

    这一次,杀敌不是目的,主要目的就是为了出云国,京极家族的那艘船。

    只有抓住了京极持岗,向出云国京极家族发难,才能师出有名。

    当然,其他人的价值也不会低。比如细川满员,那可是足利义持麾下的管领,相当于一个国家的首相,总理。

    如果能够抓住他,其价值比京极持岗还要高的多。

    但是这种可能性几乎不存在,因为这次的倭寇集结虽然是用他的名字,他却不可能亲身涉险。

    幕府的这些人深受中华文化的熏陶,在耍阴谋诡计方面,一点也不弱于华人。

    上了岛,脚踩上了陆地,杨章德他们似乎才回了魂。

    他们还算是好的,已经逐渐习惯了。李亮这个可怜虫从上船之后就开始吐,两天下来没有吃进去任何东西,吃什么吐什么,瘦了好几斤。

    &nb




第一五零章 临战(求订阅)
    十一月二十二,当舰队距离耽罗(济州岛)越近,包围圈越小,船只之间的距离也就越近。

    就在朱瞻基他们的大军驻扎在距离济州岛南海岸五十公里外海的海面上的时候,第二份情报才又送了过来。

    按照朱瞻基的要求,情报是需要一天一次的传送,但是这份情报却在路上耽搁了两天,暴露了海军情报部门在信息传递上的不足。

    如今的倭寇大军还在耽罗的郡守处(济州市)狂欢,因为岛上力量有限,倭寇大军简直是不费力气地就占据了耽罗郡守的天然深水港。

    岛上的大部分民众大部分都在官府的统一安排下,逃向了到中间的山区或者丘陵地带。

    济州岛民生清苦,内陆绝对没有油水,所以倭寇只是占据了港口,没有占领整个岛的想法。

    倭寇的人手有限,只是把这里当做集结地,而不愿进入山区追击,为了不多的油水损失了人手。

    济州岛四面临海,面积将近两千平方公里,只靠几千海盗,远远达不到占领的目的。

    他们在朝鲜掠夺了不少少女,这个时候只顾得花天酒地去了。就连岛上剩下的不多的一些民众,他们也没有去伤害,因为倭寇更知道竭泽而渔的道理。

    济州岛对他们来说就是一块不算肥沃的农田,每年都能有些收获。要是把人都杀光了,以后想要抢东西都抢不到了。

    樊大宏就是因为了解到了这些情况,所以在海倭寇岸的第一时间并没有逃跑。而是在认出了与他联络的郭重后,献出了自己从朝鲜买来的一个娇妾给京极持岗。

    为此,他还获得了京极持岗的嘉奖,赏了他半头野猪肉。

    从郭重那里获得了线索,当天晚上,他就把情报完整地传递给了隐藏在距离他们住的地方不远处的另几个同僚。

    这一切,都没有被倭寇注意到。他们即使布置了几艘防卫船,也只是防守着面向朝鲜的一方。

    在他们过去的思维模式里,大明也只有他们惹到了才会反击,而现在他们还没有去大明,所以也根本没有防备来自大明的对手。

    大规模的军事行动,从来都不存在保密一说。在这个时代,受限于通讯方式的落后,信息的传递往往要比军事行动更慢。

    所以除了军事行动时候的探子,细作,根本没有专门的间谍训练。

    特别是这种海上的军事行动,信息的传递更是艰难。隔着茫茫的大海,有谁会想到在海岛上设置暗探暗探又如何传递信息呢

    距离郡守府二十里外的一处海湾,这里的海滩是一片滩涂,海水的深度最深也不到两米,岸边还有茂密的丛林,就连倭寇他们也不曾关注过这里。

    但是一艘隶属海军细作司的尖头平底的传令船,此时且鼓足了风帆,一直停在这里。

    如果不是两个重锚牢牢地抓住了海底的淤泥,这艘船随时都可以飞快地驶离。

    两个骑着矮马飞驰而来的细作,在岸边吹响了哨子,不一会儿,从传令船上就放下来了一艘小船,划到了他们的身边。

    对上了切口,小船慢悠悠地靠在了岸边,双方飞快地交流了几句,然后两个细作就很快消失在草丛里。

    而传令船在接到了小船以后,飞快地起锚,然后也很快就消失在茫茫的大海中。

    这个时候天色已暗,远离了济州岛以后,船上就燃起了两盏红色的灯笼。

    依靠北极星那明亮的星光定位,虽然船上的人根本看不清海面,但是却能一直没有偏离正确的航线。

    大约两个时辰以后,在茫茫的海面上,他们看到了两盏红色的灯笼,快船上的人好不容易分清了这是灯笼而不是星光,很快两艘船就靠近了。

