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都市言情

崇祯十七年秋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话凄凉

    在明军对面,是近两万金军,人数是明军的十倍,但气势反而不如严阵以待的明军。

    大风吹过,卷起地上的黄尘,风沙弥漫在天空中,战场肃杀一片。

    两万金军士卒,有些慌乱和胆怯的在明军南面列阵。

    从渭水南岸逃到北岸,然后一路向西奔逃,中途还被明军追上,被杀得再次大败,等金军溃败到此时,早已没了精锐的样子。

    此时各军的建制早就跑乱,不少营将连自己的营旗都丢了,各营军官为了方便逃跑,头盔和背旗也早仍在了路上。

    军官失去了标示身份的盔旗和背旗,士卒们不知道跟谁,金军只能勉强摆出一个,刀兵在前,其它人马依次在后的阵形。

    丢失了军械和衣甲的金军,犹如一支乞丐大军,形如流寇一般。

    豪格与孟乔芳,被人簇拥在队伍中间,立马在一杆新赶造的大纛旗下,目光复杂的看着远处的明军,身后的将领们脸上焦虑,口舌发干。

    这个时候已经没什么好说的,不冲破阻拦,等明军主力一到,那全都要完蛋。

    豪格、孟乔芳、索尼等人,不禁齐齐拔出腰间的战刀,没有鼓舞,就是一个字,“杀!”

    穷途末路的金军,发出一声怒吼,犹如游戏中没有章法的兽人军团般,开始向前冲锋。

    金军在溃逃的过程中,不只是建制跑乱,士卒的兵器和衣甲也丢了大半,原本个兵种配合的阵形已经不存在。

    他们现在想要摆出精妙的阵形很难,再者金军也没有时间,所以全都散开了冲锋。

    金军顾不得什么章法,像打群架一样,又如万兽狂奔,不过虽然混乱,但是毕竟曾经是精锐,所以大体上还是保持着,持盾的士卒冲在前头。

    秦锋站在明军阵后,看见铺天盖地冲来的金军,顿时一挥手道,“放炮迎击。”

    明军阵线两侧,五六门铜炮发出一声轰鸣,腾起一团白烟,炮弹呼啸着砸出,在人潮中溅起一团团的泥土,几名金军被砸得飞起,抛洒出一片血雾。

    看见金军士卒接近,秦风再次一挥手,身边旗鼓令旗一挥,阵中口哨响起,一排铳手立刻上前一步,将火铳举起,瞄准出现在阵前的人潮,顿时纷纷扣动扳机。

    “砰砰砰”的铳声响起,明军阵线腾起一团团的白烟,瞬间弥漫整条阵线。

    奔跑的金军士卒,被打得连连倒飞,扑死一片。持盾的金军,盾牌被打得火星四溅,等近了,铳丸连盾牌都打穿。

    金军士卒遭到了明军排铳无情的射杀,但依然喊杀声震天的奋勇向前,向明军席卷而来。

    冲到进前的金军,一手用盾牌护住要害,一手将手里的长矛投出,迎着密集的弹雨向明军阵地猛烈冲击。

    近前的金军弓手和铳兵开始放箭射铳,但他们的反击与迎面而来密集如雨的弹丸相比,却差距太大,明军在盾墙的护卫下

    ,只有零星的被射倒,金军却是成片的扑死。

    豪格见金军士卒死伤惨重,病态的脸上更加惨白,而就在这时,金军士卒终于冲到了跟前。

    士卒们被壕沟所阻,纷纷跳下沟去,然后向上攀爬,这时盾墙后的明军长矛手,顿时将长矛从盾牌的缝隙见刺出,将爬上来的士卒捅下沟去。

    金军仓皇逃到此处,完全没有准备什么器械,明军也是疾驰赶来,匆匆设防,也没有时间布置太多的工事。

    两军残酷的厮杀,爬上来的




第1412章同意谈判
    节堂内,陈邦彦等人从王彦手中接过两封信件观看,几位各部围在一起,很快就将内容大致的了解一遍。

    王得仁的信只是提供了一个信息,就是他围攻凉州时被孙可望的安西军突袭,损失万人,现在被围困在西宁府内,并说明了孙可望的大致兵力,而对于孙可望的称藩是真心还是假意,则不做评论,留给朝廷和王彦自己分析。

