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都市言情

崇祯十七年秋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话凄凉

    这个空隙不算宽,如果步军想从此通过,容易遭受明军的侧射火力压制,步军也有时间做出应对,但是骑兵疾驰而过,那就不一样了。

    在火炮放在后面的高地后,龙骑兵的士卒,便开始在坡下列阵,奇怪的是明军的第一条阵线,并不是排成一条直线,而是三个司的是士卒,列成三个方阵,每个方阵之间间隔五十步,品字形排列,然后剩下的一千人,才在三个方阵后摆出一条横阵。

    第二条阵线很讲究,他与品字阵的下面两阵离得很近,离上面一个阵较远,三个方阵和第二条阵线州间的间隙,正好组成了一个“凸”行的陷阱,等金骑钻进来。

    横阵的前面,是一排手持一丈长矛的长矛手,他们理所当然的蹲在前面,斜刺长矛。明军近些年的衣甲越发轻便,王彦的亲卫铁人军,也都放弃了厚重的铠甲,但是这些长矛手,却还是穿着重甲。再他们后面,就是三排火铳手,然后第二条阵线同样如此。

    几乎就在明军列好阵形的瞬间,金军骑兵绕过明军的阵线后,也到了西面。

    为首的骑兵将领是一员满将济度,在骑兵方面,除了吴三桂的铁骑之外,其他的骑兵,多半还是又蒙满两族的将领训练和指挥。

    济度是济尔哈朗的次子,能力比较突出,他也有个汉名,叫赵度,其实包括豪格在内,金国的许多宗室都改了汉姓,只是不常用。

    这时济度领着万余金军绕道了西面,震天的蹄声响彻战场,地面在万蹄践踏下阵阵颤抖。

    在金军骑兵绕过来时,西面占据杜府沟的金军,已经向明阵杀来。金军骑兵从这股杀来的步军后面绕过,走的是杜府沟北面,然后从西面突然转向南面,意图杀明军一个错手不及。

    不过虽然有西面金军步军的攻击挡住了明军的视线,但是张名振早有判断,金军前锋绕道杜府沟西面,沿着水沟向南,想要贴着水沟穿插过去,冲到明军后面时,远处已经有一支明军结阵以待。

    明军在前结成三个方块阵,就是戚继光镇守蓟辽与北虏征战时,编练的一种阵型,同西方的空心阵差不多。明军对此又进行了一些改进,专门用来应对骑兵的冲击。如果没有骑兵的话,那明军现在基本都是更为简单的横阵对推。

