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祯十七年秋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话凄凉
金军的冷兵器编制,远远高于明军,他们没有多少远程射杀明军的实力,只能近战才能展现实力。
这时挺进到百步外的明军阵线,齐齐抬起火铳,两侧的铜炮不时发炮,铁弹在金军阵前溅起团团泥土,金军方阵被打出几个缺口。
面对金军的近战方阵,明军没有选择近距离射击,而是选择了较远的距离,放铳阻击,以防金军贴身近战。
此时金军站在原地就是等死,现在他们要么赶紧后退,逃出明军火铳的射程范围,要么就立刻前冲,阻止明军射铳。
吴三桂的选择是让步军顶上去,现在撤退已然来不及,步军肯定要完蛋,所以不如让金军步军一拼,说不定局势还能扭转。
步军对战中,横阵克制方阵,一万五千金军,此时也管不了什么阵形,如决堤的洪水一样向前冲出。
黑色豆腐块一样的金军方阵,顿时瓦解成一个个密密麻麻的黑点,冲向红色明军组成的堤坝。
面对明军抬起的火铳,金军士卒感到恐惧,而恐惧使得他们勇猛的向前冲锋,想要再明军扣动扳机前,将明军砍死,但距离是他们无法跃过的横沟。
吴三桂骑马驻立在后方,伸着脖子张望,手里攥紧了马鞭和缰绳,心中不禁默默念叨着,“快快快,何承志给本王冲上去,搅乱明贼的阵线!”
一众金将几乎都停止了呼吸,站在马镫上,直起身子张望,一双眼睛死死盯住对冲上去的步军,咬牙切齿地喝道:“老何争口气啊!”
面对迎面冲来的金军步卒,明军将官吹响口哨,然后放声大喊,“放!”
明军的第二条阵线,在第一条阵线五十步后前行,行进的过程中,并没有遭受多少炮击,金军火铳队射来的弹丸基本被第一条阵线的士卒挡住,所以他们的队形十分完整。
随着军官一声怒吼,“砰砰砰”的一排铳响,放完铳的士卒,立刻后退,第二排的士卒持铳上前,瞄准射击,顿时又是一片铳响“砰砰砰”。
前冲的金军士卒被打得连连仰倒,士卒的身子,像筛糠一样抖动着倒地。
侧翼,明军炮队,跟着整个阵线前移,四匹健马拉拽的火炮,被迅速拖上前来,在两侧发出隆隆的炮响,腾起团团白烟,与正面的排枪配合着绞杀前冲的金军。
一名金军士卒跟着旗队长,向前冲锋,第一排铳打来时,前面的旗队长,就被打死了,紧接着旁边的同袍也忽然倒地,尸体被前进的队伍甩在了身后。
金军的近战士卒,未靠近明军就大量死亡,少部分铳手冲到了身前,单膝跪地放铳对射,明军阵线上也不停的出现缺口,可马上就有士卒填上,继续轰杀金军。
三十步似乎成了手持冷兵器的金军士卒的一个极限,大片大片的士卒,被明军排铳轰杀在这一距离之内。
在“砰砰
1406.第1390章 吴军溃败下
战场,何承志挥刀指挥,大声嘶吼,“冲去,砍死明军,别让他们放铳!”
一名金军士卒跟在军官后面,前面一枚铳丸袭来,军官便直接仰倒,整个脸被打烂一半,士卒刚想去扶,看见他满脸血浆,一个眼球被打得爆裂出来的惨烈景象,顿时干呕起来,然后手捂着嘴,便直接往后退却。
他着一退,正好落在何承志的眼里,二话不说,便直接一刀,将这名士卒砍死在脚下。
对于临阵脱逃,无论是哪个军队,哪个国家都只有一条规定,那是处死。
“稳住,能冲去!”何承志一刀砍死那士卒,然后挥刀大吼,“临阵脱逃者,死!”
