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祯十七年秋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话凄凉
明军整个北线,呈现出崩溃之势,左翼率先瓦解,并且向中路蔓延。
如此不出一刻钟,明军北线必然溃败,孟乔芳有信心在黄昏前,击破张名振,然后裹挟败军,向王彦的中军席卷。
孟乔芳已经将中军前移到新丰镇内,他骑马驻立在大纛旗下,正用千里镜观察战场。
圆形的视界内,左翼的明军正仓皇溃退,金军骑兵正沿着阵线,从左翼向中路席卷,可以说破敌在即。
忽然,孟乔芳脸上笑容一僵,将手中千里镜放下,神情愕然的望向南面,只见远处黄尘滚滚,杀声漫天。
孟乔芳有些不敢相
第1397章 休走了豪格
三个战场的金军全都溃败,二十万金军精锐,加二三十万屯军,近五十余万人马四散奔逃。
明军虽然击败了金军,但是金军溃兵漫山遍野都是,明军想要结束战事,还需要时间。
这么多溃兵,就算是猪,一时半会儿也抓不完。
这些金军有的逃了,有的则困守一处,负隅顽抗,明军想要完全解决,怕要个一两天的时间。
王彦见金军以溃,随即下令诸部,先易后难,以将乘勇追穷寇,遇见顽抗之敌,以围困招降为主,先追漫野溃逃之敌,以免金国收拢溃兵。
一时间,方圆百里内,明军奋勇追击,马如龙,兵如虎,直追得金军边跑边哭,绝望无比。
金军已经大败,王彦令信使传令各部,少造杀戮,免得今后难以消除关中对明朝的仇恨,但是命令传达下去,却没什么效果。
第一是明军遍野抓猪,队伍以司和局这样的小单位,在旷野上散开,各军主将的命令难以传达。第二是明军已然杀红了眼,追击中为了获取更多战功,各队不愿意分兵看守俘虏,所以杀得金军俘尸百里……
西线溃败后,豪格被王进宝、遏必隆等人护卫着向北逃窜,明军一路急追。
从临潼出来的刘芳亮急着戴罪立功,领着数千骑兵,向北猛追。
明军从南面包抄过来,西面和南面都有明军,豪格已经无法回到长安,他只能向北逃窜。
豪格逃了一阵,后面一阵急促的马蹄声传来,数千名骑兵狂追豪格,刘芳亮兴奋的一边纵马,一边大喜的呼喊,“豪格休走!”
逃了一阵,十分疲乏的金军,听到这声呐喊,吓得身子一颤。豪格奔驰中回过头来,见一员山纹甲的明军大将,手持马槊,奔驰于众军之前,顿时下得魂飞魄散。
“陛下先走,臣留后!”见明军骑兵追来,王进宝一声大吼,便猛然勒住马缰,身后几百人马纷纷勒住缰绳。
这些骑兵急停下来,王进宝拉着缰绳调转马头,几百人马对准了追上来的明军,他将马槊向明军一指,便一拍马臀,猛夹马腹,怒吼一声,“杀!”
几百金军骑兵,顿时齐齐冲出,同明军对冲。豪格伏在马背上,一边控马,一边回望,只见冲过去的金骑,被明军火铳连连射落下马,心中不禁滴血。
“陛下快走,休要迟疑!”一旁的遏必隆,见豪格频频回头,用刀背打在豪格的马臀上,催促豪格疾走。
四五百御林军,簇拥着豪格向北疾奔,望渭河而走。
王进宝领着数百金骑回身冲击,想要阻拦明军,刘芳亮见此大怒,他出了城便急奔东面,就是想擒拿豪格,一来雪耻,二来报围困之仇,怎会让他人坏了好事。
“杀”一声怒叫,刘芳亮马槊一指,明军骑兵就直冲过去。前面的骑兵奔驰中,将短管火铳拿起,瞄准了迎面而来的金骑。
马军在战马射击时,往往需要一手握住缰绳,单手持铳射击。步军用的长管铳,铳管太长,单手拿不起,所以明军骑兵多拿短管铳。
王进宝看见明军骑兵的火铳,却并没有躲闪,金军各持兵器,疯狂的催动战马,做决死冲击。
一片密集的铳声响起,迎面而来的金骑,像撒豆一样坠落,王进宝身子一颤,一枚弹丸直接击中他左肩。
放了一铳的马军,顿时一拔马缰,向两边散开,后面手持马槊的骑兵冲击向前,王进宝身子在马上摇晃两下,刚刚稳住,刘芳亮便一槊刺出,正中他的心窝,将尸体从马上捅下来。
残余的金军骑兵,突入明阵,两军骑兵连连坠马,不过金军骑兵人数太少,未能透阵而出,便纷纷坠亡,明军所过之处,地面上坠亡的尸首,悲鸣的战马,入目一片,诉说着金军的悲凉。
一声战马嘶鸣,刘芳亮勒住战马,回首看了地上的尸体一眼,又见冲入两千多骑兵中的金军骑兵,被明军连连捅落下马,他顿时又一拔马缰,怒声道:“追!”
