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都市言情

崇祯十七年秋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话凄凉

    果然豪格方回到阵线后,明军阵内便战鼓擂起。

    这让豪格不禁加快步伐,急步走到望车下,然后蹭蹭的从新登望车,用千里镜观察对面。

    他只见金甲的王彦刚回到军不久,明军军便令旗挥舞,鼓号齐发。

    “哈哈!”豪格放下千里镜,满面红光,抬手指着明阵,大笑道:“看,王贼果然被朕激怒,他这是恼羞成怒,要来攻朕了。”

    唐通微微颔首,笑道:“主不可怒而兴师,将不可愠而至战,王贼以落下成矣!”

    索尼没听见方才豪格与王彦对骂,没太明白,他眺望远处明阵,见明军前阵,数里长的阵线,步鼓和喇叭声不绝,旌旗连连挥动,有进攻的先兆,于是急道:“明军估计快打炮了。还情陛下先下望车,去后面暂避。”

    豪格点点头,没有拒绝,这个事情开不得玩笑,目标既然已经达成,身为大金国的皇帝,他不能再冒风险,避免阴沟翻船。

    当下豪格一行人下了望车,只接退到第三道矮墙后。这里在战场后面,相对安全,藏着两万精兵,作为预备队,用于最后的反击。

    这时明军炮阵,近百门火炮,在阵线排开。

    因为是进攻,所以各种大小火炮,被摆到了大阵的最前面。

    炮队里的军官,正用单筒千里镜和各种尺子进行测距和计算,调整大炮的炮位。

    以前明军炮队有许多葡萄牙人的身影,不过现在却变少了许多,明军已经基本掌握了葡萄牙人的技艺,为数不多的葡萄牙教习,都被放到了南京武学之,聘为博士和助教。

    现在的炮队军校,大多都是武学卒业。

    值得一说的是,共治朝的国子监和武学,这一一武两个最高学府,经过八年多的发展,如今生员已经达到九千余人,盛况空前,直追永乐朝的九千九百人。

    如今在国子监和武学,除了有大量的汉人外,还有一些归义,另外朝鲜、安南三国、暹罗、吕宋,甚至日本都派遣了人员,到大明来学习,为明朝在东亚地区提供了强大的化和军事影响力。

    这时回到军的王彦,叫来炮队指挥陈于阶,吩咐道:“火炮打猛一点,不要心疼火药,也不要管能不能打,只要打出愤怒来,可以了。”

    陈于阶闻令抱拳,“臣领命,保证将金贼炸懵。”

    王彦点点头,挥手让他离去,然后又让人去把孙守法叫来。

    在等待时,前军忽然一声金响,阵前的游骑纷纷退回到大阵两侧。

    接着前军炮阵一面红旗挥下,十多门红衣大炮猛地向后一退,发出阵阵巨响,十多枚铁弹一闪而过,砸在金军阵线前的壕沟,将拒马桩砸碎,溅起一片尘土和木屑。

    一枚炮弹正好砸到金军的矮墙前,将黄土垒起的土墙直接掀翻,墙后的金军大声惊叫,军官振臂喊道,“明贼打炮了,都下坑躲避!”

    矮墙后的金军,除了少部分趴在土墙观察之外,大部分士卒纷纷转身,跳入挖好的大坑。

    “这么快开始试炮了。”王彦随口说了一句,孙守法已经到了军,他给王彦行了一礼,王彦随即开口道:“炮击过后,前军的进攻,声势一定要弄大,不过切记要注意伤亡。”

    “臣明白!”孙守法点点头,然后抱拳笑道:“监国的意思是搞热闹一点。”

    王彦也笑了笑,见孙守法深刻的体会到了他的心思,随即挥手道:“是这么回事,去办吧!”