    一根长竹竿上绑着的定位航线图被相互交换,两艘船很快就在夜幕中擦身而过,船上的灯笼也很快被熄灭。

    光是为了开设一条两百公里海面上的传递通道,海军就要用四艘传令船,超过一百二十名海军在这条航线上来回飞驰。

    这还仅仅是传递通道,没有算布置在济州岛的内间和反间。

    虽然耗费不小,但是相对于数百艘战舰的巨大耗费,这点费用又不算什么了。

    加上朱瞻基是太孙,刘江也算是他一手提拔起来的,所以他这样的安排才没有遭到反对。

    而且,为了打通这一条信息渠道,还需要锦衣卫与海军的共同配合。所以除非是他太孙的身份,这个信息通道其他人根本无法布置。

    而这样的布置还不止济州岛一处,在朝鲜,在东瀛,在琉球,在南洋各国,锦衣卫已经布置下了一千多人的间谍团队。

    获得了新的定位信息,传令船很快调整了自己的航线,又西转向南航行。

    又过了两个时辰,他们终于看到了茫茫的夜幕中,那绵延数十公里,犹如天上星光一般的璀璨灯火。

    这绵延开来的灯火比天上的星光更亮,也更夺目,让人忍不住有一种想要膜拜的震撼。

    这就是巍峨雄壮的大明海军,是这个时代最为强大的海上力量。

    任何人看到这一幕,都会由衷的为自己是一个大明人赶到骄傲和自豪。

    “殿下,第三份情报也以送到,第二封情报被耽搁的缘由也



第一五一章 登陆
    将专业的事情交给专业的人去做,而自己掌控全局,这是朱瞻基做的最熟练的一件事。

    他虽然因为前世的经验,对于谋略和布局有着自己的优势。但是在涉及到具体事务的时候,却没有这些专业人士做的更好。

    比如选择一个距离郡守不远不近的海滩登陆,比如率领几千上万人进行几十里地的急行军,然后排兵布阵进行作战准备,这些都不是一个没有经验的人能做的完美的。

    距离郡守太近,就会容易被倭寇发觉,但是距离郡守太远,等将士们赶到目的地的时候,恐怕已经累瘫了。

    而在行军的途中,难免会遇到各种各样的情况,如何合理地应对这些意外,都是必须要具有丰富经验的人才能做的好。

    有士兵受伤了该怎么办遇到当地人该怎么办被倭寇提前发觉该怎么办任何一点意外,都有可能影响到最后的战果。

    携雷霆之力,十万雄师,对付只有不到万人的倭寇,不仅要赢,还要赢的漂亮。

    摊开了耽罗地图,这是一份经过重新测绘的地图,虽然地形标注的非常简单,但是地图的比例却已经近乎完美。

    在一些重要的地方,还被测绘人员标注上沿海的水深,人口情况。

    经过了郑和和几位将领的共同商议,将登陆地点放在了距离郡守二十五公里的一处堆积岩海岸。

    这里是济州岛非常有名气的珍珠采集地,不过根据情报显示,因为倭寇第一次来这里的居民就已经逃了,所以他们并没有在此驻扎人手。

    就连倭寇的巡逻船,也只是巡逻郡守二十公里以内的区域,还只是每天一次。

    这里刚好是一个拐角,与北面的海岸线有一些角度,只要大明的船只不距离海岸线太远,就不会被发现。

    而且这里到郡守虽然有五十里地,但是却有一条夯实的土路,方便行军。

    决定好了登陆地点,计算的人员也根据风力和洋流计算好了船队形成包围圈的时间。

    只有东线封锁朝鲜和东瀛之间航线的船队需要更多的时间,西线这边半天的时间就能抵达登陆地点。

    确定好了正式进攻的时间为十一月二十六日午时,也就是上午十一点。

    由唐敬率领一万三千人率先从陆地攻击,给海盗们留下登船的时间,半个时辰后,大明的船队才会进行收网行动。

    从陆地率先攻击,就是想让倭寇往船上逃,只要他们上了船,那么他们也就成为了瓮中之鳖。

    放弃了陆地的依托,到了海上,他们只会成为神机营练习枪法的靶子。

    躲进船里,大明的火炮也不是吃素的。

    目前大明水师一小半的战斗人员都使用火器,其他装备有鬼头大刀,弓,弩,霹雳炮、大炮,手雷和火箭等装备。

    凡是两军接阵,先以大炮炸船,炮弹也是以石头为主。但是也有少数的陶瓷做成的爆炸弹,不过爆炸弹的威力有限,所以目前在陆地上还没有广泛使用。

    但是海军不同,因为只要把对方的船烧了,比什么都管用。所以海军装备的开花弹,许多里面都是火油和炸药。