金军阵,将校不断高呼,指挥士卒前涌,可是面对明军的排铳,能冲到阵线前的金军可以说少之又少,零星冲到前面的士卒,也被明军用铳刺捅死。
在明军的阵线前,排铳的铳口下,密密麻麻的扑满了金军士卒的尸体,铳声金军士卒连连倒地,指挥的将官也死于铳口下。
巨大的伤亡,终于让金军胆寒,同前面的火铳队一样,前冲的金军士卒,顿时一阵哗然,忽然转身跑。
明军阵线抬起一排整齐火铳,后退的金军士卒连连弹,纷纷扑死于地,留下一地的尸体。
何承志挥刀斩杀几人,怒吼连连,想要制止金军溃退,然而如潮的金军,却纷纷从他两边逃走,仿佛是海洋的鱼群一样,向南狂奔。
这个时候,只要明军阵线前压,能一路撵着金军,整个大金国的南线,便将彻底崩溃。
何承志心大急,可局势已然无可挽回,看着属下漫野而逃,他双目赤红,羞愤欲死。
在这时,金军后方,一阵号角声响起,一直在后面等待时机的吴军骑兵,被迫前出,三万骑兵马蹄滚滚的绕过溃退的步军,扑向明军阵线。
如果吴军马军能够将明军大阵逼停,让明军无法追击,那这一万多金军士卒,以及先一步溃败的火铳队,能逃过一劫,免于被追杀的命运,甚至有机会在后面收拢败军,重新稳住阵脚。
何承志感受到万蹄践踏大地的震动,心里一喜,顿时一拔马缰,往后退走。
金军骑兵分成两股,等绕过溃逃的金军士卒后,每股又一分为二,变成四股金骑。
每股金军骑兵,大概在七千余人左右,其两股扑向左右两翼,另外两股则斜着直接对准明阵,向正面冲去。
吴三桂想要将整个明军阵线,逼停下来,让这个庞然大物刹住车。
明军阵内,催人奋进的战鼓响起,窝在后面的两支骑兵,听到号令之后,谭泰等人大声呼啸,“横冲马军,冲!”语毕,明军士卒便高举火铳,催马而出。
广阔的战场,一时间万马奔腾,吴军骑兵在两翼各七千余人,而在正面则有一万五千骑。
吴三桂对于明军两翼的方阵,心怀忌惮,显然将主攻的方向,放在了间,那里是明军的铳手,且没有什么纵深。
眼下金军步军并没有完成扰乱明军阵线的任务,并不适合冲阵,但是为了止住败局,稳定阵线,吴三桂直能硬冲了。
战场万蹄践踏大地,金军马军如洪流一样冲向明军阵线,两翼的明军炮队,迅速在战马的拖拽下,退到方阵之内。
炮手迅速将炮架好,装填后立时一炮打出,硝烟弥漫,炮声猛退。
冲向两翼的金将骑兵,如同两条长蛇,疾驰而来。
他们首先遭受炮火轰击,顿时人仰马翻,不过方阵兵的火力,并不强大,火炮并不能阻止金军骑兵的冲锋。
很快两翼的金军骑兵,接近明军方阵,而在这时,方阵忽然冲出一股股的明军游骑,他们放完一铳,将金军骑兵打得连连坠马,便又缩回了方阵的间隙之内。
正面,吴三桂阴鸷的脸看不出来什么表情,他手持一杆马槊,风驰于前,他的身后,七千马军亦步亦趋。
不得不承认,吴三桂在吴军的威望很高,是吴军下当之无愧的领袖。
此时吴军已然处于极为明显的劣势,然而吴三桂一冲,众多吴军将士没有一点迟疑,跟着他的大纛旗,便疾驰而出,整个马军都有一股凶悍的气势。
当然这种凶悍,并不是光靠训练而来的,吴三桂虽然在川东被打的大败,但是之后,却一直在打胜仗。
四川之战时,豪格率领的金国主力惨败,可是吴三桂却没有伤筋动骨,反而把豪格捞了出来。之后灭叶尔羌,战罗刹人,吴军的马军都有参与,所以相步军,吴三桂的马军可以说异常的精锐。
金军骑兵的冲锋,使得明军不敢散开阵线,追杀金军的败军,而在两翼骑兵先到之后,吴三桂与另一路骑兵,也已经冲到了明军第二道阵线前。
看见排山倒海一样,出现在阵线前的敌骑,阵线的明军铳手不免有些心慌,骑兵不像步军,一百多步,发不了三铳,会冲到跟前,而且两翼的炮队无法支援,明军阵线的形势,可以说相当的严峻。
这时阵线的明军铳手,已经顾不得去射杀,追击逃走的金军步军,而是纷纷抬起火铳瞄准了冲来的敌骑。
地面在颤抖,战马的铁蹄践踏大地,如滔天巨浪一样,迎头打来。
第二条阵线的明军士卒,第一排士卒全部蹲下,将手的火铳斜刺出去,锋利的铳刺被当做长矛使用,后排的士卒则将火铳齐齐抬起,对准了迎面冲来的金军骑兵。
奔驰吴三桂注意到了明军阵线的变化,不过火铳加铳刺的长度,远远无法和长矛相,而且明军只有单薄的三列,吴三桂一夹马腹,高举马槊喊道:“冲!”
