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我的大明新帝国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摇摇-欲坠

    将所有人马编队完毕以后,唐敬一声令下,羽林卫居中,一万多人马就浩浩荡荡地向东进发。

    当所有的人马消失不见,天色又已经暗了下来,朱瞻基他们的舰队也不用在担心倭寇的察觉,就驻扎了海岛沿岸。

    攻击时间是明天中午,他们明天早上开始编组,摆出围剿阵势也不晚。

    也就在这个时候,这一天的情报又送到了朱瞻基的面前。驻扎在郡守的倭寇今日又迎来了十艘千石船,按照他们的编制,等于是又增加了一千多人。

    郑和他们又在研究,该如何将这增加的兵力,化作功绩。

    如果是以前,朱瞻基还有些担心唐敬他们,但是现在有了羽林卫的一千五百只火枪,三十门火炮,朱瞻基就没有任何的担心了。

    从冷兵器时代到热兵器时代的过渡,不仅仅是量的变化,更是质的变化。

    倭寇再凶残,不惜命,但是当他们靠近不了对手的时候,只能成为靶子。

    当大军开始行进以后,黄渊坐在了一辆炮车上,背靠着那木制的隔板,彻底放松了下来,闭上了眼睛。

    他太累了,从昨天晚上到现在,他都没有歇息一刻。从这里赶到郡守府外的预定区域,最少需要四个时辰,他可以好好地休息一下。

    羽林左卫的指挥佥事赵永亮并没有骑马,这次预计的是海战,船队只携带了不到一百匹马,还是专门为太孙准备的仪仗。

    以他的资格,当然能去领一匹马,不过连总指挥唐敬都没有骑马,完全靠两条腿,他要是骑一匹高头大马,像什么样子!

    他也不甘只是当一个指挥佥事,想要建功立业,首先就不要太特殊化。

    侍卫赵乾凑到了赵永亮的身边说道:“大人,你老也上车去休息一会儿吧,这路,还长着呢!”

    赵永亮摇了摇头说道:“黄守备乃军中联络,一宿未眠,又忙了一整天。他趁机休息一会儿理所应该。我身为羽林卫指挥,却不能堕了我们羽林卫的威名。此话不要再说,这点路,还难不住我……”

    一名传令兵跑了过来,行了一个捶胸礼禀道:“赵指挥,指挥使大人有请。”

    羽林卫身为太孙护卫,与各军之间的联络并不多。他也是第一次这样接到来自其他军卫的命令,不敢马虎,说道

    :“还请带路。”

    羽林卫因为其特殊性,被大军保护在中间,而唐敬在位于大军的前半段,所以赵永亮带着自己的几个卫兵,一路小跑,才追了上去。

    今年四十出头的唐敬这个时候也没有身穿铠甲,只是着了一个青衣外袍,减轻了负累,像一个普通士兵一样,大步向前走着。

    看到赵永亮赶了上来,他停了一下脚步,行了军礼。赵永亮本身比他低一级,现在唐敬又是总指挥,不敢轻待,连忙行了一个军礼,跟唐敬并肩向前走。

    唐敬开口说道:“赵指挥,吾今率一万三千人,自感责任重大。如今这一万水师,虽然过去不曾是一部,但是水师训练方略,大致一样,对于各部战力,吾也能心




第一五三章 战场的变化
    十一月二十六。甲子月。戊戌日。

    宜订盟,纳采,祭祀,祈福。忌嫁娶,作灶。

    辰初时起,所有的舰队就开始依次排开,每一艘舰船之间相隔大约三百米,就形成了一个绵延几十公里的巨大包围圈。

    在舰船之间,还有数十条传令船在来回穿行。望远镜的发明,旗语可以传的更远,让舰队拉开的距离可以越来越远。

    但是人员的配送,一些具体命令的传达,还是需要这些联络的小船。

    厨子们一大早就杀猪宰羊,在上午九点左右,供应上了热乎乎的肉汤。

    所有人都吃饱喝足,准备战斗。而这个时候,舰队抵达了距离郡守府不到二十公里的海面上,并且东西线汇合到了一起。

    舰队重新编队,统一指令,随着旗舰上面升起了攻击战旗,所有战舰按照事先确定下来的路线,向着济州岛郡守府行进。

    朱瞻基站在旗舰的楼顶,看着这千帆矗立的壮观景色,忍不住为之着迷。

    这是华夏民族最好的时代!

    他的到来,就是要让这种强盛一直持续下去!