    在大炮攻击以后,是火箭出动。火箭以竹筒为主干,一般有五节,前有铁尖增重,中间是火油,最后一节内藏火药。

    这种火箭外形与后世的烟花差别不大,只是更大一些。点燃以后,最远可以飞两三里远。

    而只要炸到目标,竹筒碎裂,火油溅出,与火药形成了燃烧剂,对对方的船只形成破坏力。

    再然后,就是霹雳炮出动。霹雳炮主要以发射石灰弹为主,主要目的是伤人眼睛。

    霹雳炮但是是特制的,前后都有木板阻隔,中间是纸筒装的石灰粉。先填装火药,然后放入炮弹,炮弹飞出去以后,撞击目标,纸弹就会炸裂,然后石灰粉四溅。

    如果这三种武器还没有制服敌人,才是火枪上阵。再不行,短兵相接的时候,就是弓弩,最后是鬼头大刀上阵。

    虽然时代不同,武器相对落后,但是大明的海军自然有着一套适合这个时代的战术。

    最初了解的时候,朱瞻基是震惊的。不要说在明朝初期,哪怕就是到了三四百年以后,这套战术也绝对不逊色任何一个西方国家啊!

    可是为什么,这么威武雄壮的海军,怎么就自废武功了呢!

    哪怕是人治的问题,可是这么先进的武器,这么优秀的战术,后来怎么就不发展下去了呢!

    传令船载着一位位将领返回了各自的座船,不一会儿,随着鼓点的节奏,旗舰上左侧挂起了一盏红色的灯笼。

    左侧的第二舰队就开始依次往桅杆上面挂起了红灯笼,船只一艘艘开始就着晨曦开始了起帆。

    收网行动的第三舰队支援了第一舰队三千人,第一舰队也出了五千人,加上第二舰队的两千人,凑足了一万人。

    除此之外,还有朱瞻基专门支援的三千羽林卫神机营。

    自从柳升在大漠一战成名,火器的作用已经被无数的军卫肯定。以前的火铳还容易炸膛,射程又短,但是现在可以加工出无缝钢管了,火器的作用又被放大了不少。

    有了这三千羽林卫的加入,登陆的一万士兵们根本没有任何的担心。

    朱瞻基的旗舰也将跟着第二舰队一起行动,因为西线需要航行的距离更短。

    但是,虽然有专门保护朱瞻基的



一百五十二章 势成
    耽罗自古以来就仰慕中原文化,特别是最近这一百多年来,元朝在岛上设立总管府,从此济州岛就变成是中国元朝的领土。

    不过在二十年前的洪武24年,朱元璋为了缓和与朝鲜的关系,让朝鲜变成牵制东瀛倭寇的桥头堡,同意了将济州岛还给朝鲜。

    但是,岛上的居民对朝鲜并没有归属感,他们说耽罗话,汉话,却不会朝鲜语。

    当然,实际上现在的朝鲜,也是说汉话,穿汉衣,写汉字的。

    黄渊自幼在应天府长大,聪敏好学,虽然不会说耽罗的这种北方方言,但是相互之间沟通却没有问题。

    身为海军部的联络总管,他为朱瞻基服务只是顺带。更重要的任务是成为海军各部之间的沟通桥梁,为大军的统一指令,整齐划一努力。

    除此之外,他还要为各部做好后勤服务,所以在登陆的这段时间,他是最忙的一个。

    上岛之后,他就被当地的土人包围了起来,一个个激动地感动流涕。在众人中,他很快就找到了当地的徒内。

    徒内是耽罗统治阶级的一个等级,相当于是个知县。耽罗面积狭小,除国王和王子以外,主要依靠徒内对辖土实行管理。

    在这位徒内的帮助下,他很快将耽罗民众分开编组。给了他们能吃饱的干粮之后,将青年力壮被编入了辎重队,负责拉车推车,充当向导。

    而突击营的总指挥唐敬,上岸之后就立即派出了细作,在方圆二十里内都设立了暗哨,防止遇到打秋风的倭寇。

    由于岛上的民众损失不大,倭寇也不敢随意离开郡守,即使出来,也都是大批人马一起。

    因为只有几十人的话,遇到当地人,谁生谁死都还不一定。

    事实证明,唐敬有些过虑了,但是此举绝不多余。

    用了足足两个时辰,这一万三千人的辎重才全部运下了船,每个人携带上了自己的武器,进行编组。

    一个百户营一辆车,由当地的耽罗人分出十个,负责运输。

    只有朱瞻基的羽林卫,因为配备了三十门火炮,还要运输火药,弹丸,车队更为庞大一些。
1...5657585960...276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