    这时炮阵前,炮手已经从新调准了跑位,士卒从新装填了弹药,而且能打开花弹的,都装昂贵的开花弹,准备等待指挥的命令。

    陈于阶用单筒的千里镜,看了看远处的金军阵线,然后放下千里镜,手令旗一舞。

    排成一条线的火炮旁,炮手纷纷用尖刺刺破炮膛内的药包,插引线,百名炮手纷纷点燃火炬,高举着站到了漆黑的火炮旁。

    明军前阵长枪如林,旌旗如云,数万明军这时也都把目光投向了炮阵。火炮打得越凶狠,他们进攻越容




第1377章 北线遭遇
    辰时三刻,北线,新丰镇。

    在王彦与豪格会面是,北线的战斗早已开打,争斗的交点仍然零口镇和新丰镇。

    前者明军控制的区域,只剩下镇内一座富人的坞堡,后者虽全都在明军控制之中,但情况也已经岌岌可危。

    这时隆隆的炮声,震天的喊杀声,停歇了小半夜后,清早便又重新响起,到此时明金两军对于镇子的争夺,又进行了半个时辰。

    昨夜厮杀到半夜,阮美好不容易击退赵良栋的进攻,清早金军便又有数千人马赶至镇外,稍微整队后,便掀翻明军临时布置的鹿角,疯狂地往镇子内冲锋。

    阮美指挥明军,以火炮和火铳连绵不断地射杀压制,不过无奈的是,这个地方四周开阔,金军可以四面攻打,分散了守军的火力和兵力,守军需要四处防守,已然有些疲于应对。

    虽然明军连夜又撒了些铁蒺藜,还埋了一些“炸炮”,但是开战不久,金军还冲到镇子边上,与明军发生了激烈的进战搏杀,危急之时,明军以仅存不多的震天雷才将金军轰退。

    清早的一波攻击被打下去,受挫的金军却没有停下攻击,他们稍作休整,重新列阵后,便再次发动猛攻。

    镇子内一门铜炮发出一声怒吼,腾起一团白烟,一枚炮弹把金军的阵线打出一个缺口,但是金军并不停下步伐,仗着兵力的优势,四面攻打,很快又陷入了近身搏杀。

    阮美领着守军苦苦支撑,偏巧这时,孟乔芳领着大军到来,本就不好的情况,便更加难以支持了。

    “都督,不好了,弟兄们火药快用完,大队金贼正从北面蜂拥过来!”阮美正指挥一门小炮轰击,一名负伤的千户官,跌跌撞撞的跑过来,大声禀报。

    阮美脸上满是硝烟,头顶的铁盔正面有一块凹陷,那是一枚金军的弹丸射在他头上,险些结果了他的性命。

    从朝鲜战场上断后被重创后,阮美一直在朝鲜静养,他养伤恢复期间,恰逢鲁王叛乱,阮氏一门作为鲁王的拥护者,大多流亡南洋,他因祸得福,躲过了一劫。

    在伤好后,他回到大明,王彦也没有大度到立刻重用他,事实上他被闲置了很长一段时间。

    作为征战过杀场的大将,阮美实在无法忍受被闲置的生活。

    他十分怀念当初横刀立马驰骋疆场的感觉,,特别是看见一些小辈的将领,也跟着王彦参与中原大战,在战场上建功立业,而他只能从事些小事,他难免感到失落,感到怀才不遇。

    之后,北伐光复神京,以及对东蒙古用兵,自然也没有他的份。

    他从谢迁的副将,被调到地方帮着兵部训练新卒,等于是一种流放。

    这让他对重回战场已经不抱什么希望,恰逢这时吕宋来信,邀请他去吕宋做官,不过他并没有同意,而是心灰意冷准备就这样练练新卒,过完后半生。

    恰巧在这时,朝廷需要扩军二十万,缺乏人才,加上王彦光复神京,灭清之后威望如日中天,地位牢固无比,军队也已经基本实现改编,算是牢牢掌握在朝廷手中,不用太过担心,有人动摇他的地位,所以经过政治考验的阮美被重新启用。