    从信的内容来看,他的目的很明显,就是向王彦传递,他包抄失败,孙可望的安西军进入雍凉的信息,好让王彦和明军做好准备,至于是战是和,则不是他这个级别能够考虑的事情。

    孙可望的目标也基本于信中表现,他愿意与金国决裂,放弃雍凉西撤,退回嘉峪关之外,向明朝称藩,仿照朝鲜例,请求大明的册封,做大明的西屏,双方以嘉峪关为界限,互利通商。

    当然如果明朝不答应,那西宁被围的一万多明军,就是孙可望的人质,而且他还可能为明朝进军雍凉制造障碍。

    难怪王彦觉得孙可望给了他一个下马威,这厮等于腰里插着一把刀,强迫王彦收他做小弟,如果不同意,他便反手一刀,便要割王彦一块肉,王彦心里怎么会愉快。

    几位阁部看完之后,一阵议论,王彦喝了口茶,将杯子放一边,开口问道:“几位阁部看完之后,有什么意见孤王该不该答应他呢”

    陈邦彦左右看了看,先拱手道:“监国,从王得仁的信来看,孙可望带来六万大军,这说明他的实力很强。如果他是真心归附,那我大明在西面就有一个坚实的屏障,但是看他的行为,却不似真心,而只是时事所迫下采取的权宜之计,监国要答应他的条件,怕后患无穷。”

    金国被灭之后,天下一统,兵事方面的支出自然会大量消减,这对于兵部而言,不是一件好事,兵部想要在内阁中掌握更多的话语权,得有一个敌对的目标出现,保持足够的威胁,才能继续获得资源的倾斜。

    陈邦彦之前还未此事发愁,这时孙可望送上门来,实力还不弱,却正好可以成为兵部继续获取资源的一个很好的借口。

    当然他除了是为兵部考虑外,也是为明朝考虑,孙可望反复无常,又是个有野心的人,留下他,而他还有数万兵马,对于明朝而言,并不是一件好事,始终存在巨大的隐患。

    王彦听了点点头,“岩野公说得有理。孙贼居然敢威胁孤王,这哪里是真心臣服。”

    “监国,臣以为无论孙可望是否真心,他的条件都可以答应。”陈子龙却站出来,行礼道。

    王彦微微皱眉,“这是为何”

    陈子龙躬身,郑重的作揖行礼,沉声道,“监国,伐金之役,已经将近一年,国库损耗众多,已无余财!眼下关中糜烂,百业待兴,处处都需要银钱,若再有大战,户部怕是吃不消了。”

    听道又是钱粮的问题,王彦心中有些不高兴,“这次收缴豪格的庄园,孟乔芳、韩朝宣等人的田地多达数万顷,这些土地换成银钱,还不能解决户部的亏空么”

    “监国,眼下关中混乱,流寇四起。金将白广恩与流寇赵黑虎,盘踞商州、洛南,聚拢饥民十余万,陕北金国兵部侍郎张文蘅也正同榆林的流寇汇合,关中动荡不安,田地自然不值什么钱财,朝廷此时处理,并不划算。”陈子龙解释道。

    这个理由倒是能说服王彦,他不禁微微颔首,关中这么乱,确实没有什么人敢来买田,朝廷应该等关中稳定后,田亩价格上涨时,再处理这批良田。

    苏观生这时也出来道:“监国,臣以为眼下应该先稳定关中,尽快发兵剿灭流寇才是上策。至于残金,只需偏师西进,不宜再兴大兵,朝廷不如先接受孙可望的条件,等稳定关中,消灭了吴三桂和豪格,再来削弱孙可望也不迟。”