    这时渡齐领着骑兵来到西面,他已经看见阻挡的明阵,不过受到视线阻碍,只能看见前面三个方阵,并没有看到位于第二线的横阵。

    黑压压的金军骑兵疾驰而来,渡齐在骑兵的簇拥下奔驰在前,大地在万蹄的践踏下发出阵阵颤抖,金军的铁蹄践踏大地,如滔天巨浪,迎头打来。

    渡齐看见三个方阵间的间隙,只要冲过去,绕道明阵背后,就是毫无防备的火铳手,那时将是一场屠杀,明阵必然迅速奔溃。

    “杀!冲过去!”渡齐把刀一挥,左右的战马齐齐涌动,无数马头向赛跑一样争先恐后,金军挥舞着战刀,发出一阵阵怪叫,纷纷催马疾冲。

    “轰轰轰!”几声火炮轰响,明阵后面的高地上,二十门野战小炮,连续怒吼,黑色的弹丸呼啸而出,以肉眼难以捕捉的速度,跃过明阵的头顶,砸向金骑。

    冲在最前面的骑兵,在炮声和马蹄的轰鸣声中,战马猛然栽倒,甩掉骑兵,重重的砸在地上,骑士翻滚,战马嘶鸣。济度




第1380章 南线
    南线,骊山脚下,吴三桂领着六万人马在此布阵。

    在北线交战时,南线金军的攻击也同时展开,吴三桂领着浩浩荡荡的吴军,满山遍野的从山林地带走了出来。三万马军从山林后绕出,在骊山背面的旷野上成阵。

    在原来的计划中,吴军的三万步军,是防守的一方,不过现在局势变化,他们也成了主攻的主力之一。

    这时六万马步人马背着骊山列阵,在始皇帝安歇之地,将展开一场生死对决。

    骊山脚下旌旗猎猎,旗幡翻飞,长枪在清晨的阳光照射下,闪烁着一片银光,分外耀眼。

    金军三万步军列在阵中间,骑兵庇护两翼,车辚辚马萧萧,大阵一片肃杀。

    金边龙纹大纛旗下,吴三桂一身重甲,骑在战马上,手里拿着心爱的葡萄牙单筒望远镜,正注视着北面出现的一长条红线。

    “王爷,来了!”身边的部将何承志忽然指着一员插着背旗,疾驰过来的信使说道。

    吴三桂闻语看去,不多时,那信使已经奔至身前,战马还未停稳,便跳下来,单膝下跪,急声禀报道:“启禀大王,陛下有令,明贼主力已经开始进攻我军正面,陛下下令,让王爷立刻进攻,不要给贼军逃走的机会。”

    吴三桂神情冷峻,挥手道:“信使可告知陛下,本王今日定破王贼,以报川东之仇。”

    信使郑重抱拳,然后翻身上马,疾驰而去。

    当年川东一战,吴三桂差点就交代在茫茫山林中,他数万儿郎被王彦杀得损失殆尽,差点就没机会翻身。

    幸亏豪格与多尔衮翻脸,他从中渔利,才重新壮大起来。

    如今这事已经过去多年,他的实力也慢慢恢复,但对于川东之战,吴三桂始终耿耿于怀,他很恨王彦。

    至今他的儿子吴应麟,兄弟吴三枚还在王彦手中。

    前些年,明军曾对他进行招降,唆使他攻击豪格,然后明朝愿意封他为凉王,他本来打算虚与蛇委,把他儿子捞出来,不想他那傻儿子却写信骂了他一顿,说要与他一刀两断。

    听说王彦特意找了老师,教授他儿子经传,吴三桂知道必然是王彦做了什么手脚,让他们父子决裂,便更加恨极了王彦。

    信使一走,吴三桂看了看身后列阵的大军,又看见远处的慢慢靠近的红色,当即下令道:“传令大军,迎击上去,击溃明军!”