    午时初,舰队在距离港口还有二十里的海面上停了下来,一半战舰降下了硬帆,放下长长的锚绳。

    这里的海底距离海面都在一百米左右,船锚只能勉强挂住海底。

    但是再往前,大明的舰队数量太多,相互之间就会影响,反而不利于发挥巨舰重炮的优势。

    这是一场不对称的战争,不要说排水量超过万吨的宝船了,就是五千石的常规战舰,也不是倭寇们的千石船能够相抗的。

    朱瞻基和郑和乘坐的旗舰并没有继续向前,除了他们以外,另外四艘宝船也都停在了他们的周围,另外还有二十多艘战舰环伺四周。

    这个时候,岛上突然响起了三支火箭,这种火箭呼啸而上数百米,然后在空中炸开,形成了一片红色的烟雾。

    看到了这一幕,朱瞻基知道,岸上的攻击开始了。

    实际上,在大明舰队靠近的时候,岸上的倭寇就已经发觉了。

    只有不到二十里的距离,只是用肉眼已经能隐约看到船只的桅杆。

    倭寇的手里多少也有几架倍数比较低的望远镜,看到了大明舰队的出现,所有的人就懵了。

    他们不知道从哪里来了这么多的战舰,但是他们知道,必须要趁着大明舰队还没有靠近,就驾着船逃跑。

    济州岛说大不大,但是他们这一万海盗钻进山区,也能藏匿一段时间。

    但是在没有补给,没有支援的状态下,他们这些人只需要饿上几天,就失去战斗力。

    那个时候,他们只能成为耽罗人袭击的目标。

    没有了船,他们的人生也就没有了任何希望。

    所以,他们只能依靠自己的船小,灵活,在包围圈还没有形成的时候,就开始逃亡。

    只要能逃出去,他们就还有希望。

    所有人都疯了一样向自己的船上逃去,因为有着自己的明确目标,所以局势虽然混乱,却也有着自己的规律。

    但是他们不知道的是,这一次的大明水师几乎出动了三分之一的水师兵力,而他们不过是整个计划里的一个诱饵。

    他们很快就会知道,他们完全没有希望逃走。

    也就在这个时候,陆地上的攻击开始了,冲在最前面的就是朱瞻基的亲卫羽林卫。

    赵永亮率领着一千五百人的火枪手,分成了三排,形成了一个扇形,目标直指港口。

    在这种急行军的状态下,虽然只是短短的一千多米,但是每个士兵都喘起了粗气。

    每个士兵的左臀挂着火药,右臀挂着弹丸,肩背长枪,一直冲到了港口的外围,形成了一个散兵包围圈。

    这种阵势,在冷兵器时代是很少见的,还有几个留守狙击的倭寇想要来占点便宜,但是被海军的大刀队哗哗几下就逼散了,仓皇而逃。

    港口一带,原有的几排房子之间的道路上,被倭寇堆满了杂物,形成了一个隔离带。

    大约一两千倭寇被留守在港口,他们要为其他人上船争取更多的时间。

    在距离对方还有两三百米的地方,赵永亮吹响了口中哨子。跟在后面的一千五百羽林卫立即退到了路边,相互协助,点燃了枪管上绑着的引线。

    这种引线与鞭炮的火引有些相似,不过是用棉线加上凝固胶形成的。火绳是软的,但是却燃烧缓慢,一根火绳,可以燃烧半个时辰。

    而他们让出的道路上,空地上,三十架火炮被分散着对准了港口。

    板车的轮子被卸了下来,火炮被平放在了地上,对准了港口的船和前方的障碍。

    然后,装药手,装弹手,紧张有序地开始填装。

    不论是火炮,还是火枪,朱瞻基都让人严格测试过最佳装药量,每个弹药包都用油纸包了起来。

    这种定装是几百年后才出现的黑科技,火药定装,可以节约开枪的时间,也对枪管的维护有利。

    这是羽林卫的第一次火炮和火枪实战,每个人都严格地按照训练手册,紧张地准备着。

    即便是这样,还有人慌里慌张,忙里出错,差点没有命令就开枪了。

    而他们的最前面,是五百名两人一组,举着厚木板的同僚。

    “大人,炮台已经准备完毕。”

    赵永亮奋力吹响了口中的哨子,举起了右臂,旗手随着他的动作压下了大旗。鼓声随后响起,十门火炮



第一五四 章 天何不公?
    (防盗版,半夜订阅的兄弟们说声抱歉,半个小时后就恢复过来)