    就这样他被调回一线,并且参与此次伐金之战,他心中自是十分兴奋,所以亲自领了这个任务。

    他听闻警情,不禁提着战刀,来到北面,眼前的景象却让人胆寒。

    在北面的旷野上,已经被如同海潮的金军铺满,无数金军正铺天盖地的向镇子杀来,新丰镇已然坚持不

    了多久了。

    这个时候,如果阮美想要突围,他还有很大的可能突出去。

    因为金军要的是新丰镇,并不是全歼镇内的明军,在围攻过程中,金军有意在南面只放了少量的兵力,目的就是希望镇子内的明军能够让出镇子,所以给他们留了一个南逃的机会。

    但是西面的杜府沟已经失守,东面的零口镇也丢了一半,多半守不住,新丰镇已经成为明军整个北线最关键的支持点,如果新丰镇也丢了,那张名振就算赶来,估计也打



第1378章 北守
    金军阵中,鼓号齐鸣,旌旗一舞,传令的快马奔驰于各阵之间,大军立时开始布阵,准备迎敌。

    只是有新丰镇这么个钉子在,金军列阵却很不方便。

    如果列阵于镇子北面,那明军一旦赶到,就能对镇子进行支援,列阵于镇子南面,将明军援军与镇子隔开,同样也是不妥,这等于是处于两面夹击之中,万一后面出了问题,那整个金阵都要崩溃。

    最终为了稳妥起见,孟乔芳还是选择了在镇子北面列阵,金军沿用过去的习惯,近六万人马有些手忙脚乱的各自就位。

    金军步军每营成一方阵,方阵间有很大的间隙,沿着战场铺开,近万金军骑兵则列阵于方阵之后,随时可以从间隙间冲锋。

    在以前,马军是一支大军进攻的核心力量,相当于一记重锤,但是现在马军的地位却有些尴尬,随着步军火力的加强,袭扰等于是找死,但是不袭扰乱阵,那马军冲锋破阵的能力也就没法子展现了。

    火器让步军逐渐登上王者地位,骑兵渐渐沦为辅助作用。当然,这不是说骑兵不行了,要是忽视他,一旦被他逮到机会,那肯定会让人终生悔恨。

    这时孟乔芳与众将居于阵前,严阵以待,他们前面赵良栋部正与阮美的残兵,于镇中殊死搏杀。

    渭水沿岸的河风吹过,金军的旌旗飘荡,猎猎作响,孟乔芳骑马驻立在王旗大纛下,目光阴鸷的注视着远处,等待着与明军一决高下。

    这一战是灭国之战,关系大金国的生死,同样也关系到孟乔芳的生死,以及他的政治前途,他必然全力以赴。

    “传令下去,赵良栋继续猛攻新丰镇,不需要迟疑,再令马军,一旦贼至,趁其阵不稳,立刻猛冲击垮他们!”孟乔芳沉声喝道。

    孟乔芳很有自信,不怪他如此嚣张,这里是金军选定的战场,明军以落下乘,再加上明军骑兵被围,金军骑兵占据优势,而现在的地形又处于旷野,孟乔芳觉得不管怎么看,他的胜算都占大头。

    就在金军布阵时,部将郑文成忽然喊道:“来了!”

    孟乔芳等人向南远眺,果然看见旌旗漫天,明军援军漫野而来。

    他忙抽出千里镜观看,只见南面出现一条夺目的红线,明军的士卒在到膝盖杂草丛中排成整齐的队列,列阵而行。

    明军各个方阵在号鼓中,令行禁止,士卒整齐踏步,缓慢的前行,保持一条直线。

    孟乔芳见此脸色微微一变,他没想到明军居然是以战斗阵型挺进,一进入战场,就可以直接投入战斗,让他稍感意外。

    不过,看人数,明军的兵力似乎没有他多,大概只有三四万人,这让他不在犹豫,果断下令道:“马军出击,不要让他们靠近!”