豪格在四百余御林军的护卫下,仓皇奔逃,未多久,身后马蹄大作,明军阴魂不散,又追杀上来。
这时天色已经接近黄昏,激战一日的金军滴水未沾,早已人困马乏,就算人能熬,战马也撑不住了。
不多时,明军便又拉近了同金军的距离,遏必隆心里大急,这么下去用不了多久,明军必然追杀上来。
遏必隆忽然对一旁的伊尔登道:“八哥,你带陛下走,坚持到天黑,便有机会逃脱。”
 
第1398章 三更议事
天色很快就黑了下来,可是临潼县附近的战场上,喊杀声和铳声却并没有断绝。零星的交火声,轰隆隆的炮声,依然在黑夜中响着,旷野上四处都是打着火把搜寻金军溃兵的明军士卒。
天黑时分,王彦进入临潼城,并在此设立节堂,调度大军,安排战后的事宜。
这一战后,明军进入长安已经没有阻碍,王彦准备迅速清理战场,然后向长安挺进。长安作为金国的都城,拿下长安将具有很大的政治意义。
明朝之前对于金国各地的招降,并不理想,很大的原因是关中百姓,以及金国的地方官员,对于金国还抱有希望,觉得明军难以灭金,但是一旦明军占据长安,打下金国的都城,那便会给金国上下一个极大的震撼,再招降就容易了。
清理战场,布置进兵,事务繁杂,到子时一刻,行员内外,还是灯火通明,人进人出。
这时已经到了半夜,行辕外的侍卫,依然手持火炬在门外两边站得笔直,李过、张名振、刘芳亮、王士琇等一众明军将领,陆陆续续的骑马来到行辕外,然后翻身下马,解下配刀交给侍卫,然后匆匆进入节堂。
节堂内点着大蜡,将堂内照得如同白昼,几员大将陆续进来之后,在一起交谈着,有得兴奋,有的则一脸懊恼,有的则只是端坐着不说话,脸上失神,显然对今日一战心有余悸。
这其中最为高兴的便非李过莫属,几员将领都围在他的身边,提前祝贺他立了大功。
正当众人说笑时,王彦从后堂走进来,一众将领连忙安静下来,齐齐起身行礼,“参见监国!”
王彦来到中堂,先扫视了众将一眼,然后自己坐下,笑着开口说道:“此一战,能大获全胜,李都督与张都督居功至伟,孤王要替你们向朝廷请功。”
这一战,北线挡住了孟乔芳的攻击,南线则打垮了吴三桂,两者可谓缺一不可,任何一方面没有完成目标,那明军都不会有这样的胜利。
李过与张名振顿时在众将羡慕的眼光中走到中间,然后抱拳道:“此战乃是监国指挥有方,将士用命,臣等不敢鞠躬。”
“有功就该得到封赏,你二人不必谦虚。”说到这里,王彦挥了挥手让他们先入座,然后扫视堂内众将道:“在座众将的功劳,孤王也会一一记下,等到拿下长安后一并上报。”
王彦停顿了一下,随即又沉声道:“好,这事先不说了。当务之急,我们还是得尽快清理战场,收拢兵马,拿下长安。诸位,现在各部情况怎么样斩获如何啊”
虽说金军大败于临潼,但是却也逃走不少兵马,此时还不是明军欢庆胜利的时刻。
李过闻语起身抱拳道:“启禀监国,臣于南线击破吴三桂,现在吴三桂已经率领马军逃亡蓝田方向。吴军的步军,大部被臣歼灭,斩杀俘虏应该在两万人左右。另外李本深部一万人,目前被围在骊山,另外吴三桂部将刘之复,有数千残兵,被围再泄湖。因为天黑,所以暂时没有攻打。”
这么说来吴三桂还有好几万人马逃了出去,不过吴三桂马军众多,能逃走也并不稀奇。
王彦点点头,用手捋了捋胡须,沉思片刻后当即令道:“王士琇听令!”
“臣在!”王士琇当即起身抱拳。
“天亮之后,你立刻率横冲马军向南,追击吴三桂,不要给他休整的时间,能追多远算多远。”
“臣领命!”
王彦微微颔首,随即看向李元胤,“李本深曾是高兴平帐下之将,孤与其还共事过几月时间。元伯你亦是高兴平旧将,可以去做回说客,劝说其归降。”
李元胤立刻出来,“臣领命!”