    但是,瓦剌人低估了大明的火器的犀利,他们用旧式的战术来对抗大明新的战术,这是他们最错误的地方。

    他们想要杀死更多的大明人,大明同样也是这样想,所以为了防止他们害怕了逃窜,虽然在中午的时候火器营就已经布置好了,却一直没有出动。

    现在,当他们全军出动的时候,六千火器营士兵的三段击,每次都能保证两千人同时射击,这巨大的威力让瓦剌人迅速尝到的苦楚。

    上午的时候,马哈木一直在保存自己的实力,尽量消耗左右王庭的实力,但是现在他们冲在了最前面,受创最严重的变成了他们的部族。

    还没有冲下山,他们的士兵就最少有超过三千人坠马,而这些坠马的士兵,哪怕没有被火铳打死,也会被后面的奔马踩死。

    看到自己的儿子们一个个的死亡,马哈木的心都在滴血。他没有想到,大明的火器是这么的厉害,就是这一点判断的失误,导致了他的一万多士兵伤亡了三分之一。

    而活着的士兵们也都被震撼住了,这是他们第一次面对大规模的火器攻击,这种攻击也超出了他们的想象。

    但是,这种绝境也激发了他们求生的**,为了活命,他们只能义无反顾地向前冲。

    大明的右翼和中路面临着两万多想要求生的士兵的冲击,中路由于人多势众,不管是太平,还是马哈木都没有能够撼动阵型。

    但是右翼的神机营炮营和鞑靼人就直接面对着已经疯狂的瓦剌人了。

    朱棣和朱瞻基看出来了,火炮这次在战场上起到的作用并不大,因为转移缓慢,根本跟不上敌人的速度。

    现在,当敌人冲进了战营之后,大炮的作用就更小了。

    眼前右翼面临巨大的压力,朱棣丝毫没有迟疑,举起了手中的马刀,大声喊道:“右翼冲击!”

    随着他的大喊,众太监也立即齐声大喊,鼓声一变,军旗挥舞,来自京军和边军的精锐骑兵就立即全部出动,追了上去。

    朱瞻基早就等着朱棣的命令了,他距离朱棣的距离不算远,第一时间就听到了朱棣的大呼,也率先就驱马冲了上去。

    看他一马当先,玄真和一清子组成了左右护法,保护他的两侧。

    而杨章德他们也都以朱瞻基为中心点,跟着后面冲出。还剩下的两千四百人的羽林左卫是朱瞻基最核心的力量。

    这两千四百人两天来,一直没有出动过。而想要战功,这个时候是最后的机会了。

    朱棣率领大军驰援右翼,却发现自己的孙子已经冲在了最前面,并且没有丝毫犹豫,就直接从侧翼冲进了瓦剌人的马队。

    冲进了马队,朱瞻基才感觉到这种战争过程中,个人武力根本没有施展之地,最重要的是,是战斗经验。

    瓦剌人都是一人三马,甚至是一人四马,冲击的队伍中,大部分马上面都没有人。所以他们首先要解决的不是面对敌人,而是防止那些马匹发狂。

    也是因为这些多余的马,瓦剌人才敢跟大明正面冲撞,并且有信心逃走。如果只是单人单马,死了一匹马他们就跑不了,他们根本不敢跟大明阵地战。

    但是,火器的出现让他们吃尽了苦头,这种新式的武器,直接打垮了他们的信心,也重创了他们的阵容。

    朱瞻基今天骑的马是一匹阿哈尔捷金马,也就是后世所谓的汗血宝马,这种马比一般的蒙古马更高,也更强壮,所以他冲进了马群之后,那些蒙古马怯于他的马,并没有给他造成太大的麻烦。

    高举着手中的陨铁横刀,他就向着一个左前方的瓦剌人砍了过去。

    他的姿势有些不顺手,可是对方却正好顺手,看到朱瞻基非同一般的装束,脸露惊喜,手持弯刀就斜砍了过来。

    横刀与马刀相碰,那个瓦剌人脸上的笑容迅速凝固住了。因为他的弯刀直接断成了两截,而朱瞻基的横刀,根本没有变向,一刀砍在了他的右肩上。

    对方惨呼了一声,就向右侧倒去,朱瞻基将横刀交在左手,用力挥下,将他的脑袋直接砍的仅剩一层皮连着。

    他的马迟疑着降下了速度,而朱瞻基的马丝毫没有降速,这也导致了从他歪倒的胸腔里喷出来的鲜血直接喷了朱瞻基的左腿一身,让他变成了一个血人。

    有些腥膻的血液的味道有些难闻,却能激发起他的肾上腺素的飙升。他将刀又交回了右手,左手挽着马缰,寻找着下一个对手。

    位于他左后方的玄真比他稍慢一点,也被溅了一裤腿的血,看着那个人脖子里露出来的血肉组织,他有一种想要呕吐的感觉。

    他完全不能理解,为什么朱瞻基以前也没有杀过人,可是为什么就能丝毫不怕杀人。

    而跟在玄真后面的杨章德看到了朱瞻基熟练的杀人动作,忍不住心中一凉。他以为自己已经够狠了,但是十六岁的时候不要说杀人,连杀只猪他都怕啊!

    不过这也让他认识到了朱瞻基的狠厉,他在心里告诫自己,千万不要背叛这位殿下。

    瓦剌人的大军被鞑靼人挡住了,两个民族虽然差不多是一个民族,但是异端比敌人更可恨,瓦剌主枝和鞑靼主枝之间,那可是不共戴天。

    所以




第一五五章 一边倒
    这场人类历史上最大规模的海战实际上一点也不激烈,因为双方的力量悬殊实在太大。
1...5758596061...276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