“放!”声声哨响,明军将官振臂嘶吼,阵线铳响连连,弹丸呼啸而出,以肉眼难以捕捉的速度射向了敌骑。
冲在最前面的金军骑兵,眼前出现一条火光闪动的星河,骑兵纷纷应声而倒,战马翻滚着,悲鸣着,同骑兵一起重重的砸在地。
整个明军阵线,硝烟弥漫,士卒射完后立刻后退,后一排的立即前,但在此时,奔驰的金军骑兵,纷纷开火,铳响声,明军顿时倒下一片。
如果还是用射程小得可怜的骑弓,那金军骑兵只能被动挨打,但是吴三桂的骑兵,击败罗刹人后,是装备了数千杆燧发枪的。
前面的骑兵奔驰射出一铳,将前面的蹲下,充当长矛手的明军射倒几人,然后立刻一拔马缰,向左右散开,为后面的骑兵让开射界。
吴军马军奔驰连连开火,然后向左右散开,迂回着后撤,脱离明军火铳射击的范围,去装填弹丸。
&
第1391章最后的挣扎
西线,明白王彦的盘算之后,豪格将宝押在吴三桂能撑住,孟乔芳能突破北线上。
王彦为了防止豪格逃走,在西线动起了真格,豪格怕王彦增兵北线,也不再只是窝在防线后面,开始主动的发动反击,牵制王彦的兵力。
西线豪格手中除去两万御林军算得上是精锐外,剩下的两万人,情况便比较勉强,只能说是一般,不过王彦手中,也没有五忠精锐,都是地方的镇军。
这时明军在号角的鼓动下,如洪水般的冲向金军,金军士卒也嚎叫着,发起反击。
长达数里的战线上,炮声隆隆,硝烟弥漫,士卒的喊杀声,直入云霄。
战场上火铳的喷发声,敌人和同袍的喊杀声,受伤士卒的阵阵哀嚎,交织在一起,激起了两军士卒无边的杀意,他们凶狠的搏杀,血肉飞溅,都欲将对方置于死地。
南线战场上,两军的阵线打成了胶着之态。这一面的战场上,只有两千余忠勇镇的锐士,其他人马都是镇军,不过同金军相比,在装备和训练上还是有一定的优势,所以不到四万人,顶住了孟乔芳的攻击。
在拿下三座镇子后,金军已经有些后续乏力,可是依然占据着优势,金军在孟乔芳的指挥下,对明军阵线,发动一浪又一浪的攻击。
“同州、泾源、延长诸军,给本王冲!先破明贼者封侯!”