“孤王会修书一封,明日早上元伯来取,然后再去骊山。”说完王彦又对李过道:“刘之复能招则招,不能招,明日天黑之前,务必尽数歼灭。”
李过抱拳,“臣明白了。”
这时轮到张名振站起身来,禀报道:“启禀监国,这一战,我振武军挡住了金军的进攻,但自身损失也十分惨重,阵亡将士不下一
第1399章招降金将
天渐渐亮了,一轮红日缓缓升起,骊山东面的天空一片赤红。
沉睡过去的金军,感受到身上的温暖,慢慢睁开双眼,士卒看着红日东升,内心却没有被朝阳温暖,山顶死寂一片。
李本深轻装急进,赶来南面支援,士卒身上就挂一壶水,一点干粮,昨夜已然吃得精光,现在士卒怎么能不绝望。
山脚下,明军士卒建起了简易的栅栏,持铳的火铳手,抬铳对准山头,大队士卒持矛沿着山脚巡视,将骊山围得水泄不通。
王屏藩站在一块石头上,看着山下的明军,见炊烟袅袅,扭头走向山顶,来到李本深的身边。
“李军门,我们守着骊山,已经没有意义,我看山下明军正在造饭,不如等他们吃饭时,冲下山去,看能否突围!”王屏藩干裂着嘴唇,坐到李本深旁边说道。
李本深正擦着手里的宝刀,闻语并未回答,而是扭头看了看周围,遍地都是神情木然,或躺或卧的金军士卒,已经毫无士气可言。这样的士卒,还能冲出重围么李本深心存怀疑,已经没有自信,不过他们现在的处境与马谡无异,在山上只能等死,李本深叹了口气,还是同意的点了点头,“好吧!冲一次试试!”
天已经亮了,临潼附近的铳炮声响到后半夜时,便停歇下来。此时周围已经没有火炮声传来,而山下的明军安静的造饭,完全不防御背面,这就说明金军主力已经溃败,临潼附近可能早没了金军,他们估计成了困守死地的孤军。眼下的情况,他们只能突围。
不过话说回来,现在这个情况,不说能不能突出去,就算能够突出去,他们又该往哪里走,该如何盘算,李本深头脑里却没有一点头绪。
这时,一队骑兵忽然奔驰到了山下明军的营寨,片刻之后,明军的栅栏被搬开一块,李元胤只领着两名亲卫出来,然后直接向山顶爬去。
在离山顶不远处,半山腰的一队金兵拦住他,喝止他向前,李元胤却用马鞭直指金兵道:“你等是不想活命了么”
几名金兵明显也知道现在的处境,山下上来的明将,多半是来招降,他们脸上都漏出了犹豫。
“还不去通报你们李军门,就说故人来访,特来救你们全军性命!”李元胤又喝道。
金军士卒相互之间看了看,一名头目忽然抱拳,“这位将军稍后!”说完,他便转身向山顶爬去,不多时便到了李本深身前,抱拳禀报道:“启禀军门,山下来人,说是军门故人,要救我们性命。”
李本深微微皱眉,一旁的王屏藩和何承志,脸色一变,何承志道:“这必然是明军来招降了。”
周围金军将士听见,不禁齐齐向他们看来,脸上有些期待,可也有些纠结。
金军已经战败,理智点的金军将校都意识到大金国可能要被灭了,为自身和家人考虑,他们应该想法活下去,但是投降却又有些不甘。
金军士卒的想法则简单些,他们不喜欢明朝,但是他们想要活命,不想死在山上。
李本深见周围的将士,不知道何时全都占了起来,围过来注视着他,他不禁叹了口气,“带上来吧!”
“李军门,你要……”何承志话说道一半,却停了下来。王屏藩沉默着,也不说话。
他们吃金国的俸禄,有责任为金国尽忠,可是这万余士卒却只是当兵吃粮,他们已经尽了士卒的责任,血战了一场,现在已经战败,却没有责任要求他们也已死殉国。
士卒听了李本深的话,脸上不禁一喜,抱拳后飞快的转身,然后脚步飞快的下山,不多时,便将李元胤迎接上来。
李本深看见李元胤,却微微一愣,惊讶道:“怎么是你”他遂即站起来,盯着李元胤道:“元伯好大的胆子,难道不怕我杀了你么”
高杰与李成栋很亲密,像是兄弟,李本深是高杰的侄子,李元胤是李成栋的义子,两人在徐州时辈分差不多,所以有些交集,相互之间都认识。
王彦派李元胤过来,让李本深有些意外,不过却看出了王彦在招降上下了心思。
李元胤却笑道:“山下数万大军围困山顶,本镇有什么好怕。再说就算本深你不念旧情,也得为山上近万手下考虑,他们都有家人,你总不能让他们都陪我却死吧。”
李元胤声音豪迈,话音很大,原本周围只是围了一圈将校,现在士卒们都站起来,里里外外围了几圈。
李本深见士卒都看过来,鼻子重重出了口气,沉声道:“你想怎么样”
这个时候,李本深开不出什么条件,他也不想
第1400章捷报东传
征伐关中之役,表面是兵力的对决,事实上是国力的对抗。
金国若是钱粮充足,那金军也就不会急着想要击败明军,可以稳着来,但关中缺粮缺钱,持续的战争影响春耕,金军等不下去,所以作为守的一方,却迫不得已的急着决战,最终导致失败。
一般而言,战争中进攻一方,要比防守的着急,弄不好就常常粮尽而还,可是明朝通过前期对金国实行的经济扫荡,再加上自身国力上的优势,却扭转了整个战事中,双方的一个位置,使得明朝反而比金国要能耗一些。
从战争一开始,明朝在大战略上,就已经成功,金国虽然在战术,一再取得了不错的战果,但是整个大战略的劣势,最终还是导致了金国的失败。
五月,洛阳城外。
从三月底,明军破潼关,冲入关中之后,原本以为战事消耗,会逐步减少的明朝内阁,却发现消耗反而大大增加。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