    孟乔芳没有与任何人商量,便直接下令。如果让明军推进到新丰镇,同镇内守军汇合,明军有镇子为依托,想要击破他们,那就难了。

    他一声令下,金军中军号角骤起,金军的一万骑兵,便缓缓开出。

    张名振率领三万步骑向北推进,阵线前散布了许多以鸳鸯阵为阵型的明军旗队,他们十二人为一组,走在步阵五十步之前,每个旗队间隔二十余步,组成一道散兵线。

    这个距离,散兵后面的排铳手能给予火力的支援,各散兵旗队之间也能相互支援射杀敢于骚扰的金军斥候小队。

    这也是明军骑兵不足,所以用一条散兵线,走在大阵前面,掩护大阵前行。

    不过,这种散兵对付小股的斥候骚扰还行,面对金阵中前出的一万骑兵,那就是螳臂当车了。

    张名振作为鲁派将领之首,曾经和四明山的王翊,独立撑起江南的半边天地,牵制住了大量的清军,为隆武朝廷和王彦在西南抗清,分担了巨大的压力。

    正史中,舟山失陷后,张名振护着鲁王南奔厦门。

    郑国姓对于失去舟山的张名振不太瞧得上,大言道:“汝为定西候数年,所作何事”

    张名振回答说:“中兴大业!”

    郑国姓又问:“大业安在”

    张名振回答说:“济则征之实绩,不济则在方寸间耳。”

    郑国姓再问,“方寸何据”

    张名振答,“在背上。”语毕,解衣示之,有‘赤心报国’四字,深入肌肤。

    张名振可以说是一员久经沙场的老将,要不是派系问题,成就将不止于此。

    王彦知道他的能力,所以才让他担任北线主将,阻击孟乔芳的攻击。

    这时他看见金军骑兵出阵,并不慌张,而是一挥手,身后大纛旗立时停下,三万明军见大纛旗一停,便也立时停下步伐,整个大阵鸦雀无声的静立下来。

    张明振率领的三万人马,仅有四个司的龙骑兵,加上一个营的散兵庇护于阵前,这如能如何也抵挡不住金军近万骑兵的冲击。

    张名振挥手制止大阵继续向前,然后朗声令道:“大军就地布阵迎敌,阵前的山字营,集合一处,继续向新丰镇前进!如遇敌骑攻击,可结空心阵就地防御。”

    他命令一下,明军阵中就想起声声号角,大军停下布阵,阵前的散兵则在号角声中向中间的营旗汇拢,组成一个方阵,向两里外的镇子而去。

    眼看着敌骑出击,张名振所部却有条不紊地摆阵。

    大阵前一排长矛居前,士卒身子下蹲,脚踩住矛尾,双手握着矛杆,让锋利的长矛斜刺出去。矛兵蹲着,不影响后面火铳手的射击,他们身后是三排正装填弹药的自生铳手。

    这是前面的四排,同他们相隔五十步,第二阵线也是如此排列,他们之后则



第1379章 迂回
    龙骑兵本质上是骑马的步军,要是骑战,必然不是金骑的对手,他们的优势在于机动能力,速度快,能快速移动,并占据有利的地形结阵。

    这时两千名龙骑来到西面,二十门三斤、六斤炮列被放在阵列后面的一个高地上,黑洞洞的炮口高昂着,弹药已经填充完毕,手持火把的炮手,盯着迎面而来的金骑,随时准备点火轰击。

    忠勇镇作为明军最为精锐的人马,这次算是丢了个大脸,一镇三万弟兄,兴冲冲的争了个先锋的位子,想要再立一件大功,好好再漏一把脸,坐稳王牌和第一强镇的位子,不想明金之战这么大的事情,忠勇镇却成了看客,被金军围在了城中,使得逃出来的人也深感耻辱。

    明军的阵线拉得很长,防御面很广,西面的杜府沟失守后,张名振在此已经多布置了一个营,但主要是为了增加,西面阵线的厚度,同金军步军对抗,在水沟与明阵之间,还是有半里左右的空隙。
1...346347348349350...358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