    他一声令下,阵中军旗舞动,快马四出,在方阵的间隙内,扬起一团团的黄尘。片刻后,六万金军便开始缓慢的向前挺进。

    吴三桂的战术比较简单,接近明军防线后,步军前突,打乱明军阵线,然后骑兵寻机会突入明阵,从而打败明军。

    这与以前骑兵袭扰,然后冲击,步军看戏,正好反了过来。

    恒罗斯城一战,给了吴军很多启示,他们结合与罗刹人交战的经验,重点分析了明军近些年的战阵变化,发现原来复杂的阵形,逐渐简单化。

    明军现在的阵形主要有两种,一种是直线铺开的线列横阵,一种是龟缩的方阵。

    这两个阵形互有优点和缺点,步兵对阵时,横阵能发挥出最大的火力优势,所以横阵要胜过方阵,而遇上骑兵,横阵则太过单薄,像根面条一样,所以他又比不上方阵。

    这两种阵形,一克步,一克骑,各有优缺,相互间也能转换,基本已经满足了大军作战的绝大多数的要求。

    吴三桂骑步各一半,等于两张牌都有。

    如果明军主力去攻击金军正面的阵线,用来防守南线的人马不多,或者与他兵力差不多,他都觉得他要占据七成的胜算。

    这时金军正往前推进,很快就拉进了与明军阵线的距离,而奇怪的是,明军阵线居然没有停下布阵,准备防守,而是同样向前



第1381章准备对决
    微风拂过,吴三桂忽然觉得有些微凉,心中情不自禁的一凛,感到事态超出了他的掌控范围。

    严格来说,金国的战略并没有太大的问题,只是一旦明军没有向金军期盼的方向行动,那金军的战略就出了问题。

    豪格这个布置,其实就像他的性格一样,正面照顾,南北两线也照顾,结果就是金军在三个方向上的势力,其实是处于均衡的状态,局部的优势并不明显。

    当然这主要也与金国内部军阀林立,互不统属有关。

    明军现在的策略,明显就是牺牲其他两个方向,而将重兵集结于南线,以求在局部形成巨大的优势,从而撬动整个战场。

    此时明军的前锋已经近前,双方的距离拉进到两里,再近一点,六斤炮就能打到了。

    吴三桂原本以为,他这次的任务相对比较轻松,毕竟不是面对明军的主力,就算打不赢,他要跑也来得及,但现在的情况,他被明军主力缠住,要是打不赢,那他的损失就大了。

    一时间,吴三桂的额头冒汗,不过一开始就跑,显然不可能。如果南线溃败,明军从他这里绕到豪格的后面,那金军的工事就白修了。

    他若是挡不住,明军一旦从南线迂回,金军便是全阵崩溃的下场,而等临潼的马军被放出来,明军必然狂追百里,金军将彻底完蛋。

    现在吴三桂只能担起责任,全力以赴去抵挡明军,希望北线的孟乔芳能有所建树,能够击破明军北线,这样金国依然有很大的胜算。

    一旁的王屏藩见吴三桂脸色阴晴不定,他强压下心中的惊慌,小声道:“王爷,离着么近,如果一退,大军必然惊慌,再想立住阵脚就难了。”

    吴三桂的神色不断变换着,他是个利己主义者,现在问题的关键是,他舍不舍得为大金投入全部的实力,同明军一战,为孟乔芳突破北线,为豪格从新调兵争取时间。

    他一旦投入所有兵马,即便挡住了明军南线的猛攻,怕是后面也会损失惨重。

    一场天人交战,吴三桂沉默了一下,最终点头,冷哼一声道:“王贼真是欺我,居然选择南线作为主攻,他以为本王是软柿子,随着他怎么捏么”

    说完吴三桂不在观看,他最终没有像之前数次一样选择保存实力,而是决定一战。

    此时几名战将已经在望杆车下焦急的等候,吴三桂一下来,吴之茂、何承志、满云龙等将便围了上来,“王爷,什么情况”

    吴三桂笑了笑,“王贼看得起本王,来了十二万人,咱们才是明贼主攻的方向。”

    众人闻语,纷纷一惊,漏出慌色,不过却也没人说要跑。吴军已经舍了汉中,还能往哪儿跑几员吴将一阵议论,最后陈君极开口道:“王爷打算怎能办”

    “咱们从辽东一路来到这里,老家是回不去了,但新家咱们得守住了。”吴三桂扫视了几员部将一眼,沉声道,“本王相信大家,谁也不想一直漂下去吧!”

    这件事说起来有点感伤,大多数人都是向往安定的,没几个人想要一世漂泊。他们这些辽人,身处于这个时代,自从入关后,其实就跟个流浪汉一样,他们为清做战,为金做战,也是想要得到一个安身立命,繁衍生息的地方。

    这几年他们在汉中可以说过得最安宁,一众人听了吴三桂的话,不禁相互看了一眼,然后齐齐抱拳,“我等都听王爷的。”

    “那好,王贼小觑本王,今日本王就给王贼一点颜色看看!”说着吴三桂从新回到阵前,然后用马鞭指着远处的明阵,“这一战,众将士也不用惊慌,明贼在南线来了十二万,那在西面和北线的兵力,便不会太多,所以只要咱们顶住,永平王能突破北线,局势依然是两面夹击。”

    陈君极、吴之茂等人点了点头,明金两军的兵力差距并不算大,明军在南线投入的兵力多,在其他方向的兵力便少,金军并不是没有机会,只是吴军要为这场战事,做出极大的牺牲罢了。