    金国溃败,关中原有的行政体系和社会秩序也彻底崩坏,而明朝又没完全接手关中,许多地方都形成了权力的真空,使得各种人物都趁乱跳出来。

    流寇和地方豪强,便乘此机会粉墨登场,而这些人不比正规军,什么事情都做得出来。现在明朝主力云集关中,要是哪支流寇,跳出关中杀入关东,那绝对将是一场灾难。

    金国虽然比不上明朝,但是相当于明朝的五分之一,还是有的,明



第1413章 安西王
    隆德县以东的大战,持续了极短的时间,就以明军的胜利而告终。

    两万余金军鸟作兽散,豪格、孟乔芳、索尼等人只在三十余人的护卫下逃脱,来到兰州府。

    豪格与众人狼狈不堪的入城,却发现整个城池已经十室九空,问之才得知,安西王见隆德失守,怕明军西寇会宁和兰州,所以迁徒城中数千户,往西而去。

    豪格等人听后,不以为意,听到孙可望进入嘉峪关,反而十分开心,于是先在府衙住下,然后派快马去招虞胤、孙可望过来相见,商议御敌大计。

    几名骑兵疾驰着出城,然而几日后,虞胤未到,孙可望未到,张胜领着两千安西精锐,却赶来兰州,以护卫豪格安全为理由,限制了豪格一行人的自由。

    西宁城外,安西军的营寨内,孙可望领着一大群安西军将校,站在大营外,看见一名穿着明朝官服的清瘦老者,在骑兵的护卫下,来到营盘外。

    “哈哈苏相国远来,孙某有失远迎了。”孙可望见来人,顿时笑着迎接上去。

    苏观生一路劳顿,有些疲乏,在护卫的帮助下,翻身下马,拱手道:“孙将军亲迎,老夫有理了。”

    “苏相国是上国之宰相,孙某相迎是应该的。”孙可望笑着侧身,伸手请道:“孙某已经备好了酒席,为相国接风,请。”

    苏观生摇摇头,“王命在身,酒席稍后再吃不迟,本相还是与孙将军先谈正事要紧。”

    孙可望也想知道王彦对他什么态度,当初他割据云贵就想向明朝称藩,不过王彦不许,也不知道王彦这次是什么态度。

    当下孙可望点点头,便引苏观生进入大帐,士卒搬来桌椅,苏观生坐于左侧中央,而孙可望则坐于右侧中央。

    苏观生等随行的明朝书吏,将笔墨纸砚备好,提笔准备记录时,才开口道:“孙将军,那本相就开门见山了。”

    形势比人强,明朝现今如日中天,孙可望很会隐忍,将姿态放得比较低,“相公请说,孙某洗耳恭听。”

    苏观生这种文人,对于孙可望的印象本来不是很好,不过现在看他的模样,却比较满意,于是正了下身子,沉声说道:“孙将军的条件,大明朝廷经过考虑后,内阁做出这样的决定。”

    旁边书吏奋笔疾书,孙可望身子前倾,注意力全在苏观生身上,等他下一句。参与会议的安西诸将,一个个也神情凝重,等待苏观生接着说下去。

    “孙将军愿意称藩的请求,内阁已经同意,可以封孙将军为安西王,赐国名安西。”

    苏观生话刚出口,孙可望的脸上,就漏出了笑容,身后的众将也激动不已。得到明朝的册封,他们就等于成功上岸了。

    孙可望脸上笑着,心中却一声冷哼,王彦那厮就是欺软怕硬,上回摇尾乞怜的去南京请为藩臣,他反到发大军进攻,这次只是展露出一定的实力,他便轻易同意了。

    明朝之前不同意孙可望割据云南,那是因为明朝统治云南多年,已经将云南视为不可分割的版图,而孙可望这次占据的是西域,明朝的势力只到过哈密,眼下还没有觉得的西域是明朝的版图。

    &nbs

    p; “不过,大明对于孙将军提出的条件,却有几处有些不满,希望孙将军能够让步,这个册封的诏书才能下来。”正在帐内众人兴奋之时,苏观生却又丢出一句,然后端起桌前的茶杯喝了起来。