怒海般的喊杀,震动天地,整个关中大地为之变色,眼看着大军士气将要枯竭,孟乔芳孤注一掷,将所有的主力压上,同明军搏杀。
两军早已从排铳大战,演变成了近身搏杀。振武军有鲁派的血统,属于地方镇军,训练和装备方面都不如南线的忠至镇,他们与金军一样,保留了相当一部分的冷兵器。
这时两军已然热血沸腾,红色的明军与黑色的金军撞击在一起,两军以命换命,双方人马杀成一团。
募集于浙江、苏北一带的振武军,带着南军特有的韧性。他们虽然被金军压着打,但是士卒们配合得当,刀牌在前,长枪在后,火铳手寻机射杀敌人,敌近则铳刺突刺,死死守住了防线。
年过半百的张名振,手按着刀柄,驻立在大纛旗下,如石像一般肃立不动,目光扫视着整个战场。
“不好,金贼援兵到了,左翼在退!”明将刘孔昭一声惊呼。
张名振闻语心里一惊,向西面眺望,果然见一队人马呼号着向左翼杀来。左翼的明军已经被杀得节节败退,他整个身子不禁一震。
这时张名振已经没有多余的兵马可调,老将不禁回头看了一眼,身后只剩下千余亲卫,但左翼不能溃。他当即便将腰刀一拔,怒发须张,大声喝道:“从征十余载,今日报国的时候到了。”
语毕便领着人马冲下土坡,往左翼增援。
南线,吴三桂听见吴之茂的提醒,回头望去,发现进攻两翼的骑兵,几乎同时败退。
骑兵克制线列横阵,因为此时的步军的火力和火炮的威力,还不足以阻碍骑兵的靠近。线列横阵,纵深太窄,一半只有四列左右的士卒,骑兵有能力将线阵凿穿,但是骑兵对严密阵形,长枪刺出的方阵,却多半没有法子下手。
两翼的骑兵冲入之后,很快遭受空心阵各个方向的火力绞杀,骑兵仓皇退出来,而这时明军骑兵装填好弹丸后,从后阵中冲出,追着金骑射杀,步军跟着推进,便造成了两翼的溃退。
此时整个金军,就只有不到一万五千骑兵与十多万明军周旋,其他人马都在逃跑。
这个情况让吴三桂心里一惊,不过这时他已经冲入明军大阵,却没有机会在去关注左右两翼。
吴三桂手持马槊,领着长矛骑
第1392章漫野溃逃
旷野上,吴军士卒步骑混杂在一处,仓皇南逃。
吴军士卒丢弃了火铳、长矛,许多人还脱了棉甲,摘了头盔,整个骊山之北,都是狼狈不堪的败军。
吴三桂见形势不妙,放弃了对李过中军的无谓进攻,他见自己身陷阵中,左右两翼的明军已然快将金军撵到骊山角下,南线不可能重新稳住阵脚,大势早已崩坏,遂即选择了突围,逃离战场。
这时漫野的吴军,在原野上狂奔,身后喊杀阵阵,无数红色的身影,高呼着在后急追。
败军惊慌失措的向南奔逃,何承志与王屏藩等将,意图在骊山一线稳住阵脚,几员金将在溃兵中竖起将旗,想要收拢败军,阻止溃兵继续奔逃。
丧了胆的吴军士兵,却纷纷从他们身边绕过,何承志等人像是钉入河水中的木桩,溃兵就是流水,从他们身边流走,他们根本堵不住败军。
“不好!杀过来了!”何承志身后,聚集了数百溃兵,忽然一人指着前面大声惊呼。
这几百衣甲不整,握着长矛,打着将旗站在何承志身后的败军,抬头一看,一队金军骑兵,绕过骊山向南逃去,他们身后顿时出现,一片红色的浪潮,不需片刻,就能杀到他们身前。
“快跑!”众多败兵一阵哗然,打旗的把将旗一丢,数百溃兵顿时一哄而散。
只一瞬间,何承志好不容易收拢的一点人马,就只剩下十多个亲卫。
“将军跑吧!”一员亲兵脸上恐惧,不禁急道。
何承志已经看见,方才绕过骊山,向南逃去的骑兵,正是吴三桂统率的马军。现在吴三桂并没有能够拦下明军,已然仓皇而逃。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