    大金国能有今日,并不容易,吴军在大金的羽翼下,日子还



第1384章五十步
    距离的拉进,让两军的士卒都陷入无尽的恐惧之中,明军的火炮越来越准,打得金军阵线出线一个个的缺口,让金军阵线一阵混乱。

    这时金军抬枪手的轰击,无疑为金军找回了一点颜面,弥补了金军火炮的不足,给明军制造了一定的麻烦。

    一时间,枪炮声连续不绝,轰隆的炮响,如同一记记的重拳,狠锤着两军士卒的心灵,每一声炮响,都让士卒们心肝一颤。

    火炮和抬枪造成的硝烟弥漫着,宛如一层薄雾,覆盖着两军阵线之间的空隙,士卒们提心吊胆的咬牙前行。

    士卒们只有将炮声和惨叫声屏蔽,努力让自己只听到阵中“咚咚咚”的步鼓声和“嘟嘟嘟”的哨声,才能勉强有勇气继续前行。

    李过位于后方,看着几里长的战线随着鼓点前行,他隔着老远也能听到明军士卒整齐的踏步声,能看见阵线上士卒的铳刺,随着脚步上下起伏,三万线列步军在炮火和抬枪的轰击下,步调依然一致,动作依然统一,以均匀的速度,整齐的向前推进,心中已然大定。

    金军阵线后,吴三桂骑在马上,目光越过前头有些混乱的金军阵线,看见迎面而来的明军队列整整齐齐,头盔和铳林有节奏的起伏,内心不禁一阵焦虑。

    明军的装备制式统一,训练起来自然也是统一,反观金军装备不一,士卒的节奏,自然便有些不对。

    吴三桂意识到了这一点,不过此时他已经没有办法,好在火铳阵线后面,金军的近战步军阵形,还算十分稳健。

    如果火铳不能击溃明军,那就只能看后面的步军了。

    明军火器虽然厉害,但是近身肉搏,却不如大金悍勇,只要能够近战,他相信步军还是能够完成任务。

    “去,给何承志传令,让他务必注意前军阵线,一旦对射后,前阵稍有混乱,立刻出击,不要迟疑!”吴三桂担心火铳阵不是明军的对手,所以让阵线后的步军提早做好准备,要在火铳队没有溃退前,便发起进攻。

    一匹信马急速追赶上去,来到何承志的大旗下面,大声道:“军门,王爷吩咐,让军门务必注意前阵。在进入对射后,前阵一旦出现混乱,立刻便发起攻击,不要迟疑。”

    何承志也注意到了金军的火铳阵,在前进过程中,素质明显不及明军。

    他明白吴三桂的意思,是怕前阵一旦溃败,冲垮他的阵线,所以要求他在前阵未溃前,便前出攻击。

    “我明白了,请王爷安心!”何承志郑重的说了一句,将目光又投回到前线。

    这时两军阵线已经前进到百步范围,他刚将目光投放过去,金军前阵便响起零星的铳响,阵前弥漫起几团白烟。

    何承志目光不禁一寒,那是金军士卒顶住压力,火铳手率先走火了。

    一声炮响,一枚炮弹砸中金军阵线,郭天春身前几名金军被打的四肢飞溅。前进的金军士卒不停的走火,金军阵中铳响一片。

    “该死!”郭天春见此不禁一声怒骂,但是金军训练不足,士卒的恐惧没有克服,他也没有办法。

    阵线上的金军士卒,见明军阵线整齐,动作划一,再用余光扫射左右,阵线已经像狗啃过一样,难免心慌。

    其实金阵并没太大的混乱,只是编制中的抬枪手与火铳手,节奏不在一个频率上,让金军士卒产生了阵线混乱的错觉。

    明军的炮越打越准,每一炮都让金军士卒胆颤心惊,前排的士卒只希望赶快放一铳,然后好退到后面能够安全一点,士卒紧张下连连走火。

    金军平时训练时,表现都还不错,但一上战场,问题就出来了。

    金军的军官不停的大喊,不许放铳,但是走火还是时有发生,禁止不住。

    八十步时,郭天春见这样下去,前排就变成空枪了,一咬牙,大声令道:“举铳!”

1...347348349350351...358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