    孙可望闻语,脸上不禁一僵,帐内也一下安静下来,“不知道,要改哪些条件”

    苏观生不



第1414章豪格殒命
    兰州城内的户口,被安西军迁走了大半,城中空空荡荡,大风吹过,落叶乱飞,尘土满街,宛如末世的景象。

    在冷冷清清的府衙内,脸色惨白的豪格同最后几员大臣聚在了一起。

    张胜领兵到来,似乎让他们意识到了什么,堂内气氛很是压抑,落针可闻。

    “虞相和安西王还没有过来么”豪格惨白的嘴唇动了动。

    到了兰州不久,太子齐正额在乾州被杀的消息传来,豪格病情加重,一直躺在床上,并不了解外面的情况,最近几日他好了一些,发现气氛不对,才急忙把众人招来询问。

    孟乔芳低着头没有说话,旁边的索尼却道:“陛下,不用等了,臣已经打听清楚,孙可望有异心,虞尚书被他软禁了。”

    自从豪格一行到了兰州,就被安西军监视起来。

    这些日子陆续有金国官员来到兰州拜见豪格,可安西诸将却没有一人过来拜见,行宫的补给和粮食,都是索尼和赶来的大臣想办法换来。

    一阵剧烈的咳嗽,孟乔芳连忙上前给豪格捋了捋,然后说道:“陛下,孙可望脑后反骨,他见我大金惨败,所以想投靠明国,做明贼的走狗,保全他的富贵。这里我们不能再待了,必须要赶快离开。”

    豪格勉强顺过气来,惨笑道:“眼下还能去哪里。”

    孙可望如果要投敌,那真是毁了金国最后的希望,豪格现在真是后悔,收留了这个反骨仔。

    孟乔芳道:“去天水同蜀王汇合,然后转道去四川。”

    “去四川”豪格脸上没有波动,孙可望靠不住,吴三桂未必就能靠得住。豪格看的很清楚,这两人实际上是一路人。

    “陛下,眼下明军主力都在关中,四川环境封闭,何腾蛟相对而言比较好打。当年张献忠能够入川建立一份基业,我们只要入川,从新建立根基,也不是没有可能。”孟乔芳开口说道。

    这话他自己都不太信,可是如果孙可望投降,他们还能去哪里,才能有生存割据的机会,除了入川,他想不到别的路了。

    众人都一阵沉默,满是绝望,不信大金还能在四川东山再起。

    不说眼下他们的情况,安西军名为保护,实为软禁,他们根本出不去,就是出去了,恐怕也只会死在入川的路上。

    索尼脸颊鼓动,站起来,“不管怎么说,还是要离开这里,迟了,我怕孙可望会把我们卖给明贼,对陛下不利。我们死不要紧,但是陛下必须要送出去。”

    众人听了莫不伤感,眼下的金国外有强敌,内有巨奸,国势没落至此,连献帝都不如。

    而就在这时,屋外忽然一阵喧哗,索尼安排的几名侍卫,被粗鲁的推开,一阵急促的脚步声和铁甲的哗哗声,传了进来。

    孟乔芳、索尼等人顿时齐齐看向门口,便见张胜领着近百甲士,忽然硬闯进屋。众人见他带着甲兵上来,不少人脖子一缩,心里顿时升起不详的预感。

    不过事到如今,能来兰州拜见豪格的人,大多数是金国的忠臣,面对甲士,他们这伙人,也豁出去了。

    索尼等人挡在豪格身前,面带怒色的看着进来的张胜。索尼怒道:“张胜,你带着兵器、甲士善入行宫,寓意何为还有没有将陛下放在眼里”

    不管怎么说豪格毕竟是金国皇帝,在场的也都是金国的高官,孙可望要是要点脸,多少还是该讲点礼仪,不过张胜西军出身,纯武人,信奉的是实力,对于皇帝却没有多少敬畏,也不信文人的那一套。

    他要是怕皇帝,讲礼仪,也不可能造明朝的反,现在又造金国的反。
1...354355356357358
猜你喜欢